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张保皋、郑年传杜牧  新罗①人张保皋、郑年者,自其国来徐州,为军中小将。保皋年三十,年少十岁,兄呼保皋。俱善斗战,骑而挥枪,其本...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0 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张保皋、郑年传
杜牧
  新罗①人张保皋、郑年者,自其国来徐州,为军中小将。保皋年三十,年少十岁,兄呼保皋。俱善斗战,骑而挥枪,其本国与徐州无有能敌者。年复能没海履其地,五十里不噎。角其勇健,保皋差不及年。保皋以齿,年以艺,常龃龉不相下
  后保皋归新罗,谒其王曰:“遍中国以新罗人为奴婢,愿得镇清海,使贼不得掠人西去。”其王与万人,如其请。自大和后,海上无鬻新罗人者。保皋既贵于其国,年错寞去职,饥寒在泗之涟水县。一日言于涟水戍将冯元规曰:“年欲东归,乞食于张保皋。”元规曰:“尔与保皋所挟何如,奈何去取死其手?”年曰:“饥寒死,不如兵死快,况死故乡邪!”年遂去。至谒保皋,保皋饮之极欢。饮未卒,其国使至,大臣***其王,国乱无主。保皋遂分兵五千人与年,持年泣曰:“非子不能平祸难。”年至其国,诛反者,立王以报。王遂征保皋为相,以年代保皋。
  天宝安禄山乱。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以禄山从弟赐死,诏郭汾阳代之。后旬日,复诏李临淮持节分朔方半兵,东出赵、魏。当思顺时,汾阳、临淮俱为牙门都将,将万人,不相能,虽同盘饮食,常睇相视,不交一言。及汾阳代思顺,临淮欲亡去,计未决,诏至,分汾阳兵东讨,临淮入请曰:“一死固甘,乞免妻子。”汾阳趋下,持手上堂偶坐,曰:“今国乱主迁,非公不能东伐,岂怀私忿时耶?”悉召军吏,出诏书读之,如诏约束。及别,执手泣涕,相勉以忠义。讫平剧盗,实二公之力。
  知其心不叛,知其材可任,然后心不疑,兵可分。平生积忿,知其心难也;忿必见短,知其材益难也。此保皋与汾阳之贤等耳。保皋任年,事出于己,年且寒饥,易为感动。汾阳、临淮,平生抗立,临淮之命,出于天子,榷于保皋,汾阳为优。
  世称周、召为百代人师,周公拥孺子,而召公疑之。以周公之圣,召公之贤,少事文王,老佐武王,能平天下,周公之心,召公且不知之。苟有仁义之心,不资以明,虽召公尚尔,况其下哉。
  [注]①新罗:公元前57年至935年,朝鲜半岛i国之一。②郭汾阳:郭子仪,因平叛有功官封汾阳郡王。③李临淮:李光弼,冈平叛有功官封临淮郡王。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皋不及年——差:稍微
B.持手上堂坐——偶:相对
C.讫平盗,实二公之力——剧:大
D.汾阳、临淮,平生立——抗:对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俱善斗战,骑挥枪——侣鱼虾友麋鹿
B.年欲东归,乞食张保皋——故燕王欲结
C.至谒保皋,保皋饮极欢——作《师说》以贻
D.此保皋汾阳之贤等耳——虽日月争光可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保皋和郑年从新罗来到徐州从军,两人都骁勇善战,张保皋年轻十岁,郑年水性好,后来张保皋回国受重用,郑年却潦倒他乡。
B.郭子仪与李光弼都曾是牙门都将,但平素不和,为东讨叛贼,两人捐弃前嫌,以忠义共勉,为唐朝中兴立下汗马功劳。
C.作者将两个外族人物与古圣贤周公召公相提并论,见识过人;他还认为与郭子仪和李光弼相比,张保皋和郑年的故事更感人。
D.文末举周公和召公的例子,意在说明即使是像召公这样的圣贤,尚不能完全知周公之心,更何况在他们手下的一般臣子呢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保皋以齿,年以艺,常龃龉不相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国乱主迁,非公不能东伐,岂怀私忿时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生积忿,知其心难也;忿必见短,知其材益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B
4.(1)张保皋仗着年龄大,郑年仗着武艺高强,两人经常意见不合,互不相让。
  (2)现在国家动乱皇上离京,除了您没有人能够领兵东讨,哪是心怀私怨的时候呢?
  (3)(如果)一向心怀怨愤,了解对方的心就难了;心怀怨愤,必然只能看见对方的短处,想要发现对方的才能就更难了。(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张保皋、郑年传杜牧  新罗①人张保皋、郑年者,自其国来徐州,为军中小将。保皋年三十,年少十岁,兄呼保皋。俱善斗战,骑而挥枪,其本】;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胡寅《向子諲<酒边词>序》)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一 洗 绮 罗 香 泽 之 态 摆 脱 绸 缪 宛 转 之 度 使 人 登 高 望 远 举 首 高 歌 而 超 然 乎 尘 垢 之 外 于 是 花 间 为 皂 隶 而 柳 氏 为 舆 台 矣
2、简答题。
(1)眉山苏氏是指_______,文中出现的词派名称是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说明作者对柳词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张逸同家传
姚鼐
  张逸园君者,讳若瀛,字印沙。君为人慷慨强果,自其少时,里人皆异之矣。君始以诸生为书馆誊录,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热河今为承德府,君仕时,未设府、县,以巡检统地逾百里。岁为天子巡驻之所,四方民汇居其间,君以严能治办,奸蠹屏除。留守内监为僧者日于文焕,君一日行道,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于是热河内府总管怒,奏君擅杖近御,直隶总督亦劾君。上闻之,顾喜君强毅,不之罪,而以劾君者为非
  其后为良乡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有旗民张达祖,居首辅傅忠勇公门下,始有地数百顷,卖之民矣,久而地值百倍,达祖以故值取赎,构讼,经数官,不敢为民直。君至,傅忠勇颇使人示意君也,君告之以义,必不可,卒以田归民。畿南多回民,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君多布耳目,得其巨魁,或亲捕之,凡半年,获盗百余。盗畏之甚,乃使一回民伪来首云:“有某人至其家,巨盗也。”及捕之至,即自首:“某案己所为盗,有赃在京师礼拜寺。”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则反与哄斗。至刑部讯,以某案事与此人无与,以君为诬良,议当革职;既而上见君名,疑部议不当,召君,令军机处复问,减君罪,发甘肃以知县用。是时上意颇向君,然卒降黜者,大臣固不助君也。
  在甘肃二年,尝为张掖复营兵所夺民渠水利,又以张掖黑河道屡迁,所过之田,为沙砾数百顷,而岁输粮草未除,力请总督除之。时甘肃官相习伪为灾荒请赈,而实侵入其财,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其后为者皆败,于是世益推君
  君引疾去甘肃,里居数年。君居里为园,时游之,名之日逸园,言己不得尽力为国劳而苟逸也,故人以逸园称之。
  [注]①同知:官名,清代为知府、知州的佐官。②礼拜寺:又名清真寺,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兼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叙:议叙
B.君一日道——行:行走
C.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究办
D.岁粮草未除——输:缴纳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张逸园“慷慨强果”的一组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②君告之以义,必不可③盗畏之甚
④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⑤力请总督除之⑥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①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摈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日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行人:官名,主管礼仪。②摈:同“傧”,导引宾客。③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
2.(1)晏子是春秋齐国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司马迁曾为他与齐国另一位政治家写作了一篇合传。这位政治家的姓名是_____________。
  (2)文中晏子为什么多次“蹴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务质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
  乙酉之夏,太安人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事既不克,先生与庄幸得脱。次年,几豫吴胜兆之事,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流,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阴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行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谓钓名者也,其心岂欲见知于人?而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华阴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即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
  辛酉,卒于华阴,无子,年六十九。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王不庵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节选自《鲒埼亭集》,有删改)
  [注]①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②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流:比喻遭蹂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时四国多——虞:忧患
B.几吴胜兆之事——豫:参与
C.当其未遇,先生其乏——振:救济
D.数千里贻书,以表属——见:表被动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顾炎武“落落有大志”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①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②焦原毒流,日无宁晷③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
④东西开垦所人,别贮之以备有事⑤力拒之以明节⑥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商鞅、吴起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1.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
  战 国 之 游  士  则 不  然 不 知 道  之 可 信 而 乐 于 说 之 易 合 其 设 心 注 意 偷 为一切 之 计 而 已 故 论 诈 之 便 而 讳 其 败 言 战 之 善 而 蔽 其 患。
2.写出战国时期主张“合纵”“连横”的两位游士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曾巩认为战国游士“诈”的言行有怎样的后果?请概括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