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清平乐   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写了词人几个生活阶段?请具体概括。(4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
(1)写了三个生活阶段(1分):“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以上3点,每点1分)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清平乐   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咏物词,吟诵的对象是什么?上阕写了哪些方面?
(2)这首词下阕主要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词的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灞 陵 行 送 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①,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  云是王粲②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   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③愁绝不忍听。
[注]
灞陵亭:在今西安市灞桥附近,汉时所设,用以检查来往行人。唐时在此设立驿站,长安人送客东行时,即在此折柳赠别。
王粲:东汉人, “建安七子”之一。初平三年(192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在长安作乱,十七岁的王粲从长安往荆州避难,写下著名的《七哀诗》,诗中有“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句子。
③骊歌:指《诗经》之逸篇《骊驹》,是一首离别之歌。
诗歌是怎样烘托浓郁的离别气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日”与“浮云”在古诗经常连用,如“浮云蔽日”之类,你认为在本诗中这两个意象的结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1)诗歌首句描写未展芭蕉,从哪两个方面设喻?(2分)
(2)诗歌前两句由物及人,“芳心犹卷怯春寒”一句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2分)
(3)诗中的“会、暗”两字,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  沉醉东风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4分)
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尤袤
(一)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蓬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二)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1)第一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第二首诗中的“安得”二字反映了诗人内心怎样的矛盾?如此作结,有何妙处?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