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锈损了的铁铃铛
宗璞
秋天忽然来了,从玉簪花抽出了第一根花棒开始。那圆鼓鼓的洁白的小棒槌,好像要敲响什么,然而它只是静静地绽开了,飘散出沁人的芳香。这是秋天的香气,明净而丰富。
本来不用玉簪棒发出声音的,花园有共同的声音。那是整个花园的信念:一个风铃,在金银藤编扎成的拱形门当中,从缠结的枝叶中挂下来。这风铃很古老。是铁铸的,镌刻着奇妙的花纹。铃中的小锤很轻巧,用细链悬着,风一吹,就摇摆着发出沉闷的有些沙哑的声音。春天和布谷鸟悠远的啼声作伴,夏天缓和了令人烦躁的坚持不懈的蝉声,秋夜蟋蟀只有在风铃响时才肯停一停。小麻雀在冬日的阳光中叽叽喳喳,歪着头对准风铃一啄,风铃响了,似乎在提醒,沉睡的草木都在活着。
“铁铃铛!”孩子们这样叫它。他们跑过金银藤编扎的门,总要伸手拨弄它。勉儿,孩子中间最瘦弱的一个,常常站在藤门近处端详。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从他装满问号的眼睛可以看出,他觉得这铃很神秘。
风铃那沉闷又有些沙哑的声音,很像是富有魅力的女低音,又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勉儿常常梦见那总不在家的爸爸。勉儿梦见自己坐在铁铃铛的小锤上。抱住那根细链。打秋千似的,整个铃铛荡过来又荡过去,荡得高高的!他掉下来了,像流星划过一条弧线,正落在爸爸的书桌上。各种书本图纸一座座高墙似的挡住他,什么也看不见。爸爸大概到实验室去了。爸爸说过.他的书桌已经够远,实验室还更远,在沙漠里。沙漠是伟大的。
“爸爸!”勉儿大声叫。他的喊声落在花园里,惊醒了众多的草木。小棒槌般的吃惊地绽开了好几朵。紫薇怀疑地摇着—簇簇有皱折的小花帽。马缨花到早上才有反应。在初秋的清冷中,它们只剩了寥寥几朵,粉红的面颊边缘处己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
“你在这里!铁铃铛!”勉儿上学时照例招呼老朋友。他轻轻抚摸铃身,想着它可能累了。
风铃忽然摇动起来,幅度愈来愈大,素来低沉的铃声愈来愈高昂、急促,好像生命的暴雨尽情冲泻,充满了紧张的欢乐。众草木用心倾听这共同的声音,花园笼罩着一种肃穆的气氛。勉儿也肃立。那铃勇敢地拼命摇摆着,继续发出洪钟般的声响。声响定住了勉儿,他有些害怕。
“它把自己用得太过了。”紫薇是见过世面的。
好一阵,勉儿才迈步向学校走去。随着他远去的背影,风铃逐渐停下来,声音也渐渐低沉,最后化为一声叹息。不久,叹息也消失了,满园里弥漫着玉簪花明净又丰富的香气。
勉儿从学校回来,走过花园,风铃沉默着。那吊着小锤的细链僵直了,不再摆动,用手拉,也没有一点动静。他自己的心悬起来,像有一柄小锤,在咚咚地敲。
他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和妈妈一起到沙漠中了。无垠的沙漠,月光下银子般闪亮。爸爸躺在一片亮光中,微笑着,没有一点声音。
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
勉儿累极了,想带着爸爸坐在铃上回去。他记得那很简单。但是风铃只悬在空中,小锤子不垂。
他站在爸爸的书桌上,踮着脚用力拉,连链子都纹丝不动。铃顶绿森森的,露出一丝白光。那是裂开的缝隙。链子和铃项粘在一起.锈住了。
如果把它挂在廊檐下不让雨淋,如果常常给它擦油,是不是不至于?
“它已经很古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妈妈叹息着,安慰勉儿。
花园失去了共同的声音,大家都很惶惑。玉簪花很快谢了;紫薇的绉边小帽都掉光了;马缨只剩了对称的细长叶子敏感地开合,秋雨在叶面上滑过。
那只锈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古董商。勉儿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眼泪落在铃身上,经过绿锈、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
(有删节)
小题1: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
小题2: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小题4: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6分)
答案
小题1:①爸爸在沙漠中执着于科技实验,倾尽心血和智慧,就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1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②表达了对爸爸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赞颂(1分)。
小题1:①赋予草木以人的情态,既形象生动,又与前文以草木的“沉睡”、后文草木的“惶惑”相呼应。(2分)②用排比手法描绘玉簪棒的“吃惊”、紫薇的“怀疑”、马缨花的“才有反应”,营造出清冷、紧张的氛围,为下文写爸爸的逝去伏笔。(2分)③草木“寥寥几朵”“已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一语双关,暗示着爸爸生命的时日已不多。(2分)
小题1:①铁铃铛是铁铸的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寄托着爸爸对勉儿的爱和期望。(2分)②铁铃铛是爸爸命运的象征,“尽情地唱过”,却“把自己用得太过了”。爸爸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了青春,牺牲了生命。(2分)③铁铃铛是文章的线索,贯穿着爸爸的执着与逝去、勉儿的思念与回忆。(2分)
小题1:①写勉儿的“大滴眼泪”,表达勉儿的伤痛和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细节描写生动感人。(2分)②风铃的“绿锈”“裂缝”“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就是爸爸艰辛而疲惫的人生写照,表达了对爸爸的深沉赞颂之情。(2分)③收束全文,照应标题,既给人戛然而止之感,又使文章结构浑然。(2分)
解析
小题1:“尽情唱过”的含义。
小题1:比拟、排比、双关的表达技巧,内容上、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1:表层义、寓意、结构意义。
小题1:细节描写的手法、重点词的含义、结束句的结构作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锈损了的铁铃铛宗璞秋天忽然来了,从玉簪花抽出了第一根花棒开始。那圆鼓鼓的洁白的小棒槌,好像要敲响什么,然而它只是静静地绽开了,飘散出沁人的芳香。这】;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塔上的树
易云武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是有阵阵凉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乌亦家族的和平与宁静。乌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
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这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下身退下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 ① (扎、长、嵌)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 ② (连、缠、拧)在一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 ③ (挂、沾、滴)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
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凑用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 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下。
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下在是因为塔内堆各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依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
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南哥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
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他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删节
小题1: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小题2: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3分)
小题3:A.请为第六自然段空缺处分别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词。(3分)
B.请细读最后一的自然段,写一段80字以内的赏析性文字。(5分)
小题4: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若无必要,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请你出新的题目。(2分)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叙写了作者探访路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 |
B.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用“这幅山水泼墨”比喻塔和树构成的风景。 |
C.第5自然段中“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表明人类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护生态平衡的文章主旨。 |
D.本文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富于灵性的鸟雀,表现了作者它们的理解和尊重。 |
(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2)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3)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4)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5)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 ▲ 、 ▲ 、 ▲ 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小题1:在选文第(5)段空格处填入一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坚韧不拔、满腔热情和卓有成效 | B.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 |
C.满腔热情、卓有成效和坚韧不拔 | D.卓有成效、满腔热情和坚韧不拔 |
如此: ▲
这样: ▲
小题3:概括第(3)段的段意。(不超过15个字)(3分)
▲
小题4:选文(1)(2)两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分析。(6分)
▲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②英国诗人库泊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族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们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像,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④《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⑤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⑥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一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⑦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小题1:作者用“平凡”“原始”等词语表现《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生活的特点,请再从原文中找出类似的三个词语。(3分) ▲ ▲ ▲
小题2:第二段末尾作者这样写到:“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简要分析这句话的修辞效果和作者要表达的真正含义。(4分) ▲
小题3:文中引用了《诗经》中的若干名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调抒写阅读《诗经》的感受,以“《诗经》是一条河流”为行文思路,语言凝炼而富有诗意。 |
B.第①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中的“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关睢》中写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那条河,这个意象优美而开阔,一下子将读者的思绪和情感牵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 |
C.第①②⑥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分别写到了“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钢筋水泥的城市”“充斥着***,高音喇叭的现实”,其用意在于表达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否定和厌恶之情。 |
D.纵观全文,标题“横穿《诗经》的河流”中“《诗经》的河流”一语意义丰富,其一,在作者看来,《诗经》即如文字构成的一条河流;其二,《诗经》反映的生活大多与河流有关;其三,“《诗经》的河流”比喻的是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 |
半张纸(节选) [瑞典]斯特林堡
他取下这半张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的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半张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又重新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儿也没有得到过。
小题1:小说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回忆中的一个个生活片段,其中也暗含着“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请说出下列“记录”中“他”处在哪一生活阶段,有着怎样的内心情感。(6分)
①“艾丽丝”:生活阶段 ;内心情感 。
②“药房”: 生活阶段 ;内心情感 。
③“埋葬事”:生活阶段 ;内心情感 。
小题2:“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个比喻句的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3:“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应怎样理解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丈夫走后,对于她来说,剩下的只有可怕的孤独和没有目标的生活。尽管医生给丈夫做出了癌症晚期的诊断,斯特拉还是心理准备不足。
他们没有子女,但有共同的事业,总是一起分享生活。现在,大卫走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就要到了,斯特拉越来越深地意识到,现在只有她一个人了。
收音机里播放着圣诞音乐。屋角有一棵圣诞树。离假日不到一个星期了,但她却没心情去装饰圣诞树。突然间,一切都被无边无际的孤独吞没了,斯特拉将脸埋在手中,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她怎样才能快些度过圣诞节和那没有止境的冬天呢?这时门铃出乎意料地响了起来,斯特拉不禁发出了一声吃惊的尖叫。现在还有谁会来拜访她?她通过门上的猫眼儿诧异地向外看。
在门外走廊上,站着一个陌生的年轻人,胳膊下夹着一个大大的纸箱。斯特拉鼓起勇气,轻轻地把门开了一条缝。
“泽西夫人?”年轻人问。
她点点头。
“这里有您的一个包裹。”好奇心战胜她心中的谨慎。她推开门,让年轻人进来。年轻人小心地将那个纸箱放在地板上,然后从他的衣袋中取出一个信封。当他把信递给她时,箱子里传出了一个声音。斯特拉吓得跳了起来。那个人抱歉地笑了一下,将箱子盖打开,让她看里面装着什么。那是一条狗!
年轻人将小狗抱起来,解释说:“这是您的,夫人。它已经有6星期大了,而且已经完全习惯了室内生活。”从黑暗的盒子里解放出来的小狗快活地摇着尾巴。
“我们本应该在圣诞节前夜将它送来。”他边说边试图躲开小狗那湿漉漉舌头的“进攻”。“但是狗舍的工人明天就要放假了。希望你不会介意早一点收到礼物。”惊异已经让她无法清楚地思考什么了。她已经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她结结巴巴地问,“可是……我不知道……我的意思是,谁,谁送的?”年轻人把狗放在地板上,用手指在她举着的信封上点了点:“信里写得很详细。狗7月份就被预订了,它还在娘肚子里时,它就被指定为圣诞节礼物了。”
所有的解释都在信中。斯特拉看到那熟悉的笔迹时,完全忘了小狗,她强忍住已经满溢的眼泪去读丈夫的信。他是在去世前三星期写这封信的。他说,他已经和狗的主人约定将这只小狗作为他最后一次送给她的圣诞礼物,由他们负责送给她。
她明白了,丈夫送她这只小狗的目的是,让它接替他作为她的伙伴。这是丈夫对她的爱意的表达,希望她坚强地活下去。
小题1:这篇小说在不同的杂志上有不同的题目,有的是“礼物”,有的是“丈夫送来的礼物”,有的是“来自天堂的礼物”。你认为上述题目中哪个最好?为什么?(3分)
小题2:第二段强调“现在只有她一个人了”,这在情节和主题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具体回答。(6分)
小题3:某杂志转载这篇小说,将最后一段删掉了。你认为最后一段保留好,还是删掉好。并说明理由。(2分)
最新试题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脾性/稗草诅咒/咀嚼肖像/惟妙惟肖B.倘若/徜徉肋骨/勒索笼罩/笼络人
- 2“池水映明月”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是 ;“潭清疑水浅”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是
- 3The cherries on this tree are bigger than ______ on that tre
- 4用42N的压力把重49N的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0.01m2,则墙壁受到的压力和压强是( )A
- 5(I)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课题。为解决目前燃料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缓解能源危机,有的专家提出利用
- 6如图所示,曲线为幂函数y=xn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则c1、c2、c3、c4大小关系为( )A.c1>c2>c3>c4B.
- 7根据下面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温度℃溶解度/g物质020406080KNO313.331.663.9110
- 8(6分)质量为1 kg的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在下落的头2 s内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J,这2 s内重力做功的
- 9Nearly three days after an 8.8-magnitude earthquake, rescuer
- 10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B、通过模拟考试
热门考点
- 1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13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 2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当它逐渐下潜时,受到水的压强______,受到水的浮力______,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______.
- 3读下图“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A.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南少北多,东少西多
- 4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一共可以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巴耳末系是指
- 5黄河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段是[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 6如图所示, 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大一些,则球对绳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
-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马钧传 [南北朝]傅玄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
- 8
- 9某校组织7年级师生外出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联系了旅游公司提供车辆.该公司现有50座和35座两种车型.如果用35座的,
- 10 “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社会”是目前中国人民经济生活的主旋律。读下图,回答8-9题。发展循环经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