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赋。
②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滑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①檀:檀树。②干:岸。③县:通“悬”,悬挂。④狟(huán):兽名,狗獾子。皮可制裘。⑤特:三岁的兽,泛指大兽。⑥滑(chún):水边。
1.请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1)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
(2)重复“县狟”“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
(3)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
3.《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两句都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都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示秬秸[注]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隋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诗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燕子来舟中作[注]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杜甫于大历三年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
(1)本诗颈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与刘禹锡的《乌衣巷》都写到了燕子,燕子的形象在两诗中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