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1 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对【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2.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3.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4.“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类的一项是:[     ]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答案
1.C
2.C
3.D
4.D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粪土堆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母知之,每之,鱼未尝见也。——伺:等待
B.鱼即出首,斫***之。——因:趁机
C.女觉反——遽:急忙
D.至征卒叛时,将以赡军。——发:发放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降——庄宗受藏之于庙
B.诈女曰——依乎天理,批大郤…其固然
C.乃是履弃之于道旁——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一夕,海潮所沦——朝歌夜弦,秦宫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面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B.膳其肉,味倍于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C.叶限暗中去参观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5.翻译文中划线句。
(1)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重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愈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豹,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宋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送终愈制,之轻者      失:过错
B.常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
C.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之  祠:祭祀
D.帝善其不,迁均司隶校尉    挠:阻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②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
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    ⑥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王:指齐宣王。②大:意指大勇。③赫斯:发怒的样子。④爰:语首助词,无义。⑤遏:止;徂(cǘ):往,到。莒:古国名,在今山东莒县,公元前431年被楚国消灭。⑥笃:厚;祜:福。⑦厥:用法同 “其”。⑧衡行:即“横行”。
(1)孟子用《诗经》的诗句正面暗喻齐宣王要像_________那样_______,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引用《尚书》的话,指出君王是帮助上帝来_________的,负有让天下安定、不让人横行霸道的责任。
(2)孟子又说:“好勇斗很,以危其父母,一不孝也。”(《孟子·离娄下》),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孟子“勇”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况钟传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车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巡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 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juān):免除 ②逋(bū):欠交,拖欠。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置二簿民善恶——识:识别
B、以行惩——劝:奖励
C、至是钟数见——延:邀请
D、未尝缘故谊有所——干:求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钟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  
  广善骑射***首虏多,为汉中郎
B、凡忱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
  而智勇多困于
C、执礼甚恭,令二子给侍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前后守苏莫能及
  夫夷以近,则游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孜孜爱民”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①立捶***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②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③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④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⑤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⑥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父兄——堂房亲属
B.操行坚正,于世务——笨拙,不擅长
C.是改太子右庶子——定罪
D.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石——雕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论喧朝列——称荐公卿间
B.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愈自才高
C.执政览其文而怜——荆南节度使裴均馆颇厚
D.人交,荣悴不易——少时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