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地遮蔽了。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真正的青春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
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明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
1.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B.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C.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D.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2.下列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C.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热情。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3.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通识教育的价值之一在于突破单纯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D.通识教育的推行,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答案
2.D
3.B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可概括为。(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那样”指代的是( )
A.经济基础由上层建筑来解释,即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来解释,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物质决定精神,即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D.精神决定物质,即精神第一,物质第二。
3.对上面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述文字是论证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的一个论据。
B.上述文字属引论部分之一,它提出了马克思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这一观点。
C.上述文字提示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即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述文字的推理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
我今天站在你们面前,作为一个悲恸家庭的代表——在一个举国哀悼的国家,面对一个受着震惊的世界。
我们都联结在一起,不仅仅因为我们渴望表示对戴安娜的敬意,而是我们需要这样做,因为她的特殊吸引力是那样强烈,以至于全世界几千万人,没有看见过她的人们,今天通过电视和收音机参加这个葬礼,他们都感到本星期天凌晨失去了一个可亲的人!
这个事实本身就是给戴安娜的殊荣,比我今天希望表达的悼词要强烈和深刻得多。
戴安娜的实质是同情心、责任心、风度和美丽。
在全世界她是无私的人道的象征,是维护真正被践踏被摈弃的人们权益的旗手,是一个超越国界的英国女孩子,是一个带着一种自然的高贵气质的不分阶级的人。在最后一年她显示出来她不需什么皇家头衔也可以继续发挥她独特的神奇力量。
今天是一个机会,我们要说谢谢你,你的榜样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虽然天主只给了你一半的生命。我们常感到像受骗受欺似的,你那样年轻,就给带走了,然而我们必须懂得感恩,你还是来过了。
今天,只是你走了我们才真正明白我们失去的是什么。我们要你知道,没有你生命是多么多么艰难。
一个星期来我们全家都经历痛失亲人的绝望,唯有你多年慷慨厚赐留下的信息的力量给我们力量再走下去。
现在有股风潮,大家争抢对你的回忆,或是把这回忆神化起来。实在不需这样做,作为一个有杰出品质的人,你已经站得很高了,你不需要被人看做圣人。
确实,如果圣化对你的回忆就要忽视你的存在的核心——就是你那奇妙的、带点调皮的、笑得忍俊不禁的诙谐,无论什么时候,你的一颦一笑,你令人难忘的眼神的一闪一烁,总把生活的欢愉传给别人。你旺盛不竭的精力好像不是你身体所能容纳的。
但你最大的天赋是天生的待人处事的懿淑,这个天赋你运用得那样聪明和恰到好处。你种种别的优异品性就是从这个天性衍生出来的。
如果我们试着分析你怎会有这样巨大的吸引力,我们找到答案,这吸引力就在于你对我们大家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有同情心。
如果没有你那天赐的敏感和关切,今天我们大家对艾滋病病人和相近病毒的人的痛苦,对无家可归的人的窘况,对被地雷随意***伤的人的不幸,要显得冷漠得多。
戴安娜有次对我解释,她内心深处的痛苦使她有可能同那些被社会摈弃的人们往来。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她身上的另一个事实,不管社会地位怎么显赫,怎么光彩夺目,人们怎么颂扬,戴安娜内心始终是一个受损伤和没有安全感的人,她像孩子似的竭力对别人做点好事以解脱她内心深受贬抑、给人看轻的心绪,她的饮食失调也是这种忧郁心情的一个病症。
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她性格中的这个部分。人们不仅缅怀她的单纯诚朴,更缅怀她的被贬受挫的一面。
但是在一切有关戴安娜的嘲讽中,也许最大的讽刺是:一个女孩子,父母起的名字是古狩猎女神(Diana),最后却成为现代社会最受围剿的一个人。
在结束的时候,我要感谢天主,在这可怕的悲痛时刻还是给了我们许多的安慰。感谢天主,在戴安娜最美丽、最放光彩的时刻,在她私生活里最快乐的时刻,把她带走了。
总之,我们对一位女士的生命感恩。她,我如此骄傲,我可以称她做姐姐——这个最优秀的、精细复杂的、特殊的、不能取代的戴安娜。她的美丽,不论内在外表,在我们心里永不磨灭。
1.这篇演讲的题目为“永不磨灭的美神”,请根据本文概括戴安娜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次出现“她”和“你”人称的转换,请赏析这种改变在表达上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原文指出“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死者的弟弟,作者在这篇悼词中情感的处理有何特点?请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趋予强烈。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迫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C.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D.中国占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D.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2)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选自郁迭夫《故都的秋》)
1.说说下面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1)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选(1)(2),在写法上有相同的地方,如写景中插入适当的议论,但不同的地方也是十分明显的,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篇文字都是写景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两段“景语”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请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维熙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0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他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另一位老人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的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
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像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1.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老人和娃儿”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老人为什么“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圆锥体的主视图是______,左视图是______,俯视图是______.
- 2-Do you mind if I open the window?-_____.[ ]A. Never min
- 3 命题“x=±1是方程的解”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
- 4— It is said that a new zoo will be built in our town. — I"m
- 5(5分)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制氧气,请问答:(1) 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2)检查装置①气密性
- 6求复合函数定义域。(1)若定义域是[0,2],则定义域是_____ __ _ (2)若定义域为[0,2],则定义域是__
- 7下列加线字的读音,每组都不相同的选项是( )(3分)A.期待/期年积攒/攒动霎时间/古刹衣襟/噤若寒蝉B.祠堂/伺候陨
- 8封建王室支持航海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显示国威B.寻求财富C.宗教征服D.发展经济
- 9读图,回答问题。1.比较两图中A、a所示的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完成下表。 2.简要比较A、a两地所属国家在农业
- 10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A
热门考点
- 1You can"t sneeze and keep your eyes _______ at the same time
- 2把下列各城市与它们的经纬度用线连接起来。A、天津 B、上海 C、悉尼 D、伦敦 E、西雅图
- 3Can you go to the movies _____ us?[ ]A. inB. withC. toD.
- 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来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说明材料的主旨。(4分)①从19世纪中叶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
- 5已知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为30°,|a|=2,|b|=3,则a•b=______.
- 6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1)写出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2)写出C
- 7下图是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文科班某同学关于近代史上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判断该事件( )A.使得民主
- 8供求影响价格。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种商品在甲地可能供不应求,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而在乙地可能出现“货多不值钱”的
- 9有一个抛物线形拱桥,其最大高度为16米,跨度为40米,现把它的示意图放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则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10 漫画《同步上映》给我们如下启示①政府应履行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职能②企业应联合起来打击和监管盗版侵权行为③国家应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