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长寿,活得长
B.不抑耗其实而已     其实:它的果实
C.既已既        然: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
D.虽曰之,其实害之   爱:喜爱
2.下列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故不我若也
B.唯利是图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苟有能反是者
3.下列对于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虽名为“传”,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
B.文章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极富哲理,通过贴切的比喻、鲜明的对比和恰当的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作者围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之纲,分述“己植”和“他植”。己植部分说明树木的本性,再说明“自己”如何按照树木的本性去栽培,做到“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他植部分则分述两种违背树木本性发展的做法,然后归结到“他植”不如“己植”,由此显示橐驼种树之道的正确。行文简洁,对比鲜明。
D.在此,作者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次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比较。郭橐驼种树经验的陈述,为下文作者明确总结提出治民须“顺木之天”的道理作了铺垫。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D
4.(1)一般说来,种植树木的方法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移栽树木要保留根部的旧土,捣土要细密。
   (2)树木移栽的时候要像培育子女一样精心细致,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把它丢弃一样,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可以不受破坏,而能按照它的本性自然生长了。
   (3)更严重的,还用手指抓破树皮来检验树的死活,摇动树根来察看栽得是松是实,这样,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丧失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本选段,完成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梓人传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梓人其门  款:敲、叩
B.众莫能一宇  就:完成
C.吾收其太半焉    直:简直
D.其言,莫敢自断者  俟:等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视木能        凡执用工不在列
B.谓其无能贪禄嗜货者  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愿佣隙宇而处     犹且从师而问
D.然后知术之工大矣   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不能说明梓人手艺高明的一项是(  )
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
②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③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④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⑤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
⑥委群材,会众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此话说明梓人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
B.“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中的“笑”字,说明作者看不起梓人,有讥笑嘲讽之意。
C.作者在叙写梓人事迹时,先抑后扬,逐层展开,因而具有曲折深细的特点。
D.“余圜视大骇”,一个“骇”字,写出了梓人的妄自尊大。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柳宗元
  古之州治,在浔水南山石间。今从大水北,直平四十里,南北东西皆水汇。
  北有双山,夹道崭然,曰背石山。有支川,东流入于浔水。浔水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其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观。
  南绝水,有山无麓,广百寻,高五丈,下上若一,曰甑山。山之南,皆大山,多奇。又南且西,曰驾鹤山,壮耸环立,古州治负焉。有泉在坎下,恒盈而不流。南有山,正方而崇,类屏者,曰屏山,其西曰姥山,皆独立不倚。北沈浔水濑下。
  又西曰仙弈之山。山之西可上。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或积于下,如人,如禽,如器物,甚众。东西九十尺,南北少半。东登入小穴,常有四尺,则廓然甚大。无穷,正黑。烛之,高仅见其宇,皆流石怪状。由屏南室中入小穴,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为上室。由上室而上,有穴,北出之,乃临大野,飞鸟皆视其背。其始登者,得石枰于上,黑肌而赤脉,十有八道,可弈,故以云。其山多柽,多槠,多筼筜之竹,多橐吾。其鸟,多秭归。
  石鱼之山,全石,无大草森,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尤多秭归。西有穴,类仙弈。入其穴,东出其西北,灵泉在东趾下,有麓环之。泉大类毂雷鸣,西奔二十尺,有洄,在石涧,因伏无所见,多绿青之鱼,多石鲫,多僚。
  雷山,两崖皆东面,雷水出焉,蓄崖中曰雷塘,能也云气,作雷雨,变见有光。祷用俎鱼、豆彘、倚形、糈余、阴酒,虔则应。在立鱼南,其间多美山,无名而深。峨山在野中,无麓,峨水出焉,东流入于浔水。(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下多秀石,可 砚:当做宝砚
B.皆独立不    倚:依靠
C.西有穴,仙弈  类:像
D.虔则      应:应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东流入浔水      善假物也
B.有泉在坎下,恒盈不流 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北出之,临大野    今其智反不能及
D.雷水出        且置土石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仙弈山”特点的一项是(  )
①有山无麓,广百寻
②其上有穴,穴有屏
③无大草森,山小而高
④黑肌而赤脉,十有八道
⑤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
⑥其间多美山,无名而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幅很好的导游图,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柳州治所为中心,按照方位有条理地描述了几个景区的景物,观察细致,记述真切。
B.柳州的北部有一座双山,景色迷人,而且在那里有许多秀美的石头。
C.州治所南面的山和水都非常奇特,比如说水,有泉水蓄积在低洼处,充满“坎”内,却不流出来。
D.作者在描写石鱼山的时候说“其形如立鱼”,而且重点写了东边山脚下的灵泉。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南且西,曰驾鹤山,壮耸环立,古州治负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泉大类毂雷鸣,西奔二十尺,有洄,在石涧,因伏无所见,多绿青之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文文段,完成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如”字。
(1)或知尔  如:_________
(2)五六十  如:_________
(3)宗庙之事,会同 如:_________
(4)其礼乐     如:_________
2.从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语言行动中,可看出三个人的性格各有什么特点?
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
冉有:___________________
公西华:_________________
3.曾皙的设想表达他怎样的一种理想?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
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
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
D.赞同曾皙的志向-坦陈己志,从容洒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①:公羊。②累绁:用绳索捆绑。③粥:通“鬻”,卖。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嗣懿子日    诫:告诫
B.已而鲁,斥乎齐  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  辟:偏僻
D.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乡往:向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斥齐,逐乎宋、卫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
B.与语三日,授之政  若舍郑为东道主
C.困陈、蔡之间    此所谓战胜朝廷
D.鲁大夫孟厘子病死  吾攻赵,旦暮
3.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项是(  )
A.①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②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①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②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①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②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①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②吾即没,若必师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喜欢礼仪,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厘子的赞誉,厘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孑L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1.下列句子中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五年,吾妻来(旧指女子出嫁)
B.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或凭几学(书籍)
D.其稍异于前(形式,规制)
2.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谓阁子也(况且)
B.后六年,吾妻死(指示代词,那)
C.使人复葺南阁子(于是)
D.制稍异于前(它的)
3.作者写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这个生活片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一句话与上文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