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1.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2.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3.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答案
1.B
2.D
3.C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春天的梦
苏叔阳
  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 
  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
  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
  让树枝看见了新绿,
  让街道看见了浓阴。
  哦,在这落雪的早晨,
  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
  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我那时只有十岁呀。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的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 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
  又是一个春天。祖国的大地被泪水漂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可她毕竟是春天。
  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我愿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
  我们不能苛求春天,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她有母体的印痕,但她不同于母亲。她娇嫩、柔弱,可她有长长的未来,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希望的种子。严冬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
  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
  啊,祖国的春天呐,家乡的春天呐!就算你短促到只有一瞬,为了这一瞬里所凝集、所包容的未来的一切,我也愿意献出我的生命。
  春天快来吧! (1981年2 月3 日春节前夕 北京)
1.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 春天”与“ 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拯救地球和人类
马蒂娜·贝蒂一库索
  在几十年间,人类打乱了地球用45亿年建立起来的一些平衡。地球是脆弱的,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会长久的。全世界专家们的报告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我们的发展模式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除了今天吸引我们消费社会注意力的石油之外,还有那些生命必需的资源——首先是淡水——再也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更不用说以每年l6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的原始森林,随之一起消失的不仅是整个动植物群落,还有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再加上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的各种影响,它们如今已经演变为一个恶性循环:洪水、酷暑、暴风雨……而这些仅仅是开始,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正逐步蔓延到各大洲。随着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打算采纳跟我们一样的消费方式,我们陷入了一场全球困境。
  这种过度开发将不会惠及所有人。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中有3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人们因为石油、水和捕鱼而发生冲突……只要存在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这些冲突就不可避免。到2050年,有80~120亿人生活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们要迎接这样的挑战:协调人类的持续扩张和地球的有限资源;协调经济需求和生态的迫切需要。改变发展的方向是唯一的机会。这是一场人文主义斗争,涉及人类的未来。在此背后,有一个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和一个哲学问题:人类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进步的方向在哪里?更多的消费还是更合理的消费?更多的生产还是更合理的生产?“拥有”更重要还是“存在”更重要?我们要创造既尊重环境又对发展中国家更为公平的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科学家和生态学家们就开始思考持续发展和资源有限的地球之间的协调性。有些人主张人口零增长以节约迟早要枯竭的自然资源;有些人寻找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使经济生产和社会进步相协调的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此产生。在提交给联合国的报告中,它被定义为“一种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这一概念得以推广。它涉及面很广,这既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不足,它可让人放心,又可促进广泛团结。今天,没有一份国际的、国家的和地区的声明不提到“可持续发展”。但人们是否明白它指的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呢?人们是否真正抓住了关键问题呢?不得不承认,尽管这一表达方式应用广泛,但实际行动鲜有变化。
  运用这一概念确实是最简单的事情。而且,富裕国家的人民把他们生活方式中的一切改变都想象成被剥夺。老布什就宣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不容商议”!我们应当进入一个有节制的社会,而不是被剥夺的社会。我们应该摆脱这种浪费文化。如果知道有超过10亿的人喝不上饮用水,人们是否还能容忍农业消耗我们用水总量的72%,而实际上作物只需要非常少的水呢?为什么要容忍我们购买的产品有五六层包装呢?人们的行为肯定要逐步改变。只不过,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社会各方人士——政治家、工业家、研究者和公民都动员起来。要合理采集资源,合理消费资源,寻找资源替代品,公平分配资源……总之,这个社会需要一种能够采取重大行动的真正的政治意愿。(选自法国《费加罗杂志》)
1.直接体现“我们的发展模式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一项是(     )
A.只有吸引我们消费社会注意力的石油暂时还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包括淡水在内的其他生命必需的资源却再也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
B.原始森林以每年l6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随之一起消失的还有整个动植物群落。
C.作为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原始森林的消失,导致了洪水、酷暑、暴风雨等灾害和全球气候变暖。
D.我们的生活方式打乱了脆弱的地球用45亿年建立起来的一些平衡,人类陷入了一场全球困境。
2.文章认为我们应该准备迎接怎样的挑战?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协调人类的持续扩张和地球的有限资源,协调经济需求和生态的迫切需要。
B.改变发展的方向,即消除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避免因此产生的冲突。
C.解决关于社会发展的一个哲学问题:明确人类进步发展的方向,消费和生产的合理安排等问题。
D.创造既尊重环境又对发展中国家更为公平的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目前人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地球资源濒临枯竭,只有改变这种方式才能避免这样的后果发生。
B.尽管所有的国际的、国家的和地区的声明都接受“可持续发展”理论,但是,都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C.富裕国家比如美国把他们生活方式中的一切改变想象成被剥夺,因此,要改变现状,需要有一种能够采取重大行动的真正的政治意愿。
D.人们没有真正抓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明白“可持续发展”指的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
题型:0113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会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有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
  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案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鸣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里。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文化”贯穿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尤其表现在女性方面。
B.“桃花文化”源远流长,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绵不绝。
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所以他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2.第三段写桃花文化在民间有哪些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中国桃花文化如此独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命的消逝
刑庆杰
  厉求良看到那只狼的时候,他唯一幸存的伙伴陈小米正背对狼坐在沙地上,从脱下来的旅游鞋里往外倒沙子。
  此刻正是黄昏,整个巴丹吉林沙漠一片寂静。金黄色的夕阳柔和地洒在金黄色的沙漠里,使空气和光线都格外地浓重和华丽。
  厉求良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拐杖,那是一根胳膊粗的胡杨木,沉重如铁,坚硬如铁。狼充满戒备地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他一眼,慢慢地向陈小米逼近了。狼快接近陈小米的时候,恰好遮住了西照的阳光。狼在厉求良的眼里成了通体发光的轮廓,像一幅图腾。厉求良心念一动,放下了拐杖,他一边缓慢地往后挪动着身子,一边从挎包里取出了照相机,安上长长的镜头,对准了狼和陈小米。
  厉求良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家,但他的名气仅限于在他工作和生活的那个城市里。出了那个城市,就没人知道他了。他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没有拍出过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有在正规的全国摄影作品比赛中拿过一次奖,这让他十分苦恼。他把作品的平庸归于自己平庸的日常生活。正是基于此,当他在省城上看到一家旅游公司组团去巴丹吉林大沙漠进行探险旅行时,就不假思索地报了名。他想,大漠旎旖的自然风光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素材和灵感。但是,当他一路舟车劳顿深入到大沙漠中时,他感到了失望。他所看到的,全是在一些旅游挂图和图片库中经常看到的景象,毫无出奇之处。更糟糕的是,当他正准备无功而返时,却遭遇到了铺天盖地的沙漠风暴。风暴过后,他艰难地从沙子中爬出来,发现全团十几个人,只剩下他和一个叫陈小米的年轻人了。其他的人,连一丝头发也不见了。
  他和陈小米在沙漠里已经跋涉三天了。三天来,他们已经熟悉得像多年的老友。陈小米刚刚三十出头,却是一个成功人士了。他的公司同时在供给着十个贫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在当地也是很有名气的。
  这已经是风暴过后的第三天傍晚了,他们身上的水也喝完了,如果明天再走不出去,那就只有葬身于大漠了。
  陈小米已经抬起了头,看到厉求良正用镜头对者他,就笑了,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
  厉求良的手剧烈抖动起来。陈小米好像感觉到了来自背后的危险,他将头扭向背后。
  一刹那间,狼准确地衔住了陈小米的喉咙……厉求良按动了快门,嚓、嚓、嚓……整个过程,厉求良拍了二十多张,直到把相机里的胶卷全部用完。
  狼走了,留下了陈小米残缺不全的躯体,和呆若木鸡的摄影家厉求良。
  第二天,厉求良遇到了另外一支探险队,他获救了。
  在这一天的全国摄影作品评选中,一组题为《生命的消失》的作品获得了自然类一等奖,但是,获奖者迟迟没有露面。后经与其单位联系,才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获奖者厉求良在接到获奖通知的第二天就失踪了,他留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两句话:沙漠圆了我的梦想,我要在那里长眠。(选自《语文月刊》2008年第二期)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四段写摄影家厉求良已年近五十,还没有拍出过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有在正规的全国摄影作品比赛中拿过一次奖,是为下文他不救人而忙于拍狼袭击人这千载难逢的镜头作铺垫。
B、小有名气的摄影家厉求良,“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拐杖”是想用拐杖赶走狼救陈小米,但“心念一动,放下了拐杖”是因为他觉得狼太凶猛了,自己无法与之抗衡,只好放弃。
C、厉求良觉得狼成了“一个通体发光的轮廓”与“一幅图腾”是因为他平生追求的精彩的摄影素材——狼袭击人——突然出现,这只狼是他此行最重要的灵感和收获了。
D、狼“准确地衔住”了陈小米的咽喉,“准确地衔住”更能表现厉求良对生命的忘却与漠视,而对摄影成名的狂热追求时的感觉。
E、厉求良的作品获奖了却不露面,说明他做贼心虚,担心人们询问作品的由来。
2、开头两段写到陈小米倒旅游鞋里的沙子、大沙漠一片寂静、夕阳洒下柔和的金黄色等情景,要凸显怎样的氛围特点?联系全文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生命的消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毫升,共需300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有删改)
  【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陕西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