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①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摈②者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模拟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①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摈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日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行人:官名,主管礼仪。②摈:同“傧”,导引宾客。③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
2.(1)晏子是春秋齐国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司马迁曾为他与齐国另一位政治家写作了一篇合传。这位政治家的姓名是_____________。
  (2)文中晏子为什么多次“蹴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晏子蹴然者三/日/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人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
2.(1)管仲
  (2)因为吴、齐都是周的诸侯国,但吴王夫差却故意摆出天子的架势来接见晏子,所以晏子多次装出局促不安的样子。(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①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摈②者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务质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
  乙酉之夏,太安人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事既不克,先生与庄幸得脱。次年,几豫吴胜兆之事,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流,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阴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行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谓钓名者也,其心岂欲见知于人?而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华阴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即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
  辛酉,卒于华阴,无子,年六十九。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王不庵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节选自《鲒埼亭集》,有删改)
  [注]①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②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流:比喻遭蹂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时四国多——虞:忧患
B.几吴胜兆之事——豫:参与
C.当其未遇,先生其乏——振:救济
D.数千里贻书,以表属——见:表被动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顾炎武“落落有大志”的一组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②焦原毒流,日无宁晷③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
④东西开垦所人,别贮之以备有事⑤力拒之以明节⑥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商鞅、吴起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1.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
  战 国 之 游  士  则 不  然 不 知 道  之 可 信 而 乐 于 说 之 易 合 其 设 心 注 意 偷 为一切 之 计 而 已 故 论 诈 之 便 而 讳 其 败 言 战 之 善 而 蔽 其 患。
2.写出战国时期主张“合纵”“连横”的两位游士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曾巩认为战国游士“诈”的言行有怎样的后果?请概括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蛇人
  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日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竞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数武:没有多远。②丛薪错楚:错杂堆集的柴草。③从谏也如转圜:意思是听从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圜,yuán,通“圆”,圆的物体。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青亦——渺:无影无踪
B.辄中规矩——规矩:要求
C.饲以美饵,而纵之——祝:祷告
D.朱点俨然——俨然:宛然;仿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与二青无少异,名之小青——与交首吐舌
B.东郡某甲,弄蛇为业——勿扰行人,犯天谴
C.小侣所荐耶——且怒仇焉者
D.恋恋有故人之意——蛇人祝小青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悖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悖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悖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卖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
  [注]①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②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
1.下列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整卒,典颍阴令——徙:调职
B.时太祖与袁绍相官渡——拒:抗衡
C.卿欲耿纯邪——慕:羡慕
D.太祖之,迁破虏将军——嘉:赞赏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初平中,众随太祖——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典)贵儒雅,不诸将——争功况吾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备望见救至,散退——自此以后,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项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故试以治民之政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③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④苟利国家,专之可也⑤自请愿徙诣魏郡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也。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钜公。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赵午、贯高等谋弑上,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有敢随王,罪三族。唯田叔、孟舒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赵王敖事白,得出,废王为宣平侯,乃进言叔。上召见,与语,汉延臣无能出其右者。上说,拜叔.为汉中守。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盂舒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常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汉议臣爰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人笞,怒之曰:“王非汝主邪?何敢自言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相常暴坐苑外,终不休,曰:“吾王暴露,独何为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以官卒。(节选自《汉书·田叔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王敖事,得出——白:澄清
B.景帝召叔梁,具得其事——案:记录
C.叔取其率二人笞——渠:大
D.中府钱,使相偿之——发:拿出
2.以下句子中,全都能表明田叔贤能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①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②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③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④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⑤上无以梁事为问也⑥吾王暴露,独何为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