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雪 豹凌仕江在喜马拉雅边缘的亚东河谷,我们这群之前没有深入过河谷的人,即刻表现出强烈的陌生和兴奋,沿着浓雾弥漫的河谷走了几个小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雪 豹
凌仕江
在喜马拉雅边缘的亚东河谷,我们这群之前没有深入过河谷的人,即刻表现出强烈的陌生和兴奋,沿着浓雾弥漫的河谷走了几个小时,依然没有走出河之影,这情形越来越容易让人产生假想:我们都希望尽快抵达河谷尽头,前面或许该出现一片草原,或是一片大海,抑或是彩色的湖泊,那样的话,我们会愈加陌生和兴奋。
事实上,我们是一群走不出喜马拉雅的人。
正是因为陌生,我们才在喜马拉雅徘徊。
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陌生的风景?只是我们注定了选择逃离。之所以在此刻表现出少有的陌生和兴奋,是因为我们一直被看不清的城市围困,被来自生活中的不可承受的轻重绑架,在没有走完一条河谷之前,我们的叹服和敬畏油然而生。在我看来,河谷的出现是疯狂的一种暗示,它在以这种方式强调陌生之于发现者的重要性,强调河与谷在喜马拉雅怀抱的珍贵意义。如同我们在一片疆域待久了,思想会在必要时与喜马拉雅发生战争,我们时刻想着如何才能走出喜马拉雅,走出被纵横的地理等高线包围的自我迷茫。
我们的陌生和兴奋一直延续到太阳西沉,霞光如散开的网撒在河面上。而遥远的河谷还在视野里向前延伸,延伸到似乎一点儿也不想让我们知道尽头的未来。
河边上到处都是垂钓者。他们的周围开满了鲜花。在我们提着免费的亚东鱼,迷失在米蓝色的卓玛花中时,有人突然叫喊说看到一只雪豹。很多人立即应声围过去,想看看那只雪豹长什么样。
有人说了一句:雪豹雪豹雪豹。感觉像是在唱摇滚,一下子断了气。
又有人说话了:干脆把它捉回去驯养起来。
就在我刚要跟着围过去看时,心海里突然塞满了久别的乡愁:抬头看不到天尽头,除了奔跑的雾,连一只鹰的影子也找不见,我这是身处在哪里?我在没有亲人的异乡徘徊了多少年?我数不清究竟有多少个日子没有回远在四川盆地的家了。
就是这点忧伤的小情绪,让我马上想到那只正被很多人围着、正被很多双眼睛盯着的雪豹。我停了下来,听见所有的脚步声都在雪豹的心脏上奔跑,那些垂钓者几乎在同一时间丢弃了手中的鱼竿。只有我愣在那里,我在想就在太阳即将沉落时,我站在一棵缠满了经幡与哈达的神树下,伸出右手把太阳托在波光粼粼的掌心,让他们为我和太阳还有水影留影的情景。身后是一条比思想更长的河谷。我还想到了,太阳走过天空时,雾气也将消融,雪花就将绽放所有的温暖,而卓玛花就将在万古不语的老月亮下渐渐枯逝,暗香只属于季节更替的万物,而在他乡奔走的人们除了永远的乡愁,有时思考并不能解决天地间的多少疑难。
“放了它!”我突然吼了一声,“天色已经不早了,就让它回家吧!”
大伙听到我的吼声,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对方。就在那一瞬间,他们忽然明白了什么,马上作鸟兽散了,此时雪豹已被捉住它的人放回到了河谷的独木桥上。这时候,我拥有了几分欣赏雪豹的心情,拨开撩人的卓玛花,远远地看着它,只见它像个战争中被抓获的小战俘似的,一跳,再轻轻回头,再一跳,再使劲一跳,然后就一点一点地变小,最后隐入河岸深处。
此时的河水,浑浊不堪,就像天空突然变了一张脸。但愿刚才所受的惊扰没有让它六神无主,没有让它的内心结构发生崩溃的危险,没有让它迷失回家的方向。
有时,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走了很远,我就会停下来,望着家的方向,想想那只在喜马拉雅边缘游荡的雪豹,它有点像不分季节游荡在苍茫西藏的我,也有点像走不出喜马拉雅的我们。
(节选自《散文》2011年第1期《西藏时间》)
小题1:解释下面的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1)有人说了一句:雪豹雪豹雪豹。感觉像是在唱摇滚,一下子断了气。
答:                                                                                      
                                                                                            
(2)身后是一条比思想更长的河谷。
答:                                                                                      
                                                                                           
小题2: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以“雪豹”为题,在内容上却用很少的篇幅来写雪豹。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题3:试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4:文章第4自然段写道:我们一直被看不清的城市围困,被来自生活中的不可承受的轻重绑架。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引发了你对生活怎样的思考。
答案

小题1:(1)连用了三个“雪豹”而且中间没有停顿,表达了有人看见雪豹时的惊讶、惊奇的瞬间情态。接着用一个比喻更加形象地表达出那种瞬间爆发的“惊讶、惊奇”声。
(2)9、10两自然段写“我”看到雪豹后的思绪,即“思想”。“一条比思想更长的河谷”是指人类不仅要爱护雪豹,更要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小题2:文章前5个自然段写“我们”活动的环境和“我”的思绪,意在突出喜马拉雅山环境的神秘与神圣,为雪豹的出场作铺垫。6、7、8、11、12自然段直接写雪豹,而中间9、10两自然段写“我”的思绪,来点明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最后两自然段使主题进一步得到升华。文中直接描写雪豹的内容虽少,但全文始终紧扣“雪豹”来写,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
小题3:文章通过写“雪豹”,揭示人类要爱护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的主题,在最后一自然段回归到人类的生活,暗示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使文章的主题由关注“雪豹”的遭遇升华到关注人类生活与命运的高度。
小题4: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诱惑繁多,***不止,追求不止。我们不应被不需要的追求与贪欲所迷惑。生活中的“雪豹”比比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我们真的需要拥有“雪豹”?实际上,我们更需要的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生活中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答案只要符合文意,观点或看法言之有理即可,不必强求一致)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体会文学作品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能力层级为D。(1)的解答关键是如何理解连用了三个“雪豹”和比喻的表达效果。(2)的解答关键是如何理解“一条更长的河谷”的含义。阅读文章时,对每句话含意的理解体会,都必须以整体把握全篇的主旨为前提,准确解读其字面意思,进而领悟其深刻含意。
小题2: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理解文章的主题,进而围绕主题来分析“形散而神不散”的文学特征。
小题3: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由写“雪豹”最后回归到写“人类”的生存的用意。
小题4:此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F。这句话语调沉重,内涵深刻,兼容了各种社会生活现实。此题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谈感受时务必结合文章内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雪 豹凌仕江在喜马拉雅边缘的亚东河谷,我们这群之前没有深入过河谷的人,即刻表现出强烈的陌生和兴奋,沿着浓雾弥漫的河谷走了几个小时,】;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卡梅隆:“我是世界之王”
2010年9月,执导有史以来最卖座电影《阿凡达》的好莱坞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迎来了人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拔得“2010年度100位最具影响力电影人”头筹,被美国制片人工会授予代表着最高荣誉与终身成就奖的“迈尔斯通特别贡献奖”。
1977年,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掀起一股科幻狂潮,使得卡梅隆立时来了精神:“哇,这才叫电影嘛!”他产生了自己拍摄科幻电影的想法。
  1981年,卡梅隆独立执导《食人鱼2:繁殖》。年轻气盛的卡梅隆“初生牛犊不怕虎”,只要有不对的地方,逮着就是一顿狠批,很快就得罪了全剧组的人员。拍摄结束,制片方鼓动大伙儿一起挤对卡梅隆,不让他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这就好比是被人一把抢走了自己百般宠爱的宝贝孩子,卡梅隆只觉得浑身上下气血翻涌,立时晕倒在地。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服软:“一群混账东西,就知道瞎胡折腾,照你们说的来做这部电影还赚个屁钱……”他挣扎着爬下床来,悄悄地摸到工作室……几个星期后,就在全剧组人员游玩够了来剪辑影片时,却见胡子拉碴、面黄肌瘦的卡梅隆推开门晃悠着走了出来,一边咳嗽一边说:“不劳诸位大驾,我已经把影片剪辑好了……”《食人鱼2:繁殖》上映,短短数日即赚回了拍摄成本。
1984年,卡梅隆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终结者》获得了全球票房七千八百万美元的巨大成功,并赢得了影迷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噢,上帝,花六百五十万赚七千八百万,卡梅隆真是个鬼才!”
一朝成名天下知,但卡梅隆不是靠几部电影享用一生的人,他继续埋头构思新的电影创意。“得,那就拍《泰坦尼克号》吧,重温八十年前的感人一幕!”
  说来容易,但想完整地展现“一场史诗般的‘船难’”谈何容易!为了着力营造出游轮撞击冰山沉没的最佳视觉奇观,他几乎亲力亲为地操办了拍摄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夺过效果师的画笔,画出影片需要的全部素描;按一定比例制作立体模型建构,给演职人员画受力分析图,讲解游轮沉没的原理;先后十二次潜入大洋底部,捕捉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残存印迹;对着电脑,反复设计沉船过程中的每一个“动态画面”;为了确保逼真,亲自蹲守船头逼迫着演员在冰冷的海水中演练跳船、划桨、救人、游水……卡梅隆专注并苛刻到极端的做法,很快招来了一片反对声:演职人员说“压力太大”,威胁着要罢工;投资方说“延误工期”,威胁着要断钱;妻子说他“不顾家庭”,威胁着要离婚。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崩溃的边缘,为了激励自己继续走下去,他仰天喊出了近乎悲壮的豪言壮语:“‘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
  1997年,《泰坦尼克号》从银幕向观众驶来:上映第一周,票房两千八百万美元;上映第二周,票房迅速飙升了百分之二十三以上;上映三个月,全美票房收入高达四点七亿美元……最终,《泰坦尼克号》创造了十八点四二亿美元的票房神话。与此同时,《泰坦尼克号》获得了十四项奥斯卡奖的提名并获得了其中的十一项。
  1998年3月23日,第七十届奥斯卡奖颁奖。斩获最佳导演奖的卡梅隆,突然近乎疯狂地高高举起小金人,扯起嗓子喊出了《泰坦尼克号》中的一句非常著名的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辉煌过后,卡梅隆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整整八年没有一点动静。
2005年春天,卡梅隆突然现身,公开宣布:“我将拍摄一部全新的科幻影片……”
原来,卡梅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星球大战”的梦想……
  2009年6月,一段二十四分钟的《阿凡达》片花在苹果预告片网站试映,立时技惊四座,直使苹果预告片网站因为无法承受史无前例的四百万次浏览而死机,其工作人员更是兴奋地跳起来:“啊哈,我有幸先睹了一个超级绝妙的‘大片’。”
  2009年12月18日,片长一百六十二分钟的《阿凡达》如约与观众见面,旋即飓风一般刮过北美,掠向欧洲、亚洲,红透全世界,短短三十九天即以十八点五九亿美元的票房打破了《泰坦尼克号》保持了十二年的纪录,直至冲上二十七点七亿美元的新的票房巅峰,创造出又一个电影神话。
卡梅隆再度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之王”。
(2011年第1期《名人传记》,有删改)
小题1:通观全文,卡梅隆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2: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评析一下这篇传记在写作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题4:卡梅隆传奇的成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文本,谈谈你的感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贝时璋:用生命研究生命
许是因为他以107岁的高龄仙逝,很多人才得以第一次记住贝时璋这个名字,才开始痛惜又一位大师悄悄离我们而去。
今天一大早,配戴着白花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见他最后一面,以表达自己心中的祝愿:“贝老,您走好!”
贝时璋把自己86年的精力都贡献给了他挚爱的生命科学。在逝世的前一天他仍在和科研人员讨论科学创新问题,并鼓励他们“要为国家争气”,这也成为他的最后嘱托。
“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贝时璋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他的一生都在做开创性工作——他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他开创了我国的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研究,他主持领导了我国首批生物火箭的成功发射,他是筹划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先行者。一位先行者,不仅要有卓越的见识、敏锐的洞察力,更要有勇气承担各种各样的压力。
贝时璋一贯重视学科交叉,基于所积累的广博知识和多年的思考,贝时璋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新兴边缘学科的生物物理学,对推动生物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多方努力下,1958年,贝时璋创建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学研究所获得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准,贝时璋出任所长。
半个世纪前,学科交叉的可能与必要、生物物理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内外都还是一个争论得十分激烈的问题,贝时璋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建所之初,贝时璋以“从头培植”生物物理学新生力量为主,陆续招收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和技术科学各专业的毕业生来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到1968年,全所人员的专业组成已经包括理工农医4个门类、16个学科、85个专业,是一支多“兵种”的科技队伍。团结这样一支特殊队伍,贝时璋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王谷岩说:“那时分到研究所里的科研人员,学数学的要去学做剥制神经标本和生理学这样的生物学实验,学生物学的要学会应用控制论方法研究生物系统。贝先生就是这样将学科交叉理念一步一步渗透到大家的科研工作中去的。”
“学问试看胜于我者,境遇要比不如我者。”淡泊名利、宽厚待人,贝时璋始终如是。
王谷岩自贝时璋百岁之后就担任他的助手,每逢星期三的上午,王谷岩要在10点钟准时来到贝时璋的家。每到讨论工作的这一天,贝时璋总是提前到客厅就坐。王谷岩一到,贝时璋起身和其握手,热情而和蔼地说:“王谷岩同志,你好!”每当工作结束王谷岩离开时,贝时璋又总是起身与之握手,还要送到门口并道别:“王谷岩同志,再见!”
这位著名的科学家,一生并不富裕。他一贯安于清贫,对生活很知足,从来要求不高。与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一样,他的穿着很随便,冬衣穿了十几年不肯换新的。贝时璋住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的一座住宅楼里,那栋楼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中国科学院为一批著名科学家特批特建的“特楼”。贝时璋1955年住进,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三座“特楼”里原有的老住户,有的已辞世,有的搬出住进了新居。到2009年唯有106岁的贝时璋先生和96岁的何泽慧先生,依然在这里对门住着。
贝时璋去世后,子女们秉承父亲生前的意愿,将其所有的积蓄加上抚恤金一共50万元捐赠给了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作为“贝时璋奖、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基金”。贝时璋曾说:“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首先要热爱科学,不是为名为利,而是求知求真,为国家作贡献。”而他确以百年人生路,实实在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告诉世人,真正的大师,应当是什么样子。
(选自2010年《科技时报》,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两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样开头有何作用?
小题2:作者介绍了贝时璋哪几个方面的生命品质?请简要概括分析。
小题3:如何理解 “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 这句话的含意?
小题4:“‘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首先要热爱科学,不是为名为利,而是求知求真,为国家作贡献。’而他确以百年人生路,实实在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告诉世人,真正的大师,应当是什么样子。”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真正的大师”的认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宣称“历史的终结”或许有些太早,但在我们的世界中,全球化———商品、服务、资本、技术、想法、信息、司法体系和人员的密集交流———已经让“地理的终结”离我们越来越近。
很多人看来,全球化是一个合理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它意味着全球生活水准的整体提升。全球化并非不受控制。人员的流动依旧受到很大限制。资本流动呈现严重不对称局面。从表面上看,富国每年都向穷国提供一定数额的援助资金。但实际上,西方国家每向穷国提供1美元援助资金,就能偷偷拿回10美元的非法收益。全球化的成本和收益分布不均。发达国家大多建立起互相依存的关系,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关系相对独立的状态,它们严重依赖发达国家。如今巴西、中国和印度正在开始改变这种局面。
  日益加深的贫穷和不平等——少数人和少数国家越来越繁荣富裕,剩下的则越来越边缘化、被孤立在外——给国内外的社会和政治稳定带来冲击。工资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资本收益的比重越来越高。资产和收入越来越集中。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为社会和经济制度带来类似的发展,以保证均衡、全面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资本和财产权相比,劳动者权益没有获得足够的保护。不平等的全球贸易和金融规则对富国和穷国产生了不对等的效果。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就担心全球化会对它们的经济独立、文化完整和社会稳定带来有害影响。不平等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发展到最后就会演变成一些国家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而后者处于另一些国家的掌控之下。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一点。
全球化还释放出“非民间社会”势力,加速恐怖主义、人口贩卖、毒品走私、有组织犯罪、剽窃盗版和流行病的跨境传播。
在全球化问题上,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趋利避害?全盘拒绝全球化、实行自给自足的政策显然是不切实际且不合理的做法:谁愿意当下一个缅甸或朝鲜呢?同样地,谁想成为下一个冰岛、希腊或爱尔兰呢?事实证明,无止境的自由化、解除管制和放宽资本控制无法为一国带来永久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在开放和管制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要求我们警惕在国内外缝隙中生存的跨境犯罪活动。这些非法交易涉及金额高达1万亿至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产物的10%。在全球50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中,有36个国家位于非洲大陆。在那里,国家力量的欠缺常常为跨国犯罪活动和恐怖主义提供契机。在整个非洲大陆上,各种犯罪活动尤其猖獗。反政府武装构成了另一种不同的挑战。因为全球化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反政府武装常常随之而生。
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靠自身的力量来破坏、瓦解和击溃全球犯罪活动。然而随着“非民间社会”势力的扩散,各国国家统治机器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来遏制这些势力。要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一个办法是实行地区和跨地区管理,以加强各国反击这些势力的能力。分享专业知识、机构制度、政策工具、人员及其他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抑制跨地区犯罪活动的兴起。
总之,要消除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彻底抹去全球化的阴暗面,我们必须在各个层面上——包括地方、国家、地区和全球——进行精诚合作。
(摘自2011年1月31日《环球时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全球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全球化并非只会带来利益而没有危害,全球化也并非不受控制。人员的流动依旧受很大的限制。资本流动呈现严重不对称局面。
B.全球化的成本和收益分布不均。发达国家建立起互相依存的关系,而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关系相对独立的状态,它们严重依赖发达国家。
C.工资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资本收益的比重越来越高。资产和收入越来越集中。少数人和少数国家越来越繁荣富裕。
D.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为社会和经济制度带来类似的发展,以保证均衡、全面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这正是全球化危害的体现。
小题2:下列关于在全球化问题上,我们应采取的措施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在全球化问题上不可以走极端。不应全盘拒绝全球化、实行自给自足的政策,也不能完全自由化。
B.全球化要求我们警惕在国内外缝隙中生存的跨境犯罪活动,在开放和管制之间找到一个度很重要。
C.打破区域的限制,以加强各国反击这些势力的能力。分享有关的资源可以帮助抑制跨地区犯罪活动的兴起。
D.全球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合作,而且是在各个层面上———包括地方、国家、地区和全球———进行精诚合作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全球化体现在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密集交流已经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让“地理的终结”离我们越来越近。
B.在作者看来,全球化并不完美,并不是一个完全合理的过程,也并不意味着全球生活水准的整体提升,是一把双刃剑。
C.作者认为,缅甸和朝鲜是全盘拒绝全球化的实例;冰岛和爱尔兰则是无止境自由化的代表,他们在对待全球化问题上都是不当的。
D.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破坏、瓦解和击溃全球犯罪活动的。而随着“非民间社会”势力的扩散,各国的国力却没有得到足够发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水之经典
肖复兴
(1)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的是,在我看来,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2)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语 ,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 ,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艳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命活动。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3)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家园的生命。
(4)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5)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类的多变纷纭的世界,一辈子只当了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花开花落不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6)去年秋天,我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黄尘翻滚,刀光剑影,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
(7)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的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澈透明、纤尘不染。孔雀的蓝色,蓝得让人心醉,让人联想到西方教堂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的净,就在这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8)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何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木、水藻水绵,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新塑造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世俗庸俗、风***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9)九寨沟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神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
(10)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11)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迷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便会麻木了生命而只剩下一个蝉蜕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和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
(12)我们谁也无法离开水,我们选择水,水也选择我们。我们身旁喧嚣、嘈杂、泛滥的污泥,漂浮着的落叶,禁不住一阵风吹就会抖擞波纹的水太多了;要不就是人工制造的湖水、喷泉水、蒸馏水、矿泉水太多了;我们身旁浅吟低唱、矫揉造作、流行时尚、浮华奢靡的水太多了……都江堰和九寨沟,是那种旷世稀有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的水。他们才是我们的水之经典。
小题1:文章第二段描写流过都江堰的水,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4分)
▲                                          
小题2:解释下列两个加点字的内涵。(4分)
(李冰)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
看九寨沟的水,……,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的净。
小题3:文章第十一段末尾作者说“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为什么说这两种水是“人类的一面镜子”?(6分)
小题4:根据全文内容,探究题目“水之经典”深刻意蕴。(6分)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他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
——纪念梁思成诞辰110周年
林 洙
在梁思成的书房中,有一副任公先生手书的李白、杜甫诗句的集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这是任公先生对儿子的期盼,也是遗训:他希望儿子在做人方面要清清白白,如出水芙蓉般纯洁坦荡;在事业方面不计较个人得失,如白鸥冲破万里波涛般勇猛直前。我曾久久地沉思在这两句遗训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岁月里,我经历了从恐惧到悲痛到冷静的过程。我看清了人们,也认清了自己。但令我感到幸福的是,我看到了梁思成的灵魂,看到了我所从未认识到的他那和蔼可亲的另一面——严肃与理性。他用来衡量自己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他身上有股顽强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我被他的诚恳和那种灵魂的坦白所感动。在暴戾恐怖的气氛下,我却感到心灵深处的平静。
当梁思成第一次调查独乐寺时,他已开始注意到一些构造做法与明清建筑的不同。在调查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及摩尼殿的构造时,开始投入了极大的关注。据日本学者的考证,转轮藏殿是明清建筑,但是思成经过对转轮藏殿的仔细研究,认为转轮藏殿应建于元代以前。后经过考证,果然是宋代辽的建筑。摩尼殿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梁思成从摩尼殿四面出抱厦的做法肯定它是宋代建筑。为什么他能准确地判断古建筑的建筑年代?这与他经常研究各时代的书法、绘画、雕塑、陶瓷器皿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艺术作品中包含着各时代的信息。所以他常说,调查古建筑要有敏锐的时代感。
他的《大同古建调查报告》长达22万字,通过这份报告,可以看出他已吃透了宋辽时期的建筑并已读懂了《营造法式》这本“天书”。经过对云冈石窟的调查,他又从散落在个别石窟中的屋顶、斗拱、阑额、柱、栏杆、踏步、藻井等零星建筑构件中得出了“中国建筑在两千年前已形成了结构上的独立性,并一直保持下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特点”的观点。为什么思成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他在西方建筑史上下过工夫,所以能对东西方的建筑体系格外敏感。我认为,1933年通过对古建、石窟的调查,他已基本理清了我国建筑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脉络,但他没有急于成书,他还要通过更多的古建调查来验证他的推断。
1937年,他们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梁思成也由此证实了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观点。    1942年,他开始动手撰写《中国建筑史》及《营造法式注释》。我认为,正是因为他正确的研究方法、刻苦的钻研、对东西方建筑的谙熟、广泛掌握的外围知识以及他个人的智慧,才使其有条件成为了《中国建筑史》的第一撰稿人。这时的他作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学者的形象,才实实在在而真切地矗立在我心里。
1946年,他赴美考察、讲学,回国后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他没有照搬美国的教学大纲,而是从一个历史学家的角度,对建筑科学研究对象全面认识,并对建筑学科发展方向进行把握,从而对传统建筑教育的课程作了全面的取舍、增设。这是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成功之处,也使他的建筑思想明显超越于大多数同辈建筑学家。从历史的角度看,他对北京市的规划、对古建筑保护乃至对全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过去人们称他为古建筑专家、建筑教育家、城市规划学家,而我认为,他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
没有想到,对他的认识——对我最亲近的人的认识,竟长达几十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才终于读懂了他。
(来源:文汇报)
【注】林洙,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
小题1: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认为梁思成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6分)
▲                                         
小题2:说说这篇传记是如何构思行文表现梁思成先生的做人品格和学术成就的。(6分)
▲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梁思成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