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声声慢 秋声蒋捷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声声慢 秋声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三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这首词名为“秋声”,词中共写了哪几种秋声?在描写秋声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1)这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
(2)“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揭示了主人公听到铃声引起的心理活动,原以为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声音,但老友在远方不可能来,那么这会是谁呢?突然明白原来是风铃的声音。(2分)作者这里用笔极为巧妙,看似误听,实则写对老友的思念之情。(1分)
小题2:(1)雨声、风声、更鼓声、檐铃声、彩角声、马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2分)
(2)按时间顺序进行描写,从夜晚到黎明,描写这些秋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例如由铃声想到环佩之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例如写蛩声诉愁,分愁与雁。(4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作者以心灵敏感的耳朵,谛听秋天的各种声音,由远而近,层次分明地着力铺叙,天籁加人籁,组成了一曲悲凉凄婉的交响曲。表达出对老友的思念之情。“问谁”更是从心理细节来写误听,实则写对老友的思念。
小题2:
试题分析:手法分抒情手法和表现手法,抒情手法又分直抒胸臆和借景生情;表现手法包括修辞如拟人、比喻、通感、衬托等,其他如动静相衬、虚实对比等。分析时,就要看诗句具体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分析其效果。必须联系诗词原句进行分析,切不可空对空。例如本诗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声声慢 秋声蒋捷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天净沙·闲题
吴西逸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天净沙·闲题》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4分)
答:                 
小题2:这两首元曲在结尾的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①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小题1: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赏析这一形象,并说明诗人写到这一形象的用意。(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小题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11分)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注】①1927年10月,***率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他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自此与井冈山阔别30多年之久。1965年5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22日,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25日写了这首词。29日下山。②黄洋界:又称望洋界、汪洋界,地势险要,在井冈山西北,是茨坪通往宁冈、永新进入井冈山的通道,是当年红军五大哨口之一。③九天:天的极高处。④五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实为南极洲),这里泛指世界。⑤捉鳖:喻擒拿敌人。
小题1:词的上阕“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小题2:这首词以“凌云志”为线索,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完美地融合起来。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