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省模拟题
富遐
②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仿佛一下让人迷失,不知该从哪条路起步。好在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③老街顺地形而建,斑驳且略有些倾斜;小桥下流水依依,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与这宁静截然不同的是那些沿街的小商品铺子,堆满了各种充满纳西风情的商品,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纳西头巾、驼铃木刻和叮当作响的银饰,最得游客们的喜爱。于是,被这热闹吸引了的,便沿街一间间地欣赏把玩下去;而依旧喜欢那平静风景的,也便怡然自得地渐行渐远,或摄影,或写生,享受一份原始的洒脱。
④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略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
⑤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爱”的写法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牵着手,中间是一颗心,“P”的样子,表示读音,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象形文字。我把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⑥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中丢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赏心悦目中,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像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挥写着另一种与工整汉字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许,也便会对生命有另一种理解。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像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哦,丢失其实是沉醉的代名词。
⑦在纳西文字的无限倘佯和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飞到想象中的远古,然后,又重新从那苍茫的古代飞回,一点点找寻历史的痕迹。在这样的飞翔里,那原本看不懂的纳西文字,仿佛也有了别样的内涵——那粗犷的笔画,像是纳西人豪放的性格;那柔美的文字形态,像是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那字里行间中满溢的飞翔意象,像是纳西人的热情好客,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
⑧我的思绪收敛了翅膀,停落眼前的这条处处弥散着淡淡温馨的气息的街上,在这里信步,恍若又回到了在都市喧嚣中一度已经疏远了的、恬静的心灵家园。曾经有哲人说,人这一生,便是不停地出走,却又不停地渴望回归,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的家。
⑨于是,便有无数人在纳西失落。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各不相同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中,落下回归的泪。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⑩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两三点河灯在水面上浮着, 只听得见石板路两旁潺潺溪水的声响;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
1、文章第③段描写了丽江老街,老街有什么特点?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第⑧自然段中,作者引用“哲人”的话有什么好处?
3、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从全文看,作者逐渐“走失”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2、承上启下,既明确了自己“丢失”在纳西文字中的深刻原因,又为下文表达感悟作了必要的铺垫;用“不停地出走”和“不停地渴望回归”的对比,照应了题目,扩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对纳西人的文字、文化和生活的热爱,对恬静、安宁心灵家园的渴望和珍惜。(注意其中通过描写和议论间接抒情的方式)
4、丽江古城的纳西风情;纳西人的豪放、热情和淳朴;纳西文字的丰富和生动;东巴文化的朴素;纳西人生活气息的温馨;心灵回归恬静与安宁的渴望。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走失在纳西文字中富遐 ①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古老的墙深沉低语,仿佛处处藏着精灵,轻轻触碰,便】;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翁敏华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选自《文汇报》)
1、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D、“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2、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
3、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
舒 婷
是什么使眼睛发潮?为什么会想起你?窗外黑黝黝的屋脊,像几条卧鲸。深深浅浅的灯光,似乎要从万千人生故事中,泄露一点什么消息。好比一本书的封面,引诱你去翻阅。不料记忆能及的那一页,竟是老朋友你。
学生时代你的外号叫蚂蚱。你长得尤其高又非常瘦。凸额头,又粗又硬的头发编成结结实实两条辫子,撅在耳后。
老师提问你,你茫茫然站起来。你那对视得很厉害的眼睛在老师看来是一种有辱师道的挑畔,同学们则看作凶狠的搜索。你咕咕噜噜的回答虽然是正确的,但不耐烦的老师己从你的课桌里掏出一批罪证:精致的小鹿、花篮和水袖宫娥,全是用包糖纸编的。大家哄然大笑。我以为你会哭,会甩起书包回家。但一经允许坐下,你仍将凸额抵住桌沿,检视你的宝贝。它们像虫子一样在你课桌里衍生不息。至今我还似乎能看到你如何灵巧而且温柔地翻弄那些五光十色的玻璃纸。
你父亲死时,我去看你。你家低矮潮湿的房间竟然用铁丝拦了一半,养着十几只珍贵的乌骨鸡。你家八九口人,原靠父亲做木匠活,现在要靠妈妈养的这些鸡了。房间的另一半是弟弟妹妹,高高矮矮,最小的妹妹在你母亲怀里吃奶,你母亲的发上,簪了一朵小白花。弟妹们在做游戏,他们的玩具我是太熟悉了。那些玻璃纸在昏黑中,发出华丽的光彩。只是你的眼睛很忧郁。
我们的友谊究竟怎么开始?谁能说清草坪上的第一粒种子是鸟衔来还是风吹来的呢?
早读时,我们班的女孩子总到后山找一棵最茂盛的相思树,分坐在各个枝丫上,远远看去,就像栖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小相思鸟。直垃壁益盏旦圭迁丛立丝—“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同学们中有人一改温良恭俭让的好孩子样,宽皮带把腰束得细细的,一只手拎着老师的领子去批斗。你是根正苗红的“红五类”,屡经动员和阶级教育,始终和我站在台下,不肯“造反有理”。于是你又得了“铁杆’(保皇)的绰号,它与你又瘦又黑又结实的样子这样相称。
插队时我们没能在一起。
第一次我步行九十里路去你的知青点,远远看见你张着大手飞奔而来,使出那么大的劲勒我,我们一起摔在地上,你的一只鞋甩到水田里去了。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满天清明,飞舞的坟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为什么有关我们共同的记忆总伴有澄澈明净的天空呢?我们真的把那些阴霾的日子躲过去了吗?你的铺板上只有一条返潮的草席,“救济性质”的再生布被单,临时垫了几本书为枕头。我很难入眠,但真的满心快活。你兴奋地说个不停,没头没脑,我努力猜透是什么隐藏在你的一大堆废话里。睡不着,你拉着我起来到村外走走。月色明媚,山村恬静,连狗也叫得有韵味。我们漫步的斜坡上长满柔软的草,你指着村边一个亮着的窗,,说:就是他!
哟,铁杆,你在恋爱呢[怪不得你用沙子搓白塑料鞋,煞费苦心排列你的刘海,它们不肯蓬松,一会儿又一揪一撮地粘在一起了。
这个梦只是一厢情愿。你搬出了知青点,一个人住在旧庙的厢房边。第二次我去看你,在回城之前和你告别。你上工去了,门没锁。被子没有叠,一摸,原来温着一大牙缸的稀饭,中间大约浇了一匙酱油。这就是你的午饭和晚饭。
大约在这段时间,你迷上了文学,抄了一厚本又一厚本的笔记。你写的信也“文采”起来。恋爱中个个都是诗人。虽然初恋的梦是破灭了,你望着那盏灯一直又过了多少年?
你是最后一批回城的,安排在市政局修整马路。你显得更黑了,连你们的工友都叫你“铁杆”。等我出了一趟远门回来,听说你谁也不通知就结婚了,又听说最近你有了一个女儿。屡次托***转口信去,你始终不回答。
命运使我成了“文人”,而你默默戴着草帽跟着压路机劳动,这似乎是我们的差别。但现在我有了儿子,我们同是母亲。我不知道我的儿子和你的女儿会不会相识在蔚蓝清澈的天空下?会不会手拉着手在我们寻找草莓的地方采摘鲜花?
今夜天空深远沉静,铁杆,我们望的是同一颗星星吗?(本文有删节)
1.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运用了多重对比刻画“铁杆”的性恪特点,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文章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及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为题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止 庵
诺贝尔本人最初提出“富有理想的倾向”,显然想确立一个标准,好像也颇有几位作家(托尔斯泰、勃兰兑斯和易卜生等)因此而没能入选;但是这标准终于执行不下去了,或者评委也意识到,继续这样不啻是奖项本身的自***。萨特一九六四年拒绝获奖,理由据说是抗议只发给西方作家和东方的叛逆作家。他似乎发现一项规律,也就是看到一条标准,可第二年为肖洛霍夫所得,这规律或标准也就落了空。九十年代,西方的左翼作家频频得奖,简直是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了,当然也不能算有了什么标准。惟一可以视为标准的,就是只授予尚且健在的作家,虽然也有二两次例外,而对于活着的众多作家来说,这样的标准等于没有标准。
正因为诺贝尔奖缺乏标准,我们(瑞典文学院的十八位院士除外)对它总是一则以慕,一则以怨。常常抱怨某甲应该得而未得,某乙不该得而得了;这时那些评委被视为昏庸之辈,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们都看不清楚。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作家,得奖的有不少,这足以保障该奖项的权威性;遗漏的也很多,卡夫卡,穆齐尔和布尔加科夫这样身后名声大噪者倒也罢了,乔依斯,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等则实在说不过去。可是我们并不因此就放弃或降低对谊奖的崇尚,这大概是慕与怨之外,又一则以恕也。都说逸不是前述作家的遗憾,而是诺贝尔奖本身的遗憾。
这里可以顺便一提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其实谊奖只授予个人,并非授予国家,所以这种情结(无论怨怼也好,希冀也好)根本不能成立。拿我们的作家和上面提到的几位比一下,谁更该表示不满呢?迄今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名符其实。第二类名不符实。严格说来,诺贝尔奖授予这两类作家,对读者都没有太大意义。想读的照样读,不想读的照样不读。这里第一类作家,实际上等同于前述那些该得而未得奖的作家;第二类作家,则不过是花名册上的一些填错了的名字,是诺贝尔奖百年史上的疏忽、差错,抑或玩笑而已。第三类有实而少名或无名,因为得到这个奖,从而名符其实。无论如何,诺贝尔奖很出名。它在确认作家价值的同时,也把他们郑重推荐给读者,提示他们其实具有与第一类作家相等的地位。特别是来自某些相对弱小或相对偏僻国度的作家,如果没有诺贝尔奖得主这块招牌,我们不光没有机会读到他们的书,就连他们的名字都很难知道。所以诺贝尔奖的真正意义,恐怕还在扩大视野方面。
一百年来,诺贝尔奖时而令人满意,时而令人失望,始终也没有成为理想的化身。曾有上帝造人一说,为什么既造美人又造丑人呢,因为上帝无所不能;君临人间报评委如此行事,正是对上帝的某种模仿,二者都有恃无恐,、因为无论上帝还是诺贝尔奖都是惟一的。(2000年10月6日,本文有删节)
1.“标准的标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四段看,作者说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不能成立,有什么依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山作为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成为封禅的圣地,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故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方士。这种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起码可以证明: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可以是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创造。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光芒的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其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个荣耀。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泰山的祭祀与封禅》)
1.下列与“封禅”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
B.封禅泰山,与泰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
C.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
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
2.下列对“儒家思想”与“封禅泰山”二者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孔子支持封禅泰山,但是他并未明确可以操作的封禅礼制,因此封禅泰山直到秦始皇时代才真正成为了事实。
B.儒家思想能够获得独尊地位并最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封禅泰山的思想首先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是分不开的。
C.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心思,在帝王心目中地位神圣,因此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进行封禅。
D.儒家思想因为泰山封禅理论而成为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泰山因为儒家思想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地位。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
B.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
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是当时儒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的必然。
D.如果说建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那么几乎永久地独占封禅荣耀的泰山,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刘 源
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迭老爷真慷慨,达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达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达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达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达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汪汪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能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让长丰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达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达老爷子做了件蠢事。达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达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达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达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向达老爷子讨说法,达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达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长丰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长丰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达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人们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一年达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一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欺,所以我恨透了讨饭。”达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长丰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达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达家孩子不孝,但达家人不在意。几十年后,达家还在,子孙兴盛,还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宿命,相继败亡。(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1年4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怡当的两项是( )
A.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达老爷子将开粥棚。但是达老爷子规定,饥民领粥时必须先干活再磕头,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饥民和家人的不满。
B.达老爷子施舍遭骂,他也意识到自己做得过分了,于是不得不改规矩,变磕头为干活,并遣走佣工。
C.水灾过后,达老爷名声臭不可闻,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D.达家为老爷子的丧事办得非常寒酸,让镇子上的百姓们议论纷纷,这反倒让达家在几十年后子孙兴盛。
E.这篇小说的内容涉及“勤俭持家”“行善亦有道”的主题,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语言质朴通俗,读来令人沉思良久,受益颇多。
(2)请分析小说中达老爷子的形象。
(3)小说中的“小儿子”出现了两次,请简要分析这个角色在小说中的作用。
(4)小说的最后两段点明了题旨,尤其是达老爷子临终那番话启人深思,请结合传统文化,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理解。
最新试题
-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生在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
- 2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离心率为,且过点(4,-)(1)求双曲线的方程.(2)若点M(3,m)在双曲线上
- 3灯泡额定功率为10W,电阻为10Ω,额定电压是______V;要把灯接在电压为15V的电源上,使灯能正常发光,该灯泡需串
- 4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等于得电子总数与失电
- 5—Would you mind my telling him the news?—____________A.Yes,
- 6阅读理解 Tokyo, the capital of Japan, is one of the larges
- 7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 + 4CrO3 + 6
- 8小题1:A lot of vegetables help you to ______ _________ (保持健康
- 9They began to think about what use could be _______ such mat
-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好的一组是[ ]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热门考点
- 1多项式3ma2+12mab的公因式是______.
- 2已知单位正方体ABCD-A1B1C1D1,E分别是棱C1D1的中点,试求:(1)AE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 3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有机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
- 4如图所示,下列情况中,能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是( )A.磁铁静止在线圈里面B.磁铁静止在线圈左侧C.磁铁快速插入
- 5— I don"t know _____. Could you show me the way? — Certainly
- 6已知三点,若,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使落在第四象限.
- 7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的结果C.
- 8我们青少年应有的正确的人生态度是 ( ) A.我创造,我快乐B.我清闲,
- 9—Do you mind me changing your IP address? —________. I am us
- 10蒋介石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黄埔军校在广州创办时,蒋介石在军校担任什么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