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我欺。
【注释】
 ①披衣:披着衣出门互相寻访。  ②纪:经营。
 ③将:岂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 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① D E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答案
① D E
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②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解析
①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移居后与邻人相处的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邻人有酒辄喝。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夜里互相互相思念时便披着衣出门互相寻访。
②无
赏析:
   本篇写移居后与邻人相处的情景。全篇列举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几件
 琐事:登高赋诗,有酒招饮,披衣言笑。看似点点滴滴,无甚章法,而其间流
 贯着闲旷自适的气韵,构成了一片天真纯朴的情境。“过门”二句,一扫士大
 夫的儒雅酸气,大呼小叫,有酒辄喝,于粗朴中见出淳厚的乡情。而“农务”
 四句,更是将乡里风俗写得淳朴可爱。在这里,没有半点虚文褥礼,一切都那
 么自然。充溢着一派纯真之乐。
   诗人用平淡散缓的笔墨经营出这个自然淳朴的天地。进而在其中化人一段
 渊深朴茂的哲理:“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诗人认为,人生必须以自营
 衣食为根本,只有努力躬耕,方能真正领略生活中的自然真趣。显然,这是他
 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悟得的人生真谛。全篇叙事言情,理在其中,确实具有淡
 而不枯,质而实绮的特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注] 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14~15题。(8分)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 “人月圆”是   名 。(1分)
15.“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的好,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两首诗的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的什么特点?各是怎么写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