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下列各题。(8分)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下列各题。(8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②偃蹇: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小题1:选入高中教材的辛弃疾词作是《水龙吟·        》。(1分)
小题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小题3: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小题1: 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1:D
小题1:作者写青山明月,暗示自己高洁的品行,借读《离***》,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
解析

小题1: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下列各题。(8分)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两小题,共7分)
忆秦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的情境,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个情境。(3分)
(2).诗词讲究炼字,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这首词的上片中选出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一个例字,并说说你的理由。(50字左右)(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杂诗二首(其二)
曹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①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②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③。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注]①亭亭:远而无所依靠的样子。②飘风:暴起的风。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吴本是秦会稽郡,后汉时分为吴和会稽两郡。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何种景物?它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6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6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⑴ 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⑵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7分)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年福建连江人,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隐居苏州。
小题1: 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它写出了菊花的           特征,表现了诗人的                       情怀。(3分)
小题2: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达了南宋诗人不解的情结,朱淑真在《黄花》中也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请选择两个角度分析二者的优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你认为哪个好,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