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完成下面的题。海      龟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
题目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完成下面的题。海      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在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滥竽充数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地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只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这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
  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然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了星期六,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又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
  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
  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  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评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专著,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他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一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回来骑它回家。”
  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以上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
  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来,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串,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了…“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
  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1.文中有两个悬念,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清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用叫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从写父亲的故事,海龟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海龟有没有吃到香蕉;(2)父亲能否评上职称。
2.题目“海龟”,非常醒目、简洁、形象。海龟与父亲,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结果,物与人相互衬托,共同构成类似的形象,意味深长——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梦寐以求的东西通过努力未必就能实现的这一主题,体现了微型小说以微见著的审美特征。
3.(1)我同意最佳选择这种说法。因为,一明一暗,平行交叉,从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头绪清楚,不仅使两个故事发生密切联系,造成悬念,让读者猜测不透,吸引读者看下去,而且不断丰富父亲的性格,推动主题深刻化。因而,双线结构,更显出作者艺术构思的才华。
  (2)我同意用单线这种说法。因为,小说要塑造的人物是父亲,而不是海龟,海龟只是父亲的一个陪衬物。让“父亲”由暗线走上明线,让海龟由明转为暗,故事情节容易集中和突出。更能刻画父亲的性格,突出“父亲”的悲剧,更能批判社会生活中不公正的二面,警醒世人要爱护、尊重有业绩的人才。因而,将暗线改为明线,作品结构一样亮丽怡人。【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完成下面的题。海      龟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
  2000年3月4日,在上海华东医院,已与癌症搏斗了30多年的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女士与世长辞了。同五年前逝去的丈夫——著名生物学家曹天钦一样,她遗嘱中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
  谢希德的父亲谢玉铭是中国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谢曹两家是世交,谢希德与曹天钦青梅竹马,抗战爆发前,谢家从燕京迁往福建,两人鱼雁传书,联系不断。
  谢希德从小体弱多病。1938年,17岁的谢希德患了股关节结核,她在病床上躺了整整四年,每天都坚持学英文、读书。病愈后,谢希德落下了终身残疾——她右侧的股关节已损坏,右腿从此不能弯曲。
  不久,这个纤弱的、行走艰难的东方女子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扎实的英语基础,考入了厦门大学物理系。
  1946年春,曹天钦赴英深造。走之前,他前往福建看望恋人,并正式向谢希德求婚。尽管她因病留下了残疾,可在曹天钦的眼里依然美丽如初。1951年,这对有情人双双学有所成:谢希德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曹天钦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学位。
  当时,美国已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951年下半年,杜鲁门政府宣布:凡在美国攻读理工科的中国学生一律不准许返回新中国!曹天钦和谢希德认为,学成归国,报效中华,是义不容辞的使命。谢希德以结婚为由,从美国去英国,并在英国举行婚礼。
  婚后,这对年轻夫妇决定返回祖国。当时已在南洋的谢父极力反对他们回国,希望女儿女婿留在国外从事科研。一边是谢父的反对,另一边是祖国的召唤,面对两难抉择,曹天钦和谢希德最终选择了祖国。1952年秋天,他们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没料到,此次与老父亲一别,要再相见已绵绵无期。几十年后,她曾对一位朋友说:“我此生最大的憾事,就是父亲一直不满意我的婚姻。但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是拥有相濡以沫的丈夫和美满温馨的家庭。”
  谢希德的大部分岁月是在复旦校园里度过的。1966年,她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当时“文革”已经开始,手术后不到一个月,“造反派”就强令她出院,回学校接受批斗。“造反派”给她规定了每天到校的时间。一天,在拥挤中上汽车时,她伤口破裂,疼得她大汗淋漓。为了准时到校,谢希德不再乘车了,每天拖着残腿步行到校。
  即使如此,她依然牵挂着科研,也就是在那时,她的科研方向开始由“固体物理”转向了“表面物理”。
  1977年8月,谢希德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随后又出任复旦大学校长。尽管她身居高位,但在复旦人的心目中、她依然是一位平等待人的良师益友,是可敬可爱的老太太。她不厌其烦地为许多学生和同事纠正论文及信件中的英语拼写错误;她每次去北京开会,总要给爱集邮的同事寄首日封;她喜欢看足球,世界杯赛刚开始转播,她就把儿子班上的球迷请到家里来看电视……
  如今,谢先生走了,她用她的聪明才智和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熟悉她的人,她是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
1.此文开头写谢希德先生的辞世及遗嘱,这是什么记叙手法?这样写的作用及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称谢希德先生为“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作者依据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人生的道路上,谢希德先生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文章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上的这片蓝天。
1.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2.根据原文,全球气温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它所阐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将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的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
1.下列选项中关于“祭孔大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B.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
C.祭孔大典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表演紧紧围绕“礼”而进行。
2.下列对历代祭孔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汉高祖用“太牢"祭祀孔子,祭孔活动逐步升级。
B.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工”以后开始的。
C.清代,祭祀孔子最为隆重盛大,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D.民国政府对祭孔的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明令全国各地都要祭孔。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达到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B.中国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都对孔子进衍过祭祀。
C.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
D.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题型:河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营建起梭罗式的散步境界
杨文丰
  梭罗在《心灵散步》中还说,能不能成为真正的散步者,绝不是依靠自己的追寻,“一个步行者,必须是得天独厚的,必须天生是步行者的家庭成员。我是个‘生命的步行者’”。的确,以生命而散步者,自然是本质的、天然的、本色的。
  我对梭罗这种“天生散步者之说”,尽管欣赏,却不敢苟同。我将之视作是梭罗散步说的瑕疵。尽管梭罗之说肯定是真诚的。因为一名作家是否真诚,主要是看他的文字。梭罗的真诚,却全然展示在那不朽的与其行为也自然合一的长篇自然散文——《瓦尔登湖》里了。
  1845年春天,梭罗在老家康科德城附近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座小木屋,过起了自耕自食的生活,写出了《瓦尔登湖》这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徐迟:《瓦尔登湖》译本序)。书中文字,摹景写人细致优美,见解独到,耐人寻味,还犹同湖水般纯洁、透明、自然、静谧。静静的文字,给予你一片清新、健康、向上的冲力,使你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得到了纯净和升华。能写出如此文字的梭罗,还能是不真诚的吗?
  然而,假如梭罗能够活到今天,我以为,他肯定也会真诚地无法再坚持自己的“散步观”了。毕竟客观环境会影响乃至决定人的主观意识。当年,梭罗之所以具有那样的散步观,是由当时瓦尔登湖一类纯净、恬静、美丽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起码也是与其密不可分的。不久前,我恰巧读了一篇中国作家朝圣瓦尔登湖后写的文字,才知瓦尔登湖也早已“旧貌变新颜”,环湖早已屋舍森然,喧嚣不绝于耳,而且湖泊早已凄惨地干涸了。
  置身于今天如此的环境,梭罗,你还能 “散步”依旧吗?你还会有旧日的散步心情吗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可以推断,可敬的梭罗也只能 “改行”而走路了。
  梭罗的“改行”,无疑是无奈的,可将之视作一则寓言。
  嗟乎!深入地看,谁能否定,今天如此伟大可爱的人类,已再也无法自在地“散步”,而只能宿命地“走路”了呢
  只是由”散步”沦为”走路”,对于人,已成了日落西山般的无奈,成了对于啜饮而不得不独吞的苦酒……
  然而,走路也不是永恒的。
  一位早逝的港星在影片里说:有一种无脚鸟,它无枝可依,为了生存,只能一直飞呀飞,飞累了就只能在茫茫的风里睡觉。无脚鸟自然是无法一步步走路的,终其一生只能下地一次,只是这一下地,就跌入死亡之谷。如此伟大的无脚鸟,不已成为了沦落苦海的人类的绝妙象征么!
  悲观吗?自暴自弃吗?然却又有何用!我们需要的,依然是乐观主义。理想主义仍然是乐观主义的极致!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只能靠我们自己。”(《国际歌》)到了今天我们真是太需要国际歌的悲壮了。
  自然和社会何以会出现如此的污染?怎么办?果真如《寂静的春天》前言中所说:“清除污染最重要的是澄清政治”吗?
  人类的理想能够破灭吗?真的会破灭吗?人类真是宿命地要成为无脚鸟吗?
  果真如歌手刘欢在《从头再来》中所唱:“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吗?追寻或营建梭罗式的散步境界,能成为当今人类最重大、最恒久、最全球化的“真爱”。梭罗式的散步境界,关山千重,云遮雾障,追寻或营建之,其艰难不亚于新的长征吗?
  沐浴上世纪曙光的诗人郭沫若,屹立在地球的东方,以海洋般阔大的声音,唱出了憾天震地的伟大诗篇《凤凰涅槃》,呼唤新中国,如凤凰浴火而新生。为新生而浴火,因浴火而新生,尽管不易,然而,还存在别的道路吗?人类若没有自身的涅槃,不先行涅槃,又何以能使自己与自然共同涅槃呢?!能否营建成功梭罗的散步境界,在今天,难道不已全然取决于我们人类有无可能真正地涅槃了吗?
1.根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句中加粗词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句话中,作者将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置身于今天如此的环境,梭罗,你还能 “散步”依旧吗?你还会有旧日的散步心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假如梭罗能够活到今天,肯定也无法再坚持自己的“散步观”了。为了阐述理由,作者作了两个推理。请写出这两个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中“涅槃”这个说法的阐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
A.为避免沦为“无聊鸟”,人类需要“涅槃”式的彻底改变。
B.要实现“涅槃”,人类必须有“靠我们自己”的悲壮决心。
C.“涅槃”,是为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并不为“澄清政治”。
D.实现“涅槃”的过程是艰苦的,我们不能畏惧这过程中的艰难。
E.“涅槃”即“浴火重生”, “浴火”就意味必须毁掉现有的一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特别的礼物
郁 葱 译
  早上,阿尔琼被收音机定时的7点新闻闹醒。他摸着旁边空空的枕头,才想起妻子出差了。
  玛洛比此刻正在奥兰多,她早就起来了,但她怕打扰丈夫阿尔琼休息,一直等到7点才拨通家里的电话,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结婚27年了,她从未忘记过。不能与丈夫一起庆贺他的53岁生日,她感到很遗憾。好在今天晚上她就可以回家了。
  电话响了,阿尔琼拿起听筒。“祝你生日快乐!”电话另一端唱道。“谢谢你,亲爱的。你还好吗?你什么时间回来?”所有的话都一下涌到阿尔琼的嘴边。
  “我一切都好。我乘坐的航班晚上7点28分到菲尼克斯,八点半就可以到家了。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回家后,我与你一起到外面吃晚饭。
  “啊,太好了,”他说,“我一直想去昌德尔大街上新开的巴西餐馆品尝一下那里饭菜的味道呢。”
  玛洛比最后还提醒他别忘了按时吃药,因为她仍然认为他什么都不能自理。
  他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就把药服了;他的心脏随时都会出问题。医生说他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且越早越好。他已经在全国心脏移植登记名录上等待了两年。他每天都随身带着呼机,因为很快就该轮到他得到新的心脏了。很久以前,在一个要好的朋友因肾脏衰竭而死亡后,他和玛洛比就签约死后将器官捐献出来。
   就在他要出门时,女儿希卡来电话祝他生日快乐。她现正在旧金山的大学学医,她是他的骄傲。下午,医院的一名护士来电话,说他们得到一个好消息--有心脏了,今天晚上就可以做移植手术。终于等到心脏了,他异常兴奋。护士告诉他,心脏正在送来的路上,他必须到医院办理入住手续。他赶紧给妻子打电话,可她的手机关机。可能正在回家的路上。于是他给她留了一条短信:“玛洛比,你一定不会相信,我得到了最好的生日礼物。医院说他们为我找到了一个心脏,并马上要做移植手术。晚上吃饭的事只好取消了,我们以后再吃。医院见。”
   然后,阿尔琼又给他最要好的朋友沙姆打了个电话,沙姆坚持放下工作陪阿尔琼去医院。阿尔琼住进医院之后,医院就为他开始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现在就等着心脏送到后就进手术室了。得知阿尔琼要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消息之后,其他好几个朋友也都急忙赶到医院。沙姆也已去机场接玛洛比了。女儿明天上午就到。晚上7点45分,护士来说,心脏已经到了,正在送往医院的路上。
  手术很成功。真是奇迹,他的身体对新心脏没有任何排斥。阿尔琼慢慢开始从手术的麻醉中醒过来。他睁开眼,感到嘴很干。
  护士走到他跟前,问他需要什么。“水和我的妻子。”他艰难地用嘶哑的声音说。护士给他拿来一些冰沙,并把沙姆叫来。他用质问的眼光看着沙姆:“玛洛比在哪里?”“她很快就到,你现在应该好好休息。医生说手术很成功。祝贺你!”沙姆说。
  两个星期后,阿尔琼回到家里。他的心脏手术恢复得很好,但他却闷闷不乐。家里没有玛洛比,显得很空。玛洛比再也没有回来,实际上,她已经部分回来。就在玛洛比回家去机场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一辆快速行驶的小轿车迎面与她相撞,她被紧急送往医院,但已经无法抢救。她的大脑彻底受损。医院从她的驾驶执照上得知,她是器官捐献者。于是,他们把她的器官留了下来。阿尔琼正好是等待移植心脏名单的下一个--死者的血型等情况正好与他相匹配,所以。心脏便给阿尔琼送来。
  得知这一切,阿尔琼悲痛欲绝。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想起了30年前他们在加尔各答大学读书的时光。他们刚开始恋爱,就赶上他的生日。
  她问他:“生日想要什么?”
  “我想要你的心。”他回答。
  他还记得玛洛比在听到这句话时,羞怯地低着头笑的样子。她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
  想到这里,眼泪不由自主地从他眼里流了下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标题“特别的礼物”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于它是需要作心脏移植手术的生日者得到了可以移植的心脏,而且是他妻子捐献给他的。
B.小说有一些细节描写,比如阿尔琼身边空空的枕头,玛洛比为不打扰丈夫休息而推迟打电话的时间等等,这些细节描写很好地表现了他们夫妻之间的爱。
C.阿尔琼出院后回到家里,但“家里没有玛洛比,显得很空”。这个“空”字具有双关的意义,既是房间因没有妻子而显得空,又是阿尔琼因妻子去世而失落的心理。
D.小说对玛洛比遭遇车祸的情节没有按时间顺序来写,而是用补写的方法来写,这样就在前面设置了悬念,以便为后文给读者造成强烈心理震撼而蓄势。
E.小说也略写了一些次要人物,比如,阿尔琼的女儿,沙姆,以及阿尔琼的其他朋友。这些人物如果不写,对小说的情节和主题都没有丝毫影响。
(2)小说第四段,妻子玛洛比“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这句话是一个细节描写,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倒数第三段,作者设计了“我要你的心”这句话,它在全文中有何妙处?请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丈夫无意中移植了妻子的心脏,是巧合也不是巧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各写出两点偶然性与必然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