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十日——期:约定
B.天疾风——会:适逢
C.风而罢虞人——犯:冒着
D.而击之也——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攻原得卫——假舆马
B.待公食——信见疑
C.为鼓与百姓为戍——洎牧谗诛
D.敌人旦暮至击汝——若属皆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遂罢兵而去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D
3.B
4.D
5.(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颖士,字茂挺,梁鄱阳王恢七世孙。颖士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生。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籀学。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父曼,以莒丞抵罪,颖士往诉于府佐张惟一,惟一曰:“昊有佳儿,吾以曼获谴不憾。”
  天宝初,颖士补秘书正字。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方父丧,不诣。林甫尝至故人舍邀颖士,颖士前往,哭门内以待,林甫不得已,前吊乃去。怒其不下己,调广陵参军事,颖士急中不能堪,作《伐樱桃树赋》以讥林甫云。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传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痰,俄免官。林甫死,更调河南府参军事。
  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而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忽不用,叹曰:“肉食者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辟掌书,贼攻襄阳,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官兵守潼关,财用急,必待江、淮转饷乃足,饷道由汉、沔,则襄阳乃今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且列郡数十,人百万,训兵攘寇,社稷之功也。”洧乃按甲不出。亦会禄山死,贼解去。
  颖士乐闻人善,以推引后进为己任,如李阳、李幼卿等数十人,由奖目,皆为名士。天下推知人,称萧功曹。尝兄事元德秀,而友殷寅、颜真卿。尝与(李)华、(陆)据游洛龙门,读路旁碑,颖士即诵,华再阅,据三乃能尽记。闻者谓三人才高下,此其分也。(选自《新唐书·萧颖士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莒丞抵罪——抵罪:犯罪
B.怒其不己——下:谦恭待人
C.肉食者儿戏御剧贼——剧贼:势力强大的贼寇
D.而殷寅、颜真卿——友:友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吾曼获谴不憾/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颖士往诉府佐张惟一/又杂植兰桂竹木
C.一日不守,大事去矣/其负大舟也无力
D.洧按甲不出/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甫)怒其不下己
B.(朝廷)召诣史馆待制
C.纳忽不用,(颖士)叹曰
D.贼攻襄阳,(贼)欲退保江陵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颖士聪敏异常,四岁能文,十岁被录取为太学生。后来与朋友游览洛阳龙门,看路旁碑文,他读一遍即能成诵,记忆力明显高出他人。
B.宰相李林甫想见萧颖士,被萧颖士以守父丧为由拒绝;后来李林甫邀萧颖士到一朋友家见面,萧颖士前往却“哭门内以待”,可见他处事机智得体。
C.萧颖士对柳并说“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这表现出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萧颖士对源洧说的一番话,则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D.萧颖士天资聪颖,为人刚直,才能卓著,颇受“先进”的赏识。但也因为他的傲气和不屈,使得他连连遭贬,为此他痛悔不已。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鸿门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B.樊哙侧其盾以(之)撞
C.则与(之)斗卮酒
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
2.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3.樊哙闯帐,面斥项王,在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斗争中起的作用是(     )
A.使刘邦一方变劣势为优势
B.使刘邦一方摆脱了被动的处境
C.使项王决定放弃杀害刘邦的念头
D.使项、刘双方的斗争更加扑朔迷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1.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皆泣,能仰视——莫:没有。
B.然今困于此——卒:最终。
C.赤泉侯人马俱惊,易数里——辟:同“避”。
D.复聚其骑,其两骑耳——亡:丢失。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汉军诸侯兵围之数重/②以故汉追
B.①于是项王上马骑/②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C.①麾下壮士骑从八百馀人/②所当破,所击者服
D.①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②乃分军为三,复围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项羽英勇无畏的一组是(     )
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②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③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④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
B.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慷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在渡过了淮河后仅剩一百余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是大势已去。
D.文段结尾处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温恢传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於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②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日:“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文帝践作,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联执事,忠於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愍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恢卒后,汝南孟建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①郇越:西汉太原人,字臣仲,曾与族弟郇相一起召集州郡的年轻人将祖先遗留下的钱财全部散发给群众。②子孝: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仁的表字,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从弟,官至大司马,任征南将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朝尽散,施宗族——振:整顿
B.乃济还州——遣:派遣
C.潜受其言,辎重——置:放弃
D.数年,凉州刺史——迁:调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州里高,比之郇越——於是有樊城
B.畏征南方有变——乘利进,必将为患
C.及朕执事——庖丁文惠君解牛
D.此间有贼,不足忧——大风浪不能鸣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温恢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州里高之,比之郇越②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③是时诸州皆屯戍
④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⑤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⑥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恢十五岁那年因父丧回到家乡,散尽家财以资济宗族,此举受到州中乡里的高度赞誉,人们甚至拿西汉时的义士郇越和他相比。
B.温恢被外调担任扬州刺史时,曹操认为扬州的事务很是重大,怕他出现差错,就派原丹杨太守蒋济为治中来辅助他。
C.温恢能晓军事,这可以从曹操告谕张辽、乐进等人的话中看出来,合肥之战时他对曹仁孤军守城的忧虑也再次体现了这一点。
D.温恢深得文帝信赖并被委以重任,负责管理一方之事,但他功业未竟,病逝于赴任凉州刺史的途中,这让文帝深为惋惜哀悼。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①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②雠:同“仇”。③柙(xiá):木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有惠于其臣——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同“柄”,权柄
C.君若而反之——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也——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
B.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齐——赵尝五战
D.君何不杀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吾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