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奏丹麦进行曲,喇叭奏花腔。国王、王后、波洛涅斯、奥菲利娅、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及余人等上。
…………
哈姆莱特 不,我现在也没有那个意思。(向波洛涅斯)大人,您说您在大学里念书的时候,曾经演过一回戏吗?
波洛涅斯 是的,殿下,他们都称赞我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哩。
哈姆莱特 您扮演什么角色呢?
波洛涅斯 我扮的是裘力斯·凯撒;勃鲁托斯在朱庇特神殿里把我***死。
哈姆莱特 他在神殿里***死了那么好的一头小牛,真太残忍了。那班戏子已经预备好了吗?
罗森格兰兹 是,殿下,他们在等候您的旨意。
王 后 过来,我的好哈姆莱特,坐在我的旁边。
哈姆莱特 不,好妈妈,这儿有一个更迷人的东西哩。
波洛涅斯 (向国王)啊哈!您看见吗?
哈姆莱特 小姐,我可以睡在您的怀里吗?
奥菲利娅 不,殿下。
哈姆莱特 我的意思是说,我可以把我的头枕在您的膝上吗?
奥菲利娅 嗯,殿下。
哈姆莱特 您以为我在转着下流的念头吗?
奥菲利娅 我没有想到,殿下。
哈姆莱特 睡在姑娘大腿的中间,想起来倒是很有趣的。
奥菲利娅 什么,殿下?
哈姆莱特 没有什么。
奥菲利娅 您在开玩笑哩,殿下。
哈姆莱特 谁,我吗?
奥菲利娅 嗯,殿下。
哈姆莱特 上帝啊!要说玩笑,那就得属我了。一个人为什么不说说笑笑呢?您瞧,我的母亲多么高兴,我的父亲还不过死了两个钟头。
奥菲利娅 不,已经四个月了,殿下。
哈姆莱特 这么久了吗?嗳哟,那么让魔鬼去穿孝服吧,我可要去做一身貂皮的新衣啦。天啊!死了两个月,还没有把他忘记吗?那么也许一个大人物死了以后,他的记忆还可以保持半年之久;可是凭着圣母起誓,他必须造下几所教堂,否则他就要跟那被遗弃的木马一样,没有人再会想念他了。
高音笛奏乐。哑剧登场。
一国王及一王后上,状极亲热,互相拥抱。后跪地,向王作宣誓状,王扶后起,俯首后颈上。王就花坪上睡下;后见王睡熟离去。另一人上,自王头上冠,吻冠,注毒药于王耳,下。后重上,见王死,作哀恸状。下毒者率其他二、三人重上,佯作陪后悲哭状。从者舁王尸下。下毒者以礼物赠后,向其乞爱;后先作憎恶不愿状,卒允其请。同下。
奥菲利娅 是什么意思,殿下?
哈姆莱特 呃,这是阴谋诡计、不干好事的意思。
奥菲利娅 大概这一场哑剧就是全剧的本事了。
致开场词者上。
哈姆莱特 这家伙可以告诉我们一切;演戏的都不能保守秘密,他们什么话都会说出来。
奥菲利娅 他也会给我们解释方才那场哑剧有什么奥妙吗?
哈姆莱特 是啊;这还不算,只要你做给他看什么,他也能给你解释什么;只要你做出来不害臊,他解释起来也决不害臊。
奥菲利娅 殿下真是淘气,真是淘气。我还是看戏吧。
(节选自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小题1:选段开头一节叫作什么?有什么作用?
小题2: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的话有何特点?为什么?
小题3:概述演员表演的哑剧内容。简要谈谈写作目的是什么。
答案
小题1:舞台说明。交代故事的场景、上场人物等。
小题2:哈姆莱特故意坐在奥菲利娅身边装出一副因痴情而精神失常的样子,胡言乱语。目的是让人们,尤其是国王等人认识到哈姆莱特是因恋爱失意而疯了,从而放弃对王子复仇的警惕。
小题3:哑剧再现的是国王受害以及王后改嫁的经过。写作目的是揭露奸王的罪恶阴谋。
解析
小题1:由戏剧有关知识可以知道它是舞台说明,将其本身具备的作用与文本内容联系可得出答案。
小题2:从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的话的具体内容与这样说的目的考虑。着眼于说话时的心态、环境条件等方面。
小题3:哑剧的内容是国王受害以及王后改嫁的经过。这与现实极其相似,哈姆莱特想以此揭露真相。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奏丹麦进行曲,喇叭奏花腔。国王、王后、波洛涅斯、奥菲利娅、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及余人等上。…………哈姆莱特 不,我现在也没有那个】;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见其原貌。
②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受这种等级制度“礼”的影响,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
③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这就是“礼”的表现。《礼记》中对衣着等级作了明文规定:“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纟熏裳;天子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以此文为贵也。”《周礼》中记载:“享先王则衮冕。”表明祭祀大礼时,帝王百官皆穿礼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服装的“礼”性功能亦有精辟见解。如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其与其封建等级制度的捍卫者的形象密不可分的。
④这种“礼”的功能还表现在服装的色彩上,如孔子曾宣称“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因为朱是正色,紫是间色,他要人为地给正色和间色定各位,别尊卑,以巩固等级制度,历史上“白衣”“苞头”“皂隶”“绯紫”“黄袍”“乌纱帽”“红顶子”等等,都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颜色附丽于某种服饰而获得了代表某种地位和身份的例子。在每个朝代几乎都有过对服饰颜色的相关规定。例如:《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唐以官服色视阶官之品。“举子麻之通刺,称乡贡。”唐贞观四年和上元元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数区分官位以外,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
⑤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各朝各时期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功能性——遮羞、蔽体,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进行现代服装设计也是大为有益的,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小题1: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国古代服饰“礼”的功能的一项是( )
A.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
B.清朝的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 |
C.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为捍卫封建等级制度的而大力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 |
D.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
A.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
B.在古代社会,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是阶级社会的各等级各阶层的形象代言。 |
C.为了强化服饰作为社会精神的外化的功能,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 |
D.中国古代服饰的功能大致经历了遮羞蔽体——等级代言——标榜个性等几个阶段。 |
A.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要将审美意识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就能考察到它的原貌。 |
B.古代服饰文化所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现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外化。 |
C.我国各朝各代的服饰,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通过古代服饰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审美意识的变迁。 |
D.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对设计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①江南,是杜牧的。
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③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④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⑤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⑥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⑦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⑧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⑨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⑩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⑪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⑫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⑬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⑭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⑮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⑯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⑰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⑱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⑲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⑳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江南,安慰着诗人。
诗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2期)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第②段,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 |
B.文章前⑥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 |
C.文章第⑫⑬段共用了六个问句,表面上是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 |
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
小题2:文中第⑨段两个“收容”的含意是否相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小题4: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探究。(8分)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为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上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挤出了长江上游。经过多年拼搏,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聚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航空器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运完。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形势十分危急。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与民国时期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卢作孚《工作的报酬》)
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积极目的。(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
④卢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外国轮船公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
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
小题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小题4: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旨趣,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旨趣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旨趣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的精神旨趣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看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选自2010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
B.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
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 |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 |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
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
B.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互补”之说则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
D.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治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言说性质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其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
(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 |
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有着歌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 |
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 |
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的产生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 |
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
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
C.早期的歌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其教化的作用。 |
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诗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 |
最新试题
- 1假设月球半径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嫦娥三号”飞船沿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点,点火变轨进入
- 2在△ABC中,若a=2,b=22,c=6+2,则∠A的度数是 ______.
- 3读下图,吸毒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青少年要“珍爱生命,拒绝毒 品。”就要做到 ①懂得“吸入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 4在人际交往中,“同理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理心”是指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
- 5两电源的U-I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①的电动势和内阻均比电源②大 B.当外接同样的电阻时它们的输出
-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商店中层卖的名人字画大多是 ,并不值展卖商标出的
- 7如图所示,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小球能在B处静止,现用该恒力F将小球由静止从竖直位置A拉到位置B,此时线
- 8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为极点,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点的极坐标为,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写出点的直角坐标及
- 9按课文原文填空(1)__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2) 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
- 10(一)(14分)【材料一】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十一月十一日天猫“双十一”的销售状况,那么这个词一定是“疯狂”。根据
热门考点
- 1大小不同的三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小球上,以下各组中可使小球平衡的是( )A.2 N,3 N,6 NB.1 N,4 N,6
- 2直线中系数满足 ,方程表示通过原点的直线。
- 3安徽省肥西县某村村民用某,被民主选举为村委舍主任后,没有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反面大肆挥霍集体钱财.于是全村300户村民
- 4China has promised to revise its existing regulations and __
- 5室温下有下列四种溶液:①0.1mol·L-1氨水 ②0.1mol·L-1NH4Cl溶液 ③含有0.1mol·L-1盐酸
- 6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把盛有
- 7读某天气系统示意简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__半球,反映的是近地面还是高空的情况__
- 8在区间上任意取两个实数,,则函数在区间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的概率为( )A.B.C.D.
- 9我国是一个[ ]A、海陆兼备的国家 B、内陆国家C、半岛国家 D、岛国
- 10(13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上网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网上不良信息的出现,网上交往规则的丧失,时刻威胁着涉世不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