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吸毒成瘾的原理
吸毒为何成瘾?吸毒者为什么会不顾一切寻死觅活地寻找毒品?科学研究已经给出了一些答案。
有的研究人员用惩罚学说来解释吸毒者的这些行为。惩罚学说认为吸毒病人表现出的强迫用药和强烈的心瘾(强迫性觅药)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是害怕停用毒品后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避免经历痛苦而强迫用药,是为了尽快结束痛苦经历而强迫性觅药和用药。
病理性记忆学说则认为吸毒者对毒品引起的奖赏和惩罚效应形成了难以忘记的异常记忆,他们在这种病理性记忆的驱动下不断地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而强迫学说认为,吸毒者与患强迫症的病人相似,明明知道某一情况并不存在,但还是无法控制,要一遍遍地去检查某一情况是否存在,吸毒者的吸毒成瘾也同样表现出难以控制自我,强迫觅药和用药。
目前学术界大多认同大脑奖赏学说,并结合其他学说来解释吸毒成瘾。
大脑奖赏学说主要认为,人在吸毒后可以获得如同饥饿时吃饱饭、焦渴时饮足水的欣快感和满足感一样的感觉。这些基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生存竞争和进化中所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目的是为了让种群延续和扩大,所有这些生理感觉的满足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而吸毒后,毒品中的化学物质也通过大脑和周围神经让人感到欣快、愉悦,甚至是致幻感,飘飘欲仙。这样的感受如同奖赏机制,吸毒所获得的满足和欣快感就如同吃喝一样,这就鼓励吸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来获得满足,故名奖赏。
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的研究得出的。例如,利用现代脑成像技术和电刺激技术,发现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又称多巴胺通路。这个神经通路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包括: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和前额叶皮质。腹侧被盖区由含多巴胺递质(一种化学物质)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通过神经纤维与伏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相联系,并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到伏隔核和前额叶皮质。在进食、饮水、哺育和受到自然奖赏时,这一神经通路就会被激活,人就会体验到美好的感受。
此外,电刺激奖赏通路时,机体会出现类似受到自然奖赏刺激时的愉快效果,但其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尽管电刺激、自然奖赏和药物(毒品)等是不同的物质和技术,但是,所有导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例如,自然奖赏是通过行为反射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电刺激是通过电流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吸毒、滥用药物和吸烟则是直接模拟多巴胺的作用或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
当然,奖赏学说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所以也还有其他学说。
(摘编自《百科知识》)
小题1:下列关于“奖赏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奖赏学说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发现了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这就为吸毒者戒掉毒瘾提供了可能性。 |
B.虽然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研究后得出的,但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原理,其他学说可做有益补充。 |
C.电刺激、自然奖赏、毒品刺激多巴胺通路时都能产生愉快效果,因为导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刺激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不同。 |
D.酒足饭饱、口渴时饮水的欣快感、满足感和吸毒后感到欣快、愉悦的生理感觉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 |
A.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一种因无法控制自我而对某一并不存在的情况进行反复检查的强迫症。 |
B.人在吸毒后,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被激活,毒品中的化学物质就通过大脑和周围神经让人感到欣快、愉悦。 |
C.吸毒为何会成瘾,科学研究虽然已给出了一些解释,但还没有哪一个学说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深入的科学研究还将持续下去。 |
D.电刺激奖赏的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愉悦感比自然奖赏强烈;吸毒、滥用药物和吸烟其刺激强度更大,愉悦感更强烈。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原因:①为了尽快结束痛苦的经历;②因为痛苦经历和欣快、美好的感觉形成了难以忘记的异常记忆;③因为吸毒能获得满足和欣快感,这就鼓励吸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结合现实:略。(原因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谈远离毒品,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为吸毒者戒掉毒瘾提供了可能性”,原文无依据。
试题分析:
小题2:A.“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强迫症”错;B.应是“多巴胺神经通路被激活”;D.“吸毒、滥用药物和吸烟其刺激强度更大,愉悦感更强烈”,文中无依据。
试题分析:
小题3: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吸毒成瘾的原理吸毒为何成瘾?吸毒者为什么会不顾一切寻死觅活地寻找毒品?科学研究已经给出了一些答案。有的研究人员用惩罚学说来解释吸毒者的这些行】;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
①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从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至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③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原本比较复杂的古代术数系统,现在退化为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于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某省甚至把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得起小车的富人们花钱买不吉利。而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这些行为,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④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点科学的味道——实际上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
⑤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志撰写科普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退了。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⑥“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该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小题1:下列有关“中国科学普及的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将一团团药渣泼洒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人们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以数字区分凶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在大众层面上的缺失。 |
B.从古老的迷信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生存和延续,到媒体对航天活动中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尊贵性和神圣性的倾心,作者认为目前社会传统的迷信未真正破除,新的迷信又在繁衍,科学启蒙任重道远。 |
C.作者认为中国的航天活动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是一种政治活动,而新闻媒体在宣传上更应该注重对公众的科学启蒙。 |
D.前沿科学工作者参与科学普及的力度不够,响应者不多,是导致中国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的原因之一。 |
A.科学与迷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起先以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冲破迷信的阻碍,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科学又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将被迷信击败。 |
B.本文将中国科普现状与美国科普现状进行了对比,从而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科普现状的问题的本质,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
C.对于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张贴“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标语,报纸和电视节目强调孤立的科学事实等做法,作者认为这不足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破除迷信。 |
D.正是因为美国有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的普及,从而形成了目前的这种科学意识与理性精神深入美国公众心灵深处的局面。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创新模式变革对我们的启示
①美国创新实验室模式发展日趋成熟,这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功案例。中国与美国国情不同,我们不可能照搬其做法,但从中可得到一些启示。
②追赶战略不能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水平和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的建立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世纪,社会强烈呼吁高新区的“二次创业”。但十几年过去了,作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前沿的高新区,仍没有彻底摆脱靠来料加工和规模扩张发展的模式。关键原因是缺少新技术、新产品的储备,缺少跨越式创意和创新模式的供给。我们往往在欢庆取得生产能力重大突破时,发现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又落后了。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走自主创新道路是唯一选择。科技创新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在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③美国的创新人才从大学就开始培养,而中国的人才需要在大学毕业后去磨炼,这样,就形成了时间差,正所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尽管我们可以在创新体制上大胆探索,进行改革,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但是,创新的未来仍属于“新生代”的年轻人。学院式教育模式已不适合快速的发展与激烈的竞争。如果不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我们也无法走出“出国预备班”的尴尬。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创新,让年青一代在跨越式的激烈竞争中及早站在制高点。中国年青一代的接受能力与知识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对新事物的敏感性要超过老一代人。同时,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创造冲动和选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增加自主学习、自主组织等自发性的成长动力。
④精英教育与教育公平应成为“一体之两翼”。美国学者认为,创新过程中大致有三类人:精英式人物不足1%,他们思维敏捷、引领潮流、统筹大局;干将式人物不足10%,他们执行能力特别强,属得力的“创新操盘手”;工匠式人物占90%左右,数量众多,且替补性很强。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同意这一提法,但也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同中国的一句俗话:兵一处,将一窝。在创新竞争中,只有一批高端、领军人物脱颖而出,才能有实质性的希望。
⑤在科技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今天”的暂时落伍并不意味着“明天”的落后,但是,如果没有为了“明天”的储备,则注定了“明天”的落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投入有了大幅度增长。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成为当务之急,对下一代产品的开发研究及其市场开拓应成为重点。创造学科交叉、技术集成、人才流动的环境和激励创新的评价体系定将为中国实现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节选自《读书》2012年第1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属于“二次创业”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高新区彻底摆脱依靠来料加工和规模扩张发展的模式。 |
B.储备新技术、新产品,供给跨越式创意和创新模式。 |
C.生产能力取得突破的同时,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走在前头。 |
D.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并在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
A.“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所以中国人才的出现总是“迟于”美国,这让我们长期处于比较被动的发展状态。 |
B.“出国预备班”说明我们缺乏人才苗子,不得不把学生送到国外培养,生动形象地指出当下国内教育的尴尬处境。 |
C.“兵一个,将一窝”意在说明精英、干将、工匠式人才都很重要,即无论是“兵”还是“将”都要注意培养,不可偏废。 |
D.“没有为了‘明天’的储备,则注定了‘明天’的落后”补充说明了前文“追赶战略不能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观点。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诗里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
以诗仙李白为例子。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李白一生,集侠客、仙道、流浪汉、酒徒、书生、诗人于一身,超量付出了才与气。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上,“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束的一个典型。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地扎根在地上。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总是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他们对于他们的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他们并没有从他们的时代得到什么,但是他们的时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唐代第二线的大诗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担当的诗人。韩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谏佛骨,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是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谪后不屈身降志。白居易的最亮点是领导了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让诗歌文学产生了社会良心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李商隐与杜牧都是才华盖世的士人。他们压抑的才华得不到实现,才成全了他们美丽的诗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诗歌,正是他们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证明。所以我们可以说,唐代的第一流的诗人,个个都是要拿出自己生命的美好。
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等,都反映了诗人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大家会问,你说的是盛唐精神吧?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点气脉衰败了吗?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够尽气了。但是不要忘记,晚唐诗人让尽才的生命精神突显出来了。所以,从初盛唐尽气的生命到中晚唐尽才尽情的生命精神,其实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现。唐诗背后有一个秘密,有一种很深的精神气质,就是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
小题1:下列有关文中“尽才尽气”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所谓“尽才尽气”,就是超量地付出才与气,也就是追求现代人所说的绝对自由。 |
B.李白的消极自由包括他的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束,不能算作尽才尽气的表现。 |
C.无论是初盛唐的诗歌,还是中晚唐的诗歌,都表现出了“尽才尽气”的生命精神。 |
D.唐诗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 |
A.唐代第一流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第二流的诗人是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人。 |
B.韩愈“谏佛骨”,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白居易领导新乐府运动,这些活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 |
C.与韩柳、白居易相比,李商隐和杜牧的才华受到压抑,一生中没有“亮点”,他们并没有“尽才”。 |
D.盛唐诗人活得“尽气”,而晚唐就有点气脉衰败,但晚唐诗人还是突显了“尽才”的生命精神。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非常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著名歌手,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的认可。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的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其实这也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青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只有真实的努力,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好声音》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改变旧的选秀节目存在的种种弊端,将选手的“好声音”作为选秀的最重要依据。 |
B.《中国好声音》避免了选手通过粉丝热捧而成为著名歌手,也不让选手在舞台上一展即毕走过场。这些新的变化也是该节目赢得公众的认可的原因。 |
C.《中国好声音》让选手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延伸,最终成为选手职业生涯的一个选择,这也让节目赢得了公众的认可。 |
D.《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实力就可成为刘欢、那英等音乐人的学生,这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A.《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引导、激励他们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个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使得它很像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 |
B.今天的年青一代处在竞争激烈、压力较大的时代,他们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才华的激情、缺失成长具体路径指导的焦虑,都表现在了《中国好声音》这一选秀节目中。 |
C.《中国好声音》不是选手们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一种奋斗幸福感的获取之地。 |
D.年青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个更高的要求是社会对《中国好声音》节目以及今后出现新的选秀节目的必然要求。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body》已是浮云,《PokerFace》也过时了。如今神曲界的当红炸子鸡,是一首叫做《江南Style》的韩国舞曲。
这首歌的MV于2012年7月中旬在互联网上发布,截止到9月26日,点击数已达3.25亿次,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在2011年,还没有任何一个视频的点击数超过一亿次。在英国,它成为当月第一周UK单曲专辑排行榜冠军。在美国,它位居2012年10月4日第41期公告牌榜单的第二名,“小甜甜”布兰妮和罗宾·威廉姆斯也加入了模仿大军,影星汤姆·克鲁斯为它卖力吆喝。在我国,它也成为从明星到草根竞相模仿的对象。不仅如此,这首歌还在全球引发了一股改编狂潮,出现了“奥巴马竞选Style”“美国海军Style”“周星驰Style”“客家话Style”等多个版本。
如今,和所有横空出世的神曲一样,关于《江南Style》,有一半人的问题是“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而另一半人则在问:“这首歌为什么一夜爆红?”
歌曲描述了一个生活在江南地区(韩国首尔的汉江以南地区)的有钱人向性感的姑娘发出邀约的情景;整首歌的MV大部分都在该地区取景——游艇、沙滩、桑拿房、旅游巴士等。身兼词、曲和演唱的“鸟叔”(原名朴载相)自我剖析说:“我不帅,不高,也没有肌肉。我的成功在于灵魂和态度。”这种灵魂和态度,具体到《江南Style》里,就是质疑江南地区所引领的物质至上的生活观念。虽然歌词里把“我”塑造成一个“高富帅”,但在MV里,“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屌丝”,做着成为江南名流、左拥右抱的黄粱美梦,讽刺意味十足。而在很多韩国人心目中,以经济奇迹姿态出现的江南地区正像一个抛弃了传统价值观念的暴发户。对此心怀不满的大众从这首歌中找到共鸣不足为奇。
但相比于歌词,韩国以外的人们更感兴趣的似乎是MV里“鸟叔”独创的“骑马舞”。于是破解《江南Style》的走红密码,成为各路人马津津乐道的事情;种种解读又进一步构成了“《江南Style》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的科研机构研究发现,它以3.6秒为一个周期将五个音节重复4次,而整首歌中五个音节的核心节奏重复了100次以上,这样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这也正是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这一说法,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这首歌摇晃起身体。而另一个激发人们生理反应的元素则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科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对一段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产生共鸣时,这段音乐就会在其脑中不断重复,科学界把这称为“耳虫”现象。韩国的心理学家表示,《江南Style》通过简单的重复节奏来刺激身体反应和自律神经系统;尤其是高潮部分,能够激发出人们摆脱心理压抑和格式化生活的本能。甚至有临床案例证明,一些精神病患者在听了这首歌以后都会开心大笑。音乐评论家则表示,《江南Style》恰好和近年来风靡欧美主流音乐界的电子乐潮流相吻合;而其副歌部分,则又是韩国音乐风格。二者相结合产生出奇妙的效应。
此外,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都为《江南Style》的流行推波助澜。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无论人们将《江南Style》分析得多么透彻,都无法决定乃至预料下一首神曲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流行文化的诡异之处就在于,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
小题1:下列关于《江南Style》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国舞曲《江南Style》的点击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便超过3亿次,而在2011年还没有任何一个视频的点击数超过一亿次。 |
B.不少明星都竞相模仿《江南Style》,如“小甜甜”布兰妮、罗宾威廉姆斯等;这首歌还在全球引发了一股改编狂潮,出现了多个版本的“Style”。 |
C.《江南Style》的MV大部分都在江南地区(韩国首尔的汉江以南地区)取景——游艇、沙滩、桑拿房、旅游巴士等,俨然一幅韩国奢华生活的扫描图。 |
D.人们无法决定乃至预料下一首神曲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流行文化的诡异之处就在于,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 |
A.《江南Style》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能让听者产生“耳虫”现象,从而通过简单的重复节奏来刺激身体反应,提高听者的自律能力。 |
B.韩国的各路研究者们认为是音乐本身让神曲一炮而红;有韩国心理学家认为《江南Style》的高潮部分对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C.《江南Style》在全球的流行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人们渴望摆脱压抑、单调生活的诉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缺失。 |
D.尽管《江南Style》现在像瘟疫般在全球流行开来,尤其是MV里“鸟叔”独创的“骑马舞”;但是下一首未知的、无法复制的“神曲”必然会到来,《江南Style》也会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个记忆符号。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华东师范大学根据学校的相关文件,保送该校本科生刘翔直接上硕士和博士。对此,有人说:“就因为刘翔是奥运冠军,是名人,就搞特
- 2----Shall we go and see a movie this Sunday?---_______.A.Don
- 3—What color is your pen?—It’s .A、black
- 4在生活中,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你知道痰是怎样产生的吗?痰的产生对人体有着怎样的作用?
- 5如图转动一长为4cm,宽为3cm的长方形木板,在桌面上作无滑动的翻滚(顺时针方向),木板上的点A位置变化为A→A1→A2
-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信客回到乡间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
- 7将抛物线y=x2+3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y=x2+4 B.y=x2+2 C.
- 8下图是由八个相同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则其左视图是 [ ]A.B.C.D.
- 9AD、AE是△ABC中∠BAC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DAE=( )度。
- 10已知函数y=(k+2)x-3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k______.
热门考点
- 1地球上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地球有五带的分布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 2如图,不透明圆锥体DEC放在水平面上,在A处灯光照射下形成影子,设BP过底面圆的圆心,已知圆锥体的高为m,底面半径为2m
- 3已知△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方程(c+a)x2+2bx+(c-a)="0"
- 4下列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食醋制无壳鸡蛋B.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C.用紫卷心菜自制酸碱指示剂D.用灼烧闻气
- 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快门是常开的,但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
- 6钓鱼执法,英美叫执法圈套(entrapment),这是英美法系的专门概念,它和正当防卫等一样,都是当事人无罪免责的理由。
- 7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A B
-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
- 9— I am going to join them in the game. — ______.( )A. Have
- 10当x=1+20032时,多项式(4x2-4x-2003)2003的值=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