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近五百年来,人们对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怀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引起种种猜测和议论。
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之处在于:当你注视她的面容时,先是看到微笑,继而似乎隐去,然后微笑重新出现,过一会儿再次神秘地隐去。难道画中美人真的活了吗?难道蒙娜丽莎会“变脸”吗?达芬奇是怎样捕捉到如此美丽而又神秘的表情的呢?为什么别的画家没有摹仿呢?
意大利文中有一个词用以描述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所采用的“无界渐变着色法”,意即朦胧似烟凭想像。正是这种扑朔迷离的朦胧美使人陶醉在美妙的艺术胜境中,浮想联翩。浑然忘我。
我有幸见到过现藏于巴黎罗浮宫的《蒙娜丽莎》真迹,蒙娜丽莎那带着神秘微笑的美丽倩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无数观赏者。艺术之魅力竟至于此,可叹为观止矣。
最近事态有出乎意料的发展。哈佛大学的一位脑神经科学家列文斯通以科学的观点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她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时隐时现,是由于人类视觉系统的本性所致。
列文斯通解释说,人眼的视网膜具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中心的小凹区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环绕小凹区的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不敏感,却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人们在欣赏蒙娜丽莎时专注于她的美目,因而视网膜的外围区恰好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由于外围区善于辨别阴影,将蒙娜丽莎嘴角和颧骨部位的曲线突出了,从而显示出笑容。人们发现蒙娜丽莎在微笑,很自然地将视线移到她的嘴部。由于视网膜的中心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列文斯通说:“在看她的嘴时,你发现笑容消失了。
为了证实其论断,列文斯通用电脑将蒙娜丽莎的面部进行了图像处理。面部阴影完全消除时,笑容也随之消失了。面都阴影逐渐加强时,笑容就出现了。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时现,原来是人们的视线在画面上游移所致。列文斯通如是说。
别的画家为什么没有摹仿达芬奇呢?列文斯通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画嘴时不看嘴!达芬奇是怎样做到的,仍然是个谜。
小题1:
不属于列文斯通认为蒙娜丽莎微笑时隐时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A.由于蒙娜丽莎面部上的阴影。 |
B.由于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 |
C.用电脑将蒙娜丽莎的面部进行图像处理。 |
D.人眼视网膜环绕小凹区的外圈区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 |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文斯通博士在研究视觉系统时借用了光学原理。 |
B.只要画家在画嘴时不看嘴,画出的人面肖像就一定会出现那种“神秘的微笑”的效果。 |
C.如果依照蒙娜丽莎面部阴影分布及比例画出的任何一个人面肖像,都有可能出现“那种“神秘的微笑”。 |
D.如果一个人视网膜两个区域中的任何一个区域机能丧失,他将可能不会看到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时现。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艺术魅力竟至于此”一句中的“此”指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大师达芬奇所画的《蒙娜丽莎》那神秘微笑的美丽倩影。 |
B.电脑对图像修理表明:面部阴影的消长与笑容的消长成正比。 |
C.作者对列文斯通博士的解释持完全肯定的态度。 |
D.“无界渐变着色法”一词是对名画《蒙娜丽莎》神秘微笑的一种猜测和议论。 |
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画家”指近五百年来的画家。 |
B.最后一段是对第二段末句的照应和回答。 |
C.“摹仿达芬奇”是指摹仿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的画法。 |
D.作者认为达芬奇用“画嘴时不看嘴”的画法画出了《蒙娜丽莎》。 |
答案
小题:
C
小题:
B
小题:
D
小题:
D。
解析
小题:
是对原因进行的证明。
小题:
“一定”与原文意思不符,“只要”亦不准确,可改为“只有不看嘴,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效果”。
小题:
A项应为“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观赏者”。 B项原文是“阴影逐渐加强,笑容出现;阴影消失,笑容消失,不是正比。 C项原文是“给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并未完全肯定。
小题:
D项“作者”应改为“列文斯通”。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1~4题。近五百年来,人们对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怀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引起种种猜测和议论。蒙娜丽莎】;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经过1600年努力,数学家终于证明蜜蜂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高的建筑者。四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蜂窝的优美形状,是自然界最有效劳动的代表。他猜想,人们所见到的、截面呈六边形的蜂窝,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造成的。他的这一猜想称为“蜂窝猜想”,但这一猜想一直没有人能证明。
几周前,美密执安大学数学家黑尔宣称,他已破解这一猜想。蜂窝是一座十分精密的建筑工程。蜜蜂建巢时,青壮年工蜂负责分泌片状新鲜蜂蜡,每片只有针头大小。而另一些工蜂则负责将这些蜂蜡仔细摆放到一定的位置,以形成竖直六面柱体。每一面峰蜡隔墙厚度不到0.l毫米,误差只有0.002毫米。6面隔墙宽度完全相同,墙之间的角度正好120度,形成一个完美的几何图形。
人们一直疑问,蜜蜂为什么不让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隔墙为什么呈平面,而不是呈曲面呢?虽然蜂窝是一个三维体建筑,但每一个蜂巢都是六面柱体,而蜂蜡墙的总面积仅与蜂巢的截面有关。由此引出一个数学问题,即寻找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1943年,匈牙利数学家陶斯巧妙地证明,在所有首尾相连的多边形中,正多边形的周长是最小的。但如果多边形的边是曲线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陶斯认为,正六边形与其他任何形状的图形相比,它的周长最小,但他不能证明这一点。而黑尔在考虑了周边是曲线时,无论是曲线向外突,还是向内凹,都证明了由许多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最小。他已将19页的证明过程放在因特网上,许多专家都已看到了这一证明,认为黑尔的证明是正确的。
小题1:
文中画线句中“破解”一词的意思是
A.弄清了蜂窝的优美形状为什么说是自然界最有效劳动的代表。 |
B.证明了截面呈六边形的蜂窝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造成的。 |
C.了解到蜜蜂建巢时,青壮年工蜂负责分泌片状新鲜蜂蜡;而另一些工蜂则负责将这些蜂蜡仔细摆放到一定位置。 |
D.解答了蜜蜂为什么不让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的问题。 |
下列与黑尔所做的研究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一项是
A.寻找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 |
B.证明在所有首尾相连的多边形中,正多边形的周长是最小的。 |
C.证明周边是曲线时,由许多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最小。 |
D.论证每一面蜂蜡隔墙厚度不到0.l毫米,误差只有0.002毫米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学家经过1600年的努力,终于证明蜜蜂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高的建筑者。 |
B.“蜂窝猜想”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的以为蜜蜂是用最少量的蜂蜡建造蜂窝的推测。 |
C.由于蜂窝中的每一个蜂巢都是六面柱体,所以蜂蜡墙的总面积仅与蜂巢的截面有关。 |
D.美密执安大学数学家黑尔已将其破解“蜂窝猜想”的全过程放在因特网上。 |
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蜜蜂不让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原因是为了用最少的蜂蜡建造最大的蜂窝。 |
B.匈牙利数学家陶斯已于1943年寻找到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正六边形。 |
C.佩波斯提出的“蜂窝猜想”,最终由不同时代的数学家陶斯与黑尔共同完成了其证明过程。 |
D.当周边是曲线时,无论曲线向外突还是向内凹,许多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总是最小。 |
贫铀弹,全称贫化铀弹药,其弹芯采用贫化铀合金材料制成,可用在炮弹、炸弹和导弹上。贫化铀是在提炼强放射性核材料铀-235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贫化铀多少带有微量的放射性。另外,爆炸高温产生的铀蒸气也有毒。这些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并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作为核废料,贫化铀理应受到严格管理和限制使用。美国独出心裁,用贫化铀制造对付坚固目标的弹药。贫化铀的最大特点是密度大,贫铀弹头与合金钢质弹头相比,贯穿***伤力要强得多。美国70年代就开始研制贫铀弹。1975年以来,美国已生产和装备5种口径11种型号的贫铀炮弹和炸弹.广泛用来摧毁坚固工事、机场跑道和坦克装甲车辆等目标。
据悉,除可直接***伤目标外,贫铀禅还会长久产生较强的核辐射危害。生物体(主要是人、动物和植物)受照射后会出现核辐射生物效应。生物体吸收核辐射的能量后,会使细胞内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进而导致体内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键断裂而遭破坏;还会使生物机体内水分子电离成自由基,再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变性甚至死亡,直至引起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障碍,引起整个机体发生一系列病变。
小题1:
对“贫铀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70年代就开始研制贫铀弹,贫铀弹有贫铀炮弹和贫铀炸弹两种。 |
B.贫铀弹,全称贫化铀弹药,其弹芯是采用贫化铀制成的。 |
C.贫铀弹主要用于摧毁坚固工事、机场跑道和坦克装甲车辆等目标。 |
D.贫铀弹最可怕的不是它对目标有直接***伤力,而是可能产生的长久的较强的核辐射危害。 |
对“核辐射生物效应”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辐射生物效应的受害者主要是人、动物和植物。 |
B.核辐射生物效应发生的前提是生物体吸收核辐射的能量。 |
C.核辐射生物效应表现为生物体细胞内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进而导致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键断裂而遭破坏。 |
D.核辐射生物效应表现为生物机体内水分子电离成自由基,再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变性甚至死亡,直至引起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障碍。 |
根据文意,下面的推断和想象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A.波音公司自6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贫铀材料解决早期747机型的配重问题,是因为这种材料体积小,质量大。
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科索沃地区不太深的地表层中发现了铀,这表明北约的弹药使用了核原料,因为轴是自然界不直接存在的一种物质。
C.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障碍是由细胞受损引起的,而细胞受损则与贫铀弹有直接关系。
D,伊拉克人口死亡率持续上升与美英在海湾战争中使用贫铀弹有关。
小题4: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表述,与原意不吻合的一项是
A.核材料铀-235具有强放射性,而作为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的贫化铀仅带有微量的放射性。 |
B.第一自然段的“这些”既指贫化铀带有微量的放射性,还指爆炸高温产生的铀蒸气也有毒。 |
C.贫铀弹头与合金钢质弹头相比,贯穿***伤力要强得多,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核辐射。 |
D.文章介绍了贫铀弹构成、***伤原理及其对目标与环境危害的特殊性。 |
科学家说,他们复活了一个处于假死状态长达2.5亿年的细菌。这项非凡的研究成果支持了有关地球上古老的生命起源物质来自太空的理论。
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说,该细菌是在一枚从新墨西哥州地下569米处采集到的盐晶体中发现的。
他们说,该细菌是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后期进入晶体的。在一小滴盐液的保护下,这个细菌安然无恙地存活到了今天。
研究人员说,他们在无菌环境下小心翼翼地把盐滴从晶体中取出,并把细菌放入一种有机溶液中。该溶液使细菌复苏并生长。
他们说,对这个被命名为2-9-3的细菌的基因测序表明,它是芽孢杆菌属的祖先。
这个细菌与在死海沉积物中发现的一种名为 Bacillus marismortui的古老细菌属于近亲。
如果2-9-3细菌得到认可,它将打破先前有关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活生物的记录。之前这一记录由一些存活了2500-4000万年的小字辈细菌保持着。
由罗素·弗里兰领导的这个美国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他们报告说,这枚晶体是于1998年10月在新墨西哥州卡尔斯巴德市的一个垃圾场挖掘进气通道时发现的。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活动,在这颗幸存下来的细菌上方形成了结晶岩石和表层土。
研究小组说,严格的无菌处理意味该细菌标本没有受到现代细菌的污染。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约翰·帕克斯在一篇评论中说,如果此项研究结果能通过其他研究得到再现,那它将对我们有关微生物生存能力的认识产生“深远”影响。
小题1:
下列对2-9-3细菌的存活过程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该细菌曾生长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后期。 |
B.靠着一小滴盐液的保护,该细菌得以存活至今。 |
C.在长达2.5亿年的时间里,该细菌一直处于假死状态。 |
D.1998年10月,该细菌被发现并被科研人员复活。 |
对科学家复活2-9-3细菌这项科研成果的意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为科学家关于古老微生物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
B.对有关地球上古老的生命起源于太空的理论提供了支持。 |
C.有可能创造一项人类所知的古老生物存活时间最长的新纪录。 |
D.将对人类有关微生物生存能力的认识产生“深远”影响。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亿万年的地质活动使保护2-9-3细菌的盐液形成了晶体。
B,包含2-9-3细菌的晶体是在地下569米处被偶然发现的。
C.研究人员配制的一种有机溶液,使2-9-3细菌复苏并生长。
D.科学家研究发现,2-9-3细菌是芽孢杆菌属的祖先。
小题4: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发现2-9-3细菌之前,人类认识到的古老生物最多存活4000万年。 |
B.科学家曾在死海沉积物中发现一种古老细菌并使之复活,该细菌与2-9-3细菌是近亲。, |
C.在进行复活2-9-3细菌这样的研究时,环境的无菌化十分必要。 |
D.2-9-3细菌能够存活2.5亿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有一本书叫《植物的奥秘》,上面记录了这样一个实验:测谎仪专家Cleve Rackstet把仪器的电线接在了一株观叶植物的叶子上,结果发现了跟测谎仪接在人身上同样的反应。于是他匆忙设计了一个实验,把活虾一只一只随机地扔到沸水中。他观察到植物对虾的死亡表现出“感情”上的强烈反应。Backster在上千株植物上接过导线,这些植物都表现出对这刺激的反应。后来他想办法把电极接在仅含单细胞的溶液中,他测试过变形虫、酵母茵、霉菌、血细胞,甚至精子,他甚至发现它们同样具有高兴与紧张一类的情感反应。
自然界是靠着种种交流成为一个整体的,这个交流系统包括颜色、形状、结构,还有“化学"成分。整个的光谱、电磁波和物质波,其目的都是为了传送信息。其中的每个组成部分,不管是速度、波长,还是频率,它们的运动本身就是信息。
整个宇宙就是由信息和发送信息者组成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的重要一点是:动物和植物交流所用的“语言”和我们自己身体里面交流所用的语言是一样的。哺乳动物腺体分泌的激素会跟其他哺乳动物交流类似的信息。一个动物的痛苦或死亡发出的心灵感应的信息能够被其它动物或植物的细胞接收到,也能被它们明白。
六七十年代有科学家发现,植物对大部分音乐或声音有反应,对磁场、电流有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都会促进植物的生长。还发现爵士乐和古典音乐一般都会给植物带来好的影响,摇滚乐则会产生反作用。
盂加拉科学家Jagadis Chundra Bose爵士在一百年前对植物做了很多奇妙的实验。他的研究结合了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他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关系。他设计了一种方法,让植物通过对电或其它刺激做出反应,在一块玻璃上“签名”(展现自己的特征)。他看到敏感的含羞草像动物一样具有发射孤,还发现在植物形成层的组织里面有相当于搏动的心脏的细胞,帮助把汁液通过茎向上压送。在很多实验后他指出,胡萝卜是最爱激动的蔬菜,芹菜最冷静。
理论上讲,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有意识。原则上讲,意识是和生命一样广阔存在,一样久远。
我们当代的Marcel Vogel成功地重复了Backstet的大部分实验,他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有生命的物体周围有一种宇宙能量,一秕生命力量。这种力量是各界生命都有的,包括人类。他说:“由于这一力量是大家共有的,所以才会互相感知,人与植物不仅能交流,还能在图表上记录这种交流。
小题1:
下列对生命体“情感反应”这一分析概括的认识,完全准确的是
A.指通过科学实验,例如把仪器的电线接上植物的叶子、或把活虾扔到沸水中、或把电极接到单细胞溶液中,发现各种生物都具有高兴与紧张一类的情感反应。 |
B.指测谎仪专家把仪器的电线接在一株观叶植物的叶子上,结果发现了跟测谎仪接在人身上同样的反应。 |
C.指测谎仪专家把活虾一只一只随机扔到沸水中,他观察到植物对虾的死亡表现出“感情"上的强烈反应。 |
D.指测谎仪专家把电极接在仅含单细胞的溶液中,他测试过变形虫、酵母菌、霉菌、血细胞、甚至精子,发现它们同样具有高兴与紧张一类的情感反应。 |
下列对划线句“整个宇宙就是由信息和发送信息者组成的”这句话的概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个的光谱、电磁波和物质波,其目的都是为了传送信息。其中每个组成部分不管是速度、波长、还是频率,它们的运动本身就是信息。 |
B.动物和植物交流用的“语言”和我们自己身体里面交流所用的“语言”是一样的。 |
C.一个动物的痛苦或死亡发出的心灵感应的信息能够被其它动物或植物的细胞接收到,也能被它们明白。 |
D.自然界是个整体,这个整体的系统包括颜色、形状、结构、还有化学成分。靠这个整体系统可以进行种种交流。 |
根据原文得出“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有意识”这个结论,不能作为依据的一项是
A.让植物通过对电或其它刺激作出反应,在一块玻璃上“鉴名”(展现自己的特征)。 |
B.孟加拉科学家还发现在植物形成层的组织里面有相当于搏动的心脏的细胞,帮助把汁液通过茎向上压送。 |
C.孟加拉科学家对植物做了许多奇妙实验。他的研究结合了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他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关系。 |
D.科学家发现植物对大部分音乐有反应,爵士乐和古典音乐一般都会给植物带来好的影响,摇滚乐则产生反作用。 |
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动物乃至于微生物都具有高兴和紧张一类的情感反应。 |
B.大自然的本质和人类一样有灵魂,智慧生命无处不在。 |
C.自然界是靠着种种交流成为一个整体,整个宇宙就是由信息和发送信息者组成的。 |
D.理论上讲,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有意识。原则上讲、意识和生命一样广阔存在,一样久远。 |
人脑中的“第六感”区域
很多动物能够通过察觉环境中发生的微妙变化,来感知迫在眉睫的危险。震前反应是最为典型的例子。鱼类的翻腾跳跃,漂浮打旋;狗、猫、鼠等哺乳动物地震前常常惊恐不安、嘶叫奔跑甚至集群迁移,少数还有忧郁和呆滞等行为反应。动物有如此了得的感知力,那作为智能动物的人类呢?我们究竟有没有这种可以预知危险的“第六感”呢?
实验室里一些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对电脑屏幕上出现的一系列提示做出反应。首先,屏幕上依次显示出一个个指向左边或右边的小箭头,志愿者按照屏幕上箭头的指示方向快速地,相应地按下左键或者右键。在这之后,有一个更大的箭头出现在屏幕上,它要求参与者按下相反的键。然后又是一些小箭头。随着第二大个箭头出现的时间被推迟得越久,人们就更倾向于按照第二个大箭头出现前那一个小箭头的方向按键。他们很难及时改变主意,避免按错键。
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表明,当志愿者犯错时,他们的前扣带脑皮质就更加活跃。在经历了很多次测试之后,这种反应就更加强烈。对此,布朗表示:前扣带皮质似乎从经验中学到了什么。
布朗领导的研究小组证实,人类大脑中确实存在着一个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的特殊区域——大脑额叶部的前扣带脑皮质。这个区域可以监控外界环境线索,同时衡量环境变化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的后果,并调解人们的行为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布朗表示,我们的大脑能够察觉出微妙的警示现象,并调节人们的行为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这个能力比我们以前预想的要好得多。他说:“过去我们曾发现,如果人们不得不在互相排斥的选项中进行选择的时候,或是人们犯错之后,前扣带脑皮质就会变得活跃。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事实上,当人们有可能犯错的时候,甚至是在人们作艰难的决定之前,大脑的这一区域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对人们提出警告,避免犯更多的错误。”
我们也许永远不会像动物那样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有那么强烈的反应,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前扣带脑皮质进行自我监控。
小题1:以下对“第六感”区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指的是人类大脑额叶部的前扣带脑皮质,具有早期预警作用。 |
B.它可以监控外界环境,同时衡量环境变化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的后果。 |
C.它能够察觉出微妙的警示现象,并调节人们的行为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
D.它扮演早期预警系统的角色,这种预警能力在现代人类中要好得多。 |
A.如果第二个大箭头出现得越迟,人们按错键的可能性就越高。 |
B.第二个大箭头出现前的那一个小箭头的方向影响着人们的按键。 |
C.第二个大箭头出现的时间受第一个大箭头的影响,它们相隔很久。 |
D.如果第二个大箭头出现得越早,参与者越容易改变主意,从而按对键。 |
A.所有的动物都能够通过察觉环境中发生的微妙变化,来感知迫在眉睫的危险。震前反应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
B.当鱼类翻腾跳跃、漂浮打旋,或者猫、狗、鼠等哺乳动物嘶叫奔跑、惊恐不安时,说明这里近期将发生地震。 |
C.当探索人脑“第六感”区域的志愿者在实验中犯错时,他们的前扣带脑皮质区域就更加活跃。 |
D.人类永远不会像动物那样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有那么强烈的反应,但人类可以通过前扣带脑皮质进行自我监控。 |
最新试题
- 1已知抛物线 y=ax2+bx+c经过点A(0,3),B(4,3),C(1,O).求: (1)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它的
- 2按照下面句子的思路,合理展开(不少于两句,每句不少于20个字),组成一段话。 多读一些好书,能使人增长见识,丰富精神
- 3(1)A 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地?(2)当A 球落地时,A 、B 两球动能之比为多少?
- 4妈妈带着晓晓去玩滑梯,晓晓很快就爬到了滑梯的顶端.就在她下滑的时候,晓晓突然大叫到:“妈妈,不好了,我的屁股着火了.”…
- 5花生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 ]A.胚乳 B.子叶C.胚芽 D.胚轴
- 6【题文】下列符合汉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是①牛耕逐渐普及 ②铁制农具大量使用 ③关中地区灌
- 7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同种物质B.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
- 8如图,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9某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______cm.
- 10“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
热门考点
- 1下列词语中有 4个错别字,请改正。 诱惑 清澈 嶙旬 训诫 庸录 茏罩 糟塌
- 2Ⅰ.在电磁感应现象实验中,研究磁通量变化与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时,所需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现已用导线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
- 3燃料的燃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在煤气、沼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______
- 4一次买10斤鸡蛋,打八折比打九折少花2元钱,则这10斤鸡蛋的原价是 ______元.
- 5The flag, the most common symbol of a nation in the modern w
- 6化简求值:,其中x=。
- 7分解因式:3x3-27x= .
- 8著名布朗运动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1827年发现的,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
- 9书面表达。 描述一下你在学校参加的一次郊游的经历。 提示:(1) 时间:上学期五月的一天。
-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它位于高中低纬度地区的______.(2)B点的经纬度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