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儒家和谐观讲究“刚柔并湃,天人合一”,强调“大同社会”需要调动各层次人员的能动性。儒家思想向来注重教育,关注年轻人成长。在学术研究方面,青年学者虽然没有资深专家的丰富经验,也没有资深专家的宏观战略眼光,但他们无疑是研究团队里最有活力、最有想法的一批人。学术研究鼓励大胆创新、小心论证。而在大胆创新这个方面,青年学者是最檀长的,他们想像力丰富,对问题有独特的思考,有闯劲、有干劲。
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就要在尊重资深专家并且保障他们能够专心从事学术研究,还“学术本位”的同时,兼顾青年学者的声音,考虑他们的需求。因为只有调动了青年学者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投身研究的热情,才能让研究团队不断融入新鲜血液,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应为年轻人提供不很遥远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既应包括学术方面的,也应该包括物质方面的。在西方大学,吸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至少有两样,即终身教职(很好的稳定待遇)和杰出青年资助。而我们国家靠什么吸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呢?国内青年学者的薪水待遇目前远不如国外,我们可以考虑提供给他们“杰出青年”资助的机会.使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问。
在西方国家,杰出青年的获得者基本上是科研出色的助理教授,有时是副教授,极少是正教授。美国的总统青年基金,要求申请者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10年。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会(SSF)的INGVAR基金用来支持并培养青年学者成为未来的学术带头人,每人4年获资助600万瑞典克朗,同时组织他们参加有助于成为未来学术带头人的一些活动,该基金要求申请者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7年。但是,目前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几乎都是功成名就的正教授.年龄的上限为45岁。那么国内的优秀年轻副教授的机会又在哪里呢?他们是很难与功成名就的中年正教授竞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青年基金很不错,它考虑的是广大的青年科研人员,批准率高(1/3)但资助额小,因而远不能满足杰出的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所需。或许国家科技部可以考虑增设类似上面提到的瑞典INGVAR基金的杰出年轻学者基金,培养杰出的年轻学者(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7年)成为未来的学术带头人。
在国内的学术现状下。不少杰出的青年归国人员在国内高校全职工作后,对行政职位产生了兴趣,以图办事方便或者得到更多的资源搞科研。但是几年过后,他们很难回头静心作学术了,也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人才了。国内大学一般拥有丰富的经费资源,倘若把不少这些资源按照可量化的业绩直接分配到各个研究团队,那么院系或学科可支配的资源就会大大下降。如此一来,这些杰出青年对院系行政职位的兴趣也就会大大减弱而静下心来作学术了。比如在瑞典高校,每一笔学校下到院系的校内钱都是联系着某个教师(上的课)或导师(量化的科研结果)或教授(偶尔直接向校长要的特殊建设费等)或他们的部分固定薪金,院系行政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只是中间留个记录然后对应分配到各团队。
总而言之,我们要营造一个环境能够吸引并留住杰出的青年科研人员,因为他们是我们国家学术的未来。
小题1:
下面关于青年学者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学术研究方面,青年学者的研究经验与资深专家相比不够丰富。 |
B.青年学者是学术研究团队中最有活力、最有想法的一批人,他们往往具备比较长远的宏观战略眼光。 |
C.青年学者想像力丰富,对问题有独特的思考。 |
D.青年学者善于大胆创新,而且有闯劲,有干劲,是国家学术的未来。 |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首先应尊重资深专家,其次要考虑青年学者的需求,从而让学术团队永葆活力。 |
B.吸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专心于科研,首先应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研究经费保障。 |
C.许多高校里的青年学者对行政职位感兴趣,是因为行政职位会带给他们科研方面许多便利。 |
D.目前,国内大学经费资源一般比较丰富,但大都由院系或学科支配、而他们没有按照可量化的业绩直接分配到各个研究团队。 |
根据文意,下面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如果不能充分调动青年学者的积极性和科研热情,留住杰出的青年科研人员,那么科研团队就无法保持活力,我们国家学术也很难有辉煌的未来。 |
B.西方国家杰出青年资金的获得者一般对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有一定要求.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年轻学者得到资助,以使他们更快成为未来学术的带头人。 |
C.我国目前自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多是正教授,这种情况可能会使许多年轻学者的积极性受挫,甚至使他们出国后一去不返。 |
D.高校青年学者一旦热衷于行政职位并担任领导职务,他们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人才了。 |
答案
小题:
B
小题:
D
小题:
D
解析
小题:
青年学者不如资深专家有宏观战略眼光)
小题:
A项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资深专家的利益和青年学者的利益应并重。B项充足的物质保障应是良好而稳定的生活待遇和研究经费保障。C项青年学者之所以对行政职位产生兴趣是因为办事方便或得到更多的资源搞研究,这里的办事方便应不止是科研方面的便利)
小题:
看青年学者是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人才,关键应看他是不是还静心于学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儒家和谐观讲究“刚柔并湃,天人合一”,强调“大同社会”需要调动各层次人员的能动性。儒家思想向来注重教育,关注年轻人成长。在学术研究】;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长城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它把自然中的节奏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显示出来。这是一条有生命的线,神奇的线,寓奇险于沉实,藏变化于整齐。从苍茫的西北戈壁,至浩瀚的东部海滨,长城涉大河巨川,穿崇山峻岭,跨危崖绝谷,过荒漠草原,腾挪跌宕,气象万千。宛如神奇巨笔在北国山河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而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就是这草书中的转折,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它们与长城的城墙主体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
长城建基于大地之上,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
界,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地艺术”。
东部的长城,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上,凭借高山深谷用条石和砖筑成屏障城垣,“用险制
塞”,城体顺山势盘腾于陡峭的山峦脊背。敌楼则虎踞制高点处,两翼曲直回环。关塞坐落
谷间峡口,扼险制要。在人们的视角中,起到了与塔相似的审美效果,并且更具有险峭峻拔
的气势。同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因山势不同,长城也显示出不同的风致来。八达岭长城雄伟
壮丽,沉雄中见“阔大”。慕田峪长城建于悬崖峭壁之上,这里山峰嶙峋陡峭,长城沿山脊
忽而直上云天,忽而飞越深谷,真是奇险至极,令人不寒而栗。这段长城可谓雄伟中见“奇
险”。它摄魂动魄,使登临者身入险境,惊奇赞叹。而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
雾灵山伸展,山峦雄壮,而山势平缓。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各不相同。由司马台水库西望
金山岭,长城恰似一件精工细笔的工艺品。它于雄伟之中见出“灵秀”。
与东部的崇山峻岭不一样,西部的长城大多坐落于戈壁大漠之中。由于缺少砖石材料,
这里的长城基本上都用黄土夹以芦苇和柳条夯筑而成。这种土夯的城墙却与沙漠和戈壁的色
调融为一体。西出敦煌80公里的戈壁之中,留有玉门关遗址。还有距敦煌西70公里的阳关
遗址,仅残存一座烽火台。可是,在四周无垠的戈壁之中,这两座颗粒似的建筑,不但没有
因它们体积的微小而为大漠的苍茫所淹没,反而突兀地矗立在滚滚黄尘和砂石之上,宛如铁
骨凌空。它们在沙漠戈壁的广袤无艰和千古岁月的时空交错中,展示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历史
永恒感。
除了与不同的地形地貌相得益彰,长城在四季时令,雨雪云雾,晦明晨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风姿。春华烂漫明丽,长城如展笑颜;夏日万绿葱茏,长城如腾碧浪;秋霜层林尽
染,长城如披盛妆;冬寒冰天雪地,长城如舞银蛇。月夜下之长城,孤峭冷峻;晨光中之长
城,新美壮丽。
(取材于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有删改)
14.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长城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体现着自然的节奏,宛如北国山河上一笔挥就的巨幅草书。 | |
B.长城腾挪跌宕、气象万千、气势磅礴的特点,也是建筑美与自然美浑然融合的结果。 | |
C.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因山借势、用险制塞,在崇山峻岭中各显风致。 20090507 | D.东部长城盘腾于陡峭的山脊之上呈峭拔之势,西部长城色调与大漠融合则富永恒之感。15.纵观全文,分条概括长城的美学特征。 |
读经典可改变气质
①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②选择什么书来读,不是毫无讲究。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就是本民族的那些文化经典。
③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文明体国家”之一,文化典籍多。但是作为一般阅读而不是从事专业研究,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经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而且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等,都可以暂时不读,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但汉代的《礼记》里有两篇著作,却不能不读:一是《中庸》,一是《大学》。当然宋明儒的书,还是要读一些的,特别是朱熹、王阳明的著作。朱熹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合为“四子书”,并精心注释,成为传统社会流传最广的儒家经典。
④史学方面,文史从业人员讲究“前四史”,即《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一般阅读,光读《史记》就可以。如嫌篇幅大,可选取其中的《传》和《本纪》阅读。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不可不选择一些来读。《楚辞》可选屈原的《离***》,《诗经》不可忽略《小雅》。另外晋的陶渊明,唐的李白、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宋的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元的关汉卿、王实甫,明的汤显祖及《三国》《水浒》,清的《红楼梦》等,都是不能不读的。汉代王充写的《论衡》,是一部奇特的书,读起来会打开你的思想,而不会被传统所束缚。还有清末民初以来20世纪文史大家的著作,不少都堪称经典,如严复、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人的书,如果不读,未免太可惜。20世纪学术大师的著作,实际上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终南捷径”。至于道家,老庄足矣。佛学可读《弘明集》《广弘明集》《出三藏记集》,获得佛学的可靠知识,《坛经》《金刚经》《心经》则能够引导进入佛理的信仰层面。
⑤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然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⑥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小题1:
下列有关阅读经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养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 |
B.作为一般阅读,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孔子、老子和庄子等,而孟子、荀子、墨子等都可不读。 |
C.一般的人阅读史学作品,只读《史记》就可以了;文学方面,《诗经》中只要读《小雅》,《楚辞》中只要读屈原的《离***》。 |
D.不少清末民初以来的20世纪学术大师们的著作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一种便利的方法。 |
人与自然无法和谐吗
葛剑雄
我们应该怎么样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自然为人类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能否成为现实要靠人类自身的努力。我们地球从产生到这么多物种,人类只不过是万物之一,但为什么人能成为万物之灵,这是凭了人类自身的努力,不是自然对人的偏爱。
第二,我们得认识到,人类的任何进步都不得不改变甚至破坏自然环境。所以不要把这个事情看那么严重。人类发展那么久,一点都不改变环境?不可能的。学会用火,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这个过程中,多少树木,多少柴禾被烧掉了?你能说这一定是退步吗?
可以说,改变与破坏,只有程度差别,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们得承认这个事实:没有哪个国家的繁荣不改变环境。但我这样讲,是不是听任人破坏自然?当然不是这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有一个由必然到自由,由人类中心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一开始人的破坏是必然的,因为人在不了解自然规律之前,只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不然人就生存不下来了。人发达了以后,逐步掌握了自然规律,有了比较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慢慢地从必然走向自由。
另一方面,现在人类并没有达到完全的自由,有时候还要伤害动植物,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我们到南极去,在南极保护的公约里面就有一条,如果考察队员碰到了生命危险,可以适当地掠***海豹。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人和动物之间,人还是重要的。我们这样做,其实是体现人的价值。
要达到和谐,人类应该控制自己的***,要更加注重精神生活。这中间不仅需要正确的观念,还要有科学的技术。晚清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已经知道了把山上的树砍掉会引起当地江河淤塞,加剧水灾旱灾,但照样砍。为什么呢,人要活下去啊,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以。当然,只有正确观念,没有科学技术,好心也办不了好事。东晋的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家里出了瘟疫,当官的就不上朝了。但有些大臣不平衡,拿了皇帝的俸禄怎么能不上朝呢,结果上朝,死一大片。不能说这些人观念不对,观念对啊,但他没有科学技术。
归结下来。我认为对待未来的变化,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八个字:不应无忧,无须过虑。
小题1:
结合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下列不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是(3分) ( )
A.从世界上看,很多国家在发展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且我们对很多自然规律还不知道,所以无须过虑。 |
B.自然为人类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成为现实靠的是人类自身的努力,而人类的任何进步都不得不改变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
C.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条件,是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发达的科学技术。 |
D.我们历史上的环境思想、人地关系的见解,的确有它先进的方面,但是也有不足的一面。 |
科学给人以知识,哲学给人以智慧。所谓哲学是“智慧”之学,即是问题之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人的智慧最集中最主要的体现。苏格拉底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智慧之星,并不是因为他创造了什么了不起的哲学体系或哲学理论,而是由于他开辟了哲学的新天地,开创了哲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时代。从问题中引导人们去思考,启发人们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问题中开发人的聪明才智,探索社会问题与人性的奥秘。故苏格拉底式问题的对话,一直为后人所传颂与赞赏。
智慧首先表现为人的一种创新能力。无论是科学创新,还是制度创新;无论是理性思维形式,还是直观领悟形式,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人们去思考、探索,才会有破旧立新之举。当人类有了自我意识,面对客观世界,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宇宙万物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万物消灭后又归于何处?这些问题开启了人类哲学思维。先是产生了各种神话,后来在神话基础上产生各种宇宙“本原”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自然哲学的起源。尽管自然哲学家对宇宙本原的说法不同,甚至形成相互对立的理论,但都是人类意识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与深化,关于人的主体与世界的客体关系问题突出显示出来:主体与客体何者是第一性?人的主体能否认识客体?如此等等。对此,哲学家不同的回答,形成各种哲学理论与哲学学派。
其次,智慧表现为人能够筹划与建构未来的崇高理想。我们常说有智慧的人站得高、望得远,他不同于庸人、常人,这是因为他具有预见与筹划未来理想的聪明才智。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经指出,人与动物虽然都是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之中,但人的生活世界完全不同于动物的自然世界,因为人的生活根本特征在于:他总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
这里我们需要指出,问题的哲学中的“问题”,一定要同我们日常说的问题、具体科学中的问题区别开来。当然作为问题,无论是属于哪一类问题,都是人们才智的一种表现,都是开启人的理性思维的一种方式。但通常所说的问题,具体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的问题,主要是指事实的问题,经验对象的问题,即形而下的问题;而作为哲学的问题却是超越具体事实,超越经验对象,即形而上的问题。因此哲学的问题比具体科学的问题,显得更为抽象和富有思辨性。我们可以把具体科学的问题,称之为知识的问题。但又应该看到,提出或发现哲学的问题,不能光靠知识,更不能说一个人知识越多,发现哲学问题就越多、越深刻。这是因为作为哲学的问题,既要面对现实,又要超越现实;既要靠理论理性思维,又要靠知觉领悟。按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说,哲学既要“出世”,又要“入世”;哲学的方法既要用正方法,又要用负方法。这就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可说与不可说的结合。
小题1:
下列对“哲学是智慧之学,即是问题之学”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哲学是问题之学,从问题中引导人们去思考,从问题中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
B.智慧首先表现为人的一种创新能力,而创新则是从问题开始的。
c.自然哲学起源于神话与问题,社会哲学起源于知觉领悟。
D.哲学的问题比一般的问题更为抽象和富有思辨性,即更显智慧。
小题2:
下列对“各种哲学理论与哲学学派”形成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哲学家对于宇宙本原的不同说法及对于人的主体与世界的客体关系的不同回答。 |
B.由于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不同思考与探索,人类有了破旧立新之举。 |
C.因为智慧首先表现为从问题开始的一种创新能力以及对这些问题所作的不同探索。 |
D.因为哲学家对宇宙本原的不同说法产生了相互对立的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 |
儒家体育精神:败者饮酒德者无所求
叶匡政
今天人们说起奥运,像说的是自己家里的事,这在过去的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奥林匹克运动源于公元前776年的古希腊,相当于中国的春秋之初。那时的希腊人认为;人的精神归上帝管,人只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这种理念体现于运动,就是只强调身体的竞技与体魄的强健,把身体的力量、技巧和速度奉为竞赛的最终目的。现代奥运无论附加了什么新理念,核心精神无非还是这个。
中国从春秋开始,就脱离了神话时代,相信人不仅主宰自己的身体,也主宰着自己的精神。儒家认为,只有在精神健全的基础上,身体和技艺才有价值。所以儒家强调心志与体能的共同发展,即使竞赛,也是为了提升人的身心修养。孔子认为‘‘贤者”才能参加竞赛,因为有一定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理解竞赛的意义,才能不为竞赛所损害。这种思想,使中国自古就不注重纯粹的竞技运动。但不是说,我们没有自己的运动与体育精神。
《论语》中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句话代表了中国古人对体育竞赛的基本认知,意思是:君子以修身进德为本,所以没有什么可争的事。如果有所争,那一定是比赛射箭的时候。就是此时,也是相互作揖后登堂比赛。赛后再相互作揖,走下堂来饮酒。这种竞赛是很有君子风度的。
孔子所说的射,就是古代的射礼,当年最主要的体育活动。弓箭在当时,既可狩猎,也是重要的武器。早在春秋之前,人们就将射箭比赛“饰之以礼乐”,使它不仅成为一种竞赛,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塑造了中国竞技运动的独特精神。
《礼记》阐释道:射的意思就是“释”,也就是“舍”的意思。所谓释,就是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所以,做父亲的,要把靶心当成做好父亲的目标。做儿子的,做国君的,做臣下的,也都要如此。射箭,其实就是射向代表自己志向的靶心。那时男孩一出生,就让人用
桑木弓和蓬草做六枝箭,代表孩子射向天地四方。天地四方代表男子有所作为的广阔空间。儒家认为,男人只有志存四方了,才有资格坐下来吃饭。
古时天子通过射礼来选拔诸侯、卿、大夫等各级官员,比今天人们对奥运会还要重视。每年天子在专门的射宫比试射礼。诸侯在射礼中,如多次得到褒扬就会增加封地,多次成绩不好的就会削减封地,所以古语说:“射者。射为诸侯也。”“侯”就是指射箭用的靶子,这即是“诸侯”二字的来源。
儒家认为雅乐能陶冶性情、调整心志,所以故意给单纯的体能竞技设置了难度。在竞赛的最后一轮加入了《诗经》的演奏。竞赛不仅比箭中靶心的多少,更要看仪容体态是否合于礼,动作节奏是否合于乐,有一套复杂的裁判方式。与奥运相比,射礼更强调心志与体能的共同发展,它的目的是通过竞赛来提升人的身心修养,所以修养越高的人,获胜的可能性能越大。它的竞赛规则与今天的奥运会比,也要高明、深奥得多。
所以,《礼记》中把射礼称为“仁之道也”。射礼虽已失传,但中国人对体育精神的独特认知,并没有被抹去。如今很多老年人不大喜欢观看体育赛事,与这种传统文化心理有关。
有意思的是,古奥运会和射礼都以饮酒来结束比赛。古奥运会奖胜者饮酒,这就是今天奥运奖杯的由来。而射礼则请败者饮酒,古人认为酒是稀罕之物,所以人们祈求射中,来辞谢饮酒,以示有德行的人无所争求。仅从这一点我们也可窥见中西体育精神的大不同。
(选自《艺术中国网》2008年8月10日)
小题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现代奥运并没有附加什么新理念,核心精神还是强调身体竞技与体魄强健的古奥运精神。 |
B.只有“贤者”才能参加竞赛,这种思想使中国自古就不注重纯粹的竞技运动并影响到后世。 |
C.古时天子通过“射礼”这个唯一的方式来选拔各级官员,比今天人们对奥运会还要重视。 |
D.如今很多老年人不大喜欢观看体育赛事,因为今天的体育赛事不如古代的射礼那样精彩。 |
最新试题
- 1已知:如图,BD是⊙O的直径,过圆上一点A作⊙O的切线交DB的延长线于P,过B点作BC∥PA交⊙O于C,连接AB、AC.
- 2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cm、7cm,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为( );当周长为偶数时,第三边的长为( );若周长为
- 3给出下列结论:(1)在回归分析中,可用指数系数的值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大,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2)在回归分析中,可用
- 4As a part of growing up of children , they must learn _____
- 5已知,如图,O是△ABC的∠ABC、∠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若BC=10c
- 6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氧化性比Cl2更强的水处理剂,工业上通常用下列反应先制得高铁 酸钠:2FeSO4+
- 7We have ____ food in the fridge now.A.notB.not aC.no anyD.no
-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
- 9腐生和寄生的区别是作为它们食物的有机物来源的有机体( )A.是否为活的B.是否为生物C.是否为整个生物D.条件是否适宜
- 10—When do you often get up? —I often get up at ______ in the
热门考点
- 1Not until he went abroad to further his study_______ the imp
- 2 已知复数,它们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若,则的值是 .
- 3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滑轮悬挂起来,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均静止.现将B物体稍向左移一点,
- 4---Is there anything you’d like for dinner?---No, nothing __
- 5如图,△ABC的面积是18cm2,D为AB上一点,且AD=4,DB=5,若△ABE的面积与四边形DBEF的面积相等,则△
- 6矩形ABCD中,M是BC边上且与B、C不重合的点,点P是射线AM上的点,若以A、P、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M相似,则这
- 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十一国庆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
- 8 某班同学进行一次研讨会,在会场的黑板上写着“疯狂岁月(1966—1976)”的字样。据此可知,他们正在讨论
- 9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
- 10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的是( )A.走到花圃附近,人们可以嗅到花的香气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C.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