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窗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窗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窗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窗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窗胡治乎?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窗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之攻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召除为丞相史——除:授予官职
B.惠帝怪相国不治事——治:治理
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趣:以……为兴趣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离:通“罹”,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B.汉惠帝责怪相国曹参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口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C.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D.曹参起初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
3.D
4.(1)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束节的人,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
(2)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剔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曏②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璟壕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壕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 (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曏: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时任司礼丞。⑤台衡:指宰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暴乱:发动叛乱。
B.朕欲剔除一官——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
D.昌宗从旁迫趣说——趣:催促。
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以为雍州长史——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户口逃亡且尽——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D.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 )
①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之
②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③将使与昌宗廷辨之
④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宫,使证元忠
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
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元忠曾杖***张易之的家奴,又曾阻止张易之的弟弟为雍州长史,二张因此恨之入骨。
B.太后生病,张昌宗担心太后一旦去世,失去靠山,被魏元忠诛戮,因而设计陷害元忠。
C.凤阁舍人宋璟劝免张说伸张正义,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即便因此获罪,也是光荣的。
D.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参与了对魏忠元的陷害;后来由于宋璟的劝导,转变了立场,没有按张昌宗的意思加害元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附元忠立致族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祜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宣、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语:说出
B.属文日数千言——属:写作
C.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厌:满足
D.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全:保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①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
③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
④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⑥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读了《庄子》后,觉得其中有些话,说出了自己心中以前不能说出的感觉,很是欣慰。
B.在苏轼参加礼部的考试中,因为所呈现的《刑赏忠厚论》是曾巩所作,所以主考官欧阳修给了他第二名的成绩。
C.在苏轼担任徐州知府的时候,正赶上黄河决堤,他带领全城官民奋力抗灾,最终保住了整个徐州城。
D.因为几个御史的弹劾,苏轼在湖州任职期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东坡筑室居住,并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称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亻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曰往。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於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於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东有淄青,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季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学博记——强:努力
B.表为侍御史——表:上表文
C.刑部、大理覆罪人,失其平——罪:犯罪
D.至滋不辞,帝嘉之——嘉:嘉奖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袁滋为政“以慈惠为本”的一组是( )
①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②得盗贼,或衷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③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④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⑤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
⑥流民至者,给地居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进入仕途后,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
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薛举,河东汾阴人也。其父汪,徙居金城。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初,为金城府校尉。大业末,陇西群盗蜂起,百姓饥馁,金城令郝瑗,募得数千人,使举讨捕。授甲于郡中,吏人成集,置酒以飨士。举与其子仁杲及同谋者十三人,于座中劫瑗,矫称收捕反者,因发兵囚郡县官,开仓以赈贫乏。掠官收马,招集群盗,兵锋甚锐,所至皆下。
隋将皇甫绾屯兵一万在袍罕,举选精锐二千人袭之,与绾军遇于赤岸,陈兵未战,俄而风雨暴至。初,风逆举阵,而绾不击之;忽返风,正逆绾阵,气色昏昧,军中扰乱。举策马先登,众军从之,隋军大溃,遂陷袍罕。
十三年秋七月,举僭号于兰州,遣仁杲引军寇扶风郡,沂源贼帅唐弼率众拒之,兵不得进。初,弼起扶风,立陇西李弘芝为天子,有徒十万。举遣使招弼,弼***弘芝,引军从举。仁杲因弼弛备,袭破之,并有其众,弼以数百骑遁免。举势益张,军号三十万,将图京师。
太宗帅师讨败之,斩首数千级,追奔至陇坻而还。举又惧太宗逾陇追之,乃问其众曰:“古来天子有降事否?”伪黄门侍郎褚亮曰:“昔越帝赵佗卒归汉祖,蜀主刘禅亦仕晋朝,近代萧琮,至今犹贵。转祸为福,自古有之。”
武德元年,太宗又率众击之,军次高坡城,度其粮少,意在速战,乃命深沟坚壁,以老其师。未及与战,会太宗不豫,行军长史刘文静、殷开山请观兵于高摭西南,恃众不设备,为举兵掩乘其后。太宗闻之,知其必败,遽与书责之。未至,两军合战,竟为举所败,死者十五六。太宗归于京师,举军取高摭,郝瑗言于攀曰:“今唐兵新破,将帅并擒,京师***动,可乘胜直取长安。”举然之。临发而举疾,召巫视之,巫言唐兵为祟,举惧之,未几而死。(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置酒以飨士——飨:通“享”,享受
B.矫称收捕反者——矫:假托,诈称
C.举势益张——张:增强,扩大
D.军次高墉城——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薛举“有智谋”的一组是( )
①矫称收捕反者,因发兵囚郡县官
②兵锋甚锐,所至皆下
③举策马先登,众军从之
④斩首数千级,追奔至陇坻而还
⑤为举兵掩乘其后
⑥将帅并擒,京师***动,可乘胜直取长安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举趁郝瑗为缉盗部队举行授甲仪式的时机,劫持了郝瑗,假传命令,开仓赈济,笼络人心,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B.薛举亲率两千人迎战皇甫绾,在逆风的不利环境中,奋勇作战,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
C.薛举在势力正盛时,准备进军长安。唐太宗领兵征讨,打败了薛举。薛举在惶恐之中考虑到了投降。 D.高城城一战,由于刘文静等人放松戒备,导致唐军遭到惨重失败,薛举准备乘胜追击,不料病发身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果因弼弛备,袭破之,并有其众,弼以数百骑遁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又惧太宗逾陇追之,乃问其众曰:“古来天子有降事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解方程:.
-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2=-6B.-3-1=0C.(-3)2 =6D.2-1=2
- 3铁的氧化物可用于脱除煤气中的H2S,有关反应原理如下( ) ①Fe3O4(s)+3H2S(g)+H2(g)⇌3FeS(
- 42013年3月7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 5把500mL含有氯化钡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
- 6如图,函数F(x)=f(x)+15x2的图象在点P处的切线方程是y=-x+8,则f(5)+f′(5)=______.
-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
- 8我国现有总人口数约为13.7亿(含港澳台地区),面对人口数量的巨大压力,我们应继续实行A.保护环境基本国策B.人才强国重
- 9在同一平台上的O点水平抛出三个物体,作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A、vB、vC的关系和做平抛
- 10 2009年2月5日2009年4月3日外币(100)中间价(人民币)中间价(人民币)美元683.60682.136欧元8
热门考点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盥洗(guàn)拓印(tuò)吸吮(shǔn)聒噪(gu
- 2向量均为单位向量,且,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则向量的模长的最大值为 [ ]A.B.1 C.D.2
- 3句型转换1.Mary is showing. each student a gift now.(用last weeken
- 4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某项测试中的6次成绩如茎叶图所示,.x1,.x2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这项测试成绩的平均数,s1,s2
- 5 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M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
-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 的特点外,更要考虑流域的
- 7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拿细口瓶倒液时,细口瓶贴的标签的一面要被向手心B. 用酒精灯的内焰部分
- 8The students shouted with ________ when they heard the _____
- 9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74
- 10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田字格里。(4分)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是机器。机器制造了一系列fěi( )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