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李汉荣
①据说目光是有重量、有质量的。
②目光的重量,远远大于我们的体重。其实,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里面的那颗心,正是收藏和贮存目光的库房。
③所以,当我们老了,越来越轻的身体里,却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沉重,那些好的目光,如宝石珍珠,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房间,我们经常于静夜抚摸它们,回味它们,被它们再次照拂,同时又为无法再次回到那些眼睛面前,表达谢意和敬意,而感到遗憾和痛心;而那些不友好的目光,恶意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稀释了它们的分量,然而记忆还是时常被它们袭击,就如同跋涉过水深火热,双腿乃至浑身的骨头,难免被风湿性疼痛折磨。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比我们的理性要精确得多,理性接纳了的,被理性过滤掉的,身体和心灵都悉数收藏,而且原汁原味原质。假如你能勘探你身体内部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你将惊异它浩瀚的沉积和收藏,而藏得最深,保鲜保真最好的,正是那一脉脉、一束束、一道道目光。
④我们的体重之外,更多的,也更重的,是身体内部储藏的目光的重量。
⑤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
⑥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如水,如雪,如虹。如星、如月、如雨、如纯棉,如黑夜的灯,如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如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那深邃的沉思和悲悯,如闪电穿透长夜又谦卑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都读到了一束束目光,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他们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
⑦于是,我经常问自己:
⑧你的体内该存放怎样的目光?你渴望收藏的那些好的目光是在陆续凋零,还是在陆续生长?你如何在紫外线等有害射线频频伤害的大地上,捕捉并珍藏那些美好的光线?穿过日渐破败的森林,你怎样寻找种子那暗淡的目光,在长久地与它对视之后,你是否播种它,并祈祷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看见一株嫩芽,噙着泪珠,表达着胆怯的希望?
⑨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瘦瘦的溪流、细细的泉眼投去怎样的目光?你看,那朵小小的芨芨草花就要开了。仿佛一点粗暴的声音都会让它熄灭,我该怎样以温柔的目光注视它仅有的几分钟的童年?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的降落在我的阳台,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我该用怎样的目光问候它或者冷落它?欢迎它或者拒绝它?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一直在深夜里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一天一次大出血、每一天都怀抱爱的火焰而死去的壮美的夕阳,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我的不远处安静地站立着的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僵硬的水泥地板上,投递到被电线缠绕被塑料包装了的生活身上,投递到被商业操纵被数字组装被技术复制的文化身上,投递到落满高分贝尖叫声的我的小小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⑩是的,我收藏着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群的各种各样的目光。
11同时,我投去的目光,也将被收藏,被某棵树收藏,被某朵花收藏,被某条河流收藏,被某盏灯收藏,被夜半的某颗星收藏,被近处或远处的某个心灵收藏。
12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
小题1:怎样理解“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小题2:请概括文章第⑥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本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5分)
小题3:文章第⑨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各举一例,简要分析。(5分)
小题4: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我们该 “存放”“投出”什么样的目光?请分点概括。(6分)
答案
小题1:生命的分量固然包括身体的重量,但决定着人生品质和价值的主要是一个人拥有的情怀和秉持的态度。
小题2:内容:第⑥段主要写圣人拥有高质量的蕴藏着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2分)
作用:有力地阐明了前面“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决定人生的质量”这一观点;(2分)同时自然引发了后面作者对“体内该存放和投出怎样的目光”的追问与思考。(1分)
小题3:(1)拟人。(能准确举例并恰当分析其修辞效果即可);(2)排比。(能准确举例并恰当分析其修辞效果即可)。
小题4:(1)充满善意的、美好的目光;(2)充满关怀、悲悯的目光;(3)充满敬仰、热爱的目光(4)充满感恩的目光。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理解本题首先要理解“目光”的含义,结合全文来看,“目光”指的是一个人精神品质。如文中写到“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所以说“目光的质量”决定着“人生的质量”。
小题2:“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内容可以中心句为依据。中间段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概括:1、起到承上启下或者叫承前启后的作用。2、为下文铺垫;照应:与标题相照应、与上文(下文)……相照应。
小题3:“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的降落在我的阳台,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是拟人的手法;拟人的手法一般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一直在深夜里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一天一次大出血、每一天都怀抱爱的火焰而死去的壮美的夕阳,投去怎样的目光?”是排比的手法,排比的手法一般是强调,气势强等。
小题4:“而那些不友好的目光,恶意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稀释了它们的分量,然而记忆还是时常被它们袭击,就如同跋涉过水深火热,双腿乃至浑身的骨头,难免被风湿性疼痛折磨。”这一段概括了我们不能储存的目光,那么本题即可从其反面回答。第⑨段有一些关键词:温柔的目光、感恩的目光。
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现代散文,形散神不散。选用规范的散文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散文的行特点,进而欣赏、写作散文。命题上前三个小题难度都不大,第四小题有一定的难度。体现了题目难易的层次感。但要完全理解本文,“目光”一词很重要,这也引导学生要掌握散文的特点。
核心考点
试题【目 光李汉荣①据说目光是有重量、有质量的。②目光的重量,远远大于我们的体重。其实,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里面的那颗心,正是收藏和贮存目光的库房。③所以,当我们】;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在公爵花园里,堂吉诃德和桑丘被蒙上眼睛,坐在一只大木马上。公爵叫人抬来几只大风箱,拼命鼓风,让堂吉诃德误以为正在空中飞行和魔法师作战。然后人们点燃木马的尾巴。马肚子里装满了花炮之类,一阵爆炸便把堂吉诃德主仆抛跌在地上。堂吉诃德睁开眼,看到他的长枪插在一张白羊皮纸上。上面写着上天对他功绩的褒扬。公爵夫妇装作十分惊讶,把一场闹剧扮演得像真的一样。(《堂吉诃德》) |
B.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 |
C.贾瑞在园中调戏凤姐后,竟又跑到凤姐住处挑逗。凤姐假意殷勤,让座倒茶,并举止暧昧,约贾瑞晚上在西边穿堂儿等她。贾瑞果信其言,如约前往,在仓皇逃离之时,又被凤姐浇了一身屎尿,冻得冰冷打颤,遂一病不起。(《红楼梦》) |
D.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 |
我一向认为“知识能用才是力量”,对国学的看法也不例外。
所谓国学,在我看来就是研究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典籍)的学问。这种学问有什么用?可以先从挖掘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维经验来说,这种思维经验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古人总结的某种思维经验,现在已有更为高深、准确的认识乃至理论了,然而古人在对道理的阐释中却有其独特的感悟,今人看了仍能启益心智,这便有用。例如《老子》讲的辩证法是朴素的,当然不及现代的唯物辩证法高深、准确,但《老子》的有些阐述却相当精辟,因此至今看来仍有打动人心的力度。例如他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说“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隙,才有房屋的作用”(《老子》第十一章,用任继愈先生译文)。现在造房子用砖块、预制板之类,这便是“有”;但如果“有”过了度,整个空间都被建筑材料砌满了,请问那房子还有什么用?因此今人分配住房十分重视究竟有多少“使用面积”。当然他也应该知道,倘若没有“建筑面积”,那么“使用面积”也便不存在了。再把这个实例提高到一般来说,《老子》就作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
又如欧阳修的名作《五代史伶官传序》,其中反对天命论的彻底性不仅比不上后世的唯物论,甚至还比不上某些先秦思想家。文中所讲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也很一般化,近似“老生常谈”。但欧阳修在论证这些道理的时候,却用了生动的事例,并以富有感情色彩的笔墨表述了他的深刻体会,于是这篇文章便也能打动人心。“人心”这个东西有时很冥顽不灵,往往需要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式来打动它,方能形成比较牢固的正确认识。正因为如此,所以说“真理是不怕重复的”,只要不是简单的重复就行。
第二个层次是传统文化中有些思维经验,直到现在尚未见有更为高深、准确的理论可以取而代之,这就显然更表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因而不但有用,而且大有研究之必要。这种思维经验在中国思想史中是不乏其例的(如儒家学说中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的思想),但为了更少疑义而易于论述,不妨以中国艺术史中的思维经验为例。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以“气韵生动”为绘画“六法”之首,从那以后,中国画家无不追求“气韵”,中国有经验的欣赏者也都能从优秀的画作中感知“气韵”,这说明“气韵”作为一种美的表现的确存在,然而至今无人能说清楚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能达到“气韵生动”。推而广之来看,像“气韵”这样在中国艺术史上频繁出现的独特概念无虑数十。每一个概念都像一把钥匙,有可能打开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的宝库,那真是大大有用有益的事情。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用有益的东西,加以挖掘、筛选、阐释与发扬,便是国学的任务。这个国学的概念,其内涵比旧的以“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的“国学”是大得多了;研究的动机也不完全相同。因为从前研究“国学”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在,现在研究国学则是面向现实的。因此新的国学研究必须大大增加对现实有用有益的内容,以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的建设;国学的发展也必将因此而获得新的强大的生命力。但新的国学研究既然有艰巨的去伪存真、去芜存精的任务,那就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中那种求真求实、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也必须充分利用从前“国学”研究中的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国学要真正能对现实有用,看来一方面不能对传统文化采取“玩儿”的态度,更不能把它当作“模特”,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但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一味强调“坐冷板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任何学问要对现实有用,都必须了解现实,甚至还要转变观念,才能使真才实学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选自《金开诚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小题1:对于至今无人能说清楚“气韵”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能达到“气韵生动”,这一现象中蕴涵的道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中有些经验,直到现在尚未见有更为高深、准确的理论可以取而代之。 |
B.“气韵”和“气韵生动”这些独特概念只可感知,难以具体去表述。 |
C.中国画家无不追求“气韵”,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D.“气韵”是一个美的表现,它只能存在于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中。 |
A.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中那种求实求真的优良学风。 |
B.充分利用从前“国学”研究中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
C.必须了解现实,转变观念,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
D.彻底改变旧的国学研究中以“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的研究方式。 |
A.“国学”的概念有三: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研究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典籍)。作者持第三种说法。 |
B.作者认为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维经验,大多数都是古人的独特感悟,具有独创性,今人理论难以取而代之。 |
C.作者主张国学研究要对现实有用,因为“知识能用才是力量”。 |
D.新的国学研究必须了解现实,甚至还要转变观念,才能使真才实学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
约翰·西曼
20年前,我开出租车为生,这是一种适合我这种不想有一个老板管着的人过的生活。当时我没有意识到,其实那也是一种责任。
我开夜班车,于是我的出租车成了一个流动的忏悔室。那些不知姓名的乘客们坐上车,就在我身后讲述他们的人生。我遭遇过各式各样的乘客,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一个搭我便车的女人。
凌晨2:30,我开车到一座大楼下,大楼一片漆黑,只有一楼的一个窗户射出微弱的灯光。这种情形下,多数司机都是按一两下喇叭便开车离去。但我曾见过许多虚弱无力的人,坐出租是他们唯一能依靠的交通工具。除非我确实感到了危险的气息,否则我都要去敲敲门。我告诉自己,那个乘客可能是需要我帮助的人。
“等一下。”屋里传来一个虚弱、苍老的声音。经过好一阵等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女人站在我面前,身着一件印花裙,头戴一顶帽子,帽子上别着一层面纱,活像20世纪40年代电影中的人物。
她身旁放着一个很小的尼龙手提箱。
“你能帮我把箱子搬到车里去吗?”她问。我把手提箱放到车上,然后返回去扶那位老人。她挽住我的手,慢慢走向了车子,嘴里一直不停地感谢我肯帮助她。
“这没什么,”我告诉她,“我只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我的母亲。”
“噢,你真是个好男孩。”她说。
我们坐进车后,她给了我一个地址。然后问道:“你能开车经过市中心那里吗?”
“那不是最近的路线。”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噢,我不介意。”她说,“我不着急,我要去一个养老院。”
我看了看后视镜,她的眼里有什么在闪烁。“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亲人了,”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的日子不长了。”
我平静地伸出手,关掉了计价器,问她:“你想走哪条路线?”后面的两个小时里,我们驱车穿过了整个城市。她指给我看一座大楼,她曾经做过那里的电梯管理员。我们经过了一个社区,她和丈夫新婚时就住在那里。她还让我在一个家具仓库前停了会车,那里曾经是个跳舞场,当她还是个女孩子时,曾在那里翩翩起舞。
有时她会叫我在某栋楼房或者某个街角减速,然后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盯着窗外的一片黑暗。当太阳的第一缕光芒穿过地平线时,她突然说:“我累了,我们走吧。”
我们沉默地驶往她给我的那个地址,那是家养老院。“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她一边问,一边伸手掏钱包。
“一分钱都不用付。”我说。
“你也得过日子呀。”
“我还会遇到其他的乘客。”
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我拥抱了她。她也紧紧地抱着我。
“你为一个衰老的女人带来了片刻的欢乐。”她对我说,“谢谢。”
我握了握她的手,走向了那朦胧的黎明阳光。在我身后,门“嘭”的一声关上了。那是一个代表生命结束的声音。
那天我没有再载别的乘客。我漫无目的地行驶在大街上,陷入深深的思索:假如那个女人碰到一个脾气糟糕的司机,或者一个因为夜班即将结束而显得不耐烦的司机呢?如果我拒绝载她,或者当时只是鸣了一次喇叭就扬长而去呢?
我想这一生中还没有发生过比这个夜晚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习惯于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那些精彩的时刻。但精彩的时刻总是带着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外表,不知不觉来到我们的身边……
小题1: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处的外貌描写表现了“老妇人”什么样的心理。(4分)
答:
小题3:在小说结尾处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想这一生中还没有发生过比这个夜晚更有意义的事情。”请结合全文,从三个角度探究故事所蕴涵的意义。(每个角度不少于40字)(7分)
答:
小题4: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我”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小说通过“我”的故事,告诉人们“我”曾经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
B.“我的出租车成了一个流动的忏悔室”,“我”常常在出租车里为自己的往事忏悔,也听别人的忏悔。 |
C.“我平静地伸出手,关掉了计价器”,表明 “我”听到老人身患重病,孤身一人,已决定不收车费。 |
D.“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我拥抱了她,她也紧紧地抱着我。” “我”拥抱老人,是出自同情,想给孤独的老者一点温暖和慰藉;老人拥抱“我”,是出自内心的感动,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 |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今生,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常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今生,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小题1:文章主体部分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联系文章内容简述其好处。(6分)
小题2: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的“突然就笑了”,构成了本文独特的文脉,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6分)
小题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开篇的“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是迷信的说法,通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
B.“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格,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了。 |
C.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抑扬法,先层层铺排今生的“瞩目”,然后揭示主旨,表达效果不同寻常。 |
D.作者看到绿色之后“悚然”,是因为“想到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而感到恐怖。 |
汝窑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位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临汝一带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
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汝窑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瓷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的成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瓷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汝窑有两部分,其一是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出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口。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该窑影响,属耀州窑系。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到目前为止,对汝窑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品中除了与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出土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如镂空香炉、乳钉器及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窑器鉴定与鉴赏提拱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汝窑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小题1:下列对“汝瓷”或“汝窑”的表述,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汝瓷”得名于公元605 年,隋炀帝在大业初年置临汝为汝州之时。 |
B.“汝瓷”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超过了南方所有的青瓷,其器型规整的程度也是绝无仅有的。 |
C.“汝瓷”釉面开裂纹片本是在烧成过程中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无意识的缺陷,后来却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装饰。 |
D.“汝窑”有官窑和民窑之分,民窑的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耀州窑影响,属耀州窑系,不属于汝窑系。 |
A.北宋官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现今汝瓷传世品更是稀少,全世界仅存65件。 |
B.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 |
C.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
D.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和世人。 |
A.商彝周鼎是商周的青铜礼器,十分珍贵,能与商彝周鼎比贵的只有汝瓷。 |
B.通过发掘品中存在与现存的65件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以及一些可行的实物依据,古陶瓷研究人员得出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就是宋汝官窑口的判断。 |
C.判断一件瓷器是否宋官窑汝瓷,“香灰色胎”、“细小而规整的支钉痕”、“釉面开裂纹片”“天青色”“天蓝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
D.随着研究人员对汝窑址进行的一次次发掘,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相继出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将成为历史。 |
最新试题
- 1材料: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 2Everything comes with____price; there is no such____thing as
- 3小园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时,正确连接好如图1所示的实物图,并画出与实物图相对应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在闭合开关
- 4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 ]A.B.C.D.
- 5下列哪项不是攻击行为A.一只猫正向一只老鼠发起攻击B.两只公猫在繁殖季节的吼叫和格斗C.两只雄鹿在争夺配偶D.两只狗为一
- 6Knott’s Berry Farm is the nation’s oldest, and first, theme
- 7关于人体癌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变主要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癌细胞总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
- 8【题文】(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不大于,(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当时.,求实数a的值。
- 9已知长方体AC1中,棱AB=BC=3,棱BB1=4,连接B1C,过B点作B1C的垂线交CC1于E,交B1C于F.(1)求
- 10171. She works seven days a week, and six of _____ until one
热门考点
- 1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医院在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h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 29的算术平方根是( ).
- 3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观察首先要制订观察目标B.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作好观
- 4【题文】简述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 5下表是一些长1m、横截面积为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单位:Ω)(1)将下表中的铁线、铜线串联在某一电路中,则通过
- 6阅读《纽扣的方向》,完成文后的题目。 我匆匆穿过潮湿阴暗的街道赶往医院,坐在了母亲病床旁边。母亲灰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
- 7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B、这种经济全球化
- 8(2012•泸州)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7
- 9Even now I still didn"t know why she ____ at such good news.
- 10如图所示,将一球形物体夹在竖直墙AC与木板BC之间,已知各接触面均光滑,将球对墙的压力用N1表示,球对木板的压力用N2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