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完成问题。点绛唇·呈洛滨①、筠溪②二老 [南宋]张元干③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惊帘幕,香绕屏山角。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完成问题。点绛唇·呈洛滨、筠溪二老
[南宋]张元干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惊帘幕,香绕屏山角。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①洛滨:即富直揉,字委申,北宋宰相富弼之孙。因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 ②筠溪:即李弥孙,字似之,自号筠溪翁。因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③张元干:宋代词人,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亦遭贬逐。绍兴元年(1131),以将作监致仕福州。对纲抗金主张表示积极支持。后被秦桧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
(1)起二句“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并简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秋夜景色。奠定全词清冷基调,渲染秋夜清冷的气氛和孤独寂静的情境。(意对即可)
(2)要点:寓情于景(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借景抒情;巧用典故也可以)。把听觉、感觉、视觉组合在一起。词人委婉曲折地传达出对中原不能收回的愤懑之情。(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完成问题。点绛唇·呈洛滨①、筠溪②二老 [南宋]张元干③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惊帘幕,香绕屏山角。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夜半闻横管
[宋]程俱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金谷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
(1)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出色,请你指出笛声描写的主要艺术手法并概括笛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夜半闻笛感慨万千,请你简要分析七、八两句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首句中的“惊”是什么意思?远道而来的诗人一到燕台为何而“惊”?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种思想情感是怎样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望罗浮
翁方纲
只有濛濛意,人家与钓矶
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
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
  [注]①钓矶:钓鱼台。②罗浮山有大小峰峦四百多座。这里用“四百”,是称峰峰有飞泉。③半面:山的西面。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被称作是描写瀑布的“神来之笔”,请就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技巧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