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阅江楼记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阅江楼记
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阮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馐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六朝于南唐——迄:到
B.亦可为天下后世——法:效仿
C.登览之顷,万森列——象:景象
D.其有不油然而者耶——兴:高兴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描写朱元璋“登览”所见的一项是(     )
①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阮之严固。
③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④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
⑤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馈之勤。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各项内容与文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文章虽为奉命应制之文,但本文的结构比较巧妙,且言语简洁,写景叙事和议论穿插得比较自然,具有宽阔舒展的气势。
B.朱元璋于金陵狮子山,察看地形地貌,并高度赞叹其为帝王之洲,应将此地改为“阅江楼”。
C.作者认为,兴建阅江楼,是皇上用来振奋精神的,且由不同事物而产生不同的感慨,都寄寓着使天下大治的理念。
D.文章为应制文章,浓郁的歌功颂德之气,且用临春楼、结绮楼、齐云楼、落星楼来反衬阅江楼的磅礴气势。 
4.将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B
3.B
4.(1)从六朝到南唐,大抵都是偏安一方,不能与山川出现的王气相称。  
  (2)天下有这样多的臣民,就更觉得要想办法让他们安居乐业。接触到类似的事物,便引起联想,不止一桩。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阅江楼记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界而端已见矣。其候徼支缭,其竞关之政尽察:是乱国已。入其境,其田畴秽,都邑露:是贪主已。观其朝廷,则其责者不贤;观其官职,则其治者不能;观其便嬖,则其信者不悫:是暗主已。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属,其于货财取与计数也,慎孰尽察;其于礼义节奏也,茫韧僈楛:是辱国已。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礼,其卿相调议:堤治国已。观其朝廷,则其贵者贤;观其官职,则其治者能;观其便嬖,则其信者悫:是明主已。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属,其于货财取与计数也,宽饶简易;其于礼义节奏也,陵谨尽察:是荣国已。贤齐,则其亲者先贵;能齐,则其故者先官;其臣下百吏,污者皆化而修,悍者皆化而愿,躁者皆化而悫:是明主之功已。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上不隆礼,则兵弱;上不爱民,则兵弱:已诺不信,则兵弱;庆赏不渐,则兵弱;将率不能,则兵弱。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帘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孰,而陈积有余。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以国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谓至贪,是愚主之极也。将以求富而丧其国,将以求利而危其身,古有万国,今有十数焉,是无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觉矣。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选自《荀子》,有删节)    
  【注】①僈楛:怠慢粗疏。②躁:通“剁”,狡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候徼支,其竞关之政尽察——缭:缭绕,回环旋转
B.其田畴秽,都邑——露:显露,破败,没有城墙
C.其战士安难,其百吏法——好:优秀
D.故田野荒而仓廪——实:充实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货财取与计数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B.于礼义节奏也——下平旷,有泉侧出
C.凡主相臣下百吏属——而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
D.不足以容其身——冰,水为之寒于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观察一个国家的治乱好坏,只需到这个国家的边界就可知,哨兵来回分散巡逻,关卡管理严格,而进入国境,则田地荒芜,城镇破败,由此可知晓。
B.作者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必须遵礼法、爱百姓、重承诺、将帅有才,同时,国君要禁止好大喜功,禁绝贪欲,限制官吏及工商业人数,完善法令制度。
C.作者用对比论证,阐述了国家走向富强及大治的正确途径,文章还向国君呼吁,要勤政爱民,爱惜物力,节俭修身,才能使国家变得富强。
D.作者认为,夏禹曾遇上十年水灾,商汤曾碰到七年旱灾,但天下却没有面有菜色的人,这是因为他们懂得本和末、源和流的关系。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齐,则其亲者先贵;能齐,则其故者先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人者,亦可以觉矣。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嫦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以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燕享,赐坐殿中。与汪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侯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琮亦遣戍。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茹瑞召至——荐:推荐,举荐
B.奏对旨,授左赞善——称:称赞
C.才力日益减,往往意——忤:违背
D.三吾以老戍边,琮亦戍——遣:放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刘三吾品节的一组是(     )
①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
②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③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
④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⑤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
⑥皇孙世嫡承统,礼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三吾早年与其兄刘耕孙、刘焘孙都曾在元朝为官,当明军攻下广西后,回到故乡茶陵,后由茹瑞推荐给朝廷。
B.因天下初定,朝廷典籍制度极为缺乏,朱元璋见到刘三吾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非常欣赏其才华,朝廷礼制及科举考试制度均由其制定。
C.刘三吾深受皇帝倚重,受命编写《大诰》与《洪范注》,并负责修订《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得到丰厚的赏赐。
D.刘三吾曾受命主持会试,因所取皆为南方人,引发诸生不满,皇帝派翰林侍讲张信重新阅卷,但不满意其结果,后将信蹈等官员处死,刘三吾发配戍边。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曹端传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赈,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好之——笃:深,甚
B.上书邑宰,毁祠百余——淫:不合礼制的
C.诸生多就墓受学——次:按着顺序
D.命诸生延之,讲明正学——延:邀请
2.下列完全表现曹端至孝、清廉品德的一组是(     )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
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年荒劝赈,存活甚众
⑥贫不能归,遂留葬霍。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端受《辨惑编》的启迪,对佛教、巫婆、神权、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同时,开始研究整理儒学。
B.曹端读了《辨惑编》之后,与封建迷信彻底决裂,上书官府,请求废除淫祠,为百姓建里社、里谷坛。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对曹端非常佩服,说他是见识广博,难得的人师。
D.曹端去世,之所以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只是因为他在霍州十六年,为官清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竞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署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奸吏成私,然无所惩艾——秦有余力而制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名——欲勿予,即患秦兵
C.至公车刺取,知虏人云中、代郡——府吏闻此变,求假暂归
D.召丞相、御史,问虏所入郡吏——王尝语庄子好乐,有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遇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     )
A.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B.公府不案吏,自吉始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C.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D.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
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第一、二段写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并写出集会之“乐”。请依照例子从5个方面补充概括说明“乐”之所在。(每方面内容的概括均为7字)  
①写群贤集会到兰亭。  
②写高山林竹绕流水。  
③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写兰亭集会后的感触,以“悲”字为基调。这一段是如何逐步展开的?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上文的“乐”字,论述人生由乐而忧,由生而死的自然过程。 
B.承上文的“乐”字,论述乐极生悲,这是人生中的最大的不幸之事。  
C.承上文的“乐”字,论述人们难免为“欣于所遇”的“乐”和“所之既倦”的“忧”所左右。  
D.承上文的“乐”字,论述不管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但总留恋于    美好生活,最终却又总是厌倦美好的生活。
3.阅读全文,把握文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他们在风景幽绝的兰亭宴饮,是含有这么一个游戏:把酒杯盛酒放在溪水之中,让它随水漂流。杯子停下来时,坐在近处的人就应取觞饮酒。  
B.全文前半部分叙兰亭宴集情景,是实写,以“乐”字为基调;后半部分抒发宴集之后的感触,是虚写,以一个“悲”字为基调。    
C.文中作者批判了庄子死生一体的虚幻世界观,认为生是生,死是死,不能等同看待。   
D.作者谈对人生的感触,从宴集发端,由今人及古人,再及后人,在深沉的    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厌倦和冷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