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课文文段,完成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如”字。
(1)如或知尔 如:_________
(2)如五六十 如:_________
(3)宗庙之事,如会同 如:_________
(4)如其礼乐 如:_________
2.从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语言行动中,可看出三个人的性格各有什么特点?
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
冉有:___________________
公西华:_________________
3.曾皙的设想表达他怎样的一种理想?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
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
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
D.赞同曾皙的志向-坦陈己志,从容洒脱。
答案
2.坦率,自信 谦卑,礼让 自信,善于辞令
3.实行仁政而出现的“大同社会”的景象。
4.D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课文文段,完成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①,爵之大夫,起累绁②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③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①:公羊。②累绁:用绳索捆绑。③粥:通“鬻”,卖。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其嗣懿子日 诫:告诫
B.已而去鲁,斥乎齐 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D.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乡往:向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斥乎齐,逐乎宋、卫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B.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困于陈、蔡之间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 吾攻赵,旦暮且下
3.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项是( )
A.①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②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①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②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①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②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①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②吾即没,若必师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喜欢礼仪,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厘子的赞誉,厘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孑L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1.下列句子中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五年,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
B.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或凭几学书(书籍)
D.其制稍异于前(形式,规制)
2.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何谓阁子也(况且)
B.其后六年,吾妻死(指示代词,那)
C.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于是)
D.其制稍异于前(它的)
3.作者写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这个生活片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一句话与上文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归有光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娼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选自《明清散文》)
[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陕(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去县三十里(距离、相距)
B.不独一时之所适(适意、舒适)
C.而中无留滞(中间、里面)
D.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谦词,超越本分)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C.盖去县三十里 今已亭亭如盖矣
D.又于屋后构小园 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淀山公“悠然”的一项是( )
①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②所至官,多著声绩。
③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脯常见之。
④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⑤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
⑥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园田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隐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娼者所不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②,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韩荆州:指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喜欢奖掖后进,当时士人都很敬重他。本文是李白给他写的一封请求引荐的信。②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干:谒见
B.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许:答应
C.未下车即辟荀慈明 辟:征召
D.既下车,又辟孔文举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2.下列各组句子,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此则国人之罪也
B.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B.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C.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D.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借“天下谈士”的话肯定韩朝宗的德高望重、援引贤才,进而以毛遂自比,不卑不亢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心愿,作为全文的纲领。
B.作者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才能,赞颂韩朝宗的学识与声望,并反复请求引荐,以表“待价而沽”的用意。
C.文中两次引证古人并历举韩朝宗提携后进的事例,委婉曲折地说明自己之所以希望“委身国士”“敢效微躯”的动机。结尾,李白表示准备进献礼物,希望韩朝宗能尽早引荐自己。
D.全文顿挫跌宕,起伏照应,笔力豪迈,但也夹杂着某些吹捧权势的庸俗之辞。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基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扶、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葳、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梏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荼。其浅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③,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窳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④以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⑤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予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日苦斋,作《苦斋记》。(有删改)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②岩崿(è):山崖。③吹沙:鱼名。鱼狭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④箨(tuò):笋壳。⑤御:用。蓬:蓬草和藿草。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植物中之 中:中间
B.相为倚伏者也倚 伏: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C.燕坐于华堂之上燕 坐:安坐
D.运穷福艾 艾:尽,停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剑溪之水出焉 得其尤绝者家焉
B.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刘子闻而悟之 父母者,人之本也
3.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B.故遂择其窳而室焉
C.人知乐其乐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苦乐相生”的一项是( )
①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②其槚茶亦苦于常荼
③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④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⑤彼之苦,吾之乐
⑥彼之乐,吾之苦也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具体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巧妙地以一个“苦”字贯穿全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
B.本文“情缘景生”,“景与情会”,前一部分的事与景与后一部分的情与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明确人们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
6.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
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取A g食盐固体溶于水,得到食盐溶液200mL.从食盐溶液中取出10mL,则对于这部分溶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
- 2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
- 3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 A.10gH2和 10g O2B. 11.2L N2 (标准状况) 和 11
- 4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的一段轨迹。已知物体是从原点O水平抛出,经测量C点的坐标为(60,45)。该物体运动
-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建交的时间( )A.1949年B.1972年C.1978年D.1979年
- 6自钝角的顶点引它的一边的垂线,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角,它们度数的比是 1:2,则这个钝角的度数是多少?
- 7(2014年青岛一模)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
- 8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在人类航天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因不能保障其继续运行,3月23日坠入太平洋.设空间站的总质量为m,
- 9根据句意及单词首字母完成单词1.Mike usually borrows my pen, but never r
- 10已知集合= 。
热门考点
- 1 1982年在中共第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
- 2如图甲所示,滑雪运动员由斜坡高速向下滑行时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由图象中AB段曲线可知,运动员在此过程中: [
- 3已知{}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1,且,,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的通项; (Ⅱ)求数列{.}的前项和.
- 4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自幼悉心照料养母,十几年如一日,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做饭喂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
- 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为其拟定新闻标题。 6月20日,中国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将军针对中国11艘大型军舰穿过日本海进入西
- 6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4.5×10-5 T,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人海河段的两岸,河宽100
- 7完成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里注明反应是属于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
- 8若无理数a满足不等式1<a <4,请写出两个符合条件的无理数( )。
- 9被***称为“赫赫始祖,吾华肇始”的人文初祖的是A.黄帝B.炎帝C.禹D.尧
- 102010年8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温家宝强调,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