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苏 轼谁作桓伊三弄①,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注】①桓伊三弄:此处代指笛曲。这...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 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①桓伊三弄:此处代指笛曲。
这首词是如何表达作者的离别之情的?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借景抒情,以景显情,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情感氛围。上片融情入景,用有声有色、浩淼幽清的图画渲染离别情景。下片遥想“明日”分别的情景。“飞絮送行舟,水东流。”柳絮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分外含蓄隽永。
②全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实写送别情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用想象中的 “落花”与“飞絮”衬托出故友之间的离别愁绪与伤感之情。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注:考生答出一点即可。如不能从全词角度出发,只体现词中某句所采用的手法且分析合理也可)
核心考点
试题【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苏 轼谁作桓伊三弄①,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注】①桓伊三弄:此处代指笛曲。这】;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早发竹下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在今安徽省休宁西。②结束:穿着。③穗:用丝线或布条等扎成的挂起来往下垂的装饰品。
(1)颔联描写了诗人清晨跨马山行的见闻和感受。哪两个词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和尾联描写了诗人路过农庄的见闻。请问描绘了哪些画面?结合全诗来看,抒发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赠 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作者借“蜡烛”这个意象抒写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早 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⑴ 首联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万木冻欲折”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颔联中的“一枝”,看似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传说原为“数枝”,后作者求教于郑谷,郑谷建议改为“一枝”。请简要说明你对上述改字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