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邂逅黄姚王惟①邂逅黄姚,如同邂逅时间犯下的一个美丽的错误。时间遗忘了这座古镇,同时也成就了它的魅力。②藏于深山之中的黄姚古镇,陆路...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邂逅黄姚
王惟
①邂逅黄姚,如同邂逅时间犯下的一个美丽的错误。时间遗忘了这座古镇,同时也成就了它的魅力。
②藏于深山之中的黄姚古镇,陆路交通是非常不便的。因此,水,才是黄姚传奇的起点和终点。通达三江的姚水,使古镇在明清两朝成为出海通衢的商业中心,到了民国时代,随着姚江水位的下降,古镇也失去了旧日的繁华,重新与世隔绝。当姚水退去之时,时间吻别了这座古镇,悄然而去。此后的草长莺飞、年华暗换,又有谁人知晓呢?即使战争也没有打破这里的宁静,古镇对于战争的记忆,只是几位历史名人来去飘然的雪泥鸿爪的倩影。
③百年之后,与时间一同归来的,是异乡人的惊艳。当那些来自尘嚣的人们终于到达了神话的彼岸,他们的第一感觉早已题写在古镇一幅雠驳的楹联之上“别有洞天藏世界,更无胜地赛仙山”。明清风格的岭南民居肚九宫八卦阵式布局的街道,更有一方痴山醉水,重重古木参天。昔日商号云集的桂东名镇,今日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仿佛绝代名妹洗尽铅华,那般的风情,是令人难以抵挡的。
④古镇的街道,奎部是由黑色石板镶嵌而成,年深日久,已被先人的双足球磨得漆亮如玉。漫步其上,仿佛漫步于岁月一声悠长的叹息。那淳厚的质感,令我甘心在这古镇的青石街上做一缕幽魂,看岁月如何无情,又如何任是无情也动人。
⑤四处弥漫的宁静是黄姚的外表,幽幽散发的文气是黄姚的内涵。传说,从清康熙到光绪年间,黄姚就出过1】名举人。举子们当年的书生意气、诗酒风流早已浑然内敛,如夸的黄姚依然君子如玉,触手也温。这里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一块班牌匾如同一张张泛黄的古镇的名片,所谓温柔敦厚,所谓亏睾学零,昨日种种,尽在不言之中。
⑥黄姚依然是任运而恬淡的。这里的人们乐山,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仁者;这里的人们乐水,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已是智者。信步走去,但见连闹嬉戏的童颜稚子,皆有三分灵气,枯坐檐下的鹤发老者,尚带七分古风。便是柴门犬呋、舍里鸡啼、梁间黍香,但凡此间风物,皆有一段洒脱悠然的风流态度。
⑦黄姚依然是一卷尘缘未了的浮世绘。斜晖晚照中,袅袅上升的炊烟是古镇的呼吸,捶衣喜米的闷响是古镇的脉搏,而阡陌闽巷间的生息歌哭,是古镇的灵魂。青石街上的木门常常是厚重而细节丰盈的,推开来是“吱呀”一声,仿佛苍凉的记忆由沉睡中醒来,慵懒地打了个哈欠,迈进去 便有一脚踏空的晕眩如同穿越时光的隧道,恍然若失而不知今夕何年。    
⑧黄姚依然是时间的迷宫。当你"艟望那琉璃彩瓦、画栋雕梁,仿佛你凝望的是历史,其实你凝望的是时尚,五百年前的时尚;当你走过一条条静谧幽深的青石老街,仿佛你穿越的是寂寞,其实你穿越的是繁华,康乾盛世的繁华;当你抚摸那褪色的门楣、模糊的雕像,仿佛你感受的是粗朴,其实你感受的是精致,是流年钨刻、风描雨绘的精致。
⑨这就是黄姚,千年一梦的黄姚,多少异乡人远道而来,只为见证令时的母滴敲打万历年的宙棂,只为猜测古祠深宅背后所隐藏的几许红尘无奈,只为聆听那一江碧水缓缓讲述黄姚古镇的前世夸生。
小题1:第①段中“美丽的错误”具体指什么7(4分)
小题2:第⑦段中划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请作简要赏析。(6分)
小题3:第⑧段用“历史”与“时尚”、“寂寞”与“繁华”、“粗朴”与“精致”三组词语对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7(4分)
答案

小题: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姚江水位的下降,古镇失去了旧日的繁华,重新与世隔绝,但古镇保留了它的历史文化风情,成为~个世外桃源。(4分)
小题:要求①内容:扣住厚重的历史积淀②写法技巧:修辞的运用发其作用 ③语言表述简练。(6分)
小题:要点:运用对举, 突出强调黄姚厚重的文化历史,而令魅力依然。(4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邂逅黄姚王惟①邂逅黄姚,如同邂逅时间犯下的一个美丽的错误。时间遗忘了这座古镇,同时也成就了它的魅力。②藏于深山之中的黄姚古镇,陆路】;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贝多芬之谜
  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①,它还能表达感情。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莫扎特则不然,听了他的《唐璜》前奏曲②,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这就是贝多芬之谜。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们。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说:“我爱听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是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注:①乐式: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②《唐璜》:莫扎特(1756—1791)根据传说而写的歌剧,交织着悲剧和喜剧成分,主人公唐璜是个放纵的贵族,结局是被送入了地狱。
小题1: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是指哪些音乐?(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音乐。
小题3: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2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不超过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
 有人说,鲁迅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当然,鲁迅和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名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哪一种制度哪一个阶级哪一派文化现象,而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的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玩起了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这样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见,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旧式文化,就是文明。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西文文明除去抽水马桶先进外,其它别无所长。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
  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相比呢?
  但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却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种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的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连歌德都不例外。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虽然60年过去了,由于种种政治历史主题的变奏,我们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远没完成,毒化民族灵魂的阿Q精神仍在蔓延滋生。虽然舞台的阿Q已经被喜剧家们变成形象委琐的小丑,在青年观众的嘲笑声中退场了,生活中的阿Q却西装革履地作为弄潮英雄闪亮登场了,在人们歆羡的目光中臂挽着高学历“小秘”,招摇过市。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论题中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吗?无知贫乏时的阿Q尚是可怜的,无知丰富时期的阿Q却变得有些可憎。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俊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美酒加咖啡”不再具有亡国意味的时代里,玩物并不可怕,尚古也可尊敬,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而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做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黄土。
  鲁迅,不应该也不会离我们远去!
  注: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力主平和冲谈,恬静闲适,以致思想日趋消极。抗战时期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小题1:第二段“鲁迅也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里的“前事”“后事”分别指什么?
  答:“前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四段提到的“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种劣根性”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认为,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支持作者这一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什么?(可摘录原文,也可自己概括回答,分条列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五段中作者说:“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请选出作者对周作人态度表述正确的项(多项选择)    (    )
A.持不完全否定态度
B.“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是无可厚非的
C.其任伪职、当汉奸是不可饶恕的
D.他的作品是出于传统士大夫心态对文学的玩弄,青年人不要被迷惑
  E.“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是反语
  F.肯定他曾为新文化做过有益的事。他的书可读,但不应评价过高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贝多芬传》序(节录)
  ①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②好似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一个,说是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说的:“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我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③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④成败又有什么相干?⑤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破裂,他们永远有遭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莫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有意无意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动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在此英勇的队伍中,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他在痛苦中间即曾祝愿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夸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米修斯,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噢,人啊,你当自助!”
  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小题1:第一自然中“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写出人名)
小题2:第一自然段由五个句子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⑤。根据作者的思路,该段的层次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小题3:用不超过15个字,把第一节中“成为伟大”的意思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二自然段有两层意思,请你用不超过35个字,把这两层意思概括写出来。
  答:第一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根据课文,写出伟大的人物所受到的磨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一句话中,“铁砧”是什么意思?所用的修辞是什么?
  铁砧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对下面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伟人成为伟人的过程中,毅力和灾难同等重要。
B.伟人成为伟人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毅力,更重要的原因是灾患,他们在灾患面前表现了不同凡响的胆识和勇气,在灾患中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可以说是灾患成就了他们的伟大。
C.在伟人的生命中,不幸不仅不是阻碍,反而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D.在伟人的成就中,灾患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毅力的作用远远大于灾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文后问题(27分)
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
冰心
白发的老医生对我说:“可喜你已大好了,城市与你不宜,今夏海滨之行,也是取消了为妙。”
这句话如同平地起了一个焦雷!
学问未必都在书本上。纽约、康桥、芝加哥这些人烟稠密的地方,终身不去也没有什么,只是说不许我到海边去,这却太使我伤心了。
我抬头张目的说:“不,你没有阻止我到海边去的意思! ”
他笑道:“是的,我不愿意你到海边去,太潮湿了,于你新愈的身体没有好处。”
我们争执了半点钟,至终他说:“那么你去一个礼拜罢! ”
他又笑说:“其实秋后的湖上,也够你玩的了! ”
我爱慰冰,无非也是海的关系。若完全的叫湖光代替了海色,我似乎不大甘心。
可怜,沙穰的六个多月,除了小小的流泉外,连慰冰都看不见!山也是可爱的,但和海比,的确比不起,我有我的理由!
人常常说:“海阔天空。”只有在海上的时候,才觉得天空阔远到了尽量处。在山上的时候,走到岩壁中间,有时只见一线天光。即或是到了山顶,而因着天末是山,天与地的界线便起伏不平,不如水平线的齐整。
海是蓝色灰色的。山是黄色绿色的。拿颜色来比,山也比海不过,蓝色灰色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黄色绿色却未免浅显小方一些。固然我们常以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但皇帝称为“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神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四围是大海,与四围是乱山,两者相较,是如何滋味,看古诗便可知道。比如说海上山上看月出,古诗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细细咀嚼,这两句形容乱山,形容得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读了不使人生快感。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月出,光景却何等妩媚,遥远,璀璨!
原也是的,海上没有红白紫黄的野花,没有蓝雀红襟等等美丽的小鸟。然而野花到秋冬之间,便都萎谢,反予人以凋落的凄凉。海上的朝霞晚霞,天上水里反映到不止红白紫黄这几个颜色。这一片花,却是四时不断的。说到飞鸟,蓝雀红襟自然也可爱,而海上的沙鸥,白胸翠羽,轻盈的飘浮在浪花之上,“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看见蓝雀红襟,只使我联忆到“山禽自唤名”,而见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颂赞美人,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
在海上又使人有透视的能力,这句话天然是真的!你倚阑俯视,你不由自主的要想起这万顷碧琉璃之下,有什么明珠,什么珊瑚,什么龙女,什么鲛纱。在山上呢,很少使人想到山石黄泉以下,有什么金银铜铁。因为海水透明,天然的有引人们思想往深里去的趋向。
简直越说越没有完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说句极端的话,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
争论真有意思!我对于山和海的品评,小朋友们愈和我辩驳愈好。“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这样世界上才有个不同和变换。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脸,我必不愿见人。假如天下人都是一样的嗜好,穿衣服的颜色式样都是一般的,则世界成了一个大学校,男女老幼都穿一样的制服。想至此不但好笑,而且无味!再一说,如大家都爱海呢,大家都搬到海上去,我又不得清静了!
小题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去对比海与山的?与山相比,海有哪些可爱之处?(4分)                             
小题2:文中说“海上没有红白紫黄的野花,没有蓝雀红襟等等美丽的小鸟”,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试作分析。                                (4分)
小题3:文章最后说“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这无疑显得极端和偏激。但作者又为什么喜欢与小朋友辩驳呢?(不能用原文回答)      (4分)
小题4:文章是怎样体现作者的“孩气”的?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评。 (1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是创造作品意境的原则之一。而这一原则是诗歌美学家司空图在《与极浦谈诗书》一文中提出来的。我们读某一作品,感到其中的形象描军非常生动、具体,能不能说这就是意境的艺术形象呢?不能。因为它只是使读者感到有“象”,还没有使读者感到“象外有象”。凡是有意境的作品,它能够使读者感到在艺术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外,还可在自己想象中萌生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新的形象境界,它远远地超出了作品已经表现的部分。“象外有象”中的第一个“象”,是作品已经描写到的切实的形象体;第二个“象”是借第一个“象”的比喻、暗示、象征作用,由读者发挥想象力来获得的,它是没有直接描写的虚幻的形象体,是在已经描写出来的切实的形象体的指引下产生的。这便是刘禹锡在论到意境时所说的“境生于象外”。比如画云中飞腾的龙,画家画出露在云雾之外的一鳞半爪,使读者由局部的实象想象出腾跃舒卷的全龙整体的虚象。
不但如此,“象外有象”还可以由象征性的实象,萌生出指向性的虚象。如鲁迅的散文《秋夜》着重描写的是枣树的形象。枣树护着底下细小的粉红花,把果实奉献给孩子而默默护盖着他们用打枣的竹竿造成的伤痕,同时不屈地把铁似的枝干刺向黑暗的夜空。《秋夜》所刻画的枣树实象,由于它的隐喻和象征作用,能够使读者在想象中幻化出一个富于人生经验的坚强斗士形象,甚至化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总之,有意境的作品能够用各种艺术方法使读者产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审美感受。
小题1:“象外有象”中,第二个“象”指什么?选出说明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指读者根据作者的描军而想象出来的虚幻的形象体。
B.指读者在作者描写的实象指引下产生的虚幻形象体。
C.指在作者自己的想象中萌生出来的新的虚幻形象体。
D.指在作品中实象的比喻、暗示、象征作用下,由读者发挥想象力产生的虚幻的形象体。
小题2:要使创造的作品成为具有意境的艺术形象,最根本的是(3分)                
A.实象必须非常生动、具体、形象。
B.实象必须具有或比喻、或暗示、或象征的作用。
C.实象必须具有指引人萌生虚象的作用。
D.实象必须能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小题3:画龙只画出云雾之外的一鳞半爪,就能使读者想象出全龙的形象,这是因为“一鳞半爪”的实象具有(3分)                                                        
A.比喻作用B.隐喻作用C.象征作用D.暗示作用
小题4:联系第二段中对枣树这一实象的表述,选出与“‘象外有象’还可以由象征性的实象,萌生出指向性的虚象”一句的意思最相符的一项(3分)                          
A.凭借具有象征性的枣树实象,可以幻化出与此相关的新形象。
B.凭借描写得生动形象的枣树实象,可以想象出虚幻的新形象。
C.凭借描写枣树的特征,可以想象出与此相关的新形象。
D.凭借所刻划的枣树实象,可以幻化出一个高大的形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