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课外阅读。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窍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课外阅读。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窍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冀君实或恕也——见:表被动
B.以为侵官、生事、利、拒谏——征:争夺,夺取
C.辟邪说,壬人——难:阻挡,抵抗
D.以泽斯民——膏:使甘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今具道所以——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B.而天下理得矣——盘庚迁,胥怨者民也
C.某以谓:受命于人主——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举先王之政,兴利除弊——欲出力助上抗之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有侵官、生事、征利等弊端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言简意赅,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
B.本文立意超卓,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措词坚决而又得体,语言简洁精练、刚劲朴素而具感染力,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
C.本文之所以至今读来仍引人共鸣,不仅在于作者的政治主张在今天仍可实行,还在于文章显现的不计个人得失的思想中所折射出的人格力量。
D.本文引用了“盘庚迁都”的典故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决不动摇;并对当时的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3.C
4.(1)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
  (2)做官的人又大多以不操心国家大事、以附和世俗之见讨好众人为美德。
  (3)(盘庚)考虑理由正当,然后去做,他认为正确,看不出有值得悔改的地方。(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课外阅读。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窍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乏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势益——张:大
B.王襟当之——披:分开,敞开
C.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跟从,跟随
D.而自山水之间——放:放任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B.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C.至于长洲之滨
D.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先览观胜景,运用实笔,写出了景物的纷繁与特色;然后凭吊遗踪,运用虚笔,把豪杰之士的“流风遗迹”再现于读者眼底。这样将亭以“快哉”为名的缘由申述得淋漓透彻。
B.本文之中七出“快”字,极写其观赏景胜与览古之快,抒发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所不快。
C.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D.作者借物抒怀,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昳汝办治。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慑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选自袁枚《祭妹文》,有删节)
  [注]  ①殗殜(yè  dié):病不甚重,半起半卧。②绵惙(chuò):病势危急。③窀穸(zhūn xī):墓穴。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所娱——遣:派遣
B.一旦长成,遽躬之——蹈:踏
C.旧事填,思之凄梗——膺:胸
D.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睁眼
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汝又虑吾心,阻人走报
A.下江陵,顺流而
B.固知死生为虚诞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幽壑之潜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以生活琐事为题材,件件小事都寄托无限的哀思。同捉蟋蟀、相伴温书、掎裳悲恸等琐事,表现出兄妹间亲密的关系,显示恋恋不舍之情。
B.妹妹归家后,扶持阿母,治办文墨,哥哥有病“刺探”说事,这些描写一方面显示妹妹的才德,另一方面抒发兄妹相依之情。
C.弥留之际,妹妹非常想见哥哥一面,并同意母亲派人把自己的病情报告给哥哥。妹妹忍死等兄却未等到,这无涯之憾,是无法弥补的。作者懊悔远游的一片至情,字字辛酸,让人不免同声一哭。
D.妹妹去世以后,作者将妹妹的诗稿付印,并为妹妹作了传,特别是对妹妹的墓地作了精心筹划,以此来告慰亡妹的在天之灵,真可谓哀愁与悲痛交织,感人至深。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思乱后民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水之玩。时复还石山精庐,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困不改节。受琴于戴逵,王敬弘深敬之。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
  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等窃者取足去后乃出。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之,曰:“借此笋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乃令人买大笋送与之,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常以捃拾以自资,同捃者争穗,道虔谏之不止,悉以其所得与之,争者恧,后每争,辄云:“勿令居士知。”
  冬月无复衣,戴颥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乡里年少,相率受学。道虔常无食,无以立学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资给,受业者成得有成。太祖闻之,遣使存问,赐钱三万,米二百斛,悉以为嫁娶孤兄子之资。
  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道虔年老,菜食,恒无经日之资,而琴书为乐,孜孜不倦。太祖敕郡县令随时资给。元嘉二十六年,卒,时年八十二。    (选自《宋书·卷九十三》) 
1.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等窃者取足去后出——令秦武阳为副
C.受业者得有成——群贤毕至,少长
D.人拔屋后笋——而余亦悔随之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沈道虔“仁爱”的一组是(  )
①困不改节
②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
③郡州府几十二命,皆不就
④借此笋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
⑤悉以其所得与之
⑥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道虔最初居住在石山下,县令把他接出来,并给他建了环境很好的小宅,但他仍然会经常回到石山下的小屋里。
B.沈道虔非常仁爱,有人拔他的笋,他却送给人家大的;把太祖赐给他的钱和粮食,都用做兄长的孩子的嫁娶费用。
C.同拾麦穗的人抢沈道虔的麦穗,他就给人家;对方觉得很惭愧,以后就再也不抢别人的麦穗了。
D.沈道虔虽然生活拮据,甚至常常一天都不能保证吃饱,但他却以弹琴写字为乐,孜孜不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城,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②秦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①损失可谓大矣
  ②孰能讥之乎
C.①全国久蛰人心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道也
D.①尤倍重三十年前
  ②冰,水为之,而寒水 
2.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作者“滋可痛已”的情感的一组是(  )
①踬踣者屡
②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③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④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⑤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⑥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⑦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A.①⑤⑦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③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评价书的内容。本文题为序,却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来“勖国人”。
B.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为自己所编辑的《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写的序。就其内容来看,与其说是一篇序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的伟大精神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
C.黄花冈烈士在武昌革命中血肉横飞,最后都被焚而死。作者号召国人要学习他们的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真正理想的中华民国。
D.作者把黄花冈烈士比作田横五百壮士,把自己比作司马迁,为没能为黄花冈烈士立传而感到内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奸臣)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三国志·吴主传》)
  注:①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制定的礼法制度,他的儿子、受封于鲁国的伯禽却没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释,伯禽在服丧期间,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州一代的少数民族)作乱,伯禽就停止服丧而率兵讨伐,平定了徐戎。②濡须坞:修建在濡须口的堡坞,夹濡须水而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权哭未及                  息:停止
B.会稽太守                  领:兼任
C.公烧其余船退           引:拉
D.此哭时邪                  宁: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孙权励精图治的一组是(     )
①策薨,以事授权   ②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③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
④公烧其余船引退   ⑤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⑥权与相拒月余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继位之后,任用贤才,优礼士人,用对待师傅之礼事奉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等人,一时间,孙权手下人才济济。
B.荆州牧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此时的东吴内部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C.孙权到秣陵(建业)后,曹操来犯,孙权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胜。看到孙权阵容齐整,曹操只好撤兵。
D.孙权作为一代英主,面对曹操的入侵,敢于抗击;经过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后又在濡须之战中取得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