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震川文钞》序
(清)张士元
《震川文集》有昆山本、常熟本,皆不全,且为后人所涂乙,颇改旧观。最后其曾孙庄出所藏钞本,商订于虞山①而刻之。虽亦不免移篇改字之误,然赖有此刻,人始得见其大全。
余生平颇嗜熙甫文,独病其集中间有应酬率易之作,不适于读也。因手录其尤可法者若干首,即用熙甫读《史记》之法读之,稍稍加评注焉。
盖古今文章,自汉氏以来,至唐之韩、柳始备其格,至宋之欧、苏、曾、王乃尽其变。自宋迄元,代有作者,姚燧牧庵、虞集道园尤为一时之杰。明正德、嘉靖间,唐应德、王道思相切劘②以古学,唐学眉山,王学南丰③,皆大雅之才也。而其力抗欧、曾,气追班、马,如江、汉之发源于岷、嶓而滔滔不竭者,熙甫一人而已。
余尤喜其叙事诸文,虽世俗琐事,皆古雅可观。江阴杨文定公尝言:“文章要得《二南》④风度。”如熙甫真可谓得之矣。读之使人喜者忽以悲,悲者忽以喜,不自知其手舞足蹈而不能已也。
与熙甫同时人,如王元美⑤,方以诗震动天下,斥熙甫之文为庸,其后乃卒深服之,此岂苟然者哉?而今之剽窃补缀,肥皮厚肉,取青媲白,而自诩为工者,辄敢薄熙甫为不足学,又元美之徒所窃笑者已。是为序。
【注】①虞山: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②切劘(mó):切磋。③眉山、南丰:眉山指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南丰是指南丰人曾巩。④二南:指《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两部分,多为民俗歌谣,有些诗写家庭生活、男女关系之类,也就是本文说的“世俗琐事”,颇能感人。⑤元美: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的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病其集中间有应酬率易之作病:忧虑
B.至唐之韩、柳始备其格格:法式、标准
C.而自诩为工者工:精致
D.辄敢薄熙甫为不足学薄:轻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皆大雅之才也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B.最后其曾孙庄出所藏钞本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相切劘以古学则修文德以来之
D.此岂苟然者哉虽然,犹未有树也。
7.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不自知其手舞足蹈而不能已也。
A.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B.姜氏何厌之有?
C.何面目以归汉!
D.恐年岁之不吾与。
8.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标题和正文中分别称呼归有光的号和字而不称其名,这表明了文钞的编者对归有光的尊重。
B.文章写到唐宋八大家的成就并提及王元美对归有光散文评价的态度变化,其目的都是凸显归有光对散文的贡献。
C.在明代正德、嘉庆年间,唐应德、王道思都是文章大家,但力抗欧阳修、曾巩,气追班固、司马光的,只有归有光一人。
D.自古以来的序文褒奖溢美之词甚多,能像本文作者这样在充分肯定评价对象的基础上,又能客观指出其不足的,实属难得。
9.断句和翻译。(9分)
郑板桥咏饼
郑板桥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读其集中家书数篇,语语直挚,肝肺槎牙,跃然纸上,非***人墨客比也。板桥少孤寒赖乳母费抚养得活值岁饥费晨负入市以一钱易饼置其手始治他事。板桥既入官,有诗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平生所负恩,岂独一乳母。”令人不堪卒读。
(选自清•葛虚存著《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
(1)用“/”给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板桥少孤寒赖乳母费抚养得活值岁饥费晨负入市以一钱易饼置其手始治他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
②平生所负恩,岂独一乳母。令人不堪卒读。
答案
5、A
6、B
7、D
8、C
9.断句和翻译(9分)
(1)断句(3分)
答案:板桥少孤寒/赖乳母费抚养得活/值岁饥/费晨负入市/以一钱易饼置其手/始治他事。记分标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翻译(6分)
①(3分)(郑板桥的)书法和绘画充满奇异气象,世人都把他看作人才(或世人都用有才气的人的标准来看他)。
②(3分)一生中辜负的恩德,哪里只乳母一人。(这样的诗句)让人不能读下去。
解析
5、A 病:意动用法,认为……不满意;认为……缺憾。
6、B A. 结构助词/代词 B.所字结构C.介词,用、拿/相当于连词“而”,表目的。 D.……样子/ 代词,这样。
7、D D.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A.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B.“之”字提前宾语或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C.介宾结构宾语前置。
8、C “嘉庆”和原文不符;“司马光”应为“司马迁”。
9、
(1)(在可断可不断处断开不算错)
(2)①(“奇气”、“咸”、“目”各1分)
②(“负”、“独”、“卒”各1分)
【参考译文】
《震川文集》有昆山本、常熟本,都不完整,而且被后人删改,很大程度改变了原有的样子。最后熙甫的曾孙归庄出版所藏钞本,是借鉴虞山人钱谦益的版本刻写的。虽然不免移篇改字的错误,但有赖于这个刻本,人们才得以见到归有光全部的文章。
我平生非常喜好读熙甫的文章,唯独不满他文集中有应酬之类的轻率、随意之作,这类文章不适宜阅读。因此,我手录其中特别可以学习的若干篇,并效法熙甫读《史记》圈点作批语的方法阅读,稍稍加以评注。
古今文章,从汉代以来,到唐代的韩、柳,文章的法式开始完备,到宋代的欧、苏、曾、王,文章的变化灿然大备。从宋代到元代,都有代表作家,姚燧牧庵,虞集道园更是一时俊杰,明代的正德、嘉靖期间,唐应德、王道思在古学方面相互切磋,他们分别学习眉山人三苏,南丰人曾巩的文章,都成为宏达雅正之才。但能够力抗欧阳修、曾巩,气追班固、司马迁,犹如长江、汉水发源于岷山、嶓冢山而滔滔不绝者,唯有熙甫一人而已。
我尤其喜欢他的叙事之类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的是世俗琐事,但古朴清雅可观。江阴人杨文定公曾经说:“文章要写得《周南》《召南》那些诗的样子。”像熙甫的文章真正可以说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读他的文章能使高兴的人忽而悲伤,悲伤的人忽而高兴,不由自主手舞足蹈而不能停止。
与熙甫同时代的人,如王元美,当时以诗歌名震天下,他开始斥责熙甫的文章平庸,后来又深深叹服熙甫。这难道是随意出现的吗?而今那些偷窃他人的字句,拼凑缀辑以成文章,只是取其形式而毫无骨力,却夸耀自己的文章写得精致的人,总是敢轻视熙甫不足以学习,那又是王元美之徒所要窃笑的了。这样来做一篇序。
(注:加粗的字需要重点斟酌)
【参考译文】
郑板桥县令,直率怪僻放纵,书法和绘画充满奇异气象,世人都用有才气的人的标准来看他。读他集子中的数篇家书,每句话都真挚恳切;他胸怀不平之气,活跃地呈现在纸上。这不是一般文人墨客能够相比的。郑板桥年少孤苦贫寒,靠乳母费氏抚养得以活下来。遇到饥荒年,费氏清晨背着他到市场上去,先用一钱买了一只饼放在他的手上,才开始做其他的事。郑板桥做了官后,写了一首诗说:“享有千万种食禄,不如一只饼在手。一生中辜负的恩德,哪里只乳母一人。”(这样的诗句)使人不能读下去。
(注:加粗的字需要重点斟酌)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震川文钞》序(清)张士元《震川文集》有昆山本、常熟本,皆不全,且为后人所涂乙,颇改旧观。最后其曾孙庄出所藏钞本,商订于虞山①】;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对于1983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界而言,有一个话题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那就是怎样去应对和评价“现代派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派文学”在1983年以后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学标准,并以此来区分“先进文学”和“落后文学”,甚至是“文学”与“非文学”。在小说界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寻根文学”的提倡和实验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它与文学评论界在1985年左右倡导的“主体论”和“向内转”遥相呼应,似乎在一夜之间,“现代派文学”成为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最新的也是最成功的一种“方向”。路遥相当清楚地认识到了“中国的文学形势此时已经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各种文学的新思潮席卷了全国……文学评论界几乎一窝蜂地用广告的方法扬起漫天黄尘,从而弥漫了整个文学界。”他丝毫没有掩饰对此的失望情绪,甚至用非常严厉的口吻批评这种现象:“对我国当代文学批评至今我仍然感到失望。我们常常看到,只要一个风潮到来,一大群批评家都拥挤着争先恐后顺风而跑,听不到抗争和辩论的声音,看不见反叛者……这种可悲现象引导和诱惑了创作的朝秦暮楚。”路遥的这些判断和批评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事实,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一直处于一种非常焦躁的“加速度”运行之中,不仅各种文学思潮层出不穷,作家的代际更替也非常迅速。
如果把路遥的这些带有情绪化的言论和他的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很容易造成一种误会,即,路遥是在刻意反抗“现代派文学”的前提下进行其创作实践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路遥对“现代派文学”当然没有“顺风而跑”的认同和承认,但也没有对之进行全盘否定。可以说,路遥对“现代派文学”的态度是相当复杂的,这从他的一些言论里面可以看出来。他说:“就我个人的感觉,当时我国出现的为数并不是很多的新潮流作品,大多处于直接借鉴甚至刻意模仿西方现代派作品的水平,显然谈不上成熟,更谈不上标新立异。当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这些作品的出现的意义十分重大……从中国和世界文学史的角度观察,文学形式的变革和人类生活自身的变革一样,是经常的,不可避免的,即使某些实验的失败,也无可非议。问题在于文艺理论界过分夸大了当时中国此类作品的实际成绩,进而走向极端,开始贬低甚至排斥其他文学表现样式。”
(节选自杨庆祥《路遥的自我意识和写作姿态——兼及1985前后“文学场”的历史分析》)
小题1:下列关于“现代派文学”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派文学”在1983年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坛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评价尺度。 |
B.“寻根文学”的提倡和实验的成功以及与文学评论界的遥相呼应使得“现代派文学”很快成为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最新的也是最成功的一种“方向”。 |
C.在路遥看来,中国当时出现的“现代派”作品不仅是在质量上不够理想,而且在数量上也不多。 |
D.从中国和世界文学史的角度观察,“现代派文学”风潮的出现是正常的。 |
A.路遥认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都显得过于浮躁。 |
B.路遥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现状感到有些失望。 |
C.路遥认为当一个新的文学思潮来临的时候,应该听到批评家们抗争和辩论的声音。 |
D.路遥认为文学创作上的“朝秦暮楚”是由新的文学风潮导致的。 |
A.对“现代派文学”的复杂态度反映出路遥和当时新潮文学界不太一样的文学观念。 |
B.路遥并没有把“现实主义”和“现代派”进行简单的对立统一式的叙述。 |
C.路遥认为文学评论界“用广告的方法扬起漫天黄尘”是指文学批评带上了盲目性。 |
D.路遥对“现代派文学”没有“顺风而跑”地认同,主要是因为它排斥了一些其他文学表现样式。 |
“思想者”的迷惘
法兰西失尽海外的殖民地,巴黎永远是世界艺术崇敬者的麦加。罗丹的“思想者”高踞于自家庭院里,天天接待来自全世界各色人种的瞻仰与膜拜。巴黎的地铁靠近罗丹博物馆的那一站,站台两壁的张挂全部是罗丹作品的巨幅照片,是旅游广告,是民族骄傲。
出国成潮,那潮,起于贫穷落后的国度,人们涌向西方发达国家,去学习、谋生、乞讨。立志自救的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潮去潮来,换了人间。罗丹的“思想者”初次出国,首先来到北京,落座于中国美术馆,在东方人流中仍苦苦思索。
与印象主义绘画同步,罗丹冲破学院式雕刻一味精微描写对象形似的局限,毫不掩饰捏塑与劈凿的手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对象的造型特征,探求雕塑之所以独立为雕塑的本质美感。在展拓现代造型领域的同时,罗丹深深扎根于人间社会,他的美感诞生于人生的悲欢:加莱义民、地狱之门、行走的人、夏娃、娼妇、爱之吻、造物之手……雕刻家罗丹是思想者。这样一位巨匠经历了时间和地域的考验,其伟大和光芒与日俱增。曾是西方阳春白雪的罗丹,面对今日中国观众,已是满城唱和的下里巴人了。从罗丹引申发展的布尔特尔、马约、亨利•摩、杰克梅蒂……他们比罗丹走得更远,中国人民似乎尚看不真切,今罗丹既来,他们的被邀也应在期待中了。
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元首访问过北京,他们百忙中大都抽空看看长城,唯有法国的蓬皮杜先生宁可不看长城,提出要看云冈石窟,当时***同志陪同去欣赏了祖国的瑰宝。今日并非元首的“思想者”来京,谁来招待贵宾?我多么盼望请霍去病墓及西安博物馆的汉唐雕刻群前来陪客。与罗丹作品展同时,展出我国古代雕刻,“思想者”从未见过的这些东方古代雕刻原作,他将为之吃惊,古代东方原是现代西方的知音!被人们仰止了一个世纪的“思想者”面对一二十个世纪前的无名氏之作,他将更坠入深深的迷惘中吧?
小题1:本文标题和结句两次用了“迷惘”一词。下列各项疑问中不属于文中所说的“迷惘”范围的两项是(5分)
A.霍去病墓及西安博物馆的汉唐雕刻群,为什么至今一直不被人重视? |
B.全世界艺术崇敬者的麦加,究竟应在西方还是东方? |
C.芸芸从生的悲欢离合,各色人种的瞻仰膜拜,到底因为什么? |
D.西方的阳春白雪,面对今日中国观众,为什么竟变成了下里巴人? |
小题2:第四段,作者说“盼望”请汉唐雕刻群前来陪客。下列各项中对作者这种盼望做出正确解释的一项是(3分)
A.汉唐雕刻群比云岗石窟的历史更悠久,成就也更高。 |
B.“思想者”并非元首,只有艺术家或艺术品适宜作陪。 |
C.汉唐雕刻群能反映罗丹在艺术上的某种探求。 |
D.对罗丹这样的艺术大师理应向其展示我们东方的艺术珍品。 |
(1) ; (2) ;
(3) ; (4) ;
(5) 。
变色龙的启发
有一种叫避役的爬行动物,体长也就25厘米左右,但它的本事不小,舌头能从嘴内伸出好几厘米长,便于捕捉昆虫;更有一个绝招,是它能随时伸缩身体,改变皮肤的颜色,使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如树木花草等)的颜色保持一致,以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避役的善于变色使它获得“变色龙”的称号。
人类是最善于学习和创造的高级动物。变色龙的本事使不少军事家和材料科学家羡慕不已,都想学学变色龙的本领,看看它是怎样练就这身变色功夫的。后来发现它的真皮内有多种色素细胞,通过伸缩身体而使表皮色素细胞发生变化,也就变化出多种颜色。
美国国防部为了对付前苏联的侦察卫星对美国部队和军事装备的侦察,在20世纪60~70年代研制出了一种变色龙式的隐形材料,并把它们涂在各种武器上。这种隐形材料可以随着周围的环境而变换颜色:在草地上它就变成草绿色,在沙漠地区它又变成沙子的黄褐色,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使照相侦察卫星对这些地面的武器难以分辨。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冷战气氛有所缓和,一些材料科学家,尤其是日本的纺织业,为了抢占世界的服装市场,别出心裁,开始大力研究变色服装。这种服装特别受那些喜欢寻求刺激的男女青年的欢迎。
1989年,日本东邦人造纤维公司研制出一种叫“丝为伊UV”的变色衣服,在室内穿时是一种颜色,但到室外在阳光下一晒,它就变成蓝色或紫色。原来,这种衣服是用一种能因感受紫外线而改变颜色的有机纤维制成的,只要太阳中的紫外线照到衣服上,颜色就发生变化。日本东邦人造纤维公司还制造了一种变色游泳衣,人一旦穿上这种游泳衣,在岸上是一种颜色,只要一跳进游泳池,它就会变出红、蓝、绿等鲜艳色彩。原来,这种衣服是用一种感温纤维制成的,只要周围温度一变化,它的颜色就会改变。
1991年在伦敦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时装表演,女模特身着款式新颖的时装行走时,服装不断改变颜色。原来这是英国的材料科学家研制的一种液晶服装面料,这种面料在28~33℃的范围内具有变幻莫测的色彩。如在28℃时衣服呈红色,在33℃时又呈黄色。模特在行走时使衣服以不同速度和方向摆动,身体各部位的体温就发生变化,这样时装就会变幻出彩虹般的迷人色彩。
变色材料的用途今后将越来越广。现在有一种茶杯,当茶水温度达到不冷不热时,茶杯表面上就会出现一种图案和文字,如“请您用茶,祝你健康”之类。原来,在这种茶杯的外面涂有一种感温变色材料,一到适合饮茶的温度,它就显现出鲜艳醒目的颜色来提示你:请用茶吧!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变色”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避役获得“变色龙”的称号,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是舌头能伸出好几厘米长;另一个是它能改变皮肤的颜色,以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 |
B.避役的表皮内有多种色素细胞,通过伸缩身体而使真皮色素细胞发生变化,也就变化出多种颜色。 |
C.变色龙是通过伸缩身体而使表皮色素细胞变化来实现变色的,服装设计师也是依据这一特征选取了感温变色材料作为服装材料,设计出了变色服装。 |
D.1989年,日本东邦公司研制出一种变色衣服,用一种能因感受紫外线而改变颜色的植物纤维制成的,只要太阳中的紫外线照到衣服上,颜色就发生变化。 |
A.美国国防部为了对付俄罗斯的侦察卫星对美国部队和军事装备的侦察,研制出了一种变色龙式的隐形材料,并成功地把它们涂在各种武器上。 |
B.人类从发现变色龙的特征之后,就同时致力于军用和民用研究,并实现了当初的愿望。 |
C.经过研究,人们利用感温的材料实现了军用的隐身和民用的变色的目的。 |
D.感温变色游泳衣就是利用野外、室内、水中和海岸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出各种颜色的,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刺激。 |
A.人类能够发现动植物的各种突出的特点,并加以研究,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就能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出新技术。 |
B.隐形飞机与隐形衣服虽然都能实现隐形的目的,但其隐形的手段是不同的。隐形飞机主要靠回避相应的波长而隐身,隐形服装靠材料变色实现隐身。 |
C.从日本研制出的变色游泳衣、英国的材料科学家研制的一种液晶面料服装和现在的变色茶杯来看,变色与材料的感温程度有关,与阳光的照射无关。 |
D.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对变色材料的利用今后将越来越广,一定会应用到侦察服装、公共汽车等方面上来。 |
猛犸象灭绝之谜新解
据报道,科学家通过对史前动物粪便真菌化石进行研究,找到了猛犸象以及其他重量超过1吨的大型史前动物灭绝的最新证据。科学家表示,长毛猛犸象和其他大型野兽早已面临生存危机,远早于人类制造出长矛等捕猎工具的时间。
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广泛分布在北方严寒地带。但是,猛犸象生活到距今约10000年的时候突然神秘地灭绝了。为了揭开猛犸象灭绝之谜,专家们研究找出了许多的原因。有科学家认为,由于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活动区域缩小,草场植物减少了,使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另外猛犸象生长速度缓慢,也是其灭绝的原因之一。
美国科研小组最新研究发现,猛犸象等史前动物开始锐减的时间,要大大早于人类制造出长矛的时间,要整整早了2000年。这些动物,包括猛犸象,乳齿象和黑熊大小的海獭。若该研究确切无误的话,就能够推翻人类捕***导致猛犸象灭绝的观点。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博士生杰奎林·吉尔表示,“有些人觉得人类在短短几百年之间将猛犸象等史前动物斩尽***绝,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对于大型动物的大屠***应该不太可能。”杰奎林·吉尔是该科研小组的负责人。
考古证据显示,大约在13000年前,人类制造出比较先进的武器。北美的克洛维斯人在矛尖上刻出深深的沟槽,这样的武器造成的伤口会不断流血。而克洛维斯文明的崛起在时间上正好与猛犸象和其他移动缓慢的巨兽的灭绝相一致,这让许多研究者猜测,这些动物是死在猎人的矛尖之下。
然而,通过精确定位长毛猛犸象和超过30种其他大型哺乳动物的减少和灭绝的时间,吉尔的小组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当冰盖从北美大陆上消退时,这些动物统治了整片大陆,其中甚至包括越野车大小的巨型树獭。为了从时间上定位这些动物走向灭绝的过程,科学家检测了印第安那一片湖泊中的沉积物。最深处的沉积物来自最遥远的过去,而表层的沉积物来自较近的时代。科学家测量了沉积物中一种真菌的含量,而这种真菌通常只存在于大型食草哺乳动物的粪便中。科学家认为,当地发现了大量的这种真菌,这意味着当地史前曾有大量的大型食草哺乳动物分布,包括猛犸象。沉积物中还含有古花粉和炭尘,它们可以提供当时主要植物类型和野火频率的信息。
正如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提到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粪便量在大约14800年前就开始下降,远远早于人类制造出比较先进的长矛。这说明在人类用长矛捕猎之前,大型哺乳动物已经开始灭绝。在之后的一千年里,这些动物几乎完全消失了。
另外一个理论推测大型动物在13000年前的一次小行星撞击中灭绝,然而最新的研究也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利用改进了的狩猎技术,早期人类似乎扮演了终结者的角色,使长毛猛犸和其他九种超过一吨的哺乳动物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这项研究第一次揭示了物种灾难性减少过程中的环境效应。从沉积物中还原的花粉和木炭提供的信息显示,在那个时期,山林大火发生频繁因而植物种类多样性急剧变化,这也造成了哺乳动物赖以生存的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的树木和灌木无法重新长出。
杰克·威廉姆斯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成功地将一次重要的生态事件(大型动物的消失)与环境后果的证据联系起来。”杰克·威廉姆斯是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
(摘自2009年11月25日新华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开头一句中加点的“最新证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活动区域缩小,草场植物减少了,使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 |
B.大约在13000年前,人类制造出比较先进的武器。北美的克洛维斯人在矛尖上刻出深深的沟槽,这样的武器造成的伤口会不断流血。 |
C.克洛维斯文明的崛起在时间上正好与猛犸象和其他移动缓慢的巨兽的灭绝相一致。 |
D.从沉积物中还原的花粉和木炭提供的信息显示,在那个时期,山林大火发生频繁因而植物种类多样性急剧变化 |
A.这项研究是指科学家通过对史前动物粪便真菌化石及沉积物中古花粉和炭尘进行的研究。 |
B.这项研究找到了猛犸象以及其他重量超过1吨的大型史前动物灭绝的最新证据。 |
C.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因刀耕火种频繁造成山林大火,造成了物种灾难性减少。 |
D.这项研究首次发现了因为当时山林大火频发,猛犸象等动物所赖以生存的树木和灌木消失而导致了它们的灭绝。 |
A.猛犸象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广泛分布在北方严寒地带。 |
B.美国科研小组最新研究发现,猛犸象等史前动物开始锐减的时间,比人类制造出长矛的时间早了2000多年。 |
C.科学家检测了印第安那一片湖泊中的沉积物。测量了沉积物中通常只存在于大型食草哺乳动物的粪便中的一种真菌的含量,推测出当地史前曾有大量的大型食草哺乳动物分布,包括猛犸象。 |
D.由于早期人类利用改进了狩猎技术,大量捕猎,使长毛猛犸象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最终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
保持文化的定力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但由于族群、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只是善良愿望。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存有几分“诺贝尔情结”的醋意心理。然而,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又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的标志,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赵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扬与否,心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
(200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
A.对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允性提出诘问。 |
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 |
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
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 |
A.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
B.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 |
C.在文化交流中,发展中国家要坚守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提防强势文化的同化。 |
D.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脚踏实地探索奋斗,彰显民族文化恒久的魅力,积极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 |
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 |
B.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C.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分取决于文化主体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化则是弱势文化。 |
D.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非常艰难,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心中的民族精神不能离场。 |
最新试题
- 1用于金属焊接的某种焊条,其药皮由大理石、水泥、硅铁等配制而成。(1)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Al
- 2He served in the army in _______ when he was in his twenties
- 3已知函数f(x)的图象在点M(1,f(1))处的切线方程是2x-3y+1=0,则f(1)+f′(1)=______.
- 4明胶常应用于制药和食品工业,其所含的一种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可得产物之一是苯丙氨酸(C9H11O2N)。下列关于苯丙氨酸
- 5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开始,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
- 6按要求填写表一中内容:符号CO2意义1个氧原子 2个氢氧根离子
- 7下列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Fe+CuCl2=FeCl2+CuB.Fe+2HCl=FeCl2+H2↑C.Cu+ZnS
- 8陶瓷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用途。陶瓷材料属于 [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 9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小组辩论,甲方的观点是使用化肥有利,下列甲方观点不正确的是( )A.
- 10诗词鉴赏。钱塘湖謇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
热门考点
- 1《礼记?典礼》记载“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管子?小匡》记载“(官府工匠)相语
- 2微型吸尘器的直流电动机内阻一定,把它接入电压为U1=2V的电路时,电动机不转,测得此时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I1=0.4A;
- 3材料一 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中国东部沿海一些企业提前“入冬”面临关闭,裁员和减薪,而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来自内地的农民
- 4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B为零的位置,那么它受到的磁场力也一定为零B.通电导线所
- 5两个分速度的大小一个是2m/s,另一个是10m/s,它们合速度的大小可能是[ ]A.2 m/s B.10 m
- 6We mustn"t go into the teachers" office without
- 7若,则的值是A.B.C.D.
- 8The manager looks _____________ today.A.nicelyB.friendlyC.po
- 9将一定质量的钠、钾分别投入到盛有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的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Can dogs and cats get along well in the same home? People 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