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湖 王蒙
我喜欢湖。湖是大地的眼睛,湖是一种流动的深情。湖是生活中没有被剥夺的一点奇妙。早在幼年时候,一见到北海公园的太液池,我就眼睛一亮。在贫穷和危险的旧社会,大液池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是一个奇异的温柔,一种孩提式的敞露与清澈。
我常常认为,大地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山是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海是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沙漠是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庄严的等待。河流是一种寻求,一种机智,一种被辖制的自由……
那时侯我没有见过海,颐和园的昆明湖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浩浩然荡荡然的大水了。我每去一次颐和园,都要欣赏昆明湖的碧波,惊叹于湖水的美丽与自身的渺小。
是的,湖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意。为了陆地不那么干枯,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疲劳,为了把凶恶的海控制起来使生硬的地面活泼起来,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上的月亮——你不觉得看地面上的一个湖就像看到天上的月亮一样令人欣喜么,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于是有了湖。
北京的西山风景区是很美的,但是太缺少湖水了。这样,对于香山静宜园“双清”的池水,对于小小的儿童乐园式的眼镜湖,我自然是情有独钟。一见到这样的水波荡漾,脸上不由得出现衷心的笑容。
后来到了新疆,那就开了眼啦。在乌鲁木齐与伊犁之间的天山深处,著名的高山湖赛里木湖曾经怎么样地令人眼界开阔呀!湖水是咸的,湖水一望无际,湛蓝如玉。盘山公路傍湖而过,无数拉运木材、粮食、水泥、钢筋、百货的重型卡车从湖边走过。四周是长满枞树的高处终年积雪的山坡。时而有强劲的风自由地吹过。我在这里,感觉到一种庄严,一种粗犷,一种阔大。我不能不庆幸我终于离开了大城市,离开了那一区一个胡同一处房子。我面对着的是一个严峻的、带几分神秘和野性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一个巨大而晶莹的咸湖,它冷静而又尊严,凛然而又高耸地存在着。你觉得你其实只能向往它却很难有机会去亲近它。
在天山南麓的焉耆与库尔勒之间,有一个大湖——博斯腾湖,浩渺无际,芦苇丛生,坐着汽艇穿来穿去也见不到岸。据说有一个外国的总理看展览的时候看到博斯腾湖的照片甚感惊异,他说:“新疆不是不靠海吗?”那宛如内陆的海,那是远古时代海的遗留,那是对于远离大海的新疆的特殊安慰。
在阿尔卑斯山的脚下,在芝加哥的北边,在布加勒斯特的市区,在高原墨西哥城近郊,我造访过许多湖泊。我流连忘返,我抱怨自己只能匆匆邂逅,匆匆离去,我太对不起上苍的得意创造与生活给予我的机缘。
而珠海斗门的白藤湖呢?它是1993年6月走入我的记忆的。这是又一种心绪,又一番风趣。它是那样亲切随意,那样为人所有为人所用。它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资源,它是一种大自然的慷慨,也是特有的风水——它象征着千门人的、白藤湖人的无限发达的可能。度假村的修建已经开辟了新的历史。白藤湖是一个更加人化的湖,人化的自然。1993年我有幸在这里居住了若干天。居住在白藤湖,我觉得好舒适而又平安。我觉得发展其实并不难,生活其实也不是那么困难。只要好好地做,只要不把力量放在破坏上。只要我们变得更近人情一些,更简单一些。只要我们多一点美好的祝愿,少一点恶狠狠的狼眼。
小题1:第—段中,作者说:“湖是大地的眼睛”,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5分)
小题2:第四段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为了”,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3:最后一段,作者由“人化的自然”——白藤湖悟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概括回答,不超过40字)(5分)
小题4: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太液池给了幼年的“我”一个奇异的温柔,天山深处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给了“我”一种“庄严”和“庆幸”。 |
B.在大地与人之间的奇妙契合中,作者认为山、海、沙漠和河流都无法与湖这种流动的深情相比。 |
C.本文第四段中说“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上的月亮”,意在表明湖与月亮一样地使人感到美丽,领受到一种情意。 |
D.香山静宜园“双清”的池水,新疆赛里木湖的盘山公路上的重型卡车,远古时代海的遗留——博斯腾湖,这些都体现了湖对人类的一种情意。 |
答案
小题1:湖,清澈、敞露、温柔、活泼、深情、美丽……为大地增添了神采和朝气,它能引发人各种情感。(4分,答到大意即可)
小题2:用排比句式更突出地强调了湖对人类的作用和深情。(4分,不写"排比句式"不扣分)
小题3:只要好好地做,只要更近人情一些,发展和生活就不是那么困难。(4分)
小题4:B、D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湖 王蒙 我喜欢湖。湖是大地的眼睛,湖是一种流动的深情。湖是生活中没有被剥夺的一点奇妙。早在幼年时候,一见到北海公园的太液池,我就眼睛】;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被忽视的地学文化
20世纪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地质事件、勘查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地球科学诞生100多年后,附加于其上的巨大文化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所谓地学文化,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地关系在文化上的反映。
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如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地质旅游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不但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而且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最终使这个风景名山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地学文化以地球科学为主体,以包含在地学史、地学人物、地学思想、地学理论、地学事件、地学景观中的精神文化现象为内容,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它折射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出现的冲突与矛盾,与其他文化资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特点。
地学文化资源既可以表现为有形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人物形象,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地学知识、地质灾害现象、地学历史记载等,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表现超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尺度,也可以进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难以预知的未来世界。从这一点来看,地学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同一题材可以衍生出多种产品。如地震题材,既可以开发成科教片,也可以成为小说、戏剧、电影和电视的主题,还可以做成卡通动漫。
在美国,以科幻为中心的科普旅游已成为一项举足轻重的产业,其中不少是和地学文化有关的。而在我国尽管地学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进行深度开发的却很少。浅层开发和零散利用,如随意在自然风景区内建人文景观、按主观意愿改变地形地貌等做法,浪费并破坏了地学文化资源的整体性,降低了它们应有的价值。孰不知,地学文化资源开发不同于人文资源的开发,需要尊重其资源特点。在这方面,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理念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他们努力保护公园荒野的原状,为现代都市人提供精神上的需要。而我国常常在自然景观内加入太多人为因素,使自然变得不自然,魅力大减。
文化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地学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地球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的科技文化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因此,地学文化产品应该让科学家走近公众,知道公众想要什么;让公众走近地球科学,了解地球科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与民众的需求,更是地学生存发展之本。
张中伟研究员认为,地学文化向“大地质观”“大众文化”方向进行战略延伸,是提高13亿中国人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
当今,随着公众对生存环境、地质灾害、资源国情等地学知识和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必须让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这两只翅膀同时强壮起来,地学文化才能展翅高飞,走出被遗忘的角落。
小题1:下列对“地学文化”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地学文化,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类与地球关系在文化史上的反映,是地球科学的主体部分。 |
B.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如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庐山等地质旅游景观,在地学上都有着特殊的内涵,同时也都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所以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
C.地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它的主要内容是包含在地学史、地学人物、地学思想、地学理论、地学事件、地学景观中的精神文化现象。 |
D.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资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特点,它既反映了人类千百年来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也反映了“人”“地”和谐共处的情景。 |
A.地学文化资源可以表现为有形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人物形象,前者如庐山山势“雄、奇、险、秀”,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后者如曾登临泰山的孔子、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是泰山重要的地学文化资源。 |
B.地学文化资源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地学知识、地质灾害现象、地学历史记载等。 |
C.地学文化资源可以表现超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尺度,也可以进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难以预知的未来世界。 |
D.如地震题材,既可以开发成科教片,也可以成为小说、戏剧、电影和电视的主题,还可以做成卡通动漫。 |
A.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事件、勘察矿产、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 |
B.我国的地学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开发和零散利用上,并且常常在自然景观内加入太多的人为因素,这对地学文化资源是一种浪费。 |
C.文化的力量不取决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而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和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让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这两只翅膀同时强壮起来,地学文化才能展翅高飞。 |
D.地学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地球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的科技文化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张中伟研究员向“大地质观”“大众文化”延伸的观点正是最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
红 土
周攀堂
女人提着大嘴茶壶上山的时候,夕阳正准备收拾行李下山,黄昏的余威烘烤着男人汗流如雨的后背,女人上前疼惜地用袖子去揩男人背上的汗水,男人惊觉回头,见是女人,憨憨地笑了一下。
“李长河,咋还这么发狠呢,刨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你在土里刨出金子来。”女人给男人倒了一碗茶,递到男人手上,刻意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李长河感到很羞愧,这句话是他在恋爱时对女人讲过的,那时,他领她来看自家的自留地,望着这片宽广的红土,手一挥,很有信心地对她说:“你别看现在光秃秃的,我会在土里刨出金子来的。”
女人大约是相信了男人的承诺,或者看中了他别的什么,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成了红土地上的一个新娘。
这是一片孤绝的红土,耀眼的红色让人忧伤,种啥灭啥,只有顽强的巴茅草可以在这里扎根,东一丛西一丛的。靠山村的村民祖祖辈辈在这块红土地上耕作,播下希望的同时也播下了失望。
李长河以为他能改变这一切,读完农大后竟然放弃了一切功名回了家,书呆子气地说了句他要改变家乡的红土。爹娘气得当场吐血,等到红土地里能长出稀稀拉拉的玉米杆子,村民早扔下锄头进城务工去了,李长河只是把自己改变成了一个中年男人,红土依然,穷困依然。为了彻底根治靠山村的贫困,政府决定移民,在另一个水美草肥的土地上给他们安置新家。听到这个消息李长河楞了,靠山村的人却欢天喜地,一个个都搬新家去了,李长河却一拖再拖,终于等来了一辆大铲车,李长河看着大铲车猛虎般地瞬间吞没了一幢幢空房,这才死了心,不得不对这片坚强的红土俯首称臣。
“回家吧,行李我都收拾好了。”女人捅了一下呆楞着的李长河:“听说那边什么都安排好了,就等着我们进去住呢。”
“你先回吧,我再呆一会。”李长河说,他望着女人提着大嘴茶壶一摇一晃地下了山,松垮的身体牵扯出他的心痛,天色渐暗,李长河扑倒在红土地上,放声大哭,红土地默默地承受着一个男人绝望的哭声,然后又看到他很小心地将随身带着的一个玻璃瓶子拿出来,装了一瓶子红土,跌跌撞撞地下了山。
新家果然很漂亮,他们分到了一小片黑土地,李长河一眼看出土地的肥沃,蹲下来伸手握了一把,在手心里揉了揉,“这土地贼肥,一脚能踩出油来。”李长河兴奋得说话都颠三倒四。
李长河将种子撒下,几天后就长出绿油油的秧苗,他感慨地对女人说:“这土地真好,种什么长什么。”李长河在种什么长什么的土地里撒着欢,就像一匹马闯进了草原。
穷日子就这样翻过去了,那片红土再也没有入过他们的梦境。入冬的时候女人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奇痒,而且溃烂。李长河说,想家了吧,我就知道你会想家。他们还习惯把已经不存在的靠山村称为家,女人说鬼才想,李长河说不想你咋得这病,这是思乡病知道不?女人慌慌地问有治吗,李长河笑了,说吃几付药就好了。
李长河拣了几帖中药回家来熬,熬成药汤叫女人喝下,女人看着药汤泛红,说中药咋是这颜色呢,李长河说我加了药引了,中药没有药引子是没药效的。女人问药引子是什么,李长河笑而不答。女人喝了几天这种泛红的药汤,身上果然不痒了,溃烂的地方也在结疤,女人的心情因此愉快起来。
过了不久,李长河也觉得浑身奇痒,身上开始溃烂,他知道自己也害思乡病了,其实他认为他早应该害相思病,他望着满身的溃烂,居然很激动。
李长河吩咐女人给自己抓几帖中药来,女人依照他给的药方,从集市上抓了来细细地熬好端到李长河面前,李长河说还要放药引子呢你忘了,女人就问药引子在哪,李长河说在最高的那层柜子里,女人开了锁说,只有一瓶子土。李长河说去拿吧,就是它了。
女人吃惊地看着李长河将一撮红土放进药汤里,看着他捧起那碗漾着红色的药汤,呆呆地望了好久,女人恍然看见有什么东西滴落在药汤里,李长河已经牛一般地低下头,将那碗药汤一点不剩地喝下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5期,有删改)
小题1:小说以“红土”为标题,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
小题2:在离开红土时,李长河扑倒在红土上放声大哭的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3:(1)小说中李长河和女人在离开靠山村那片红土后,他们还习惯把靠山村称为家和先后得了浑身奇痒的怪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文中划线的“李长河在种什么长什么的土地里撒着欢,就像一匹马闯进了草原”应怎样理解?(2分)
小题4:请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概括小说主人公李长河的形象特点。(6分)
秦始皇将方孔圆钱作为统一货币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钱铸成后要进行锉边等加工,把方形细木棍插入方孔,可以使钱固定不动,便于操作。方孔钱也便于钱上文字的定位。另一种说法被学界普遍认可,即秦始皇笃信当时极为流行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方与圆,象征着“万物周事”的自然;“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又象征“规矩”的权威、法的权威。《吕氏春秋》的解释可能最适合皇帝的口味:“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故而有学者认为,秦始皇时,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信仰,已然是神权的象征了。
说到这儿,我们不能不感佩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一枚钱币,竟能将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政治、哲学等诸多因素融合的文化核心体现出来。而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等国早期的钱币,仅为防伪而刻有帝王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比较起来,中国的圆形方孔钱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时空无限丰富的想象,承载了更为厚重的文化信息,要“神”得多。如果我们能从钱币本身的钻研中走出来,看一看它成长初期的社会背景,也许会对它身负“神力”的原因有更深刻的了解。
事实上,自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国家一统,中国各个区域的商业发展已经颇具规模。比如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商业已经相当发达,至战国后期,齐国的城市居民已有四百万以上,占到齐国总人口——据专家测算大概有五百万至七百万——的一半以上。至西汉初期,“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我们从《货殖列传》中看到的西汉社会,不但有富可敌国的大富豪,而且有倾郡、倾县、倾乡里的众多小富豪,可见西汉初期的社会,是一个经济蓬勃、百业兴隆的社会。
“无盐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中国历史上较早的富翁之一。从他的发家史我们或许可以对西汉社会有个窥斑见豹的了解。西汉吴楚七国之乱时,京师长安的列侯封君从军,向当时的“子钱家”借贷。子钱家因成败未决,不肯借。无盐氏便以十倍的利息出千金借贷。不久,吴楚之乱平息,他得到十倍利息的还款,遂成关中巨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西汉社会借贷子钱这一行业的兴旺。经济史学专家、香港树仁学院经济系教授宋叙五先生甚至认为,从中可见当时政治上的有权者不会借着政治权力而欺压平民,强令子钱家借钱,也不会赖债。而平民有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商业行为,政权、兵权,完全不会干扰其商业行为。这是一种良好的政治气候及商业气候——可惜这样的“气候”自西汉初期以后,再也没有了。他认为胡适晚年的入室弟子、史学家唐德刚教授说西汉本来可以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诚为有据而言”。
我们暂不论西汉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这种社会形态的萌芽又如何被斩断,只看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们存有崇拜金钱财富的观念是太正常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如下传世之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各任其能……以得所欲……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那么,利之所聚的“钱”、几乎能决定人的命运的“钱”、有着神圣血统且凝聚着天地伦理的“钱”又被推上“神坛”拜将起来,顺理成章。可以与此相呼应的是,恰在西汉时,被称为“摇钱树”的明器出现了。
如此看来,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钱”的身上具有超乎自然的神秘力量,可以战胜妖邪并寄托人间的祈愿,是可以理解的了。中国人的宗教观相当实用,神灵也比较分散、灵活,有学者略统计一下,就有三百余位,且不少神仙都有着助人为乐的情操。那么,在这大大小小的诸神中,会不会有一位“钱”的代表——“钱神”?
(节选自《中华遗产》2009第1期)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中的“方与圆”,象征着“万物周事”的自然;“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又象征“规矩”的权威、法的权威。 |
B.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等国早期的钱币,为防伪而刻有帝王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和中国的古钱币相比较,中国的古钱虽然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核心和对天地时空的无限丰富的想象,但造型单一,其防伪性能自然就要降低许多。 |
C.战国后期的齐国,城市居民已超过四百万,占到齐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充分说明了当时齐国商业经济的发达和规模巨大。 |
D.“摇钱树”等明器的出现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西汉时期钱被推上了神坛,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 |
A.西汉初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描述让我们看到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经济蓬勃、百业兴隆的社会。 |
B.西汉初期社会有良好的政治气候及商业气候,即使在动荡的时期也是如此,而这样的“气候”自西汉初期以后就没有了。 |
C.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说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证明了钱有着神圣血统且凝聚着天地伦理这一观点。 |
D.当时的社会,因为商品经济的发达和繁盛,人们存有崇拜金钱财富的观念是很正常的。 |
A.圆形方孔的古钱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信仰,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时空无限丰富的想象,承载了更为厚重的文化信息,因此显得“神”。 |
B.钱成为利之所聚、决定人的命运、有着神圣血统且凝聚着天地伦理的东西,也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 |
C.根据“无盐氏”的发家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汉社会平民有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商业行为,政权、兵权不会干扰。 |
D.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钱的神力,一是文化内涵,二是钱本身体现出来的商业价值。。 |
韩少功
①手掌皮肤撕裂的那一刻,过去的一切都在裂痛中轰的一下闪回。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垦荒,把耙头齿和锄头口磨钝了,磨短了,于是不但铁匠们叮叮当当忙个不停,大家也都抓住入睡前的一时半刻,在石阶上磨利各自的工具。嚓嚓嚓的磨铁之声在整个工区此起彼伏响彻夜天。
②那是连钢铁都在迅速消溶的一段岁月,但皮肉比钢铁更经久耐用。耙头挖伤的,锄头扎伤的,茅草割伤的,石片划伤的,毒虫咬伤的……每个人的腿上都有各种血痂,老伤叠上新伤。但衣着褴褛的青年早已习惯。朝伤口吐一口唾沫,或者抹一把泥土,就算是止血处理。我们甚至不会在意伤口,因为流血已经不能造成痛感,麻木粗糙的肌肤早就在神经反应之外。我们的心身还可一分为二:夜色中挑担回家的时候,一边是大脑已经呼呼入睡,一边是身子还在自动前行,靠着脚趾碰触路边的青草,双脚能自动找回青草之间的路面,如同一具无魂的游尸。只有一不小心踩到水沟里去的时候,一声大叫,意识才会在水沟里猛醒,发觉眼前的草丛和淤泥。
③有一天我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两腿全是泥巴,不知道前一个晚上自己是怎么入睡的,不知道蚊帐忘了放下的情况之下,蚊群怎么就没有把自己咬醒。还有一天,我吃着吃着饭,突然发现面前的饭钵已经空了四个,这就是说,半斤一钵的米饭,我已经往肚子里一共塞下了两斤,可裤带以下的那个位置还是空空的,两斤米不知填塞了哪个角落……眼下,我差不多忘记了这样的日子,一种身体各个器官各行其是的日子。
④我也差点忘记了自己对劳动的恐惧:从那以后,我不论到了哪里,不论离开农村有多久,最大的恶梦还是听到一声尖锐的哨响,然后听到走道上的脚步声和低哑的吆喝:“一分队!耙头!箢箕!”这是哈佬的声音——他是我以前的队长,说话总是有很多省略。
⑤三十多年过去了,哈佬应该已经年迈,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裂痛的那一刻闪回,声音宏亮震耳。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听到这种声音不再有恐惧。就像太强的光亮曾经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够的黑暗,光明会重新让人怀念。当知青时代的强制与绝望逐渐消解,当我身边的幸福正在追踪腐败,对不起,劳动就成了一个火热的词,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唤醒我沉睡的肌肉。
⑥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
⑦坦白地说:我看不起不劳动的人。我对白领和金领不存偏见,对天才的大脑更是满心崇拜,但一个脱离了体力劳动的人,会不会有一种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的心慌?会不会在物产供养链条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会不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和游离者?连海德格尔也承认:“静观”只能产生较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这几乎是一种劳动者的哲学。我在《暗示》一书里还提到过“体会”、“体验”、“体察”、“体认”等中国词语。它们都意指认知,但无一不强调“体”的重要,无一不暗示四“体”之劳在求知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这几乎是一套劳动者的词汇。然而古往今来的流行理论,总是把劳力者权当失败者和卑贱者的别号,一再翻版着劳心者们的一类自夸。
⑧一位科学院院士肥头大耳,带着两个博士生,在投影机前曾以一只光盘为例,说光盘本身的成本不足一元,录上信息以后就可能是一百元。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一般劳动和知识劳动的价值区别,就是知识经济的意义呵。
⑨我听出了他的言下之义:他的身价应比一个臭劳工昂贵百倍乃至千万倍。
⑩问题不在于知识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我差一点要冲着掌声质问: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准备吃光盘和穿光盘吗?你们把院士先生这个愚蠢的举例写进光盘,光盘就一定增值么?我当时没有提问,是被热烈的掌声惊呆了:我没想到鼓掌者都是自以为能赚来99%的时代中坚。
一个科学幻想作品曾经预言:将来的人类都形如章鱼,一个过分发达的大脑以外,无用的肢体将退化成一些细弱的游须,只要能按按键盘就行。我暂不怀疑键盘能否直接生产出粮食和衣服,也暂不怀疑一个键盘在七十二行的实践之外能输写出多么高深的学问,但章鱼的形象至少让我鄙薄。一台形似章鱼的多管吸血机器更让我厌恶。这种念头使我立即买来了锄头和耙头,买来了草帽和胶鞋,选定了一块寂静荒坡,向想象中的满地庄稼走过去。阳光如此温暖,土地如此洁净,一口潮湿清洌的空气足以洗净我体内的每一颗细胞。从这一天起,我要劳动在从地图上看不见的这一个山谷里,要直接生产土豆、玉米、向日葵、冬瓜、南瓜、萝卜、白菜……我们要恢复手足的强壮和灵巧,恢复手心中的茧皮和面颊上的盐粉,恢复自己大口喘气浑身酸痛以及在阳光下目光迷离的能力。我们要亲手创造出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链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们的生活,收回自己这一辈子该出力时就出力的权利。
小题1:研读句子,回答问题。(6分)
(1)“就像太强的光亮曾经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够的黑暗,光明会重新让人怀念。”这里的“黑暗”指的是作者遭遇的什么样的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不在于知识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这里的“心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三十多年前垦荒时对劳动满怀“恐惧”,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⑥段说:“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作者为什么现在要“怀念劳动”?(6分)
小题4:文章第段表现了作者回归劳动后的开心幸福,请选择两个角度赏析相关语句。(4分)
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美学更需回归于生活世界来加以重构,这是由美学作为“感性学”的学科本性所决定的。这种美学新构的现实性要求还在于:在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审美泛化的质变,这包涵着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这便是“审美日常生活化”。实际上,我们在面对艺术时,一定意义上就是面对生活美学的,而在我们审美化观照生活的时候,一定意义上也是依据于艺术的。这就是说,生活美学既认定美与日常生活所形成的连续性,又认为美具有非日常生活的另一面,尽管它们在摒弃主客两分思维模式方面是如出一辙的。
追溯本源,在中国本土的丰富思想中,历来就有“生活美学化”与“美学生活化”的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美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欣赏、欣赏与批评,都是内在融通的,从而构成了一种没有隔膜的亲密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典美学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家的人生就是一种“有情的人生”,他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从庄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说批评,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
从“生活儒学”的角度来解读儒学,似乎更能回到原初的语境来言说问题,儒家美学的基石实际上就是生活践履中的“礼”与生活常情中的“情”,以及二者的统一。从来源上说,这种基本规定一方面直接来自中国古人自身的本性的规定;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来说,情更是与“巫史传统”息息相关的,或者说情是间接来自于这种独特传统的。在原始儒家时代,礼乐相济无疑是儒家美学的主导理念,然而随着乐的衰微,这种统一便被转化为礼与情的合一,而乐对于人而言的内在规定就在于“性感于物而生情”之情。进而可以看到,对于作为感性学的儒家美学而言,情较之礼才是更为根本的,或者说,儒家美学最终就是以情为本的。所以,从生活美学与“情之本体”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儒家美学的基本定位问题,无疑是一种新的美学思路。
在孔子本人那里,这种情的实现更多是在诗与乐当中完成的。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是表明不仅诗之“兴”是达于礼的前导,而且礼与仁最高要在乐中得以完成和完善,诗与乐将礼前后合围在中心,孔子正是意识到了乐才是一个人格完成的境界。由此可见,从孔子时代开始的以情为本的美学就已经走上了生活美学的道路。这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09年8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面对艺术时,一定意义上就是面对生活美学;我们审美化观照生活的时候,也是依据于艺术,生活与美学,虽主客两分思想模式不同,其实如出一辙。 |
B.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美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批评,关系密切,内在融通没有隔膜。 |
C.中国古典美学家能在适当地方将体悟到的生活本身的美感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使自己的人生成为一种“有情的人生”。 |
D.从儒家美学的发展来看,以情为本的美学从孔子时代开始就已经走上了生活美学的道路。 |
A.生活艺术化 | B.艺术生活化 |
C.美与日常生活所形成的连续性 | D.人们的日常生活 |
A.在原始儒家时代,礼乐相济是其主导理念 |
B.随着乐的衰微,礼乐相济被转化为礼与情合一 |
C.“情”为根本 |
D.儒家美学的基石实际上就是生活践履中的“礼”与生活常情中的“情”,以及二者的统一。 |
最新试题
- 1图(一)表示D、E、F、G四点在△ABC三边上的位置,其中与交于H点。若ÐABC=ÐEFC=70°,ÐACB=60°,Ð
- 2把氯气(Cl2)通入水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死水中的细菌。所以自来水厂
- 3(本题满分14分)在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b、c,已知,且的夹角为。(Ⅰ)求内角C的大小;(Ⅱ)已知,三角形的
- 4在中,则的值为( )A.B.C.D.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对顶角C.对顶角相等D.有公共顶点且又相等的角是对
- 6给CH3COOH、C2H5OH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A.只存在乙酸分子中B.存在于乙酸乙酯、乙醇
- 7依下图分析:(1)每天人摄取最多的食物应是含__________较多的食物。(2)每天人摄取最少的食物应是含______
- 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90°,E是边AB上一点,且BE=AD,F是CD的中点,EF⊥CD.求证:AE
- 9(1)已知 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x的平方等于4,试求x2-( a+b+cd )x+(a+b)2007+
- 10多项式与的公因式是( )。
热门考点
- 1三个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压恒定的电路两端,其阻值R1=5Ω,R2=10Ω,R3=15Ω。某同学将一只电流表接在R2的两端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纵囚论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 3当( )时,代数式与代数式的差为0.
- 4读兰州市略图,回答(1)——(2)题。 (1)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布局特点
-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可选用MgCO3B.稀硫酸中加入Zn粉,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
- 6如图13-7-10所示,A、B、C为一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某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于该三角形平面.现将电荷量为10-8
- 7名著阅读(1)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_____(行为),在野猪林义救林冲。(2)“成功的花/
- 8These doctor told my uncle to ____ drinking so much wine if
- 9两位同学在描述同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甲同学说:“从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y轴作垂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矩
- 10题目:因为有你要求:(1)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