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25 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大司寇行相事——摄:代理
B.羔豚者弗饰贾——粥:通“鬻”,卖
C.季桓子乃语鲁君为道游——周:环绕
D.送冉求,因曰——诫:勉励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孔子坚持儒家治世思想的一组是(     )
①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②齐人闻而惧。
③孔子遂行。
④相鲁,必召仲尼。
⑤归乎!归乎!
⑥即用,以孔子为招。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为政有方,使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
C.康子没有遵从“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
D.门人批评孔子时,他坚决不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A
3.D
4.(1)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
  (2)黎鉏说:“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②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有子认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事很少见的。
B.“今之孝者,是谓能养”,意思是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就足够了,因此,在孔子看来,赡养父母就是应该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
C.“色难”指的就是“脸色难”,孔子认为,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长辈和颜悦色。
D.“百善孝为先”,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孝”,而发展到了孟子,就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人”,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根据以上的选段来看,请概括出孔子及其弟子对于“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选自《论语·里仁》)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选自《论语·子张》)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人考虑的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
B.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不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候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C.孔子认为君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君子的错误如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他。
D.在孔子的心中,君子是应该讲道德的,君子应该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
(2)结合上面选段内容,你认为作为“君子”应该有怎样的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孰(wéi: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现。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调叶县尉——举:推荐
B.擢起居舍人,母艰——丁:遭逢
C.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欺骗、言语不真实
D.蜀、江西君子以庭坚轼——配:够得上、相当
2.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①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③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④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⑤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⑥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陈举被除名。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前三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最后一段介绍他的文学成就。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崇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然。”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为说己者——容:打扮
B.襄子厕——如:往,到
C.襄子必近子——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D.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去事智伯/拔剑切啖之
B.以报智伯,吾魂魄不愧矣/今行而无信,秦未可亲也
C.襄子数豫让曰/令张良留谢
D.吾所为者极难耳/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修整厕所,想在襄子入厕时,趁其不备***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5.翻译上面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和下列课文中的文言语句。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商字子威。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繇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明年,商代匡衡为丞相,天子甚尊任之。
  初,大将军凤连昏④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会日有蚀之,太中大夫蜀郡张匡,其人佞巧,上书愿对近臣陈日蚀咎。曰:“窃见丞相商作威作福,性残贼不仁,天下患苦之。商不尽忠纳善以辅至德,故应是而日蚀,宜究竟考问。商视事五年,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甚亏损盛德,有鼎折足之凶。臣愚以为尤宜诛讨不忠。”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商死后,连年日蚀地震,直臣京兆尹王章上封事召见,讼商忠直无罪,言凤颛权蔽主。凤竟以法诛章。(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有删节)
  [注]①繇,yóu,古同“由”。②颛,zhuān,通“专”,专擅。③冒,覆盖。④连昏:“昏”同“婚”,姻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足以风俗——加厚
B.行多骄——超越本分
C.自失言——悔恨
D.奏果不下——搁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郡有灾害十四——赦商罪
B.商不尽忠纳善辅至德——凤竟法诛章
C.天子以为暗昧过——有鼎折足
D.官职陵夷而大恶著百姓——未忍致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
B.凤以晓商曰
C.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
D.商免相三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商肃敬敦厚,自小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于是被荐入朝为官,得以成为皇帝的近臣。
B.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得罪了以王凤为首的许多官员,当太中大夫张匡以日食发生因由阴险攻击王商时,汉成帝便听信其谗言而罢免王商官职。
D.王商死后,忠臣王章对皇上论说王商正直无罪,认为王凤独揽大权,对皇上隐瞒事情真相。之后,王章被王凤***害。
5.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6.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