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俄)阿纳托利·特鲁什金
我说:“我们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多丑恶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不敢站出来大声地说真话,只是在角落里小声地嘀咕。要是我们每个人都敢实话实说,生活就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
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黑人,西装革履,后面还跟着6 个人,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拿着摄像机。
那个黑人走上前来叽里咕噜地朝我说了一堆话,我一句也没听懂。这时钻出一个翻译来:“这是糊涂国国王糊涂二世。他说祝您家里永远阳光灿烂,好运连连,财源滚滚。”
我赶紧道谢,然后又问他们有什么事。翻译回答说:“国王想拜访一下普通的俄罗斯家庭,看一下俄罗斯的普通家庭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是什么样子。”翻译说完,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
我当然不是因为这件小礼物,而完全是出于礼貌才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我说:“那快请进吧。欢迎您的到来。”
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我们家这几口人傻乎乎地对着人家频频点头。
最后大家终于落座了。国王左右环顾了一下说:“您的家不太富裕啊。”
你看,他来之前我们正抱怨着呢。他这话说得多是时候啊。但我总不能让我们的国家丢面子吧?于是我说:“怎么不富裕?对一个一口之家来说足够了。”
国王马上就问其他那些人都是谁。我灵机一动,指着岳母说是我的仆人,指着岳父说是我的司机。我老婆一听就撅起了嘴,但为了国家的尊严没有出声。
“这几个人嘛,是我的按摩师和她的孩子们,他们来看看我。”我最后指的是我的老婆和孩子。
国王一听大吃一惊,差点跳了起来。他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大小房间又都查看了一番。
“您就一个人住?那您不在家时,不怕家里的东西被偷吗?你们这儿没有小偷吗?”国王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摇着头说,根本就没听说过丢东西这样的事。我说:“我们俄罗斯家家户户从来都不关门,白天黑夜门都开着,谁爱进谁进。从来没发生过盗窃的事。”
“噢,”国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睁得大大地说,“可在我们国家到处都是小偷。甚至你走在街上,裤子都有可能被人扒去。”
这次换我们故作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我说:“怎么这样呢?这也太野蛮了!这是什么传统啊?在我们这儿,你出门前在地上放100卢布,逛一圈回来后,钱还在地上呢。”
我的话让国王大惊失“色”,差点没变成白人。随后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那你们偷国家的东西吗?”我回答说:“在我们俄罗斯,偷国家的东西还不如上吊呢!谁要是偷了国家的东西,谁就再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说不定还会被***了呢。”
我刚说到这儿,国王起身就往外跑,他的保镖们最后把我们家又检查了一圈。
国王要告辞了,我对他说:“您用不着为那些小偷小摸的事烦心。您的国家跟我们国家没法比。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但我相信您的国家盗窃抢劫的事也会越来越少。”他们终于走了。
他们走后,我们全家对刚刚发生的这件事又感慨了一番。半个小时后,我们才想起来去别的房间看看,这时大家才发现,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我拿过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语写着一行字:“我是糊涂二世,你是糊涂一世……”
(1)面对“糊涂二世”的发问,“我”连连说谎。试分三点概括“我”说了哪些谎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我”令人印象深刻,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表达这一意思的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以“糊涂一世”为题,“糊涂一世”在文中有何含义?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作简要赏析。(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爱慕虚荣(爱面子);有正义感;爱国。
(3)为下文“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打下伏笔,暗示可悲结局;凸显“我”和家人爱慕虚荣的可笑、可怜,增强作品的讽刺意味。
(4)“糊涂一世”指的是糊涂到了极点;作品的主旨在于揭露因虚荣心(或“爱面子”)而受骗的危害,倡导说真话与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
(5)①结构上“前后呼应”(比如前文写“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后文照应以“我拿过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语写着一行字……”,借此点题并深化主题。)②“细节的魅力”(可赏析“我老婆一听撅起了嘴,但为了国家的尊严没有出声”“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摇着头说,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丢东西这样的事”“这次是我们故作惊讶睁大了眼睛”等描写)角度作答。③“结尾的艺术”(“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的可悲结局有些出于读者的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一再表述国王的保镖们巡视我们家的墙角旮旯这一细节。)④“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比如我的话让国王大惊失“色”,差点没变成白人。又如在我们俄罗斯,偷国家的东西还不如上吊呢!等等)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目。糊涂一世(俄)阿纳托利·特鲁什金 一个星期天。我岳父岳母来了,我们吃过午饭后就坐在一起聊天,像其他人一样,谈论着社会上的贫困、犯罪、】;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按照预定计划,重量为2.35吨的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距地球38万公里、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
此前,中国发射的卫星与地球的距离均在8万公里以内,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则是在距地面300多公里的轨道上飞行。
仅就这一点而言,与曾被媒体称为“红色太空新长征”的载人航天飞行相比,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之旅,无疑是一次更为艰巨的“长征”。
在进入环月轨道之前,卫星还要经过4次变轨、2次-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实际飞行距离超过100万公里,约需330小时即14天左右的时间。
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第三个里程碑。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太空的能力;2003年神舟五号飞行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把人送上太空的能力;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将证明,我们的飞行器能够离开地球、到别的星球上去进行深空探测。”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说。
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作为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第15次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顺利升空,又一次延续了这个被称为“金牌火箭”的型号百分之百的成功率。 “长征”,是中国运载火箭的共同名字。
“朝天上打的东西应该叫什么?天高路长,太空任务的艰巨性,似乎只有红军长征能够相比。”回忆起上个世纪60年代为运载火箭命名的过程时,84岁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冬春说,“对于这个名字,大家的意见高度一致。”
50年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南郊成立的几个月后,10万大军开进中国西北的戈壁滩,开始建设第一个导弹发射场。这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前身。
曾在长征中率部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营长孙继先,担任了这里的第一任司令员。
“航天精神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红军在长征中那种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作风,一直激励着航天人奋进。”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说。
截至今天,长征系列火箭已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发射场进行了103次发射,成功率约93%。
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认为,这个成功率为世界一流。
颇为巧合的是,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地西昌所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红军长征曾经过的地方。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巧渡金沙江之后进入彝族聚居的川西大凉山地区,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
今天,“彝海结盟”的雕塑和高高的航天发射架一起,成了西昌的标志。
“发射圆满成功,但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和绕月之路才刚刚开始。”龙乐豪说,“同样,实现绕月,只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第一步。”
根据此前公布的规划,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步实施:一期工程实现绕月探测,二期工程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实现自动采样返回。
这个简称为“绕、落、回”的“三步走”计划,预计将在未来10年左右完成。
“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相比,我国在太空活动、科学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龙乐豪说,“因此,我们把今日的进展,比作‘万里长征第一步’。” (新华社记者贾永、白瑞雪、李宣良)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被称为中国航天开始了历史上最远的“长征”?
3.(1)中国航天事业中的三个里程碑分别是?
(2)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步走,哪三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近十几年里,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发现并培育出了“盐生植物”。这种植物的特性之一是,它们喜好海水环境,并能在海水中正常生长。它们的根部有个“过滤”装置,能把海水的盐分过滤掉,使作物体内获得淡水营养。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有14种作物具有这种特性,其中有两种盐生植物能产生同小麦相当的蛋白质,可望成为人们的新型食品。生长在墨西哥沿岸的海蓬子就属于两栖盐生植物。在我国,科学家发现生长在海岸滩涂的碱蓬也是一种盐生植物。经过人工培育驯化,它的嫩芽可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它的种子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制成保健食用油。
筛选和培育盐生植物的另一种途径是利用农作物杂交技术。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盐生农作物。用70%的海水直接灌溉这些农作物,获得生长良好的黄瓜、西红柿。用盐度3.8%的海水灌溉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也获得了理想的收成。近十几年中,人们利用基因技术又培育出多种新的盐生植物。在干旱少雨的沙特阿拉伯,人们就成功地进行了这种实验。
将海水进行简单的技术处理也能收到令人惊奇的效果。科学家进行实验,将经过磁化的海水直接用于农作物灌溉,实验结果是出乎意料的,每公顷海滩平均收获茄子15吨,或高粱30吨,或西红柿33吨。这项技术虽然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它初步显露出的希望使得人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田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1.下列各项因素,与海水能否直接灌溉农田不相关的一项是( )
A.时间因素,古代人类对此仅仅是梦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梦想才可能变成现实。
B.海水盐度因素,盐度的高低决定了农作物是否能不被“腌咸菜”,并能够有效吸收养分。
C.作物自身因素,能找到在海水环境中正常生长的作物的话,就可能实现海水灌溉。
D.杂交技术因素,将耐盐基因植入普通作物中,培育出新的盐生植物就能实现海水灌溉。 2.下列关于科学家为实现海水直接灌溉农田而做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盐生植物的根部有“过滤”装置,它能把海水中的盐分过滤掉,使作物体内获得淡水营养。
B.科学家发现了海蓬子、碱蓬等能产生同小麦相当的蛋白质,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多种盐生植物。
C.科学家利用含盐分的水灌溉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的黄瓜、西红柿、小麦等,获得了理想的收成。
D.利用磁化技术简单处理海水,可消除大量盐分,然后直接用于灌溉,收到了惊奇的效果。
3.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筛选和培育盐生植物是实现海水直接灌溉的重要途径,因此基因杂交技术在这一领域有着重要的前景。
B.在干旱少雨的沙特阿拉伯,人们就成功地进行了实验,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可以征服沙漠了。
C.成功向海洋进军,获得大量的海水资源,这将可以使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压力得到有效的减缓。
D.这项技术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初步显露的希望使人们相信,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田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秋风
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即使稍微差一些,也不会差太多。这样的事实足以让人们反思关于城市化的理念。
确实,城市化意味着一系列现代公共品。它可以区分为有形的、无形的两大类。无形的公共品就是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安排,有形的公共品就是公用基础设施。它们共同支持了城市较为高效、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网络。
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在欧洲,这些公共品最早出现、发育并完备于城市。现代城市形成于中世纪,当时的城市是广袤的封建制网络中的孤岛。与当时的乡村地区相比,城市更为自由,较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治制度,当时有“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一语。同时,城市因为聚集了商业、工业,并卷入更大范围的交易网络中,因而,财富的生产效率更高,因而也就更有能力建设便利的基础设施。这样,城市就率先“现代化”起来,城市也就成为现代文明的发育点,伦敦、巴黎、纽约等现代化的城市后来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然而,只要政府没有对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则形成于城市的现代文明元素,必然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如哈耶克所说,现代文明的特性就是具有“可扩展性”。这也正是欧美各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
确实,在这些国家,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居住了,国民的城市化率相当高。但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人口并未继续生活在原来比较低劣的环境。相反,乡村地区也引入了城市的制度,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换言之,乡村也城市化了。乡村人口不必迁徙到城市,同样也能够享有现代的各种基础设施。这样一来,一个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生活,基本上不再是在幸福与痛苦、机会与困顿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择。
相反,只有当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基础相近的时候,才有选择可言。城市与乡村自然地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各有优劣,当其基础设施相近的时候,人们方可各依性情进行权衡抉择。因而,人们看到,在乡村城市化的国家,既有人从乡村迁居城市,但也有人从城市迁居乡村。同一个人,一生也可以在城乡之间多次来回迁徙,因为人生不同阶段的追求不同。
城市化不等于人口大规模迁居城市。当然,在城市化发展之初,会有人口迁居城市的大趋势,但在中国,制度的不健全却使这种流动变成畸形的单向流动。户籍制度既限制人口从乡村流入城市,也限制人口从城市流向乡村。政府则基于现代化就等于城市化的理念,只在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基本遗忘了乡村。于是,在中国,现代化就只是城市的现代化。
长期实行这种城乡歧视政策的结果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城市永远是公共品供应充分的城市,乡村永远是公共品恶劣的乡村。
这样,乡村人口——尤其是其精英——被诱导长期地、大规模地迁入城市,哪怕他们在城市享受的公共品大打折扣。城市不断筛选、抽取乡村的精英,由此导致一个可怕后果:乡村丧失了自我发展的主体。
专家们说,进入城市就是乡村人口享受幸福的前提。就当下的现实而言,这说法完全正确。问题是,我们能够设想一个全部人口都迁入城市集中居住、从而根本就不再存在乡村的中国吗?乡村人口到城市谋求幸福的自由权利,城市和政府理当尊重。但与此同时,政府与整个社会恐怕也该反省,什么是城市化?乡村是否可以并且有权具备城市的那些公共品?(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11期,有改动)
1.下列的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 )
A.在当下中国,是否存在较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
B.便利、高效、文雅的城市生活,使城市对人们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C.就算城乡公共基础相近,城乡生活方式仍各有优劣,人们仍需权衡抉择。
D.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乡村的公共设施均稍差于城市,尽管差别不大。
E.要满足现代人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现代文明具有可扩展性”的一项是( )
A.乡村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B.乡村连通了城市的交易网络。
C.乡村精英大规模地迁入城市。
D.乡村地区引入了城市的制度。
3.“城市化的中国式歧义”, “歧义”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问题上,政府要怎样做才能解决好城市和乡村两方面的关系?请概括作者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清玄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萧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干和竹叶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淙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请联系全文,概括竹笛天籁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说文中划线句子。
(1)作者为什么说“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蝉声、溪流声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指出最后一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如图所示,在大试管里放一段光亮无锈的弯成螺旋状的铁丝,把试管倒插入水中,将这个装置这样放置约一周后,观察到铁丝发生的变化
- 2数列{an}中,a1=1,an+1=,n∈N*,试猜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 3化简=( )。
- 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1)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李密
- 5(2011山东济南,20,3分)如图,矩形ABCD的边AB与y轴平行,顶点A的坐标为(1,2),点B与点D在反比例函数的
- 6一个 23592U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 23592U+ 10n→X+ 9438sr+
- 7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1个B分子中含有____
- 8下列各加点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贮藏/伫立畜养/储蓄嗔怪/瞋视信笺/流水浅浅B.讣告/朴素掎角/犄角谥号/洋
- 9It’s really ________ you to drive so fast on such a rainy
- 10比较四地区1月、7月气温数值以及四地区的7月、全年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3~14题。小题1:四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
热门考点
- 1要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水B、增加KNO3C、不断搅拌D、升高温度
- 2(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B=b,CD=a,E为AD边上的任意一点,EF∥AB,且EF交BC于点F,某
-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
- 4在20 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民意评选,结果马克思的票数高居榜首。说明了
- 5(1)加速电压U1;(2)圆柱形磁场的最小横截面积;(3)粒子从o点到p点所用时间
- 6下图是亚欧大陆上不同位置的五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请认真分析这些地区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不同位置的气温
- 7“x>1”是“x2>x”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
- 8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假如你们学校“英语爱好者俱乐部”将对饮食习惯进行讨论。请根据提示,用英文写发言稿。内容要点
- 9在一个袋子中装有分别标注1,2,3,4,5的五个小球,这些小球除标注的数字外完全相同,现从中随机取出2个小球,则取出小球
- 10问题提出我们在分析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经常要比较两个数或代数式的大小,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要进行一定的转化,其中“作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