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儒学的“半宗教半哲学”的特质(节选)
李泽厚
中国没有像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对人格神,许多士大夫经常处于似信非信之间,采取的似乎仍然是孔老夫子“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态度。在民间,则表现为多元而浮浅的信仰和崇拜。其对象,可以是关公、妈祖、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等等,而且大都为了求福避祸,去灾治病,有着非常现实的世俗目的。重要的是,即使在这种多元而浮浅的民间宗教中,奇迹宣传也并不突出,主要的部分仍然是在倡导儒学的人伦秩序和道德理念。如在台湾,我拜会过影响极大的证严法师,她曾赞赏病人死在有亲属在旁的家中,而不必死在医院护士等陌生人手里。这也使我颇为吃惊,因为这里表现出的,似乎仍然是以亲子为核心的强烈的儒学人际关系,而佛家本应该是看破尘缘六亲不认的。这也使我想到,尽管中国历史上有过儒佛道三教的激烈争辩,但毕竟是少数事例;相反“三教合一”倒一直是文化主流。孔子、老子、释加牟尼三大神圣和平共处,既出现在近千年前宋代文人的画卷中,也仍然保存在今日民间的寺庙中。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宗教战争,便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之所以能够如此,我以为与儒学的包容性有很大关系。儒学不重奇迹、神秘,却并不排斥宗教信仰;在“三教合一”中,它不动声色地渗入其他宗教,化为它们的重要内容和实质成分。而儒学之所以能这样,其原因又在于它本身原来就不止是“处世格言”“普通常识”,而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它执着地追求人生意义,有对超道德、伦理的“天地境界” 的体认、追求和启悟。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儒学的这种品德和功能,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它是没有人格神,没有魔法、奇迹的“半宗教”。
同时,它又是“半哲学”。儒学不重思辨体系和逻辑构造,孔子很少抽象思辨和“纯粹”伦理。孔子讲“仁”讲“礼”,都非常具体。但这些非常实用的回答和讲述,却仍然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是对理性和理性范畴的探求、论证和发现。例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对人生意义的执着和追求,等等。而所有这些都并非柏拉图式的理性品格,也不是黑格尔式的逻辑建构,却同样充分具有哲学的理性品格,而且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它是中国实用理性的哲学。
正因为靠理性、哲学而不靠奇迹、信仰来指引人们,所以孔子毕竟不是耶稣,《论语》不是《圣经》。也正是因为不是空中楼阁或纸上谈兵,而要求并已经在广大人们生活中直接起现实作用,所以孔子不是柏拉图。
1.对作者提到证严法师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知中国宗教的主要内容仍是倡导儒学的人伦秩序和道德理念。
B.可以说明中国宗教与儒学既有区别但也有不小的相似性。
C.严证法师的观点说明儒学实质上完全具有宗教的性质。
D.可知中国宗教有现实世俗目的,并非完全看破尘缘。
2.对“中国从没有真正的宗教战争”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儒学的广泛影响使得中国无法发生宗教战争。
B.“三教合一”的现实使得宗教战争没有发生的土壤。
C.儒学本身就有宗教特质,而它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D.儒学的包容性不排斥宗教,与宗教冲突并不很大。
3.有关儒学“半宗教半哲学”的特质,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儒学与中国宗教彼此融合,中国宗教吸纳了许多儒学的内容,因而,儒学自然也就具有了宗教的一些特质。
B.儒学虽无柏拉图式的理性品格也无黑格尔式的逻辑建构,但实用理性的一面却同样具有哲学特质。
C.儒学“终极关怀”的品格使它能够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这点与宗教的功能相同。
D.儒学没有宗教里的奇迹、魔法、人格神,但它可靠其理性在精神上指引人们,这点和宗教也相似。
4.根据文中信息,对“《论语》不是《圣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的哲学、理性特质决定了它没有《圣经》里的神秘与奇迹。
B.《论语》讲究人伦秩序和道德理念,这和《圣经》教义有根本不同。
C.《论语》不是宗教教义,虽然它也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
D.《论语》不倡导“怪力乱神”,《圣经》却会突出人格神的宣传。
答案
1.C
2.D
3.A
4.B
解析
1.C/只能说具有宗教的一些特质,“完全”不妥当。
2.D/A.B.C.三项均有理,但不如D项说到根本上。从“之所以能够如此,我以为与儒学的包容性有很大关系。儒学不重奇迹、神秘,却并不排斥宗教信仰;在“三教合一”中,它不动声色地渗入其他宗教,化为它们的重要内容和实质成分。”可看出。这里的“它们”指宗教,既然儒学的内容已化为宗教的重要内容,自然不可能产生宗教战争。
3. A/从文中看不出“儒学与中国宗教彼此融合”,只是说儒学不排斥宗教,而且不动身色地渗入了其他宗教。
4.B/“根本不同”从原文所给信息中推论不出。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儒学的“半宗教半哲学”的特质(节选)李泽厚中国没有像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对人格神,许多士大夫经常处于似信非信之间,采取的似乎仍然是】;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作家总是更容易接受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并非作家都懂多少环境保护的理论和知识,而是说作家毕竟更富有对于自然、对于祖国河山、对于一切生命的感受和热爱,作家对于生活的感受总是更富有整体感,作家相对的总是更少受某种实业目的的激励或者制约,作家更有可能多一点纯朴,也多一点浪漫。作家往往更早一点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发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呼声,警报环境破坏的危险。如果我们阅读过契诃夫的《草原》,如果我们没有忘记《万尼亚舅舅》里那位医生对于生态破坏的忧虑,如果我们阅读过列昂诺夫的《俄罗斯森林》,如果我们哪怕是多看一眼邓刚的一系列为海洋和海洋生物呼天抢地的作品,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变成一个更关心环境的人,变成一个与地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的人。如果我说作家天生应该与环境工作者携起手来,如果我说作家天然是环保工作者的同盟军,我想不至于被认为是过于冒昧。
我们似乎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论文学与环保。许多令人痛心的破坏环境的事情的发生,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并非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制剂,而是由于人们文化素质之低下:放火烧荒,捕食珍惜野生动物,破坏草原,污染水源……的肇事者常常并不是化学工厂,恰恰是一些很普通的人,为了蝇头小利,竟可以做出破坏环境的大恶。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当然是文学最为关心的事情,当然是作家、知识分子、干部深有切肤之痛的事情。
环境文学研究会的刊物《绿叶》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非常令人高兴的。……我们的刊物一定会得到文学工作者、环保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支持。
1、对“作家总是更容易接受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原因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对于自然、对于祖国河山、对于一切生命的感受和热爱。
B、作家对于生活的感受总是更富有整体感
C、作家受某种实业目的的激励或者制约相对少一些。
D、作家往往更早一点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发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呼声,警报环境破坏的危险。
2、“如果我们阅读过……呼天抢地的作品”想要说明的是( )
A、作家更容易接受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B、作家自觉警报环境破坏的危险。
C、变成更关心环境的人的重要性。
D、创办刊物《绿叶》的重要性。
3、“我们似乎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论文学与环保”中“另一个角度”指:
A、许多令人痛心的破坏环境的事情的发生。
B、人们文化素质之低下。
C、文学最为关心的事情。
D、文学应为环保服务。
4、对文中信息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了文中列举的契诃夫等人的作品,“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变成一个更关心环境的人”说明为了环境要多读以上著作。
B、 “作家相对的总是更少受某种实业目的的激励或者制约”是说作家唯实业为重而不顾环保的思想少一些。
C、 办好《绿叶》杂志就可更有效的加强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我们要关爱《绿叶》。
D、“作家天然是环保工作者的同盟军”是说作家理所当然也应该肩负起环境保护的重任。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一旦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
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一条基本规律。心理学和接受美学都认为,阅读活动可看成是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因而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如“电击”一般被唤醒、被激活了。当然,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而产生灵魂上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或者说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的情形,一生中难得一遇。这种情形多半发生在某些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身上。在其他人那里,则偏重于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
“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的情形因人而异,多数是部分得到更新,别开生面。至于气质和心灵完全吻合的情形,是决不会有的。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俄国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说,当他发现自己身上的英雄主义气质与当时名声在他之上的马雅可夫斯基相近时,他就抑制自己的英雄主义气质。帕氏的例子,值得深思,值得曾受惠或脱胎于某些外国作家且已声名远播的当代中国青年作家们反省。
1.下列句中的“自我”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
B.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
C.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
D.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
2.第三段中说“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其主要理由是
A.今人和今人、今人和古人,灵魂气质是不可能相同的。
B.完全认同,失去“自我”,无新生命可言。
C.先贤和今贤只能启发和帮助读书人认识“自我”。
D.如果完全认同,读书与不读书就没有区别了。
3.对文中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一旦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到与自己思想相近的人,灵魂必受到震撼,仿佛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一样,经不懈努力,对学业的成功大有裨益。
B.唤醒、激活阅读主体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的前提是它必须在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陌生的又高于“自我”的“自我”。
C.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在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方面往往能在“旧我”的躯壳里诞生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产生灵魂的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
D.阅读活动中要想“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需不断更新,别开生面,绝不能机械模仿别人的性情,从而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流失了“自我”。
4.对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概括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A.阅读活动和读者“自我”
B.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C.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
D.小议读书艺术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选自《博览群书》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称杜甫“圣于诗者”或“诗圣”的根据的一项是
A.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很高,人们视之为“集大成”者。
B.杜甫写诗技艺很高,无体不工,无美不备。
C.杜诗中“忧国忧民”精神是诗歌界主流理论。
D.杜诗中有伦理价值思想,儒学内涵丰富。
2.关于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诗圣”名号的含义,引出了下文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对后世士人的影响。
B.南宋诗人“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诗句,就是大多数诗人赞同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的证明。
C.作者举袁宏道 一例是为了否定“提倡个性解放,诗人不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这一观点。
D.本段文字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举袁宏道的例子,对本段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加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3.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到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性和性情的诗句。
B.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其风雅。
C.科举考试学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杜诗中的“五排”而产生的。
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 字,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衡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策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策的组绳称作“纬绳”、“韦编”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扎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绳’,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谓汲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为麻绳。”毫无意义,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1.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是
A.把横向编联简策的组绳称作“纬绳”、“韦编”是理所当然的。
B.孔子读《易》,竟然多次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
C.既然“纵”字在汉代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D.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纬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
2.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解释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解释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解释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到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帛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韦编”。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句中的两个“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
B.“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句中的《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汉字表意的特征,在文献考订中,常能有新的发现。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休,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更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 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 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1、下列各项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完全相配的一项是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顺其自然,随心所欲/奇货可居,待价而沽/乐善好施,舍已为人/***身成仁,舍生取义
C. 生老病死/工资待遇/超然物外/希望工程
D. 阿Q帮人打短工,住土谷祠,想吴妈和小尼姑/夏瑜:“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祥林嫂把历年积存的工钱兑换了十二元鹰洋去庙里捐了门槛/狂人:“救救孩子!”
2、 对中国哲学的要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哲学既关注世事又超脱于世事。
B. 中国哲学认为人人皆可为圣贤。
C. 中国哲学不重视现实境界,只重视精神境界。
D. 中国哲学重视开掘人内心的觉解,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
3、以下各句中的“境界”与“人生的境界”中的“境界”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A.“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人间词话》)
B.“当更制其境界,使远者不过二百里。”(《后汉书·仲长统传》)
C.“老来境界全非昨,卧看萦簾一缕香。”(陆游《怀昔》)
D.“比丘白佛,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无量寿经》)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把人的精神境界分为本我(受人的动物性本能所控制)、自我(受人的生存动机所制约)、超我(受人的精神追求所制约),这与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我”相当于自然境界,“自我”相当于功利境界,“超我”相当于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B.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生活于自然境界的人是凡人,生活于功利境界的人是庸人。
D. 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一个“觉”字道出了佛家的真谛。
最新试题
- 1(2011湖北鄂州,7,3分)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 2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的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
- 3函数f(k)=|k-1|+|k-2|+…+|k-15|,k∈N+且1≤k≤15(1)分别计算f (2)、f (5)的值;
- 4—Bob, it"s great cold, ________take a jacket with you?—All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日前,从电视画面上看到一则有趣的报道,令人眼前一亮:①从诸如插秧等
- 6Mary has______ speaking dialects, so it is not surprising to
- 7统计图之间转换问题2000年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统计图如下;你能用扇形图描述数据吗?
- 8已知函数(1)若函数为奇函数,求实数的值;(2)在(1)的条件下,求函数的值域
- 9画出函数y=2x+4的图象,并利用图象直接回答当x为何值时:(1)y=0; (2)y>2.
- 10某学生利用大试管、长颈漏斗、量筒、水槽、胶塞(有孔)、玻璃导管、橡皮导管,还有秒表等器材设计一套发生H2实验装置,并用排
热门考点
- 1This is just the place ________ I am longing to visit these
- 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已知直线(为参数且)与曲线(是参数且),则直线与曲线的交点坐标为.
- 3光在不同的物质里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______中的速度最大,是______米/秒.
- 4当m( )时,不等式≥解集为x≤8
- 5In this country, it"s _____ to stick your chopsticks into yo
- 6请你设计出一个在雷雨天里能测出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有多远的实验,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的方法.
- 7-Mrs. White looks old for her age.-Yes. It worries her most
- 8Is this your ____? [ ]A. a box B. box C. boxes
- 9请你完成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1)选择药品.下表是对四组药品进行实验的记录:组别药品实验现象①块状石灰石和稀
- 10下列句子加线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3分)A.感吾生之行休B.眄庭柯以怡颜C.徐孺下陈蕃之榻D.德合一君、而征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