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5 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主管刑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下不能正言过以尊天子——匡:辅佐。
B.代立南面——践:登上(王位)。
C.乃固利兵,下圈刺豕——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被)征召。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谀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没有能力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B
4.(1)帽子虽然破,一定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新,一定穿在脚上。
  (2)此后学者没人敢讲清是受命是弑君这个问题。
  (3)没有太子这话,我也要去拜谒你了。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救也——克:能够。
B.郑伯晋——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
D.子产使都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
2.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卓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堆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以吾——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其不朽——著:彰显
D.庶以慰其魂庶——几:希望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⑦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蕾水,有老人涉苔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征:证明。②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之立——疑:迟疑
B.襄王之——恶:憎恶
C.不早图,恐之——后:落在后面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之——谷:给粮食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齐破燕/敢烦执事
B.出不能行,坐沙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C.王不如以为己善/于是相如前进缶,跪请秦王
D.赐单牛酒,嘉其行/今君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求谋臣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欲使后车分之(以)衣。
B.田单之施,将欲以(之)取我国乎?
C.(皆)称寡人之意
D.(单)乃使人听于间里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直接表现贯珠者的智慧的一组是(     )
①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
②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③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④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⑤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⑥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燕之后,田单之立疑,为后来襄王猜忌他埋下了伏笔。
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襄王恶之”,君臣关系出现危机。
C.襄王呼贯珠者而问之,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
D.闾里百姓的话,显示出贯珠者的智慧,使君臣危机已趋化解。
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
  【注】宰我,孔子的弟子。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其行——维:维护,保持
B.不自以为——约:贫困,困窘
C.吾罪矣——几:(到了)极点
D.丘闻君子人以为友——过:探望,拜访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维其行,不识过——如之何可及也
B.有幸见爱,无幸恶——使子路反
C.始吾望儒贵之——乡也吾见于夫子问知
D.宰我而谢焉——之以饥馑
3.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评价对方的一组句子是(     )
①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②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
③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
④今吾望儒而疑之
⑤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
⑥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听闻孔子对他的评价后,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反唇相讥,将矛头直接指向孔子,讽刺他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击***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②渠魁:首领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敏繁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营帅所掠赴郡讯之——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发饷——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及柳——且:将要
D.公仰视木使者曰——顾:回头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③时刺取其渠魁击***之,盗遂息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  ⑤守臣当先以身殉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