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倦 夜           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
答案
(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解析

(1)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抒情方式的理解,抒情方式只有两种: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乐景衬哀、哀景衬乐、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事抒情。诗歌前六句主要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典型的直抒胸臆。判断是否直接抒情只要看诗句中有没有表示感情的词语。如尾联下句有一个“悲”字。尾联的意思是:国家万里山河,处处干戈,我在这样的清冷的夜里,独自一人默默垂泪,忧心如焚。然而,我的心却无人知道。显然,诗句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报国无门,空余悲情,只能叹息的愤慨和无奈。
(2)首联: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月华初上,已生倦意;颔联: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已是深夜,使人更生睡意,倦意渐重;颈联:秋夜破晓前的景色,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尾联:诗人坐卧不安,彻夜难眠。新的一天开始了,但是希望在哪里呢?题为“倦夜”,却不提一个“倦”字,处处藏“倦”,而使人终未成眠,其忧国忧民,心事重重的形象跃然纸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倦 夜           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