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从我国古代孔子起,“乐学”便是教...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从我国古代孔子起,“乐学”便是教育家所倡导的治学精神。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有所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接受。到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们又都在寻求一条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愉快教育在宏观上,要求有丰富的教育时空资源,要求有催人向上的管理体制,要求有和谐的交往关系;在微观上,则要求教师具有乐教的情操和会教的本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健康的心理等等。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
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它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愉快教育具有复合功能。成功的愉快教育可以做到趣中养德,乐中启智,可以培养健康的身心和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它又是劳动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和收到预期效果的可靠保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即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其最后的归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纠正“智育中心”等不正常现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愉快教育的实施,反映出“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相融合的新趋势。关于“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经历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学生认识活动的进行离不开自身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 导与师生间的交往,两个中心说在愉快教育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
愉快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必将推动着教育的整体发展。作为新生事物,愉快教育有待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进一步扶持,使之日趋完善。
小题1:下列对“愉快教育”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对传统教育方法全部更新的教育思想体系。
B.愉快教育就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乐学”的治学精神。
C.愉快教育就像吃饭时的食欲一样,只有激发了学习兴趣,才能很好地接受。
D.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它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题2:下面对划线句子中“时代特征”这一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愉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中力求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的发展趋势。
B.愉快教育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融合的要求。
C.愉快教育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破碎阶段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时期。
D.愉快教育体现了“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辩证统一的新趋势。
小题3:下列对愉快教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和谐的交往关系。
B.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C.能够保证劳动技术教育的顺利实施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D.有利于纠正“智育中心”、“教师中心说”等不正常的教育现象。
小题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愉快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B.愉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辩证统一的观点。
C.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其参与教学活动,符合愉快教育的观点。
D.愉快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已经在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答案

小题:D
小题:B
小题:A
小题:C
解析

小题:A项忽略了原文中的“绝非”、“单一”的限制;B、C两项以偏概全。
小题:文中没有这层意思
小题:原文中A项涉及内容是愉快教育的宏观要求
小题:A项愉快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原文中未说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B项中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项已然和将然混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从我国古代孔子起,“乐学”便是教】;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生命建筑概念是1994年底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的。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在努力研究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如: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作为建筑物的“神经”,通过感知光信号的相对变化特征,来反映建筑物变形和振动的情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罗杰斯研究小组,则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记忆合金(SMA)纤维,则电热控制的SMA纤维能像人的肌肉纤维一样产生形状和张力变化,从而根据建筑物受到的振动改变梁的刚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大大延长。
此外,生命建筑还应具有“大脑”,有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让建筑物内的无数光纤维传感器驱动执行器有条不紊地工作。为此,科学家们为它们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个程序模仿一个真实的神经细胞,它能在突发的建筑事故中,具有判断能力,并由神经网络作相应处理;同时,生命建筑还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以便在必要时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达到防御灾害的目的。
由于地震和风灾会造成建筑物大幅度震动,导致崩塌摧毁,因此生命建筑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就有显著作用。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美国则研究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让生命建筑之间能自动伸出自己的驱动阻尼器,并连在一起,就像人在摇晃的船甲板上手拉手一样不易跌倒。至于生命建筑的自我康复,美国科学家已找到了好办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中酯黏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当生命建筑有裂缝时水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
让建筑拥有生命。不久的将来,生命建筑将可能在公路、桥梁上首先实现,从而造福人类社会。
小题1:根据文意,对“生命建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感知建筑物变形和振动从而作出判断反应,调节建筑物框架结构使之寿命延长。
B.具有“大脑”及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在突发事故中能做出判断和相应处理,防御灾害。
C.能感知建筑物的状态,并能及时做出判断反应,一旦灾害发生能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
D.具有大脑能感知和判断建筑物状况,一旦灾害发生能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小题2:文中第2段对建筑物具有“大脑”的说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更有效地防御突发事故,使执行器在必要时能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计算机程序还为生命建筑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
B.在突发建筑事故中,计算机程序便通过网络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
C.科学家在建筑物内埋植了由无数光纤维组成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D.科学家为这些传感器和执行器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具有判断能力。
小题3:对文中有关信息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的研究,主要是为让建筑物具有“感知”“反应”功能,使之能及时“感知”并“反应”建筑物的状况。
B.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由电热控制的记忆合金纤维,目的是让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具有延长寿命的功能。
C.“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是一种让建筑本身具有自我控制,自我保护功能的技术。
D.在建筑物中埋植充有异丁烯酸中酯黏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主要是为了让建筑物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美国、日本等国科学家对生命建筑的研究实验结果,说明了当今世界对生命建筑的研究和进展情况。
B.“让建筑拥有生命”,这一课题于1994年底提出,对生命建筑的研究试验至今还不足8年,但科学家已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C.赋建筑以生命,是为了保护建筑物使之有效地延长生命,预防突发事故。
D.不久的将来,让建筑拥有生命就可能变为现实,生命建筑首先可能在公路、桥梁上实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文后各题。
自然之心
①让河,汇着五月金色的阳光,如一幅写意狂草,折折曲曲,潇潇洒洒地从山中逸出。清丽、幽雅、祥和,如一曲琴瑟和鸣的悠悠行板……
②河水清浅,满河裸露的石块或大或小,自然罗列,其状如龟,如鹤,如鲸,如豚,如狮,如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让河如一个古老的牧场,放牧着一河的生灵,一河的神话,一河的哲学。
③似乎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当我抬起头时,面前出现了一枚硕大无比的巨石。它坐落在让河中心,上尖下圆,酷似一颗尖顶向上的心脏。让河水溅溅有声,似环石而过,又似从石中流出。
④我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并认定这巨石是一颗石化的心灵,自然的心灵。有了它,这山这水,这里的一切才有了生命,有了性格和情感。
⑤然而,这颗心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它是浩浩荡荡的大河因山荒水枯而裸露出的河神之心?是石破天惊、高山崩裂而抛出的大山之心?抑是盘古开天,巨斧过处留下的天地之心?我分不清它究竟是大地山川的精灵之气所化,还是千年人世无数被放逐的忠魂所化。
⑥石心呈现黛青色、上有灰褐的苔痕,构成无数难以破译的图案。一道道纵向下披的纹路,如律动的脉管,如潸潸的泪痕。除此之外,它毫无披挂毫无遮拦,如双手掏出一颗滚烫赤诚之心,不藏不掖,无瑕无垢。坦坦荡荡,正应了“一片诚心可对天”的至言。
⑦天地悠悠,流水悠悠。想这颗赤裸的心已在此遗落了亿万斯年了吧?日月升沉,风雨敲击,它从不回避一切灾难与痛苦,不屈不挠,无怨无悔,不辩不争,从从容容,成为一种超然的精神化身,如达摩面壁,永远昭示天地人世,显示出一种大智慧和大真大美,获得世人难来的大自由和大自在。
⑧在石心面前,尽管离别者看到了感伤,弱小者看到了孤独,强悍者看到了坚毅,智慧者看到了豁达。但它还是它,灵石不言,心融万物。石心之坚,河心之柔,地心之厚,天心之大,皆备于一身。不然,它何以承受人世的冷暖呢?
⑨不要再说什么“铁石心肠”。
⑩不要再说什么“心死如石”。
我将心紧紧地贴在这巨大石心上,感到了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灵魂穿过岁月的帐幕向我走来,感到了两颗孤独的心在慢慢走近,最终拥抱,相约相认,相倾相诉。
石心在剧烈地颤动。它是一颗富含情感的心,一颗永葆青春的心啊!它永远以自身的那份生命之真,引领和警示着无数不同遭际、不同心境的人们走向一种超然物外的大境界,每一个走向它的人都会获得一种灵魂的顿悟与超度,一种灵魂的洗礼与升华。
虔诚的朝拜,我缓缓地绕石心一周,骤然感到宇宙无岸无涯,空间的无始无终,时间的无边无际。天长地久,人生如寄,而人的一生中心想事成时候并不多。因为我们有所向往,所以我们痛苦;因为我们痛苦,所以我们幸福。痛苦和幸福是一种感受,一种靠心灵去调节的自我感觉。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有什么能丈量出心灵的真实空间呢?
宇宙万物,只要心与心永远相依相印,相通相融,相亲相谐,那么,世界不是会永远处在一种安详、宁静、和谐的神圣境界吗?
我想是的。
天地作证。
小题1:第②段描写了千姿百态的“裸露”于水面的石块,其用意在于___________。(4分)
小题2:第⑥段描写“石心”、“毫无披挂”、“毫无遮拦”、“不藏不掖”与第⑦段中哪一个词相照应?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一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第⑩段中找出与第⑨段、第⑩段的两句话相照应的两个句子。(4分)
不要再说什么“铁石心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再说什么“心死如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这篇文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⑧段写:尽管不同的人对石心有不同的看法,但石心仍能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以博大的胸襟包容万物,所以也能承受一切。
B.石心体现了矛盾的多侧面,集各种矛盾于一身,所以能给人以不同的启迪,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C.第③段从外形特征写其形似“心”,第⑦段则抓住赤裸这一特征突出其神似一颗“赤诚之心”,挖掘出“石心”的深层内涵,为下文的哲理阐述作铺垫。
D.本文借“石心”赞颂了“赤诚”“坦荡”的品格,描写生动,哲理深刻。
E.尽管不同的人对石心的态度不同,但石心全然不在乎,凛然面对一切指责与磨难,决不改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基因污染——新世纪的忧患
基因污染是环保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反映了人类的预警意识,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而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惟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散的污染,而且无法清除。除是非常特殊又非常危险的。
现在已推广的几十种基因工程作物在审批时都认真考虑过它们的安全性,但事实证明过去的认识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的数据。为了争夺市场,各生物工程公司过早的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来不及充分考虑和进行对人体、特别是对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则寄希望于转基因食物能够解决所面临的粮荒问题。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在企图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
自从掌握了对生物基因进行手术的技能,人类就学会了被一些人斥之为“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这些“作品”已经不只是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内,它们早已散播在几千万公顷的土地上,那就是基因工作农业作物。的确,我们现在所有的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它们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的不同,基因都有所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因改造并非是什么新鲜东西。人类的远祖从几千年前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就不断地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改造,但这并不能说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与传统农业物没有本质区别。传统农业生物通过染色体***发生的基因交换基本上是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而基因工程作物或动物则是“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与某些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使它们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新性状。基因工程生物还有一点非常特别,就是“移植”的基因可以来自任何生物,完全打破物种原有屏障“职制性”“移植”,这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是极少可能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在自然状态下,西红柿绝对不会有鱼类的基因,玉米也绝对不会有萤火虫的基因。因此从生物安全性这一角度分析,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是不能划等号的,而过去对基因工程食物所得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是不全面的。
地球现在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生物物种有一千多万种,其各自独特的基因是在30亿年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是人类的巨大宝藏,也维系着人类自身的命运。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还能守住这个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吗?
1.下列对“基因污染”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基因污染是人类对环境的预警意识的环保新概念。
B.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人工***的基因。
C.基因污染是唯一可不断增殖扩散且无法清除的污染。
D.基因污染是天然物种掺进人工***基因而不断增殖扩散的污染。
2.“任意篡改上帝作品”在文中的实际含义是()
A.是指散播在土地上的基因工程农业作物。
B.物种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某些与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而在短期内获得预期新性状。
C.人类从远古到今天,不断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改造,致使所有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不同。
D.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用科技手段改变了物种的性质和状态。
3.下列不能成为基因污染原因的一项是()
A.各生物工程公司为了争夺市场,过早地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用。
B.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实验,造成了基因污染。
C.基因工程作物对生物作强制移植,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破坏了生物原有的基因。
D.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对人体和环境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此方面研究有很大的欠缺。
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解决粮荒问题进行基因工程作物对人体和环境影响的试验,这已被广泛确认。
B.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不能划等号,是因为基因工程食物与传统杂交食物没有实质等同性。
C.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基因交换和强制性移植任何生物基因,是基因工程农业生物与传统农业生物的本质区别。
D.地球上的环境净土正在遭到污染,这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安 魂 之 境
李 吉力
人们常说坐化是生命的奇迹,高僧打坐,人随魂去,生命静静地转换,一如睡莲
悄然开放。在这转换的时刻,与其说生命终止了,不如说死亡消失了。死亡变成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向永恒的天空缓缓飞去……据说,《小浒》故事中的鲁智深就是这样坐化的。我相信这样的传说,因为在《水浒》好汉中,唯有鲁智深是最具佛性的,鲁智深是个快乐的胖大和尚,说他快乐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私仇,从来不报仇雪恨,既不为兄***嫂,也不大义灭亲。鲁智深仿佛是一个专门来到人间为受苦受难的人们打抱不平的菩萨似的,快快乐乐的普渡众生,既救落渡落难者,又超度施恶者;他一生所为,不掺带丝毫个人恩怨。鲁智深是所有梁山好汉中唯一的一个菩萨,这样的菩萨当然以坐化写完人生的最后一笔,所谓圆寂,指的也许就是这样的圆满和寂静。
于是我想起嵇康,想起嵇康和他的《广陵散》。四百年来,人们一遍一又一遍地描绘着竹林七贤的魏晋风度,一遍又一遍地为嵇康扼腕,为嵇康喝叹,以示感慨之意,以抒悲悼之情。但人们从来没有品味过嵇康在人生终了时显示出来的生命境界,从来不曾体悟过那曲《广陵散》作为绝响究竟绝在哪里响在何方。嵇康临刑之前,既不大碗喝酒,也不大块吃肉,而是悠悠地弹奏了他那曲《广陵散》。刑场上响起了婉转的琴声,狰狞的死亡由此被击碎,如同一片碎纸纷纷扬扬。我是说,稽康弹奏《广陵散》,弹着弹着,悄悄地随着琴声走掉了,在刽子手***死他之前,嵇康随着《广陵散》飞逝了。正因为这样的飞逝,《广陵散》才成了绝响。作为一曲绝响,《广陵散》绝在生命随琴声而去,从而让生命的旋律回响在纯净的天空。印度的一位禅师说,耶稣在被钉上十字架的一刹那变成了基督,从而使葡萄变成了美酒。葡萄是鲜活的,但又是暂时的;美酒是酿成的,因而是永恒的。当生命修炼到一个点上时,葡萄就酿成了美酒,暂时的变成了永恒的。当嵇康对着夕阳弹奏起他的《广陵散》时,嵇康就变成了《广陵散》,一如葡萄变成了美酒,耶稣变成基督。所以正如鲁智深是个快乐的菩萨一样,嵇康也是快乐的。他是一位快乐的名士。魏晋的名士风度在嵇康变成《广陵散》的时刻达到了生命的极致。相形之下,阮籍是怯懦的,阮籍是自欺欺人的。阮籍喝酒佯醉,与其说骗了别人,不如说骗了自己。葡萄在阮籍那里始终没有变成酒。阮籍只是喝酒,但他自己却变不了酒。阮籍的生命没有像嵇康那样转由一种辉煌而宁静的极致境界而进入永恒。我为阮籍扼腕,一如我为嵇康庆幸。阮籍的聪明使他的生命停留在了头脑的灵活上,从而无以深入生命的内心世界。同样身为竹林七贤,生命在阮籍那里由于聪明而萎缩,生命在嵇康那里因绝响而开花。生命从阮籍的醉酒向前跃进一步是《广陵散》,生命从嵇康的《广陵散》向后倒退一步则是阮籍的醉酒。醉酒是吸毒,《广陵散》是入境;一个向下坠落,一个向上飞升。在阮籍醉啊醉倒在地上的时候,嵇康飞哪飞到天上。一代风流就这样风云流散。
美丽的故事。不仅古老,而且风尘遮蔽。正如西方人逐渐忘记了耶稣成为基督的生命意味,中国人始终不知道稽康变成《广陵散》的动人故事。正是这样的遗忘,使美国人在编排电影《莫扎特》的时候曲解了莫扎特和他的《安魂曲》。那位美国导演既不知道莫扎特为何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也不知道《安魂曲》对莫扎特来说意味着什么。尽管这部影响片荣获了世俗透顶的奥斯卡奖,因为这部影片误读了莫扎特最后有关《安魂曲》的写作。编导从商业文明的立场把莫扎特写作《安魂曲》的故事读解成巴尔扎克写作《人间喜剧》,使之在金钱的压力和魔鬼的诱惑下辛苦劳作,力竭而死。在莫扎特和《安魂曲》面前,商业文明的愚昧一如东方专制国家的庸众。商业的头脑没法领略一个艺术天才的灵魂及其生命的开花。因为正如嵇康弹着《广陵散》走掉了一样,莫扎特写《安魂曲》写着写着写了进去,变成了《安魂曲》,或者说其生命凭借这《安魂曲》远去了。这与其说是一种奇迹,不如说这奇迹之所以是奇迹乃是因为后人在阅读这个故事时缺乏应有的内心准备。
1.作者认为在《水浒》好汉中,唯有鲁智深是最具佛性的。你怎样理解鲁智深“既救渡落难者,又超度施恶者”?
答:
2.作者为什么为阮籍扼腕,替嵇康庆幸?
答:
3.在作者看来,鲁智深的坐化、嵇康的临刑弹奏《广陵散》、耶酥的受刑、莫扎特的创作《安魂曲》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
4.下面说法与本文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两项是:
A.本文的重点在写莫扎特创作《安魂曲》,这从文题是《安魂之境》可以看出。
B.本文在结构上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写鲁智深坐化、嵇康临刑和基督受刑,结构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C.本文认为莫扎特创作《安魂曲》与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目的截然不同,前者是富有艺术灵魂的天才作曲家的生命的开花,后者则是为了商业的目的、经济利益的驱动。
D.在作者看来,奥斯卡奖也是世俗透顶的,因为它往往用商业文明的立场解读一切,包括像莫扎特这样的艺术家的追求。
E.在写作手法上本文多次使用对比,有段落之间的对比,如鲁智深、嵇康、莫扎特的对比,有段落内部的对比,如嵇康与耶稣,嵇康与阮籍,嵇康与莫扎特,莫扎特与巴尔扎克等。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攀登我的南山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的集结,是***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虚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
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望远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心中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节选自《散文》2004年第1期)
1.从全文看,标题“攀登我的南山”中的“南山”指什么?请简述之。
2.作者为什么说“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
3.第三段运用了孔子等六个材料,请根据文章的思路,说说李白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例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从人们在人群里生活和追求写起,结尾写攀登南山,接近天空,首尾呼应,思路洒脱。
B.“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至少包括那些视野狭窄、目的卑下、境界低俗的思想。
C.本文虽立意高远,气势恢弘,但字里行间隐约流露出的是一种消极出世的伤感情绪。
D.“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与前面孔子等哲人的叩问时空的精神追求,形成崇高与卑琐的强烈对比。
E.文章用象征的手法谈今论古,全文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准确朴素,抒情色彩极其强烈。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