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8分)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8分)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试解析这首词上阙中的三个“深”字的含义及三个字叠加在一起的作用。(4分)
答: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慨。(4分)           
答:                                            
答案
(1)三个“深”字,前两个为形容词,状庭之幽深曲折(1分);后一个“深”字为动词,协助疑问(1分)。三个“深”字叠加,不仅渲染出庭院的幽冷深邃(1分),而且收到了跌宕回环的声情效果(1分)。
(2)整首词几乎以口语入词,明白晓畅,又极准确深刻地传达了词人彼时的心理状态(2分),通过今昔对比,作者抒发了对国破家亡,个人愁苦的沉抑悲怆的感慨(2分)。
解析
古诗鉴赏考查的重点是语言品味、形象把握、意象理解、意境分析、技巧鉴赏、思想情感的把握等几个方面,平时阅读诗歌,应注意积累典故与常见意象含义,掌握诗歌常见表达技巧,体会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解题时按照读一理一审一写四个步骤准确作答。审读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注释,整体感知,然后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理清主要知识点。“审”就是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积累。写的时候要结合要求,条分缕析,重点突出。
附《临江仙》赏析: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元宵节前后,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词人抵建康已近一年,国事日非,返乡无望,精神逐渐消沉,于是深居简出,看到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触动情怀,并直接引用。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云窗雾阁常扃”,化用韩愈“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扃”的意思是关锁,整句词的意思是:幽深的庭院深藏在云雾当中,一片迷茫,看不清楚,而窗子常闭,阁门深锁,似乎与世隔绝。这应是主人公心情渺茫、极为孤寂的写照。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柳梢已有春色,梅花的花蕾也生出来,而且都渐渐看得清楚了。此句写景,好比淡墨勾勒。一个“渐”字,写出了光阴流转,梅树柳枝在春天渐渐丰盈起来的情景。“秣陵”“建康”都是指江苏南京。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感月吟风”,也就是“吟风弄月”。词人说,她过去做了许多写诗填词之事,可是现在老了,竟一事未成。李清照早年自负诗才,有过美好的生活和理想,如今背井离乡,有的只是黯然神伤。面对南渡偏安的悲剧,词人既痛北宋之亡,又自伤身世。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句词的意思:满腹人事,一腔悉怀,郁结在心,有谁能了解呢?山河破碎,漂泊异地,老去无成,更是让伤心不已,憔悴不堪。哪里还有心情去欣赏花灯,踏雪寻诗呢?
“试灯”,宋人极重元宵节,每逢元宵,灯市总是热闹非凡,往往在节前几天就陆续张灯预赏,无论试灯还是踏雪,都是李清照当年所喜好。如今,境遇不同,情绪也就不一样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8分)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
(1)这首曲子表达力怎样的情感?(3分)
答:                                      
(2)本曲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作结,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礁石》回答问题
礁  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
艾青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A.这首诗中的“形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这首诗要表达的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题目(10分)
杂  诗
无名氏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1)这首诗是边塞诗吗?为什么?(4分)
(2)“一夕秋风白发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起什么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评析下面加点词的修辞效果。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是晴。
“晴”实指__________,暗指__________,其效果是: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元曲,回答问题
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下露冷冷,洗秋空银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嫦娥”句用了典故,诗中指中秋之月,这样写的好处是:
(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你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