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英国媒体称,根据一项针对地球深处地下物质的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而非地表。
英国《每日邮报》12月9日报道指出,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微生物,这为35亿年前地球上生命源自何处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与世隔绝的生命形态分布在不同大陆,但都创造出了拥有相似基因的个体。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与普林斯顿大学一个团队从约翰内斯堡地区一处矿井通道内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获取的样本高度相似。其DNA序列也与在北美洲西北部海域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相似。这表明,这些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特·施伦特说,现在还不清楚相似的微生物是如何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的。施伦特博士说:“两年前,我们还不太了解现在的地下微生物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吃什么。自那以来进行的多项研究已经大幅扩充了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正在掌握的信息不仅包括在这些生态系统下发现的是什么种类的微生物,而且还包括在全球不同地点发现的微生物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目光所及之处,我们都看到了同样种类的微生物。”
报道指出,这些生命形态不是依靠太阳光为生,而是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施伦特博士说:“人们容易理解为何远隔重洋的鸟类或鱼类有可能会相似,但想想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很挑战人的想象力。”
研究人员麦科洛姆说:“在某些很深的地方,例如深海热泉,那里环境变化剧烈,催生了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在其他一些地方,例如地下深处的缝隙,那里的生态系统是隔绝的,只有少数几种细菌能在那样严酷的条件下生存。”
报道指出,这一最新发现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即生命并非诞生于地表湖泊和海洋的“原生汤”中,而是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
该理论认为,35.5亿至38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起因是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然而,这种假设存在一个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
科学家说,这些微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医疗目的,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人们能够理解和描述这些现象,是得益于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
小题1:下列不属于“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的依据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 |
B.在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的DNA序列相似。 |
C.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彼此相似的微生物可以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 |
D.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那些生命形态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 |
A.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
B.施伦特博士认为人们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竟然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 |
C.生命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的理论存在一个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 |
D.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描述某些微生物的特殊现象。 |
A.生命形态不仅可以依靠太阳光为生,而且可以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 |
B.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万多公里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种情景对人的想象力是一种考验。 |
C.35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因为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空气中的化学物质能够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 |
D.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的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因此,这些微生物可能在医疗方面有利用的前景。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答非所问,不属于依据。
小题2:
试题分析:A.这里的“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地下深达五千米的“微生物”,不是所有的微生物。B.不是“不能够理解”,是很难理解。C.存在问题的不是新发现,而是以前的理论。
小题3:
试题分析:C这是以前的理论,不是作者的观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英国媒体称,根据一项针对地球深处地下物质的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而非地表。英国《每日邮报》12月9日报道指出,研究人员已经】;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车在旅途
聂鑫森
他车在旅途,但他永远是半途而废!
每次我来看望车教授,他总是用这句话来作不变的序言,对他远在旅途、几年不归的儿子车千里作尖刻而痛惜的评价。
我自个儿坐下来,说:先生,千里还是有志气的。他怪怪地笑起来。
笑得我毛骨悚然。作为曾是车教授的硕士生,以及他现在的同事,我对他充满了同情和景仰。妻子早丧,把儿子车千里抚养成人,至今犹是一个鳏夫。于寂寞中,做着极为枯寂的学问,在柳宗元的研究上,他是独领风***的。我的来访,一是想慰藉他儿子远离不归的孤清,二 是想得到他于学问上的教诲。但我发现我的到来,却成为他从此述说他儿子的一个契机,而且话语惊人地相似。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他很少谈学问,这一点使我很尴尬。在许多日子后,我习惯了这种谈话,并为此而激动不已。他车在旅途,但他永远是半途而废,分明是一种对人生的警示。在一段日子没听到这句话时,我会渴望听到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落到我心上的时刻,所有的神经末梢都会发出一种轰响。甚至,我觉得这句话,是车教授对他自己说的。他的所有关于对儿子的表述,已经剥离开儿子这个本体,我想我的猜测是有道理的。
车教授怪怪地笑罢,用手拍拍一叠线装书,夕光中飘袅出淡淡的尘烟,有一种久远的气味在书房里弥漫开来。
我问他是否吃过了饭,身体是否舒服,《柳文拾微》这本专著写到哪个章节了?车教授置若罔闻,他干咳了一声,说:从小千里就心浮气躁,没有耐心把一件事做完,他总是半途而废!我三十岁才得子,他妈妈体弱多病,有一个“千里”已经很满足了。三岁时他在院子里和一些小伙伴玩泥巴,是那种胶性很重的泥巴,叫白胶泥。他做一辆坦克,什么都做好了,只等装上履带就成了。他装了几次没装好,就狠狠地把坦克摔碎了。再把泥巴团起来,做一把小手枪,做到扳机那地方,没兴趣了,又把泥巴揉成一团。我站在旁边看着,我对他说:你什么也做不成,你总是半途而废。他瞅着我,梗着脖子说:就要!就要!我走过去,第一次给了他两个耳光。到小学时,给他买了一辆小自行车,是两个轮子的。院子前面有个小坡,他骑着车往坡上冲,快到坡顶时,他慌忙刹了车,推着往上走,再倒转车头,骑上去溜坡下来。再往上冲,再刹车,再推车到坡顶。他一次也没有冲上去过,坡很平缓,就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冲不上去。有一次我问他你怎么冲不上去?他说:我觉得你老在望着我,我就没勇气了。我说:你就当我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他说:可你在。说完,竟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以后,读初中、高中,很平庸。我希望他能考上大学,到底没考上。几代人都是大学生,就他是个高中生!只好进厂当工人,学的是钳工,技术上也拔个尖吧,没有,混日子!车教授连连叹气。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我想去开灯。
就这样吧。别开灯。
我感觉到车教授的眼里渐渐地盈满了泪水,他不想让我看到那两汪泪水。
我说:三年前,千里发誓要壮我中华魂,骑自行车周游全国,一直就没回过家,报纸上时有报道,这也是一个事业。
车教授又怪怪地笑了。到二十五岁一事无成,忽然想起了千里走单骑。他是想做个样子给我看,他是有耐性有毅力的。他想回击我对他 的失望,是一种示威。他选择的起点是在这个校园里,身上挂着绶带,车头上插着一面红旗,像演戏。拍电视、发表演说。那天,我就坐在书房里,我知道我的儿子在想什么。我的学生对我说:你的儿子了不起。我说:他车在旅途,但他永远是半途而废。
我说:不,车先生,他车在旅途,并没有半途而废!
黑暗中车教授的声音变得非常苍老而遥远:只有我知道他,他是我的儿子。隔些日子,他会打一次电话来,问我身体怎么样,说很对不起,不能侍 奉晨昏,说他此刻正在某处,相距遥遥。有些电话从声音的清晰度上,我判断他就在这座城市的某个地方,因为长途电话的声音没有这么亮。他很想见我,同时又怕他的回家导致我更大的失望和鄙夷,他不能变成事实上的半途而废,他要营造一种车在旅途的气氛。
按常例,我应告辞了。但这个初夏的夜晚,我脑子里灵光一闪,突然有了深谈下去的***,比如,是什么导致了千里的总是半途而废?
(节选自《经典小说》)
小题1:小说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2:车教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题为“车在旅途”,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车教授的儿子车千里远在旅途、几年不归展开的。如果以“儿在旅途”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听到“我”说“千里还是有志气的”时,车教授发出令“我”毛骨悚然的怪笑。这是对儿子不屑一顾的嘲笑与恨铁不成钢的苦笑。 |
B.车教授以儿子三岁时摔坏泥巴坦克、小学时没勇气骑车冲上坡顶、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为例,说明他儿子做事总是半途而废。 |
C.车千里决定“千里走单骑”时,将起点选择在校园里,其实质就是演戏,目的是做个样子给父亲看看,向父亲示威。 |
D.这篇小说借“我”与车教授的对话展开情节,在对话中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品主题。 |
①“祖宗”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崇拜祖宗的活动在中国非常普及、盛行:纵向上,从夏殷周三代到清代,祭祖仪式一直延续着,宗庙与社稷合一也一直没有实质性变化;横向上,皇家与民间的普通百姓家每年都要举行庄严的祭祖仪式,祖宗崇拜的观念根深蒂固。与此相关,在我们这个农业大国里,几千年来,农村的天然基本单位是自然村庄。它们往往是由世代聚居的某个宗族或几个宗族的联合体组成,而家族普遍对记载祖先事迹与血缘谱系的家谱、族谱很重视……诸如此类的社会事实有力地支持了祖宗观念的世代相传。
②另一方面,由祖宗崇拜、祭祖仪式培育的祖宗观念已渗透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广泛地表现在中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比如“炎黄子孙”的说法简直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其实这是由祖宗观念无意识地生发出的口头禅。可以说,祖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家族的存在、血缘的联系,因而意味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骂人时,咒他的祖宗是最狠毒的;在刑法中,刨祖坟是最厉害的;而在荣誉中,没有什么能比光宗耀祖更令人自豪的了。祖宗又标志着家族的权威。以祖宗为起点,可以依次确定家族成员的辈分关系,限定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祖宗又是一种精神理想的化身,很容易染上崇高色彩,因而祖宗又常常与英雄为伍。在一个文化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祖宗的经验、观念意味着后代的唯一的精神起点,因而祖宗精神似乎具有永恒的价值。“言必称三代”“言必称尧舜”,现实的挫折、困惑会使人们去祈求祖宗指点迷津。儒学非常成功地将祖宗的原始文化融会到了自己的学科思想中。这一点就连明代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都感觉到了,他“认识到古老的敬祖思想是儒家哲学体系的一大支柱”。
③实际上,古老的敬祖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种族记忆”和“文化——审美心理原型”,在夏殷周三代形成后,经过儒学的肯定、发扬,家族社会的保护,已深深地潜藏于中国人的意识与潜意识中,在他们的价值观念、心理中积淀为一种情结,时常若隐若现地以种种方式流露出来。
④文学的祖宗情结原型无疑与祭祖仪式、《诗经》中祭祖诗的仪式活动有渊源关系。它是子孙后代对家族祖先的崇拜、怀念。这种情结有一种常见的宣泄方式,那就是满怀崇敬的心情,以子孙的口吻讲述祖先的英雄行为,或将祖先英雄化、美化;在与祖先的对比中,子孙的自我惭愧感往往激发起他们摹仿祖先的欲念,或者萌发出寻根心态。而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文化的某些转型时期,子孙的祖宗情结则往往表现得很复杂:钦慕、反思、批判、困惑、迷惘,或者兼而有之。
(选自《宗祖的寻梦——原形批判与文本解读》,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于“祖宗”概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宗象征着家族的存在、血缘的联系,意味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
B.祖宗标志着家族的权威,以此确定家族成员的辈分关系,限定权利与义务。 |
C.祖宗具有永恒的价值,能为后代在现实的挫折、困惑面前指点迷津。 |
D.祖宗是一种精神理想的化身,很容易染上崇高色彩,常常是子孙心目中的英雄。 |
A.崇拜祖宗的活动在中国非常普及、盛行,自夏殷周三代以来,祭祖仪式庄严而神圣,一直没有变化。 |
B.儒学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将祖宗崇拜的原始文化精神融会到了自己的学科思想中,把敬祖思想作为其哲学体系的一大支柱。 |
C.在中国人的心中,“炎黄子孙”是“中国人”的代名词,这是祖宗崇拜、祭祖仪式培育的祖宗观念渗透到我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
D.文学的祖宗情结受古老的敬祖行为和敬祖思想的影响,始终表现为子孙后代对家族祖先的崇拜、怀念。 |
A.家族普遍对记载祖先事迹与血缘谱系的家谱、族谱很重视。 |
B.宗庙与社稷合一、皇家与普通百姓家每年都举行庄严的祭祖仪式的大环境。 |
C.儒家对古老的敬祖思想的大力肯定、发扬,家族社会对古老的敬祖思想的保护。 |
D.子孙或将祖先英雄化、美化,或有摹仿祖先的欲念,或者萌发出寻根心态。 |
离我最近的草 李玉良
①家乡的田野,生长着一种我不喜欢的草叫沙蓬。村里那些乡亲,几乎都不喜欢这种草。冬去春来,有一些草,从地上针尖尖似的冒出来,沙蓬也以绿的姿态出现。只要有土的地方,它都会生长。看样子,沙蓬的生命很顽强,它不但长在远离农田的贫瘠土地上,还和别的一些草长在靠近庄稼的地畔,甚至长在肥沃的地里,与庄稼分享农人撒在地里的汗水和肥料。
②沙蓬露头不久,茎秆就长出绿针。那时候,它是嫩嫩的、绵绵的、软软的,没有锋芒。放学后,奶奶交给我拔猪草的活,我快乐得如鸟儿一样,提着筐子,跟几个伙伴出去了,不用多长时间,一筐子嫩沙蓬提了回来,奶奶把大部分沙蓬留给猪吃,拣出一把,用清水洗了,给我做菜饽饽。现在想起来,奶奶当年做的那些菜饽饽,是难得的绿色佳肴,只是那时的我,却没有品出其中的滋味。
③过了春天,沙蓬也长高了,也长硬了。可以说,它是地上生长的一种异样的草。夏末季节,这种草蓬炸成箩筐般大,它不再有破土而出时那种娇嫩劲儿,而是浑身长刺,锋芒毕露,不但人不可伸手触摸,连牛驴骡马也敬而远之。
④大自然的草,各有各的形象,有的迎风而立,有的见风就倒,特别是沙蓬,经不住秋风吹打,在白天,也在晚上,以球形的姿态,被风追赶着到处跑。小时候,在乡村的日子里,是沙蓬撵着我长大的。少年时我在铁路上干活,每天出去,都能见到沙蓬,铁道的路肩上,走多长的路,它们都不会在我眼前消失。起风的时候,它们有时跑在你前面,有时抱成一团,拦住了你的去路,有时在你身后拼命地追赶,火车在铁道上跑,它们在铁道下面跑。那天,我看到一个独特的景象:一大群沙蓬站在护网外,如天真而又充满幻想的孩子,好奇地看着疾驶的火车。忽而一阵风过,他们便无人管束一般,如撒欢的野马,有的跑到山洼里,有的跑到水沟中,他们在背风的地方躲避着,好像跑得有点累了,歇在了那里。
⑤终于在这一天,我改变了对沙蓬的看法,沙蓬不能迎风而立,是它的天性使然,它只能在风来临时选择逃跑,至于它最终的结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它的宿命是一岁一枯荣。
⑥在我看来,百草中数沙蓬最脆弱。我发现,乡村那些老百姓和我们这些外出打工的人,跟沙蓬一样,都是弱势群体,一生就这样奔跑着、忙碌着。我们干活,有时是漆黑的夜晚,有时是天刚破晓的黎明,有时在阳光炎炎的烈日下,有时在飘飘洒洒的雨中,有时在鹅毛飞落的雪天。无论多么辛苦,我们都无怨无悔。
⑦人跟沙蓬走得是那么近,有时候,人的一些作为,都被沙蓬看在眼里。有一群人在挥汗如雨地干活,为什么有一个人站着不干活,还指手画脚地骂他们,不能好好说吗?那天,我也在这群人中干活,看到了这些沙蓬,也听到了他们的话。有一名临时工,听到那个人的辱骂后,平心静气还了两句,就被开除了。一旁的沙蓬,埋怨他不该像它们一样锋芒太露。
⑧长刺的沙蓬,注定命运好不到哪里,因此我怀疑它们还是当年在铁路边看到的那群沙蓬吗?还是说,童年的沙蓬一到成年就注定会以另一种姿态呈现?我想到了鲁迅《故乡》里的闰土,少年时的机灵、自由,与中年后的木讷、顺从,这难道就是造物的杰作吗?但不管怎样,它的确离我很近,近得我能嗅到它的味道,捧着它的灵魂,并期待在这个寒冷的日子,再次与它相逢。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小题1:请分析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技巧及主要作用。(6分)
小题2:文章标题“离我最近的草”有哪些含义? (6分)
小题3: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鲁迅《故乡》中的闰土?试作探究。(6分)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明灯映着人们的心智?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其实不然。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
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
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它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
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熙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有删节)
小题1:题目中“千灯”一词有什么含义?(5分)
小题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小题3:结合文本内容及现实,谈谈作者为什么在“千灯”中只取顾炎武这一盏明灯。(7分)
与航空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不同,飞机上的黑匣子(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却是上世纪60年代的发明。50年虽然在可靠性等方面不断改进,但原理一直没有大变化,有时搜寻非常困难。
为了便于能在空难事故发生后迅速被找到,黑匣子通常会被漆成醒目的橘红色或是火红色。黑匣子包括两部分,飞行数据记录仪(FDR)和舱声录音器(CVR)。这两个部件通常也不安装在一起,以波音客机为例,飞行数据仪通常被安装在机位的顶端,舱声录音器则安装在飞机机尾右侧、距货舱门1米左右的位置。这样的位置设计,是为了保护和降低两个部件同时受损的概率。
FDR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大型飞机上的固态存储器可追踪700多个参数,保存25小时的飞行数据。CVR不仅记录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与塔台的对话,还记录可向调查人员提供关键线索的背景噪音,但通常只能保存两小时的驾驶舱声音记录,并循环录制。
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ping”信号,共发射30天,然后电池就没电了。2009年法航447航班失事后,黑匣子未能及时找到。一直到2011年4月,无人深潜器发现了大西洋底4000米处的飞机残骸,进而从残骸中起获了黑匣子。
近年,关于黑匣子更新换代的呼声越越高,其中呼声最高的“云匣子”,是利用“云”技术,把原本记录在黑匣子中的数据通过卫星实时传输到地面。以便更好地进行事故调查,也有助于搜寻失踪飞机的下落。研究人员表示,既然航空公司有越越多的机上带宽供乘客上网甚至是下载电影,那么分出一部分带宽传输实时GPS数据应该也不是难事。
另一项改进技术俗称“飞匣子”。不同于原有的黑匣子,“飞匣子”(自动弹射飞行记录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从飞机上弹射出,弹射的时机由专门的飞行监控计算机决定。弹射出的设备可以避免飞机坠毁时受到的巨大冲击,也不致受到事故后发生的火灾影响。设备落入海中后会浮在水面上,相比沉入水底的黑匣子,搜寻的难度降低了不少。不过,该项技术的成本较高,每个约10万美元。
小题1:下列关于黑匣子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机上的黑匣子自上世纪60年代发明以来,虽然在可靠性等方面不断进步,但原理却没有变化,有时搜寻非常困难。 |
B.黑匣子分为两部分,FDR和CVR,通常不是安装在一起,比如波音客机是将FDR装在机位的顶端,CVR装在机尾右侧、距货舱门1米左右的位置。 |
C.大型飞机上的固态存储器能保存25小时内FDR记录下的各种飞行数据,而CVR通常只能保存两小时的声音记录。 |
D.2009年法航447航班没有在失踪30天内找到黑匣子,直到2011年才由无人深潜器在大西洋底发现飞机残骸并起获黑匣子,使飞机失事原因得以大白天下。 |
A.与航空业日新月异的其他科技发展相比,发明于上世纪60年代的黑匣子技术已明显落后了,近年,关于发展黑匣子技术的呼声越越高。 |
B.“云匣子”,是利用“云”技术,把原本记录在黑匣子中的数据通过卫星实时传输到地面,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事故调查,也有助于搜寻失踪飞机的下落。 |
C.“飞匣子”能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从飞机上弹射出,而且落水后能漂浮于海面上,这样可以保护飞行数据的安全,同时亦降低了搜寻难度。 |
D.由于飞机上带宽以及资金等众多条件的限制,虽然需求很迫切,技术也已相对成熟,但距离“云匣子”或“飞匣子”真正投入应用,也许还要相当长的时间。 |
最新试题
- 1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A.2+3=5B.2×3=6C.6÷3=2D.(-2)2=2
- 2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A.马歇尔汁划B.布雷
- 3What"s matter _____ your computer? [ ]A. with B. for
- 4在△ABC中,BC=AB,∠ABC=120°,则以A,B为焦点且过点C的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
- 5如图所示,用轻绳AC和BC悬挂一重物,绳与天花板夹角分别为60°和30°;(1)若物重50N,求绳AC和BC所受拉力的大
- 6— What does "It"s time for Millie"s PE lesson." mean? — It m
- 7缺词填空。The Mid-Autumn Festival Family members get t 1
- 8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CH2═CH2B.CH2═CH-CH═CH2C.CH2═CH
- 9She knows so much about England. She _____ there before.[
- 10有人认为:“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远的距离发生感应”,这是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的辩证法观点B.承认联系的客观性的唯物主义
热门考点
- 1在比例尺为1:n的地图上,规划出一块长为5cm,宽为2cm的矩形工业园区,则该园区的实际面积是(单位:cm2)( )A
- 2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后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是5m/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
- 3配对阅读。左栏是五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右栏是七个网站的介绍。请为每个人选择合适的网站,并将答案写在题前的括号内。小题1:
- 4How old _____? [ ]A. are you mother B. are your mothe
-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
- 6A great deal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___
- 7租赁消费是当今越来越常见的一种消费方式,下列有关租赁消费的表述正确的①适用于消费者无力购买或不想购买的商品②是通过暂时变
- 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该《条例》已于2008年6月4日国务院11次常
- 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
- 10某公路急转弯处设立了一面大镜子,从镜子中看到汽车的车辆的号码如图所示,则该汽车的号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