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解释下列词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感慨之矣( )
②终于尽( )
取诸怀抱( )
之所欣( )
⑤夫人之相( )
⑥况修短随( )
⑦犹不能不以之怀(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文字着重议论了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附着 ②至,及 ③有的人 ④过去,以前 ⑤交好 ⑥造化,指自然 ⑦发生,引起
2.①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②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
3.论说人总难免为欣于所遇的“乐”以及情随事迁的“忧”所左右;进一步感叹人生“终期于尽”的无可奈何。(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问题。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作者为什么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章的第二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作者感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合苏轼被贬的遭遇,分析这句话的含意。(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①毳(cuì)衣:皮衣。②沆砀(hàng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杯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二节写湖中雪景,下列评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的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B.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令人惊叹。“上下一白”的“一”字,“一痕”、“一点”、“一芥”的“一”字,是强调雪中景物数量之少,以此反衬出境界之空旷。
C.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是从小到更小,直到微乎其微。“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
D.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中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3.后两节写了赏雪之人,下面的评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却已有人先到了,故而作者感到意外的惊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然发之于二客,实则为作者的心声。
B.第二节文字是写湖心亭赏雪之人,表现作者人生知己难得的深沉感慨。知己难遇,故而本来不会饮酒,面对此景此人却不可不饮。
C.文末写“舟子”“喃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透露出船家与“相公”在思想感情上并不是一路,他们虽然同行,却并不同心,也反衬了独来独往之落寞。
D.末尾处借船家之口,点出一个“痴”字,所谓“痴”正是指一般俗人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更有痴似相公者”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借此来反衬相公之“痴”,似贬而实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宫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者昔贤,妄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1.下面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齿尊:年长受尊崇
B.请者必其人——当:充当
C.有三四序而不者矣——累:累积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漫漶:模糊不清
2.下面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
  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官是者,其文优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C.其于是书有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无力
D.今有两序矣
  于其身也,坦向焉
3.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县大——耸:震惊。
B.以公少年之——易:更换。
C.甲不能士——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其役——蠲:免除。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中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 ②渠魁:首领 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敏繁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营帅所掠赴郡讯之——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发饷——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及柳——且:将要
D.公仰视木使者曰——顾:回头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③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  ⑤守臣当先以身殉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 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 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 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