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竹子
张兴旺
①我,喜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性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②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只要给它一抔泥土、一滴雨露、一缕春风、一丝阳光,它或刺头于深草荆棘之中,或吐露锋芒于破岩石隙之间,以“箨落长竿削玉开”“更容一夜扦千尺”之势勃发向上。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坚强地活在这个世界。
③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像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于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④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⑤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像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像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拂,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
⑥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应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枝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副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⑦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
(选自网络美文,有删节)
1. 第②③两段是从哪些角度写竹子的,请概括回答。(4分)
2. 赏析第③段划线的句子。(5分)
3. 从全文看,竹子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6分)
答案
2. 作者用比喻与拟人的手法,(2分)形象生动而又饶有情趣地(1分)写出了竹子充满活力的生长姿态及乐观的性格。(2分)
3. 坚韧不拔,(第2段)刚劲向上,充满活力。(第3段)虚心谦逊,不求虚名。(第4段)能伸能屈,刚柔相济,(第5段)无私奉献。(第6段)
解析
2.对重要句子进行赏析,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接着要注意手法本身所营造的艺术情景,还要注意表达的文段内容甚至在结构上的作用,尽量使回答全面准确。
3.做到答题全面,要注意理清结构层次,摸准每段所写的主要内容,然后逐层概括。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完成1-3题。 竹子 张兴旺 ①我,喜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小题1: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
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
答:
靠空气行驶的汽车
追求环保可能意味着付出昂贵的代价,任何驾驶丰田普锐斯的司机都会领略到这一点。丰田普锐斯是一种款由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组合的混合型动力汽车——在城市里低速行驶时,由电动机提供动力,一旦需要,借助汽油发动机可以提速。尽管这款车是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最节省燃料的汽车,但它的售价在2.2万美元以上,高价位把在燃料上节省的开支化为乌有原因之一是这款车装有昂贵的电池,另一是其制动系统进行了全新的改进。
也许会有更为经济、更简便方法来制造混合动力车:譬如,利用空气以取代电力作为动力的汽车。
利用压缩空气为汽车提供动力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压缩空气能量密度低,无法储存太多的能量,尽管在低速行驶时可能没有问题;而混合动力汽车中的电池其主要功用是储存能量(刹车时能量可以得到补偿)。提出空气混合动力汽车的理念旨在把能量储存由电能改为空气,尽管这种车主要靠汽油驱动,然而当需要之时可以利用空气来提高汽油发动机的动力。在制动系统的设计上也不需大费周折,每辆汽车原本都有一台可以代用的空压机(位于发动机内部),制造一辆空气混合动力汽车的花费因此相对较少。
当空气混合动力汽车实施制动时,在发动机燃料供应被切断的同时,压缩的空气被推进气缸中(驱动汽车的活塞将帮助汽车提速);在加速时,压缩的空气又可以把更多的空气推进燃烧室。由于有更多的氧气,燃料因此得到充分的燃烧,因而可以增加额外的动力。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分校的利诺•古泽拉(Lino Guzzella)研制了一台空气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样机。“跟普通的汽油发动机相比,这种办法可以减少32%的燃料消耗”,他说。相当于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的80%,成本较低。他认为,当今的汽车发动机太大,原因是便于加速,以后的发展趋势是较小的发动机外加涡轮增压器。
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排出的气体驱动空压机,迫使更多的气体进入发动机。但麻烦在于,提供出额外的动力在时间上存在几秒钟的滞后;而空气混合动力发动机可以瞬间释放额外动力,可以使较小的发动机表现出与大发动机相同的驱动性能,而且燃料的消耗更加合理。
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海伍德(John Heywood)认为,空气混合动力汽车最适合在城市中驾驶。原因在于,容纳压缩空气的气缸需要通过不断的制动才能保持饱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使用制动相对较少。然而,对于某种类型的空气混合动力汽车来说,不存在上述问题。
伦敦布鲁内尔大学的赵华(Hua Zhao)设计出的空气混合动力样车,不是往燃烧室里注入压缩空气,而是直接用气缸为发动机提供压缩空气。他说:模拟显示,采用他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还可以防止制动器因制动过多而变得过热。目前,赵博士正在寻找商业合作伙伴。
(选自《世界科学》2009年第9期)
小题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空气混合动力汽车是以空气为燃料的汽车,即直接用汽缸为发动机提供压缩空气。 |
B.压缩空气能量密度低,无法储存太多的能量,这是空气混合动力汽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
C.空气混合动力汽车主要利用空气作为发动机的动力,可以较少能量的消耗,成本低。 |
D.每辆汽车的发动机内部都有一台空压机,可以用它来作为压缩空气的汽缸。 |
A.利诺•古泽拉(Lino Guzzella)认为汽车的发展趋势是在较小的发动机上加上涡轮增压器,但提供额外的动力在时间上存在着几秒钟的滞后。 |
B.赵华(Hua Zhao)认为空气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还可以防止制动器因制动过多而变得过热的问题。 |
C.约翰•海伍德(John Heywood)认为,空气混合动力汽车需要不断的制动才能使容纳空气的汽缸保持饱和,因此,这种汽车适合在城市里驾驶。 |
D.由于丰田普锐斯这款车装有昂贵的电池,因此它的售价在2.2万美元以上。 |
A.如果混合型动力汽车不用电动机而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可能会提高燃烧效率,从而更加经济适用。 |
B.目前,经济复苏的曙光已经初现,而推动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来自创新科技,正在实验室开发的空气混合动力样车正是这样一种创新科技产品。 |
C.如果以空气取代电力为动力的混合型动力汽车问世,将在世界科技史上产生划时代的影响。 |
D.追求环保就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丰田普锐斯是如此,即将推入市场的混合型动力汽车也是如此。 |
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专门用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此前也曾被称为猪流感)的疫苗,在我国简称为甲流疫苗。甲型H1N1流感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确诊病钳增长迅速。预防甲型HINI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为此,国际社会全力加快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发工作。
2009年9月8日,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继成功地进行了疫苗的临床实验,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柱和有效性之后,9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又签发了第一批可以,实施免疫接种的合格的疫苗产品,徒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
流感疫苗在全喙已经使用超过60年,目前每年使用量都以亿计,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痘苗,疫苗生产的工艺是非常成熟和稳定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每年2月份,世界卫生组织会召开一次专家会议,确定下一个流感季节北半球流感疫苗的推荐毒株。毒株的确定是根据前一年分布在全球的流感监测网络分离的毒株情况推断出来的。与前一年推荐毒株相比,可能会替换其中的1株、2株甚至3株,极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不替换毒株的情况。正是由于毒株每年都需要替换,所以大家每年都需要重新接种流感疫苗。各厂家获得毒株后开始迅速投入疫苗的生产,一般七八月份结束生产,然后疫苗通过批准签发后就可以直接上市,用于当年流感季节的预防,不需重新做临床试验。目前只有极少数国家要求做二个小范围的安全性验证试验。
不管是季节性流感疫苗还是现在的甲型HINI流感疫苗,其毒株都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分发,在分发前都经过安全性评估。季节性流感疫苗中有甲型HINI、甲型H3N2、乙型流感病毒等三种抗原成分,成人用手节性流感零苗中每种抗原成分都是15微克/剂,也就是说一支疫苗中共含有45微克抗原成分。新的甲型HINI流感疫苗中只有新甲型H1N1一种抗原成分,批准用于人体的也是15微克/剂。由于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抗原成分只有季节性流感疫苗的1/3,所以从理论上推断,在同等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基础上,新的甲型HINI流感疫苗安全性应该比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更高。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新的甲型H1 N1流感疫苗其实并不算一个新疫苗品种,国内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够在不到3个月的时问就推出来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对各厂家来说,就相当于生产季节性流感疫苗中的一种抗原成分,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减少了配比时把3种抗原混合的步骤。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生产是一种抗原一种抗原生产的,生产完一种抗原需要全部清场、消毒,才能进行下一种抗原的生产。所以季节性流感疫苗生产周期比甲型H1N1流感疫苗周期要长。
假设去年新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如果在前年就出现并被分离,很可能世界卫生组织在去年2身份推荐的时候就把这个新的甲流病毒推荐为季节性流感疫苗中对应的毒株,从而纳入季节性流感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最近对20t0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推荐有两种意见供选择,一种是把新甲流毒株列为三价季节性流感疫苗中对应的甲1型毒株,另一种意见是新甲型H1N1作为单独一种大流行流感疫苗,然后季节性流感疫苗中甲3型和乙型两种抗原成分作为新的二价的季节性流感疫苗。
小题1:下列对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专用疫苗。 |
B.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
C.甲型H1N1流感疫苗经我国临床实验取得成功,证明了其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
D.甲型Hl N1流感疫苗目前每年的使用量都以亿计,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疫苗。 |
A.我国因为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甲型H1 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应用甲型H1 N1流感疫苗的国家。 |
B.季节性流感疫苗通过批签发后不需重新做临床试验就可以直接上市,用于当年流感季节的预防。 |
C.从理论上讲,在同等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基础上,新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应该高于季节性流感疫苗。 |
D.甲型H1N1流感疫苗所含抗原成分比季节性流感疫苗少,其生产周期比季节性流感疫苗短。 |
A.因为流感疫苗毒株每年都需要替换,所以流感毒株类型随时都在变化和变异。 |
B.大家每年都需要重新接种的是季节性流感疫苗,而甲型H1N1流感疫苗只需接种一次就会长期有效。 |
C.由于季节性流感疫苗中有甲型H1N1、甲型H3N2、乙型流感病毒等三种抗原成分,因此去年接种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也可以预防甲型H1Nl流感。 |
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意见,2010年有望将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合二为一。 |
A.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王进贾府》这个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 |
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 |
C.《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大批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
D.文中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虚写贾赦、贾政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