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知识分子与传统
郑也夫
时下,“知识分子”与“传统”成了两个热门话题。前者往往被看作是变革的生力军。即使像《知识分子与传统》这本书作者之一,稳健的学者艾森斯塔特,虽认为知识分子“并不一定是这种变革运动的惟一,甚至不是最主要的领导者,‘却也以为’他们是变革催化剂的最主要储库”。而后者——传统,被时下相当多的人们视为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和凶恶敌人。纪录片《河殇—— 中华文化反思录》的作者坦率地承认,《河殇》的轰动是他们始料不及的;这实际上说明了:举国上下的反传统心态,就是反传统的先锋作家们也不曾料到的。
可见,与“知识分子”连在一起的似乎应当是“反传统”。这两个词似乎天然地两位一体。打开近现代历史:培根、笛卡尔、卢梭、圣西门、马克思、尼采、萨特,反传统的大知识分子不胜枚举,甚至可以说很难找到近现代历史上的哪位大知识分子没有一点反传统味道。因此,“反传统”几乎成了“知识分子”的主要内涵和最鲜明的特征。也因此如艾森斯塔特所说:“社会思想史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但迄今其关注的中心是作为现有制度的批判者、作为其潜在的或实际的反对者、作为改革者和革命者、作为社会和文化方向开拓者和反传统的开创者的那个知识分子。”以至格劳巴德说:“‘知识分子’与‘传统’两词放在一起就不常见。”但是《知识分子与传统》的几位作者却一致地认为:反传统并不是知识分子的标志,知识分子并不都是反传统的。
被称为“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在“五四”时代孔学声名狼藉之时,以罕见的沉静独立的心态挖掘和发扬孔学的优良传统。今天大约不会有人说梁漱溟不是知识分子。
西方保守主义思想家雷蒙·阿隆,与他少年时代的同窗、西方文化的叛逆者萨特持有截然不同的立场,他终生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辩护。晚年相逢时倒是阿隆更像一个胜利者。能说这位传统捍卫者不是知识分子么?
即使从一个严格狭义的知识分子定义看,这两位传统的捍卫者也显然当在其中。
中国改革思想的最充分阐发者和积极鼓吹者是知识分子。而改革开放前十年最有实效的是农村改革。农村改革说到底是一种回归传统,回到有过二千年实践经验的个体经营中去。诚然,改革的内容中还有很多非传统的新内容,但理性的、实用主义的思维毕竟要人们放弃对传统的轻易的全面否定,至少在实践上。就改革的最主要目标——重新建构所有制来看,也显然是放弃和否定了建国后浪漫主义和反传统思潮指导下的实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保守主义重新高涨的时代。始于卢梭——马克思的浪漫、激进、反传统的思潮不会随着其后辈实践家的失败而葬送,他们在思想上的价值是永存的。但今天的世界,至少是东方,又开始重现被卢梭、马克思猛烈批判的深层价值观:私有制以及分配不均等的必要性,及与之相伴的对人性的保守主义认识。而推动当代保守主义思潮复兴的无疑是堪称“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们。
狭义的知识分子定义不可缺少的一个属性是理性和批判精神。理性意味着在判断上不屈从神启,也不屈从权威,无论这种权威是一个特定身份的人还是一种舆论、一股思潮.也无论这股思潮是传统的还是反传统的。批判精神的对象也绝不限于传统,反传统的东西也同样是怀疑和批判的对象。特别是当代反传统思想成为一股大潮后裹挟进了那么多非理性的、情感的、情绪发泄的成分,它就当然也将成为理性精神的批判对象。因此,简单化的“站队”——捍卫某些传统还是反传统不是判定知识分子的标准,而要看你这种立场的由来:是理性判断,是情绪所致,还是潮流裹挟。正如艾森斯塔特所说:“知识分子总是认为自己的角色就是去创造一个传统在其中不发挥作用的社会。而实际上,批判既可以表现为对传统、观念、信仰及权威的拒斥,也可以表现为对它们的赞同和接受。”
(节选自郑也夫《知识分子研究》,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学者艾森斯塔特一方面表达了对于知识分子效能的怀疑,另一方面也肯定了知识分子必定会起作用。 |
B.《河殇—— 中华文化反思录》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表明了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着反传统心态。 |
C.大知识分子身上都拥有反传统的味道,因此“反传统”是“知识分子”的主要内涵和最鲜明的特征。 |
D.西方保守主义者由于受到主流价值观的保护,在与西方文化叛逆者的对峙中往往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知识分子理性”的一项是 (3分)
A.梁漱溟在“五四”时代孔学声名狼藉之时,挖掘和发扬孔学的优良传统。 |
B.西方保守主义思想家雷蒙·阿隆终生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辩护。 |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重新探讨被卢梭、马克思猛烈批判的深层价值观。 |
D.以简单化的“站队”为标准判定知识分子是捍卫某些传统还是反传统。 |
小题4:“五四”时期。既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反传统口号,也存在着梁漱溟对优良传统的发掘与发扬。请根据文意对此现象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CD
小题2:D
小题3:① 在近现代历史上反传统的大知识分子不胜枚举,甚至很难找到哪位大知识分子没有一点反传统味道。“反传统”几乎成了“知识分子”的主要内涵和最鲜明的特征。(2分)②格劳巴德的意思是“知识分子”与“传统”不相融合,而并非两个词语不会同时出现。(2分)
小题4:①对传统、观念、信仰及权威的拒斥是知识分子理性和批判精神的一种体现。“五四”时期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反传统口号,正是这种精神的表现。(或:知识分子总是认为自己的角色就是去创造一个传统在其中不发挥作用的社会。“五四”时期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反传统口号,就是那个时期部分知识分子这种自我认识的体现。) (2分)
② 理性和批判精神也可以表现为对传统的赞同和接受,以及对舆论和思潮的不屈从。梁漱溟在五四时代孔学声名狼藉之时, 以罕见的沉静独立的心态挖掘和发扬孔学的优良传统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因果判断错误。原文为“‘反传统’几乎成了‘知识分子’的主要内涵和最鲜明的特征”,选项去掉了程度副词“几乎”使得表述绝对化;另外,缺少时间的限定,“近现代史”。D“主流价值观的保护”,无中生有。
小题2:
试题分析:D简单化的“站队”不是判定知识分子的标准。
小题3:
试题分析:作答划线句子的含义,一般要答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句子的表层含义是句子的字面意思,作答时,总结概括即可;句子的深层含义主要是结合文章主旨来分析。本句的表层含义是赏月更在于月下之影;深层含义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不要注重外表。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对文章主旨理解考查的题目,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对传统既要批判其糟粕,也要继承其精华。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知识分子与传统郑也夫时下,“知识分子”与“传统”成了两个热门话题。前者往往被看作是变革的生力军。即使像《知识分子与传统》这本书作者之一】;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书友
聂鑫森
无论是见面交谈,还是打电话问候,他们都称对方为“书友”。 两人都喜欢读书、藏书,还著书立说。
叫舒予的五十有一,是潭城社科院古典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中等个子,稍胖,面白无须,走路不急不慢,性子好得出奇。
叫殳役的和他同年,是湘江大学中文系的“博导”,教的是古典文献的校勘。也是中等个,精干单瘦,下巴蓄着短须,却粗喉咙大嗓子,很容易激动。
同居一城,又有相同的喜好,所以数年来交谊弥重。就藏书而言,他们都有相当的规模,当然是新版书多。但也各有不少镇库之宝——古版线装书,都轻易不肯示人。
他们原本和善的关系,忽然紧张起来。中秋节之夜,市里发请柬,请一些学术界的大腕,在雨湖公园的湖心岛小酌赏月。舒予和殳役特意互邀,坐在同一张桌子边。桌上摆着月饼及几个佐酒的冷盘,白酒是茅台,红酒是山东青岛的葡萄干红。
皓月当空,湖光耀金,秋风送爽,水气氲氤。他们喝着酒,谈着书的话题,酒力渐渐在全身流转开来。
殳役问:“书友,你此生访书可有憾事?”
舒予说:“有啊。家传《经进周昙咏史诗》,为唐代周昙所著,是进奉给皇上的,共有七言绝句二百零三首,每首题下注出大意,诗下引史事,而间杂已意加以论评,谓之‘讲话’,此为当时一种体式。有宋刻三卷本传世,我家只一卷和二卷,缺第三卷。我父亲生前搜寻未果,我又找了多年,仍然无法补齐。”
殳役酒兴正酣,说:“我家却有第三卷,纸张精美,是福建刻印的,应为宋之佳本……”说了一半,他忙刹住话,猛猛地喝了一口酒。
舒予的嘴惊得半晌也合不拢,然后低声问:“书友,可否割爱?价由你定。”
“不!绝不!先父为购置它,跌伤过一只手。”殳役回答得斩钉截铁。
子夜时分,赏月会结束。他们默默地挥挥手,各自乘安排好的小车回家去。这一夜,他们在各自的书房里,一直坐到天亮。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互相再不打电话,也避免任何可以碰面的机会。殳役为自己的酒后失言而忏悔不已,若不说出家有此书的第三卷,就不会导致舒予的急于购置,一切便会怡然如昔。可他有难言的苦衷。1948年冬,父亲闻长沙一个书商手上有此书的第三卷,便乘火车去购买。下火车时,因站台结冰不慎跌倒,左手骨折,硬是忍痛把书购回。到殳役长大后,父亲专门说到此事,嘱他若能找到一卷和二卷,则为殳家之幸,也是此书之幸。殳役如将其散出,便是有违父命,则为不孝。若是别的书,殳役绝不会这样。他听城中一家经营古旧书店的老板偶尔谈到,舒予曾打听过可有宋刻汤汉注陶渊明诗的古本,便推断舒予家应有宋刻《陶渊明集》,而缺少与之称为双璧的汤汉注陶诗宋刻本。此书他家却有,但舒予并没有向他提起过,当然他就不能慨然出让了。
舒予也很后悔那晚贸然开口索购,这不是要夺人所爱吗?他在没事时,总会从书柜中搬出一个楠木书匣,戴上白而薄的手套,从里面拿出两卷《经进周昙咏史诗》,小心地翻看。楠木匣是父亲得到这两卷本后,特意请人做的,里面的空间可放下三卷本。一套书未齐备,如一家人之离散各处,不能团圆是一大憾事。舒予想:我们二人爱书、藏书,是为了读书、研书,而不是以占有为乐。若都不肯忍痛割爱,则此书永远不得团圆。他决定连匣带书,慷慨赠予殳役!
星期天的上午,舒予携书去了殳家。
当舒予说明来意,殳役先是发愣,继而是又惊又喜,最后泪流满面。他寻出第三卷,小心地放进书匣里,再把书匣摆在父亲的遗像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哽咽着说:“爹啊,书友助我完成了您的心愿,您可以再无牵挂了。”又转过身向舒予鞠躬致谢,然后说:“古人云,有来无往非礼也。书友家中可藏有宋刻本《陶渊明诗》?”
“是。”
“一直想寻访宋刻汤汉注陶诗的古本?”
“想了多少年了。”
“这就好,我家有!且赠书友以藏。”
舒予蓦地站起来,说:“我先去净手,我们再一起去把它‘请’出来。”
半年后,他们仿佛心有灵犀,虽未相约,做法却惊人的相似。舒予将家藏的古本书,全数捐赠给殳役供职的湘江大学图书馆。殳役也把家藏的古本书,全部捐赠给舒予供职的潭城社科院图书馆。
(选自《天池小小说》)
小题1:文中两位“书友”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3:小说的结尾写两位书友将家藏的古本书全都捐赠给图书馆,请结合文本对二人做出这一行为的原因加以探究。(6分)
重返报界显雄风
1895年创刊的《万国公报》,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份报纸,由康有为出资创办,梁启超、麦孟华负责编辑。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逃往日本,开始了他新的办报历程。
《清议报》于1898年12月23日,由梁启超创办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以介绍民主自由、传播西方先进文化,而成为中国报界的先锋。《清议报》将“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作为新的办报特色,以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传播中华固有之文明、启迪人民心智为己任。梁启超规定该报以维持中国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气、增长中国人的学识、发明东亚学术为宗旨,“陈宇内之大势,唤东方之顽梦”,此时的《清议报》成了刺向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尖刀利刃。
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第100号发行,梁启超等在报馆举行了百号纪念仪式,这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简直是一种怪闻。当时的中国以保守闻于天下,向来无所谓祝典,使得“前无古人”的功绩流离于历史之外,有赞叹而无继述,有率循而无扩充,有考据而无纪念。三年来,《清议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1899年的火灾,1900年的低迷,还有清政府时时刻刻的压制。可以说,《清议报》在坎坷中一路蹒跚走到今天,浸满了梁启超和报社同仁的汗水和心血。在百号发行的日子里,梁启超将这一切记录在中国救亡史的一页里,开创了报界的又一先河。
这时的中国国内刚刚经历了战火,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逃亡,千年古城被清洗一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8月,与列强签订和约,中国完全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社会。社会上要求变法自强的呼声越来越高,清廷为了敷衍外界,数下维新上谕,屡次接见外宾,维新的空气表面上日益蓬***来。这时,文化思想界也掀起了改革风潮,以适应运动发展的需要。梁启超也在这一时期创办广智书局,约请中国留学生翻译大量西方文献资料出版,供中国学者研究使用。
《清议报》被迫停刊。但由于学术界掀起了维新热潮,梁启超为了指导运动的发展,又竭尽全力创办《新民丛报》,使其成为学术界的一面新旗帜。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在日本横滨创刊,每月1日、15日发行,社址在横滨山下町152番,所需款项均借自广智书局。
当时中国的绝大多数报社无非是上书改革言论,翻译西文书籍,并且记事繁琐,编辑混杂无绪,管理混乱,犹如一乳牙幼儿四处涂鸦。鉴于此梁启超将《新民丛报》作为引导报界新气象的武器。形式上,《新民丛报》采用西式装订法,一改中国古老的线装书式,封面为套色的中国地图。以崭新的面貌问世。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导,以政论为辅从,在介绍新知识、新思想的同时,注重向国人描绘新中国、新世界的蓝图,激发广大民众潜在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说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新民丛报》都是新的。梁启超在上面发表的名篇《新民说》成为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宣言书,长久地影响当时的中国社会。
梁启超为了宣传西学,大量购买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使其成为中国思想启蒙的指导。他认为,“有新学术,然后有新道德,新政治,新技艺,新器物,有此数者,然后有新中国,新世界”。 大量西方著作的引进使得孟德斯鸠、卢梭、伯伦知理、边沁等西方学术巨人踏进了中国,成为中国思想、学术界的启蒙火种。梁启超以法国伏尔泰、俄国托尔斯泰、日本的福泽谕吉为榜样,如饥似渴地阅读移植西方学术理论,以服务于自己的祖国。
《新民丛报》的发展突飞猛进,很快轰动于海内外。梁启超顿时忙碌起来,为了更好地投入到报社工作,梁启超每日奋笔疾书,时常每天写字五千余,甚至连自己三十岁生日也在前往东海道的汽车上度过。梁启超文思泉涌,感情激荡,《新民说》、《新史学》等作品陆续面世,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惊心动魄的文界“飓风”。 《新民丛报》出版后立即引起抢购热潮,发行万余份,还完全不能满足需求,社会上翻印成风,“清廷虽严禁不能遏”。
《新民丛报》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而作为它的实际***的梁启超也成为了公认的“执中国舆论界之牛耳者”,这对于一个常年客居海外的人来说,不可不为一个奇迹。
(选自袁咏红《梁启超图传》)
小题1:广智书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办起来的?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以“一乳牙幼儿四处涂鸦”为喻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3:为什么梁启超能够在当时的中国舆论界居领导地位?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
“清明节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俗也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从节气上正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盛世清明图景。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感恩节。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施爱东介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清明节较早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因柳树为春季应时嘉木,插柳与戴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风习时尚。民国时期,插柳日还曾一度成为“植树节”。但不管如何衍变,追悼与祭祀是中国人过清明的最重要内容。
“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其流变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清明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施爱东说。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认为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认祖归宗的纽带。 |
B.从节日内容上来说,清明节的祭祀、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
C.唐代之前,寒食节与清明节两个节日前后相继,虽然主题不同,但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
D.入宋后,由于清明节融合了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人们只过清明节。 |
小题2:下列表述和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寒食节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相关,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 |
B.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是前者怀旧悼亡,属于阴;后者求新护生,属于阳。一息一生,密切配合。 |
C.清明节从文化角度来看,是中国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孝文化等内容的体现,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D.不管清明节如何演变,追悼与祭祀都是其最重要的内容,而这正是清明节具有的传统文化内涵。 |
小题4:有人说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较好地体现了本文作者的观点,请根据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去月球的行李
【菲律宾】迪恩·佛朗西斯
萨米闭着眼睛,瘦小的肩膀斜靠在枕头上。
“萨米?”我轻轻地敲了敲她的房门,“你睡了没?”她猛地睁开眼睛,笑容满面地说:“爸爸,如果我睡着了你就没法叫醒我了。”我笑着点头,坐到了她的床边:“你该睡觉了。明天是个大日子。”“我知道,”她轻轻叹一口气,答道,“但我还能听个故事,对吧?”她眨了眨棕色的眼睛,一下,两下。“可是,小宝贝,”我有些无奈地说,“我的故事都讲完了啊。”“今晚再讲一个吧,爸爸,”她打了一个哈欠,“讲完我就睡。”
“好吧,让我去拿本书。”自从她七岁生日之后,过去的六个月里,我们几乎在故事里周游了整个世界,通过我在网上给她订购的那本厚厚的精装故事书。“现在,我们到哪里了,宝贝?”“中国。”她说,“我们已经读了灯笼还有渔夫的故事,还有长城的故事——那个很棒。”
我找到那一章。“是啊,”我一边看着插图,一边说,“我们可以去另一个国家了。”“不,爸爸,”她说,“先别离开中国。下一个故事是什么?”“是《公主和月亮》。”我给她看那幅插图:一个公主还有一艘似乎用烟花作动力装备的火箭船。“看着不错。”她在床上挪了挪位置,躺好,微微眯着眼睛——这是让我开讲的暗示。
给萨米讲故事是我一天中最爱做的事情之一。我清了清喉咙开始讲了,现在我的角色是那个任性的想要到月亮上去的公主的父亲。我指示宫廷的专家去劝她,说那种旅行是不可能的,去月亮需要带很多东西,而且月亮上也不适合一个小女孩居住,更别提一个帝国的公主了。
我告诉萨米,公主气急败坏地跺着脚又哭又闹,最后,国王屈服了,火箭船被造了出来,用爆竹作动力——就像插图上画的。公主高兴极了,她大声喊道:“我成功了,爸爸。”
我列出了所有需要的东西,上佳的食品和最好的衣服,各种器具摆设:新鲜蔬菜,时新水果,美味的糕点;整箱整箱的礼服和蚕丝被子,甚至还有阳伞、扇子和手帕应有尽有。为了防止公主在月亮上无聊,还安排了很多侍从,有乐师、驯马师、说书人、杂耍艺人等。一大批武士咬着牙一箱箱不断地往船上搬着。
但等这些东西都塞进小火箭船后,却没有地方留给公主了。所以国王最后不得不断然下令,取消了这次危险的旅行,以免悲剧收场。
萨米撇了撇小嘴:“真是个蠢女孩。”“为什么?”我把书合上,放到床头橱上,问道。“嗯,她带的东西太多了。”萨米很肯定地说,“如果是我,就只带最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来列个清单吧,爸爸,只列最重要的。你写你的,我写我的。”
“我们明天从医院回来就写,好吗?”
“好的。”她皱了下眉但随即就开心地笑了。“我爱你,爸爸。”
“我也爱你,萨米。”我亲了她三下,脸蛋两边各一下,额头一下。我看着我的小勇士和小女儿进入了梦乡。希望她有地球上最甜美的梦。
医生说要做更多检查,估计我们至少要连续四昼夜留在医院。两周后,检查结果说癌症回来了,死亡只是时间问题。
她会好起来的,因为她是萨米。因为她是我的女儿。因为我相信她的毅力,她一直很坚强,我的小斗士。她比我知道的任何孩子都要坚强。
我最后一次看见萨米时,她的呼吸很缓慢,已经不能睁开眼睛了。我坐在她身边给她讲每个我记得的故事,所有她喜欢的和所有她可能并不是真喜欢的。我无法停止,也不想停下来。我像个要溺死的人,因为这打击来得太过沉重,太过真实,太过迅速了。
感觉房子空落落的。我在心里想象着她还在餐厅看电视,或在楼上看书,或在卧室刷牙。我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睡觉。整天都在睡觉。直到毫无睡意。
我上楼站在她的卧室门外。我握门把的手颤抖着。让她在屋里吧,让她在床上吧,让她的小脚温暖地裹在毯子里。让她睡着,或让她醒着,让她在吧。
她不在。
我不知道我在她的床边坐了多久,我感觉我内心的空虚在不断膨胀。我把脸埋进她的枕头里。我看到放在床头橱的那本厚书,便拿了起来。有一张纸条夹在书里,在中国部分的那个故事——《公主和月亮》那一页。那是一张清单。我尽力地读着上面的那一行字,直到我的视线完全模糊。
去月亮要带的重要物品:1.爸爸;2.空气;3.宇航服。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小题1:请分点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小题2:本文以“去月球的行李”为题目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小题3:小说中的萨米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点概括分析。(6分)
新学期传来消息:人教版新编初一语文教材删除鲁迅的《风筝》一文。“去鲁”虽是近年新编教材的旧话题,依然引人关注。综合各方“去鲁”的理由有两点:国内中学教材长期“一家独大”的鲁迅文章,是阅读贫乏时代的选择,现压缩鲁迅篇目是为了及时追踪新人新作;鲁迅文章对中学生来说,过于深刻,甚至过于沉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以更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时新文章替换,就是为更“接地气”,更“大众化”。
为迎合学生而“从浅避深”,为标榜求新而“以新去旧”,是语文教材“新编”的准则吗?语文教材范文要编选经典文学作品。编选的基本准则,用梁朝文学家萧统的话说,“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即入选文章思想性、文学性兼备:《风筝》用一个亲情的故事,揭示了深于亲情的人生哲理:关爱必须从理解开始,因为生命的历程不会在时间中重复:姑且不论文章的思想性,单就语言艺术而言,《风筝》文字自然贴切而道劲醇厚,并非艰涩到不可为初中生所接受,北大教授曹文轩说:“我们那个时候能读懂,现在的孩子就读不懂了?难道大家的阅读能力退化了?”质问值得思考。
当下阅读调查显示,四大名著读不下去的大有人在:当前阅读之倾向,从各类畅销书排行榜的榜单即可看出。和“去鲁”一样,大家纷纷扛出了“大众化”的大旗,似乎大众化就是选择自由,大众化和读经典就“势不两立”了。这种大众化的误解一再发生,以致我们拱手让出了文化传承和文化提升的机会。大众化是多元文化的并存,娱乐和求知并重,文化产品追求大众化,并不意味着俯就和迁就,而是在形式上“明白晓畅”,在内容上“表达主流价值”,满足大众的需要并能提升大众的修养。文化市场是大众文化消费的供贷方,更是精神修养的培育场,这两个功能不是对立的,是可以并且有必要和谐共存的。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因为它们是大师之作,还因为它们作为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精神历史结晶,是经过历史淘漉的人类精神创造,具有深刻的文化建构力和深远的精神影响力。在当前阅读流行快餐阅读的风气之下,用流行时文代替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作品,“去经典”已经成为今天必须正视的文化现象。别的不说,经典阅读的缺失正导致国民阅读力和语言表达力的退化。以老师难教、学生难懂为由,把鲁迅“请走”,正是当前社会过度娱乐化、当前阅读过度浅表化的反映。“去鲁”以“去经典”迎合学生“兴趣”和“接受力”,其实是放弃了教育的提升动能。编教材要注重经典,如果教材的编选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而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既有知识为水准,那么何谈教育学生和提升学生?从小学升到中学,本是儿童步入少年、向社会开启心灵的时机。编选经典并指导学生阅读,才能引导、启示学生跨入心智新阶段。这个原则恐怕不能因为“创新”而丢弃。况且,“去经典”带来的阅读转变,丝毫不意味着创新或创造。
小题1:下列对“去经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指当前用流行时文和快餐阅读代替经过专家检验的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引人关注。 |
B.它包括近年来新编教材“去鲁”等话题以及新编语文教材统一删除鲁迅的文章《风筝》的做法。 |
C.它导致了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决定教材的编选内容,教师以学生既有的知识为水准来选择教学教材。 |
D.它为更“接地气”、更“大众化”而迎合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力”,实质是放弃了教育的提升功能。 |
A.当前阅读倾向于阅读各类畅销书,很多人四大名著读不下去,并不意味着当前阅读与经典阅读已对立。 |
B.国民阅读力和语言表达力的退化,导致了经典阅读的缺失,说明了大众阅读过度浅表化、社会过度娱乐化。 |
C.《风筝》文字自然贴切,曹文轩认为,如果有人认为艰涩难懂,就意味着他的阅读能力已退化。 |
D.经典阅读指导能引领学生跨人心智新阶段,经典能对学生乃至国民进行深刻的文化建构和深远的精神影响。 |
A.鲁迅的《风筝》一文,虽然思想性不值一论,但在语言艺术上却可称得上经典,教材不应当删除。 |
B.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编选的基本准则应当是具备思想性或文学性,不应为迎合学生而“从浅避深”。 |
C.文化的大众化应满足大众的需要并提升大众的修养,内容上“表达主流价值”,形式上“明白晓畅”。 |
D.社会各方一致认为,国内中学教材中的鲁迅文章过于深刻、沉重,而新人新作更适合中学生阅读。 |
最新试题
-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移情作用与“我向思维”讨论美学上的“移情作用”,即“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上去,仿佛觉得外物
-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我们应该: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逐步
- 3如图所示,一位质量m=65kg参加“挑战极限运动”的业余选手,要越过一宽度为s=3m的水沟,跃上高为h=1.8m的平台,
- 4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是1:3,它们的面积比( )。
- 5下列句中的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切的一项是[ ]①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_________的尖细且
- 6解下列方程:(1)3x2+10x+5=0(2)(x-5)(2x-1)=3.
- 7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与下列哪一宗教有关?[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 8函数y=x4-4x+3在区间[-2,3]上的最大值为______.
- 9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①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②是否能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③
- 10(24分)在西方思想史上,一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
热门考点
- 1近三年来,我国云南省持续发生旱灾。2011年泰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为“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
- 2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漂粉精的主要成分:CaCl2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Na+的结构示意图:D.原子
- 3综合阅读。 Is there a chocolate-powered racing car in the w
- 4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资源被掠夺 B.中国主权被破坏 C.自
- 5某同学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方案如图所示,长木板放于水平桌面,用钩码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减小这种
- 6甲、乙二名射击运动员参加2011年广州举行亚运会的预选赛,他们分别射击了4次,成绩如下表(单位:环)甲56910乙678
- 7你欲“追赶太阳”,并与太阳的高度保持不变,则必须:( )A.向东每小时跨经度30ºB.向西每小时跨经度30ºC.向东每小
- 8已知sinα=513,α∈(π2,3π2),则tan(π4+α)的值是( )A.-717B.-177C.717D.17
- 9下表是东莞市某居民2010年收入一览表(资料源于东莞市统计局)内容工资、薪金收入房屋、土地等其他收入国债收入股票收益利息
- 10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和H2O(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