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着文化嬗变的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也。”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私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难以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宛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中语化基础。所以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其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伊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中。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有关的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1.第2段中“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一句中的“之”“其”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之”指代____________;“其”指代____________。
2.第3段中,王国维所说的“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中的“境”和“言”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境”指的是____________;(不超过6个字)
“言”指的是____________。(不超过6个字)
3.第4段开头说“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一句中“双重选择”指的是什么?
答:①____________。(不超过7个字)
②____________。(不超过7个字)
4.试概述宋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的特点。(列出其中3点即可)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反映社会生活 表现感情世界
3.①娱悦听众(或:向俚俗靠拢)
②供文人欣赏
4.①按照俗乐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或:倚声填词);
②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或:句法参差错落,有多种词牌可供选择);
③语言通俗化,一定程度的口语化;
④长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任选其中3条,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词的文化品格 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来自环保部 的信息表明,截至3月15日10∶00,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环保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和跟踪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进展,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信息。
针对“核尘埃”能不能飘散到我国的问题,专家指出,空气里面的“核尘埃”应当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般核反应堆都至少有三重保护壳,日本福岛核电站有两台机组发生的爆炸都只损伤了外壳,并未影响到核芯。核电站铀元素在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比如铯-137和碘-131,它们随爆炸有一部分泄漏到了空气中,但它们的半衰期都比较短,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衰变为更小的原子,失去放射性,即使飘移到中国,多半也没有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研究员王作元介绍说,核技术除了用于发电之外,生活中也很常见,尤其用于食品保存方面。食品辐照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灭菌保鲜技术。它运用γ射线的照射对食品进行照射后,可达到***虫、灭菌、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和延长货架期的效果。我国有近百种辐照食品通过了鉴定,早在1998年之前国家就已颁布批准了粮食、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干果、调味品等6大类固态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在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50多个商业化规模的辐照装置。这个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但你吃的食品中,很可能就接受过辐照,比如方便面的调料包。王作元说:“核电站反应堆如果发生事故,可能会释放出有放射性的碘-131,这时候,应当加强对周围居民的碘预防。我们应当普及更多的核防护知识,尽力在事故发生之前就作好准备。比如准备好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稳定碘片的生产、储存、更新、发放等,未雨绸缪。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我们在正确认识核辐射的基础上,还应该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辐射防护知识。减少射线对人体的外照射,这主要通过控制照射时间、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采用适当的屏蔽措施来实现;要尽力避免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形成内照射,内照射会对人体产生长期的危害,因此在辐射较高的场所,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护具,避免饮食。这两点对于直接从事放射及辐射性行业的人员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普通民众应对核事故时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加强自身防护,例如,如无必要,尽量避免频繁X光检查,减少吸烟,远离煤矿粉尘,家居装修时要注意检测大理石类地板放射性是否超标等。(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3月16日,有改动)
1.下列有关“核尘埃”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出现核事故的地方,空气中沾染上放射性元素的那些尘埃被称为核尘埃。
B.核尘埃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它们漂浮在空气中,随风扩散。
C.核尘埃使得核爆炸的污染区大幅扩大,甚至进入全球大气循环到达世界各地。
D.日本核电站泄漏的核尘埃,已经飘散到我国,但我们不要恐慌,应该冷静面对。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日本福岛核电站两台机组发生的爆炸都损伤了反应堆的三重外壳,对核芯的影响不大。
B.铯-137和碘-131是铀元素在核裂变过程中产生的 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
C.铀元素的半衰期都比较短,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衰变为更小的原子,失去放射性。
D.核技术除了用于发电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用于食品保存方面,早在二十世纪末,我国就有近百种辐照食品通过了鉴定。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环保部门将密切关注,加强监测,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恐慌。
B.随日本核电站爆炸而泄漏到空气中的部分铯-137和碘-131,会在短时间内衰变而失去放射性,因此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它们对中国的影响。
C.辐照技术能够用来对食品进行灭菌保鲜,我国颁布批准了相关的卫生标准,对辐照食品进行鉴定通过,所以说辐照食品不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D.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某些食品接受过辐照,如果知道,人们将会恐慌而拒绝购买这类食品。
勾长吉
(2)多么轻盈,仿佛舞蹈着的少女。雪花有着色彩和飞翔的记忆。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依次点燃炉火、灯盏,隐去冰河、麦场,把每一条路都收进草原的梦里。
(3)草原的雪是累积的,一场雪落了,不化,又一场雪落了,还是不化,雪上加雪,就像一个人内心的爱,越积越深。
(4)其实,草原的降水量并不大,一冬也没有几场雪,但风领着雪到处乱跑,给人的感觉好像天天都在下雪。风是“白毛风”。白毛风刮起的时候,天地间一片混沌。它尖利地呼啸着,甩出大量的雪粉,打得草原晕头转向,打得人睁不开眼睛,打得小鸟惊慌逃窜。
(5)没风的时候,统治草原的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一切都被冻僵,一切都趋向简洁。天地间只有两种颜色,小小的黑是一片树,以及树上的乌鸦,无边的白是茫茫的雪野。
(6)阳光明亮的日子,我喜欢一个人去远离村路的雪野游荡。雪野空廓,除了偶尔遇到那个牧羊的老人,几乎看不见人影。草原上已经没有草可吃了,羊群整天被关进羊圈,只在晴好的天气才出来遛一遛。老人没有家,亦无儿女。在草原放羊几十年。他还是穿着那件一成不变的羊皮袄,狐狸皮帽子捂得严严实实的。和秋天时相比,他唯一的变化是胡子更白了,不知是哈气结的霜,还是岁月留下的痕迹。羊群基本不需要管理,老人拄着羊铲一动不动地站着,像谁随手堆的一个雪人,又像一棵了无牵挂的树。
(7)在草原,谁活着都不容易,特别是冬天。旱獭躲在洞里冬眠,田鼠靠秋天储存的一点儿食物过冬。最苦的还是那些不会冬眠、又没有积蓄的小鸟和野兔们。雪地上找不到一片可以觅食的泥土,成群的麻雀聚在草垛树梢,饿得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而野兔只有扒开厚厚的雪层,才能刨到充饥的草根儿。
(8)和我一起走过雪野的,还有学校的几位同事,我曾经多次去他们家作客。他们是当地的“土著”,家就在附近的村庄,近的五六里,远的一二十里。家里有妻儿老小和牲畜需要照料,所以他们几乎天天回去。他们大都是民办教师出身,许多年后终于转正,家里种着地,又有一份固定的工资收入,让乡邻们羡慕不已。他们也很满足,凭一辆自行车,在“白毛风”中躬身前行,似乎他们从来不觉得冷,每天一个往返,乐此不疲。
(9)外界的寒冷算不了什么,一个心中生火的人,寒冷是奈何不了他的,可怕的是内心的寒冷。我终于明白了,牧羊老人之所以一年四季裹着一件羊皮袄,是因为他的心已经结冰了,岁月的风寒堆积在骨头里,夏天的太阳,冬天的炉火,都不能驱散他心里的冷。
(10)吱吱呀呀穿过雪野的是卖粮的牛车。“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笸箩熬一锅。”农民们广种薄收,卖粮标志着又一年辛劳的结束,也是对辛劳的年终结算。但真是奇怪了,粮食值钱时,一定是歉收的年头,终于盼来了一个丰年,则粮食一准掉价。雪野茫然无边,一辆辆牛车缓缓前行,拉走的是麦子和胡麻,拉回的是苦涩与无奈。
(11)于是,农闲时,年轻力壮的纷纷外出打工。待几场大雪下过之后,打工的便开始陆续返回。他们在小镇下车,然后换乘前来接站的自家的牛车,一路把欢声笑语撒在冷寂的雪野。虽然工钱总被拖欠、克扣,但老老少少能换上一身崭新的衣裳,明年开春的化肥也有了着落,不用算,肯定比在家猫冬强。
(12)脚踩着这久别的雪地,心里就觉得踏实。守着几麻袋种子,总得把牛粪火生得旺旺的。就快过年了,家家户户***猪宰羊,大红的灯笼挂起来,滚热的酒杯端起来,冰天雪地的草原就有了热腾腾的气氛,这日子也就得以红红火火地持续下去。
(13)雪夜无尘,喧嚣归于宁静,草原上只有雪落的声音。我们是雪的一部分,卑微而干净,风命令我们变轻,再变轻。
(14)艰辛不是屈辱,艰辛不过是岁月的灰烬。这酒杯已举过了生活的高度,该去的终会离去,该来的必将到来。在雪花温暖大地的午夜,我失散多年的好妹妹,将打马而归。雪 愈合了一切伤痕,雪一停,我们的日子就完美得不露一丝缝隙。
(15)广大的草原,如果我的苦难不及你的疼痛,那就算不上苦难;如果我的爱超过了你的宽度,那一定不仅仅是我的一己私情。对于我,一片雪花和一个春天具有同等的分量。雪落下来,雪加厚了夜晚,像你的女儿,我的新娘,美得俗气,美得纯洁,她已经高于屋顶,却难以上升到天堂。(选自《散文中国》,有删改)
1.揣摩词语或语句在语境中的含意。
(1)结尾说:“雪落下来,雪加厚了夜晚,像你的女儿,我的新娘,美得俗气,美得纯洁,她已经高于屋顶,却难以上升到天堂。”句中“俗气”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我们是雪的一部分,卑微而干净,风命令我们变轻,再变轻。”作者运用修辞,表意含蓄。换用明快的语言表达,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文中语句。
(1)我不敢弄出动静,我怕它们会轰的一声起飞,再无踪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拄着羊铲一动不动地站着,像谁随手堆的一个雪人,又像一棵了无牵挂的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①~⑤自然段详细描写雪野,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捺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 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的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 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学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 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 日三餐 ,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有为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1940年,马君武逝世。
1.马君武在恢复国民党党籍的表格上“何时入党”一栏填了“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的话。请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39年马君武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时,在居所门前撰写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表明他有怎样的变化?试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君武经历了从“从政”到“从教”的转变,你同意他的转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它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 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义,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 ,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诸柏林
②村庄的出现,恐怕是若干年前先人们迷恋这方山水,认为这里就是属于他们的村庄,从此不再漂泊。理智地将生存的根扎进土壤中,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不惜力量和热汗开垦出一块又一块田畦,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蚯蚓爬行似的田埂,纵横交错的阡陌,忠实地恪守 田垄的边沿,然后井然有序地伸向一户户农家。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园,人们不再彷徨,义无反顾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繁衍生息,一次次将希冀播种于泥土中。无论是收获带来丰收的喜悦,天灾人祸威胁人们的生存,还是喜怒哀乐引起心灵的震撼,这一切都似乎是构成自然的和谐,唯有土地用惊人的沉默对人的愿望表示出不动声色的执著。
③我就降生在这块土地上,村庄对我的到来,无所谓欢迎也无所谓嫌弃,客观地讲被归纳为可多可少一类。起初,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思想会成为村庄的叛逆。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潜意识里曾对于村庄的事情产生过怀疑。当我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满田满垄带着露珠在阳光下晃动的禾苗,绿浪的尽头耸立着高大挺拔的枫树,柔婉的翠竹掩映着炊烟袅袅的村舍。听到鸟儿栖在枝头清丽婉转的鸣叫,在流溢着田园风光的美丽中,人们的脸上却写满了憔悴和忧伤,让人一眼就读懂了这样的活法很苦很累。我生存的根同样深深陷于这片土地中,命运必然与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生无可奈何地重蹈着先人们的脚印。当我深切地感受到种田人的艰难后,不由引起了我对前途命运的思考与关注。
④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这块土地古朴得近乎丑陋,这个发现不啻一声惊雷震醒了几乎埋没在泥土中窒息的思维,怂恿我想象我并不知道的村庄之外那些令人向往的世界,激活了探索土地与人生相关问题的思考,开始用心解读村庄的全部内涵。千百年来,村庄无论是阳光的照耀,还是风雨的侵蚀,除了布满沧桑的痕迹,还缺乏焕发生机的活力。土地对人们冷漠得既不慷慨也不吝啬,于旷世经久的沉默中,悄然冷静地审视村庄人的行为,对一茬一茬侍弄土地的人永远是一副捉摸不透的面孔。土地成了牵扯村庄人的根,尽管生存需要靠根吮吸营养,对它眷恋也罢,嫌弃也罢,它却以豁达的宽容叫人感动。因此,蛊惑着村庄人丧失了背叛它的勇气,世世代代虔诚地守候着它。
⑤我无从考究从前的这块土地是什么模样?却有理由相信,自从这里成了我们的村庄,土地就服从人的意志既生长禾苗,同样也滋生人的憧憬,哺育人的希望。村庄人靠攀附着飘渺的憧憬和希望坚定了对土地的固守。尽管终生的守候无法摆脱贫穷,逃避灾难,却能躺在土地坚实的躯体上安详地撞进梦境,人生的壮丽在酣梦中就有了想象中的辉煌。
⑥沉默中的土地对村庄人从来没有什么承诺,唯一给人安慰的是按人的意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论人们精耕细作还是广种薄收,土地像乳母干瘪的奶头,只有你不厌其烦地用力吮吸,才能获得充饥的乳汁,它从来不偏袒不劳而获的投机者。土地是一切生命的载体,所有生灵都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将生命演绎到极致。人的追求从来没有止境,在依托土地日臻成熟的强大中,当仁不让地主宰了世界。征 服的快感使***不断膨胀,争夺土地,攫取劳动成果往往演变成人生命之外却高于生命的行动。土地被强者乐此不疲贪婪地争夺弄得满目疮痍,弱者在不堪忍受重压无力侍弄它时,荒凉追逐着土地,野草任性地爬满赤裸的身 躯。斗转星移,日月更迭,漫漫岁月中,土地成了人类生存的依赖,荣华富贵的象征。因此,挖空心思变换花样占有土地,掠夺劳动成果,成了人们的最 终目的。带着血腥的争夺中,沉默的土地疲惫了。
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1)人生的壮丽在酣梦中就有了想象中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像乳母干瘪的奶头,只有你不厌其烦地用力吮吸,才能获得充饥的乳汁,它从来不偏袒不劳而获的投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自己的思想会成为村庄的叛逆”,说一说这种“叛逆的思想”包含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的语句描写村庄的田园风光很有特色,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写道:“土地被强者乐此不疲贪婪地争夺弄得满目疮痍,弱者在不堪忍受重压无力侍弄它时,荒凉追逐着土地,野草任性地爬满赤裸的身躯”,“沉默的土地疲惫了”。作者这样说,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下列哪一项成果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 ]A、计算机网络 B、电视 C、报纸
- 2How long can I your book?A.lend B.borrowC.returnD.kee
- 3根据对话情景和内容,从对话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每一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个为多余选项。Marry: Tom,
- 4—I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 and you? — __________.[
- 5“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 A.教育
- 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984年,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中国于199
- 7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③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④与自
- 8有一个商店把某种商品按进价加30%作为定价,可是总卖不出去,后来老板按定价降价30%,以182元出售,很快就卖完了,则这
- 9在趣味运动会的投篮比赛中,小强投进10个,小杰比小张多投进2个,三人平均投进14个球.问小杰投进多少个球?
- 10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E是DC延长线上的点,且BE=BC,∠A=60°,求∠E的度数.
热门考点
- 1下列关于亚洲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B.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C
- 2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1-2小题。1. What is John Denver ? [ ]A. He is a m
- 3热爱生活,依法维权近年来,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案件时有发生,有掺有工业用油的“毒大米”、“毒石油”事件,有由于过量使用“瘦
- 4分解因式x2-a2-2x-2a=______.
- 5下列对生物大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糖原与纤维素的组成单体各不相同C.蛋白质的
- 6“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很长?”150年前,人们还停留在错误认知阶段,下列哪位科学家理论的出现才使这一误解得以解决A.牛顿
- 7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尽管全明星周末新秀赛表现平平,但这并不妨碍林书豪
- 8对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
- 9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BC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E,点F在BA的延长线上。
- 10如图所示,此装置为测定气体分子速率的装置图,该装置全部放在高真空容器中,A、B是两圆盘,它们能绕共同轴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