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西省模拟题
1927年,刘文典任安徽大学校长兼文学院院长。掌握大权不久的蒋介石,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安徽大学视察。刘文典则冷冷地掷出一句“大学不是衙门”。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责难”刘立典纵容学生闹事,“责令”他交出肇事学生,并“传唤”他到南京悔过。刘文典一肚子怨气:“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就去!我师承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参加同盟会,曾任孙先生秘书,声讨过袁世凯,蒋介石一武夫罢了,能奈我何!”面见蒋介石时,他顶撞道:“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蒋介石说:“你这校长是怎么当的?不把你这学阀撤掉,就对不起总理的在天之灵!”刘文典毫不相让:“提起总理,我跟他在东京闹革命时,还不晓得你的名字哩!”最终蒋介石以“治校不严”为由将刘文典当场羁押。章太炎听说他面斥蒋介石的始末,想起三国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大为振奋,抱病提笔,送给学生一副对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九一八事变后,广东军阀陈济棠准备反蒋,借刘文典骂蒋之名,重金聘他去广东。刘文典识破陈济棠的用心,感叹道:“日寇侵华,山河破碎,国难深重,理应团结抗日,怎能置大敌不顾,搞什么军阀混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坚决退还礼金。
卢沟桥事变后,平津相继沦陷,日本人多次延请滞留北平的刘文典出任伪职,他均严词拒绝,为此惹怒日本当局,其住宅连遭日军搜查。在日寇面前,日语流利的他以“发夷声”为耻,他说:“国家民族是大节,马虎不得,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之后,他不再讲日语。
刘文典学贯中西,其学识博大精深,但他恃才傲物,狷介无比。在北大,刘文典讲《庄子》,第一句都是:“《庄子》嘛,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学生问他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刘文典感慨:“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嘛……还不晓得!”刘文典国学功底深厚,对国学大师也十分崇拜、爱戴。抗战时期,日军轰炸机来袭,昆明城内拉响了紧急警报,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赢弱,视力不佳,行动更为不便,便匆匆率领几个学生折回来赶赴陈的寓所,一同搀扶陈往城外躲避。学生要搀扶刘文典,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寅恪先走。
刘文典深谙教学之道,授课有方,风格独特。他上课从不理会下课铃声,有一次,教《文选》只讲了半小时,他突然宣布:“今天的课到此为止。”学生们都以为他又受了什么刺激,要将哪位名人大肆品评一番,正欲洗耳恭听。刘文典接着说:“余下的课改到下星期三的晚上再讲。”在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注视下,刘文典扬长而去。等到了下星期三的晚上,他通知学生都到校园里的一块空地上集合。等大家都坐定后,刘文典出现了:“今天晚上我们上《月赋》。”这时候,满脸疑惑的学生们豁然开朗,原来当天是农历五月十五,一轮皓月当空,确是上《月赋》的最佳时间。学生们围坐一圈,静听刘文典论讲《月赋》。他时而仰头问月,时而高声吟诵,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充满新奇感与求知欲的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
从刘文典身上,我们依稀看到了魏晋人物的风采,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这种率真和坦荡在今天尤显得可爱与可贵。(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由于对蒋介石掌握大权不满,刘文典直言反击蒋介石对学潮事件的指责。章太炎先生对其行为大为赞赏,提笔送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B.刘文典位卑未敢忘忧国,多次严词拒绝日本人的延清,以“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告诫读书人要时刻心系祖国,发扬民族文化,杜绝外来文化侵略。
C.抗战时期,刘文典带领学生搀扶陈寅恪躲避日军轰炸,体现了他对真正博学之士的爱戴之情,“保存国粹要紧”的话语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
D.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校园给学生讲授《月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体现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投身革命的事迹以及在安徽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地生活片段的记述,勾勒了一个个性鲜明、博学多才、率真可爱的学者形象。
(2)刘文典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章太炎为什么把刘文典比作三国时期的祢衡?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这种率真和坦荡在今天尤显得可爱与可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人之狂”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①为人方面:不畏强权,坚守气节。②治学方面:恃才傲物,狂傲自负。③教学方面:任性独特,不受拘束。(意对即可)
(3)刘文典面对蒋介石的刁难,坚持平等对话,捍卫大学的独立和尊严;这与祢衡击鼓骂曹一样,表现出敢于蔑视权要、据理力争的精神;章太炎对蒋介石羁押刘文典不满,借此表示对刘文典的支持和赞赏。(言之有理即可)
(4)文人之狂,很多时候是率真、坦荡的真情流露。刘文典为文人气节而狂,为大学独立而狂,为真才实学而狂,为国家命运而狂。他的狂傲自负是建立在真学问、真性情的基础上的;他的狂是对权贵的蔑视,是对尊严的坚守,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节,又是五四时期科学民主自由精神的张扬。(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赤子真情刘文典 刘文典,1889年生,安徽合肥人,原名文聪,字叔雅。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安徽大学】;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陈先义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但是融合并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的“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这些文字,都是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教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根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他文字。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有例为证,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母语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母语文化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纯洁的文化,但随着近年来“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它的安全已经受到了影响。
B.母语文化是民族主义精神的载体,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实质就是捍卫母语文化,延续民族主义精神。
C.母语文化是具有强大的融合力的文化,它能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汉语的文化表达。
D.母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当外来语强势入侵时,必须坚决捍卫汉语言文化的纯洁和历史传统。
2.下列对于“母语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母语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如近些年汉英文字混杂使用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而且我们的母语文化有可能被外来文化完全取代。
B.外来文化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母语文化的安全,而我们的母语文化还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外来文化的入侵,反而对外来文化采取了盲目崇拜的态度。
C.我们的母语文化历来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善于融合、改造、照搬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发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中都有照搬的内容。
D.吸收外来文化,使我们的母语文化变得更加丰富,但也不能因吸收外来文化而损害母语文化的纯洁和历史传统。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前,汉英文字混杂使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行文中都出现较多,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遭到侵害。
B.汉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通过改造、融合等途径,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
C.“咖啡”、“电话”都是通过音译而进入汉语的,并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如今已没有人知道它们是外来词语了。
D.汉字具有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绝妙结合的特点,而且是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这些都是它优于西方其他文字之处。
叶梓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日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就像小麦、玉米、洋芋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穿着一双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发出响亮声音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还有按摩之功效,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还有审美效果。
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浸染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证了一双麻鞋诞生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为了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着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后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主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主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灵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他的额角流下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
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等。每种样式,各有寓意,甚至有的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偏僻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上的。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到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我想,古人既有“草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清水清清的河水造就了上好的麻,这麻的种植可以上溯到久远的“诗经年代”,十分诗意。
B.那些所谓爱美的女子,宁愿抛弃精致的麻鞋,而去穿一双走起来发出响亮的声音的高跟鞋。作者对这些人充满了鄙夷,认为她们背弃了传统。
C.文中写清水县草川乡一位老人编麻鞋的情景,既描写了一双麻鞋诞生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也表达了作者对老人深深的敬意。
D.文中插入杜甫的故事,让小小的麻鞋带上了传奇色彩,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色彩,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E.文章赞颂麻,赞颂编麻鞋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尊重与留恋,对现代文明的唾弃。
(2)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了哪些“文化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繁字之间存在一对多的情况,有人要求恢复一批繁体字,为什么不赶紧去做?汉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恢复几组繁体字,专业领域内的人士恐怕认为只是一种修修补补,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在我国教育普及还没有完全到位,人民的汉字素质还不很理想的情况下,会在普及层面上引起什么波动,是很难预料的。至于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产生的问题,也不都是简化字本身的问题,很多是可以通过扩充和修改词库、设计更多的自动转换技术来解决的,并不会过多地影响海峡两岸的沟通。
照这样说,汉字规范就不能改动吗?规范汉字要不断修订。因为社会在变化,用字必然有变化。新地名的产生、新科技概念命名等都有用字问题。但是,在处理一些问题、对某些已经规定的事情做个别调整时,最忌在没有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灵机一动,想到什么就改动什么,结果常常是改了这里,那里又显露出问题,人们把这种缺乏总体规划的个别改动称为“添乱”。例如一对多的问题,对群众的意见不能置若罔闻,但为了避免“添乱”,应当考虑到全民的需要,应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统一改动。这样做,并不是有意违背汉字的科学性,而是避免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产生新的矛盾,造成社会的波动。
有人提出“识繁写简”,是否可行?提出“识繁写简”这个口号意义不大,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识繁写简”在专业层面实际上已经实现了,高等院校学习历史、古汉语的学生由于专业需要必须读55年以前的书和港澳台的书,也要读古书,识繁是必然的,无须再提。第二,在基础教育层面,我不赞成这样的口号,现在的孩子们负担已经很重了,学习简化字不影响他们阅读现代书籍,他们长大了自然会认识繁体字,何必那么早去“识繁”?(选自王宁《从汉字改革史看“简繁之争”》,有删改)
1.对“简繁字争论”中的几个问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简体字与繁体字互有优劣,所以,在还存在书写的前提下,就必须想办法寻找一个简繁适度的造型。
B.简体字与繁体字孰留孰废,需要辩证地认识简体字与繁体字孰优孰劣,绝不可搞一刀切。
C.规范汉字要不断修订,主要是因为社会在变化,特别是新地名的产生、新科技概念命名等都有用字问题。
D.作者认为提出“识繁写简”没必要,因为“识繁写简”在专业层面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一些人在工作、学习时就需要读古书。
2.下列关于不急着恢复一批繁体字的理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B.恢复几组繁体字,只是一种修修补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C.我国教育普及还没有完全到位,人民的汉字素质还不很理想。
D.利用计算机更加先进的简繁字自动转换技术,不会影 响海峡两岸的沟通。
3.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字造型的繁简适度,是指汉字的理想造型,它具有书写迅速、便捷,信息量大,区别度高的特点,但是汉字认读和书写的矛盾决定了这种造型是不可能存在的。
B.当前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会产生一定的问题,但是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能被当做匆匆恢复一批繁体字的理由,况且这样的问题也不都是简化字本身的问题。
C.在汉字修订这一问题上,如果考虑到全民的需要,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统一改动,就不会违背汉字的科学性。
D.作者认为不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出“识繁写简”的口号,因为现在的孩子负担已经很重了,而且他们长大了之后自然会认识繁体字。
古往今来,由于儒学为我国统治阶级所尊崇,于是孔夫子的君子与小人之说的市场颇为广阔。民间甚至上流社会经常用君子与小人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等,其基本理论简直就是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孔孟之道总是让人们感到温暖,它表面上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基督教的平等、博爱以及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如出一辙,这也是其长期以来能够拥有广泛群众基础之所在。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看透其虚伪的一面?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老百姓根本看不到其中的玄妙,甚至大多数知识分子也无法逃脱政治家设计的高明的思想陷阱。
根据孔子的理论,君子和小人是截然相反的两大类人,一切社会人都难逃道德的法网,除了高高在上的封建帝王将相。就像70年代的艺术作品中,人物都可以用好人与坏人来区分。好人往往是“高、大、全”的形象,坏人则常常贼眉鼠眼,形容猥琐。其实,这样无端破坏历史真实和现实真相的做法无疑是在把社会及人简单化,是在进行一种愚民化的道德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定会出现一些被大理论操控的“大傻”。其丧失了基本的识别能力,一旦遇到坏人,不仅无法分清,还会人云亦云,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事实上,人是相当复杂的。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一个真正的好人,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没有一个真正的好人”是指人总有满足私欲的诉求;“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是指即使十恶不赦的恶魔,其心中也有一点善念,有一些良知甚至一点伦理观念。人就是一个善恶相容的客体,他们有时候表现为正人君子,有时候又变成被人们嗤之以鼻的小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生存环境决定的。
孔子把所有的小人物都划归到了小人的范畴,虽然他没有明确这么讲,但他认为一切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低端位置的人就是天理所致的小人,甚至鼓吹泾渭分明的封建等级制度,教导人们小人物之所以小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品德不够高尚,而教导人们积德行善则是为了保持不合理社会的长治久安。他给人们一种错觉,那就是上流社会没有小人,并且企图掩盖帝王将相的反动本质,更不会指责他们是社会罪恶和不公平制度的元凶。由此可见,这样来评价人物的君子与小人之说是以腐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为基础的,是混淆视听的思想大毒草。
如今,中国已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伟大的改革时代。要保证社会进步和人们幸福必须提倡一种大无畏的批判传统糟粕的精神,革故鼎新,进而建立科学民主的制度,而不是倒退到古人君子与小人酸溜溜的假道学中,津津乐道,沽名钓誉。(有删改)
1.对孔孟之道“总是让人们感到温暖”的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儒学历来为统治阶级所尊崇,在民间也颇为流行。
B.孔夫子的君子与小人之说在民间甚至上流社会经常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C.孔孟之道表面上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基督教的平等、博爱以及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如出一辙。
D.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老百姓甚至大多数知识分子看不透孔孟之道的虚伪性。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君子与小人之说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虚伪的一面,应批判地继承。
B.孔子的君子与小人之说是以腐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为基础的,是虚伪的。
C.孔子的君子与小人之说是酸溜溜的假道学,是某些人用来沽名钓誉的工具。
D.21世纪需要提倡一种大无畏的批判传统糟粕的精神。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等的基本理论简直就是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B.现实中的人是相当复杂的,好人也有满足私欲的诉求,坏人也有一点善念,有一点良知甚至一点伦理观念。
C.在孔子看来,一切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低端位置的人都是小人,而帝王将相都是君子。
D.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上流社会没有小人,而作为小人的老百姓只有积德行善才能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邓亚萍
就在这届冬奥会开村仪式后,在运动员餐厅吃饭,老人让我坐在他旁边。他依旧谈笑风生,胃口也还行,但我看到他的动作明显没有以前利索了,不禁掠过一丝心酸。他很关心我现在的工作状况,我们像以往一样有问有答,他很是开心。孰料天不与寿,此情此景,竟成永诀……
我与萨马兰奇先生相识于1991年日本举办的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他由日本皇太子陪同观看了我与朝鲜李粉姬的女单决赛。当时只有18岁的我敢打敢拼,以3:0获胜。颁奖前翻译对我说:“你知道一会儿谁给你发奖?萨马兰奇!”我睁大了眼睛问:“萨马兰奇是谁?”
颁奖后,萨马兰奇笑着说:“我请你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我只是礼貌地说了声:“谢谢!”直到数月后果真成行至瑞士洛桑,萨马兰奇宴请时说“你是全世界第一个被我正式邀请来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的运动员”,我才终于明白了这一邀请的分量。在那次吃饭时,他说:“我认为你是最好的运动员。明年在我的家乡巴塞罗那举办第25届奥运会,乒乓球决赛是哪天?我去给你颁奖。”安妮马上拿出赛程表,说了日期。萨马兰奇随之从西服口袋里掏出本子,认真地记上。见他如此重视,我赶紧说:“我会尽力,会的!”
第二天到总部参观,只见大楼前升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奥运会的五环旗,一面是五星红旗。陪同的秘书说:“这是主席先生特意交代的,其他人没有这样的待遇。”这让我十分感动。我明白,这位主席先生不仅看重我,更尊重我的国家。
第二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他果真又给我颁了奖。
老人给我颁奖,前后共有5次,最难忘的还是1996年奥运女单决赛。记得赛前我正在热身,领队忽然对我说:“小邓,你外公来了!”“外公?谁是我外公?”“萨马兰奇啊!”我这才看到,萨马兰奇已与夫人一同坐在了主席台上。
这次比赛真是一波三折。我与中华台北的陈静直到打满5局才获胜,蝉联了奥运冠军。赛后,我哇哇大哭,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我还泣不成声,只是说:“太难了,真是太难了……”大概是看见了我的满脸泪痕,又亲眼见证了这个冠军的来之不易,颁奖时老人笑着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面颊。这一拍,竟成了经典瞬间,广为流传。
2000年,为申办奥运,有必要让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一位非常友好的卢森堡老人提出要我拜见他们的大公。记得那年洛桑会议结束分手时,萨马兰奇问我去哪儿,我说要去卢森堡见大公,因为他也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他那一票对北京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能不能见到、什么时候见,都还没有得到最后确认。当时萨马兰奇只是看着我,什么也没说。可我一到卢森堡,已在机场等候的丁宝华大使立即迎上来,急急地说:一小时后,大公接见!
这次会见非常成功。我用英语讲故事,讲中国人对主办奥运会的期盼,大公听得热泪盈眶。原定会见时间为10分钟到15分钟,实际则谈了半个多小时,次日便有多家报纸进行了隆重报道。从最后结果看,这一票是拿到了。而我一直心存疑惑:离开洛桑时还什么都没确认,怎么到卢森堡一落地就一切OK了?这一个多小时发生了什么?此事萨马兰奇再未提及,我也从未追问,但我一直忘不了他当时的眼神,只有他的电话才能跑得比飞机快。我默默地感谢他默默地为我的祖国所做的一切,也明白了,为什么他的离世牵动了那么多中国人的心。
我还忘不了,2001年,申奥成功后,在莫斯科举行的招待会上,老人特意走到我面前,笑着问:“你高兴吗?”“当然!”我也笑着回答,看到他和中国人一样的一脸欣慰。
我更忘不了,2002年,我读研毕业还要读博,在他的专机上,他对我一连说了两遍:“……不要在国外待太长时间,你一定要回去,为你的国家、为你的人民工作!”
我也忘不了,2008年,我陪他坐着电瓶车在奥运村转了一圈,每到一处,都有许多运动员争着和他握手、照相……结果我们居然连饭都没顾上吃。
老萨,让我像无数中国人这样称呼您吧。您走得太匆忙,来不及道别,也未能为您送行,但我知道您对我的厚望,相信我,还是那句话:“我会尽力,会的。”您安息吧!(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来写萨马兰奇,先写其死讯,再追述其事迹。
B.从第2段开始,作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回忆 “我”与萨马兰奇交往的过程。
C.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在邓亚萍之前,还没有一个运动员被国际奥委会主席正式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
D.萨马兰奇对邓亚萍的关心是多方面的,文章既写了他对邓亚萍比赛成绩的关心,还写了他对邓亚萍学业的关心。
E.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成,多次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读来感人肺腑。
(2)文章主要写了萨马兰奇和“我”之间的哪些故事?试分条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多处采用细节描写来刻画萨马兰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两例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萨马兰奇的离世能牵动很多中国人的心?试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命题“”的否定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在《文学自由谈》杂志上陆续刊发
- 3点为所在平面外一点,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的形状可以是 ▲ 。(将以下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上:①等边三角
- 4设(-,),若,则下面结论必成立的是 ( )
- 5【题文】已知集合U={x|-3≤x≤3},M={x|-1<x<1},UM=
- 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______和______.
- 7如图是小明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1)他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有两处错误.请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
- 8光纤的主要用途是[ ]A.照明 B.输电C.导热 D.通信
- 9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
- 10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下列属于实施“绿色化学”措施的
热门考点
- 1化简求值:b+3a+12abc-5a+2b-12abc+2a-3b+13c2,其中a=-1413,b=2,c=-0.3.
- 2孙中山曾说:“铁路常为国家兴盛之先驱,人民幸福之源泉也。”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践上述思想,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有( )①
- 3从距离地面80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1)小球落地时间是多少?(2)小球落地前最
- 42007年8月4日,以“节约、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圆满闭幕。青少年参加科技创
- 5某校初三(1)班一组女生体重数据统计表如下:该组女生体重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体重(千克)40424446
- 6使用机械能得到的好处,错误的是( )A.省力B.省距离C.改变用力的方向D.减少额外功
- 7China is an old country with a ____ history. Li Shizhen is s
- 8“不关爱集体的人不用”,这是一家科研机构招聘人才时的首项要求。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关爱集体,有团队精神成
- 9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1,c=2,cosC=34.(Ⅰ)求sin(A+B)的值;(Ⅱ
- 10某游客为爬上3千米高的山顶看日出,先用1小时爬了2千米,休息0.5小时后,用1小时爬上山顶.游客爬山所用时间t与山高h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