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注]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
(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环境的恶劣,表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实(2分)。(语意相近即可)
(2)(4分)①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故园之恩(2分)。②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分)。(答出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①本首诗中有一意象在古诗里泛指水边送别,这一意象是     ,其中“石桥朱塔两依然”中“依然”的意思是                   。(3分)
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细雨垂杨系画船”所蕴含的思想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下荆门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第一次出蜀远游途中。②鲈鱼鲙: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便归。③剡中,今浙江嵊县,境内多名山佳水。
(1) 首句“霜落荆门江树空”中“空”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
答: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北新水令]山松野花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
条,城对着夕阳道。
(1)[滚绣球]中情和景有怎样的关系.?,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结合曲词简
析。   
(2)[北新水令]写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请从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楼感旧
(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这首涛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2分)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8—9题。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诗人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小题1:诗歌第一、二两句写了什么景?气氛怎样?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2:诗歌第三、四两句透漏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