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苏武传》选段,回答1~4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天津期末题
阅读《苏武传》选段,回答1~4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  除:殿阶
B.子卿不欲降,何以陵  过:过错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栽培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  让:责备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苏武传》选段,回答1~4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A.武父子亡功德,皆陛下所成就 阉竖恐终其患,遂共谗之
B.今得***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
C.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臣头今与璧俱碎柱矣
D.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拜为上卿,勇气闻于诸侯
1.B
2.C
3.A
4.B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闺门之内严若朝廷。而忠敬乐易,乡人化之,皆逊弟焉。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广汉张栻与九龄不相识,晚岁以书讲学,期以世道之重。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注】①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补郡学弟子员  稍:逐渐
B.自是九龄益大肆于学  力:致力
C.或未可与语,则不  发:发放
D.虽积九仞之功不敢  遂: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②若是,与吾业者其也有类乎?
B.①俗俭啬鲜知学 ②德不厚思国之安
C.①男女班各供其职 ②斯亦伐根求木茂
D.①与弟九渊相师友 ②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陆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但在秦桧把持朝政时,没有人讲程氏之学,学员都不遵循礼法,陆九龄就干脆回家,一边跟着父亲兄长努力讲学,一边求名师读百家,昼夜发奋博览群书。
B.陆九龄对于向他求教的人其授课方法是灵活的,如果人家需要他讲,他就从容地陈述讲解;如果人家并不说出自己的困惑,那他也不急于先为人师,而是尽量让对方自己体悟。
C.陆九龄不仅在追求博学和习武练兵上用心,在治家方面也井然有序,他以礼传教对社会影响也比较大。他去世后,皇帝赠奉赐谥,学者文人也给予了他很高评价。
D.陆九龄在乾道五年考中了进士,本来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学说,就改任兴国军教授。只是还没上任,赶上湖南的茶寇剽庐陵,人心惶惶。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 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仆?如也,唯谨。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有删节)
  注:①中涓:中涓:官名。②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③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的车驾。④谯让:谴责。⑤申申如:庄重平和的样子。⑥如也:谨慎恭敬的样子。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B、见路马必式:同“轼”,手扶车轼致敬。
C、虽居必冠 燕:同“宴”,安逸、闲适
D、君子欲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语迟钝,寡言。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明白
B.而学于师   耻:以……为羞耻
C.位卑则羞,官盛则近谀。  足:足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焉!  惑:糊涂
2.对下列两组划线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为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③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吾尝跛望矣  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C.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4.下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几句,连续设喻,在比较中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C.《师说》选段主要运用了三组对比内容,来批判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论点鲜明,正反对比,事实论证与事理论证相结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樗(chū)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匄,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
  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楚王乃悦。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韂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韂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卫。于是遂解蒲而去。还击皮氏,皮氏未降,又去。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1.下列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而伐曲沃  将:率领
B.之广车  遗:丢失
C.卫必而从之  折:反过来
D.因金三百斤  效:献出
2.下列划线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使樗里子车百乘入周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①使樗里子将伐赵 ②胡衍蒲谓樗里子曰
C.①今伐蒲入魏 ②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丹、淅
D.①知伯伐仇犹 ②先妣扶甚厚
3.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樗里子受重视的一项是
[     ]
①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
②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
③樗里子又益尊重
④于是遂解浦而去
⑤葬于渭南章台之东
⑥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4.下列句子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樗里子战功卓著,伐曲沃,取城入秦,伐赵国,俘虏赵将庄豹,伐周国,迫使周用大量的战车来迎击自己率领的军队。
B.樗里子伐蒲时,蒲的太守非常害怕,让胡衍说服樗里子不攻打蒲城,认为秦王如果感到樗里子攻打蒲有害秦国并让魏国得利,秦王会加罪给他。
C.胡衍使樗里子从卫国退兵之后,蒲城太守为他申请像君主一样的待遇。
D.樗里子的墓穴在昭王庙的西面,渭水南岸章台的樗里,所以大家称他为樗里子。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意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三年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一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此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召试馆职,不就。  寻:不久。
B.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不识其面。  恨:痛恨。
C.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既:已经。
D.人皆不能知,以为卿但知经术。  卿: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志。 ②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
B.①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②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献。
C.①吏置敕案而去。 ②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色。
D.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说。 ②问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从特殊句式的角度判断,下列句子中与“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
A.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
B.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
C.臣未之闻也。
D.(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
4.翻译选文中的画线句。
  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文学家梁启超认为“《宋史》颠倒黑白变乱是非之处,不一而足”。梁启超“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选文中的文字:“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诏,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说王安石嫌“同修起居注”官职卑下,拒不接受诏书;而当朝廷任命他为高官后,他就不再辞官了。请你结合历史课中所了解的梁启超的政治经历,说说梁启超为何会对《宋史》诬蔑王安石表示如此的不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