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中医的未来发展之路  对于中医的发展,正确的主张是:坚守主体,发扬优势,融会新知,开拓创新。  实际上,中医应当也只能按照中医的规...
题目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中医的未来发展之路
  对于中医的发展,正确的主张是:坚守主体,发扬优势,融会新知,开拓创新。
  实际上,中医应当也只能按照中医的规律去发展。中医的主体不能丢,这个主体就是中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中医要发展,必须要重新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中医本身自有一套理论体系与发展规律,中医在为自己的生存寻找依据时,不必要用另一套话语系统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中医的主体定位。中医学是基于人文和生命的医学。所谓基于人文,是说中医学不仅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人文品格,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医用 阴阳五行等人文模式构建了自己的医学体系。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人文品格这是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应该具备的,但阴阳五行的人文内涵却是中医所独有的。当代著名中医学家王永炎院士曾说过:“中医是基于生命的医学,西医是基于疾病的医学。”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中医关注人的整体生命,而不是具体的物质结构。中医将人看成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用整体动态思维看待生命的变化,人的健康就是整体生命的和谐,人的疾病就是整体生命的失衡;西医更关注疾病,用还原分析思维看待人的疾病变化,用物理和化学原理来解释病因、病理、病位。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劣,各自解决了生命不同层面的问题。两者是“和而不同”的,如果抹煞了两者的不同,把中医简单地还原为物质结构,甚至把中医改造成以还原分析为基本方法的自然科学,中医也就不成其为中医了。
  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医的当务之急不是去设法求证自己是否“科学”,不是去用还原论方法寻找自己的物质基础,而是要集中精力、认认真真地去研究一下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是要制定临床评价标准,对中医治疗的疗效进行统计、评估,找出中医的优势病种,哪些病中医疗效超过西医,然后去发扬这一优势。千万不要处处与西医争短长,更不能包打天下,自欺欺人。在此前提下,要吸收现代科学的成果和方法,不断开拓创新。
  中医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复兴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学的复兴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数千年的不竭动力,在中医中药的庇佑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命得以繁衍,身体得以康健。中医药学体系融合了历代的人文、科学成就,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其理论原理和方法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今天的中国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有足够的自信来面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自然,我们也应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中医现实存在的问题,直面中医今天所处的困境,以理性的态度来继承和发展中医。
  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文化是多元的,科学也应该是多元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与当代文化并行不悖,中医与西医应该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19期)
1.下列对于“中医学”内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身自有一套理论体系与发展规律,用不着另一套话语系统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B.关注人的整体生命而不是具体的物质结构,将人看成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
C.独具阴阳五行的人文内涵,用阴阳五行等人文模式构建了自己的医学体系。
D.对于人的健康和疾病,用整体动态思维看待:前者是生命的和谐,后者则是生命的失衡。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医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人文品格,西医用还原分析思维看待人的疾病变化,只关注疾病本身,缺少了人文关怀。
B.中医西医各自解决了生命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判断孰优孰劣,两者应是“和而不同”的。
C.统计、评估中医的疗效,找出中医治疗的优势,然后发扬这一优势,就可以在疗效上超过西医。
D.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吸收现代科学的成果和方法,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开拓创新。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要发展,就要在坚守主体发扬优势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和方法,不断开拓创新。
B.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身体得以康健,融合了历代人文、科技成就的中医学体系功不可没。
C.面临着前所未有困境的中医,尽管其理论原理和方法仍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但要与西医争短长,还是自欺欺人的。
D.中医的复兴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也将为人类健康带来福祉。
答案
1.A
2.B
3.C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中医的未来发展之路  对于中医的发展,正确的主张是:坚守主体,发扬优势,融会新知,开拓创新。  实际上,中医应当也只能按照中医的规】;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等着的轿车
[美]欧·亨利
  黄昏来临了,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小公园的那个安静的角落,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她的脸看起来很秀气,那件灰色衣服却是普普通通的。前一天也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再前一天也是如此,有个小伙子知道这些情况。
  这个小伙子慢慢地靠近她。就在这时,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小伙子顺势拣起书,有礼貌地递了过去,随便讲了几句关于天气的寒暄话,就静静地站在一旁。
  姑娘看了一眼小伙子简朴的衣着,一张并不引入注目的普普通通的脸。
  “如果你愿意,就请坐吧。”她用深沉的低音说,“光线太暗了,无法看书,我现在想聊聊天。”
  “你知道吗?”他说,“你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姑娘,昨天我就见到你了。”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实在冒昧,”小伙子说,“都是我的不是,你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公园里有这么多的姑娘,你也知道——当然,你不知道,但是……”
  “换个话题谈谈吧。当然,我知道了。讲讲这些来往的游客吧,他们去哪儿?为什么那么匆忙?他们感到幸福吗?”
  小伙子一时还没搞清,自己究竟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到这里来坐的目的,只是因为我能接近这么众多的游客,我跟你讲话,是因为我想找一个天性善良的人,一个没有铜臭、不是惟钱是图的人聊聊,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厌恶钱啊——钱,钱,钱!我讨厌我周围的那些男人。我不喜欢自得其乐,看不上珍珠宝石,也懒得游山玩水。”
  “我可总是这么认为,”小伙子说,“钱是个好东西。”
  “当你有了成百万块钱,你就可以兜风、看戏、跳舞、赴宴。可我对这一切腻透了!”姑娘回答。
  小伙子很有趣地看着姑娘。
  他说:“我可很喜欢研究和探听富人们的生活。”
  “有时候,”姑娘继续说,“我想,如果我要恋爱的话,就要爱一个普通的小伙子——你的职业是什么?”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希望我能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你刚才说的当真是这个意思:你会爱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当然啦!”她回答。
  “我在饭店工作。”小伙子说。姑娘心里一惊,问道:“该不会是个跑堂的吧?”
  “我就是这个饭店的出纳员,你看见那里耀眼的有‘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了吗?”姑娘看了看手表,站起身问:“你怎么不上班?”
  “我上夜班。”小伙子答道,“离上班时间还有一小时呢!我能再见到你吗?”
  “不知道,也许可以。我得马上走了。唔,今晚我要去赴宴,还有一个音乐会呢。你进来时可能看到公园门口有一辆白色小轿车吧?”
  “是的,我看到了。”小伙子回答。
  “我总是坐这辆车来的,司机正在等我呢,再见!”
  “现在天已黑了,”小伙子说,“这公园里坏人太多,要不要我送你上轿车?”
  “你还是在长凳上坐十分钟再走吧。”说完,姑娘就朝着公园大门走去。小伙子盯着姑娘漂亮的身影,然后起身跟在她后面。
  姑娘走到公园大门口,转过头看了一眼那辆小轿车,就走了过去。她横穿马路,走进那个有耀眼的“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的饭店。店里的出纳柜台上一个红头发姑娘看见她来了,就离开了座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就接替了红头发姑娘的工作。
  小伙子把手插进口袋,在街上慢慢地踱着。然后,他走近那辆轿车,钻了进去,对司机说:“去夜总会,亨利。”(选自《欧·亨利幽默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1、指出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丰富含义。
(1)姑娘手中的书到了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评析小说中的“姑娘”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请你赏析这个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小说的主旨,并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炮兽》的片段,完成题目。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     
  海军陆战队的兵士们举枪致敬。     
  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     
  “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     
  惊惶代替了欢呼。    
  于是在坟墓般的静寂中,老人抬高了嗓音。他说:     
  “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老头儿望着兵士们,加上一句:
  “执行。”
  那个胸前闪耀着圣路易十字勋章的汉子低下了头。
  布瓦斯贝特洛伯爵做了一个手势,两个水手走下中甲板,然后带着裹尸布回来。船上的随军神甫从开船起一直在军官们的饭厅里祈祷,也跟着两个水手来了。一个曹长从排列着的海军陆战队中喊出了十二个兵士,把他们排成两行,六个一行。炮手一句话也不说,走到两行兵士中间。随军神甫手里拿着十字架,走上前,战在炮手旁边。“开步走。”曹长说。两排兵士用慢步向船头走去,两个水手拿着裹尸布跟在后面。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然后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
  那个年老的乘客始终靠着主桅杆立着,他双手交叉在胸前,沉思着。
  布瓦斯贝特洛用左手食指指着他,低声对拉·维厄维尔说:
  “旺代有领袖了。”
1.“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联系前文来看,老人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说话?作者详细描写老人说话的方式有何作用?
(1)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瓦斯贝特洛伯爵说“旺代有领袖了”,联系课文内容,你认为他有什么根据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用“对照法”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试从所选片段中选出一处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我是瞎子
[美]坎特
  帕森斯先生刚刚走出旅馆的大门,就有一个乞丐沿着大马路走过来。这乞丐是个瞎子,拄着一根瞎子常用的斑斑驳驳的旧拐棍,小心翼翼地敲打着路面,慢慢地向前移动脚步。乞丐的脖子很粗,长着绒毛,衣领和口袋上满是油腻,一只大手握着拐棍的弯把,肩上搭着一条褡裢。看样子,他还卖点什么东西。
  空气里满含着春意,金色的阳光洒在柏油路面上,暖暖的。帕森斯先生一动不动地站在旅馆门前,听着瞎眼乞丐“嗒嗒嗒”走过来的声音,心里突然升腾起一股对所有盲人的怜悯之情。帕森斯先生想,自己活着真幸运。从前,他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技工,现在,他获得了成功,备受尊敬,被人羡慕,这都是他在无人援助的情况下,独自冲破层层障碍、艰苦奋斗的结果。
  瞎眼乞丐刚从他面前“嗒嗒嗒”走过去,他就迈动步子。衣衫褴褛的乞丐立即转过身来。“我不是乞丐,先生,我的确不是,我这里有些小玩意儿。”只见他摸索着,拿出一个小物件塞进帕森斯先生的手掌,“挺精巧的打火机,只要一元。”
  帕森斯先生站在那儿,觉得略略有一点儿烦恼和尴尬。他是一个俊雅的男人,身着整洁的灰色衣服,头戴灰色宽边礼帽,手握一根棕榈木手杖。当然,兜售打火机的人永远不会看到这些……“我不会吸烟。”他说。
  “等一等。我断定你认识许多抽烟的人,买一个作送人的小礼物吧!”乞丐谄媚地说,“先生,你不会反对帮助一个可怜人吧?”瞎眼乞丐紧紧抓住帕森斯先生的袖子。
  “当然,我会帮你的。你说得对,我可以把这东西送人。或许电梯司机会──” 他犹豫了一下,不想显得粗鄙好奇,即使是同一个瞎眼小贩在一起,“你是不是完全失明了?”
  乞丐把钱装进口袋,“十四年了,先生。”接着,又加了一句,带着一种神经质的自豪,“韦斯特伯里,先生,我过去也是其中一员。”
  “韦斯特伯里,”帕森斯先生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噢,是的,那次化学爆炸……报纸多年都不提它了。当时它被认为是最大的一次灾难。”
  “人们都把它忘记了,”乞丐疲乏地动了动双脚,“我讲给你听,先生,一个曾在韦斯特伯里呆过的人不会忘记它。我看到最后一幕是化学药品商店里腾起一股浓烟,那些他妈的毒气从破窗户口直往外涌。”
  帕森斯先生咳嗽了一声,但这个瞎眼小贩被自己戏剧性的回忆扣住心弦,而且,他想到帕森斯先生口袋里或许还有不少五角票子。
  “想一想,先生,一百八十个人死亡,大约二百人受伤,五十多个人失去双眼,像蝙蝠一样看不见东西──他向前探索着,脏手抓住帕森斯先生的上衣,“我讲给你听,先生,没有什么事比战争中发生的事更糟糕。如果我是在战争中失去双眼,那倒好了,我会受到很好的照顾。但我只不过是个工人,和化学药品打交道。我受伤了,你他妈的也能看见我受伤了,而资本家还在发他们的财!他们入了保险,什么也不愁,他们──”
  “入了保险,”帕森斯先生重复了一句,“是的,那正是──”
   “你想知道我是怎样瞎的吗?”乞丐喊道,“喂,听听吧!”他的话语里含着痛苦,但又带着一种讲故事的人时常有的夸张味道。“当时,化学药品店里,我最后一个跑出去。楼房在不断爆炸,跑出去就有了活的希望。许多人都安全冲出门,跑远了。当我冲到门口,正在那些大铁桶之间爬动时,后面有人揪住我的脚,说,‘让我过去,你──’他也许是个疯子,可也说不清。我试图从心里宽恕他,先生。但他比我壮得多,他把我拉了回去,从我身上爬了过去!他把我踏进尘埃里,出去了。我躺在那儿,毒气把我包围了,还有火在燃烧,药品在……”他咽下一口唾液──颇为熟练地抽动了一下鼻子──满含着期望,默默无语地站着。他或许还会讲出下面的话来: “太不幸了,伙计,真的是很不幸,那么,我想──”
  “这就是那个故事,先生。”
  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
  “讲述得不完全对,里面掺杂着一点不可信的成分。”帕森斯先生说。瞎眼的小贩突然颤抖起来:“你怎么这么说话?你这是什么意思,你……”
  “故事是真实的,”帕森斯先生说,“除去信口雌黄的部分。”
  “信口雌黄的部分?”他粗野地大叫,“哎呀,先生……”
  “我也曾在化学药品店里呆过。”帕森斯先生说,“可事实不是这样的,是你把我拉回去并从我身上爬过去的,是你比我壮,马克沃德特。”瞎子长时间一动不动站在那儿,他一个劲地狠狠咽着唾液。最后,他忍着气,说:“帕森斯,上苍有眼,上苍有眼!我还以为你……”接着,他再一次大声地叫道,“是的,可能,可能,但我却瞎了!我是瞎子,你一直站在这儿让我讲啊讲,你一直在嘲笑我!我真是瞎了眼!”
  街上的行人都扭过头来瞪着他。
  “你走开,我瞎了!你听见没有?我是……”
  “算了吧,”帕森斯先生说,“别这样吵啦,马克沃德特……我也是瞎子。”
1.请分别概括帕森斯和乞丐马克沃德特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帕森斯说“我也是瞎子”的用意是什么?这样的结尾虽然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小说结尾为什么“在情理之中”?
(1)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服。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中的文卡是个有些自私、怠惰、爱面子的人,虽然良知未泯但却不知感恩,不顾母亲在生活和情感上的需要。
B.文卡在进城半年以后成了一个自私而冷漠的人,作者借此告诉人们城市生活是扭曲心灵、泯灭良知的源头。
C.文卡没有给母亲寄去预算剩余的10个卢布,是因为他觉得这点钱太少,不能帮母亲解决家里的困难。
D.造成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变化的原因,从表面看是因为母亲的来信重复、单调、无趣,实际上深层原因是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理解和关爱。
E.这篇小说基本上采用平实的叙述语言,但平实中却蕴含着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
(2)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棉花被子
衣向东
  有些物品被我们珍藏着,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它们多么稀奇贵重,而是因为其中融入了我们太多的情感。比如一支钢笔,一本书,一枚发卡,等等。马宁珍藏的是一床棉花被子。
  马宁二十年前跟赵薇结婚是在他的家乡马湾镇。这是一个普通的南方小镇,南方有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每年入冬之后,日子就阴冷得很了。
  赵薇是北京部队大院出生的女子,对南方阴冷的天气,难免有些不适应。马宁说:“你别担心那边冷,我早就写信告诉我妈,让她缝做一床新棉花被子,冷不着你。”
  赵薇知道这件事情对马宁的重要性,她就不再说什么了,跟随他走进了南方阴冷而灰暗的小镇。
  马宁的母亲按照儿子来信的要求,选用了上等的新棉花,缝做了一床棉被。白棉布的被 里,大红的缎子被面,密密实实的针脚,看上去非常讲究。她怕冻着了北京来的儿媳妇,被子里垫了厚厚的棉花。赵薇拥着被子,就闻到了新棉花的气息,还有白棉布的香气。
  等到儿子儿媳离去后,母亲就很细心地收起棉被,把它保存在厚重的木箱里。南方的屋子潮湿,遇到好天气,她总要把棉被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棉花保持蓬松细软的状态。
  马宁结婚的第二年,家乡发了一场洪水,环绕马湾镇的河流水位暴涨,淹没了屋前的石阶。母亲屋内的水漫过了床铺。她用塑料布缠裹着那床加厚棉被,抱在怀里,站在客厅的方桌上,整整站了六个小时。马宁的哥哥试图帮她接过棉被,她却不肯松手。
  屋前的柿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北京的儿媳始终没有回来。一个夏天的晚上,母亲突然主动把电话打到北京,说她想他们了。马宁说:“这好办,你到北京来住些日子吧。”
  马宁就让哥哥把母亲送到了北京。母亲住了二十几天,就再也住不下去了,吵着要回老家。眼下南方正是梅雨季节,她老是担心木箱内存放的那床棉被潮湿生霉了。母亲到家的当天,就把棉被从木箱内倒腾出来,果然挨近木箱底部的棉被子,有些潮湿,她急忙把被子抱出去放在阳光下晾晒。
  这样又过了两个春秋。有一天母亲晾晒被子的时候,因为胸闷气喘,竟没有力气将被子搭在铁丝架上了。母亲心里就恨自己不中用?知道自己活不太久了,禁不住抱着棉被子,蹲在地上哭了。
  也就是这个冬季,母亲在一个阴冷的雨天走了。在母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马宁的姐姐一直守候在病床前。母亲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
  马宁赶回家处理了母亲的后事。马宁的姐姐就把关于棉被子的一些细节,详细地告诉了马宁。姐姐说:“妈说,要是以后赵薇回来,让她放心地盖那被子,还软乎呢。”马宁把棉被带回了北京。尽管他居住的楼房一年四季都很干燥,但他还是经常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把棉被子放在阳台上晾晒。有时候他也陪伴着棉被,坐在温暖的阳光里,想一些很久远的事情。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
  棉被因为吃足了阳光 ,贴在他脸上的时候,就更加柔软而温暖了。
1.本文以棉花被子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试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2.第二段的环境描写“这是一个普通的南方小镇,南方有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章在第七段叙述了马宁家乡发洪水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4.“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请你联系全文,结合人物性格特点,探究马宁此时的心理。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