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  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太夫人忧 忧:父母的丧事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范、富、欧阳四杰,除了范仲淹外,作者同其他三人都有交往,且被他们当作一国人中的杰出人才一般对待。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等人为例,是为了与范仲淹形成类比,说明范仲淹早年就有辅佐人君、治国安邦的远大抱负。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由作者的老师之口引出韩、范、富、欧阳,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B
4.(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2)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的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氓:民
B.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抗:强大
C.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向时:先前
D.然秦以区区之地/区区:表示数量少
2.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
B.山东豪俊遂并起亡秦族矣/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C.仁义不施而攻守势异也/申之以孝悌
D.然后六合为家/五十步笑百步
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辞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B.文章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力量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C.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到衰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功,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D.全文在叙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申诉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行仁义的主张。作者的目的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従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贺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无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选自《唐才子传·李贺》)
  [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命,旁若无人/承:接受
B、贺父名晋肃,不得进士/举:推荐、选用
C、老子曰:“其进锐者退速。”然/信:果真、的确
D、若少行年,涵洞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假:授予、给予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  )
①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
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③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④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
⑥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贺是唐朝宗师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诗文便震动京城。
B、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出来,他们才大惊。
C、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
D、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神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陈公神道碑铭
曾 巩
  公讳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也。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其父见之大惊,遂使学,以笃志闻于乡。中雍熙二年进士,为衡州军事推官,改静安军节度推官。王小波、李顺盗蜀,州县多不能保,东围静安,公应变,为箭笴兵械城守之具百余万,约其属分城守之。围既久不解,分城者疑惧意懈,出语动公,公以义谯数勉之。而间谓州长张雍曰:“此属留之则溃人心,纵之使求外兵,则两全。”雍听其言。盗数万人围静安八十日,公奋励距敌,射其裨将一人,应手死。又射至数百人,无不辄死。盗以故不敢迫。而外兵来救,乃卒解静安之围。事闻,即其军,以公为掌书记,父丧,不许去官。自宋兴小吏势,盗起往往转掠数百千里,吏辄弃城走。及公之保静安,则若吏力皆可以有为者。然公之于此时,盖亦易无为有,以少胜众,此材智烈丈夫之所为。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
  公在静安七年,还为秘书郎。真宗即位,为荆湖北路转运使。澧州诸蛮夺澧旁地耕守,数纵兵入盗,积十余岁莫能却。公至,诸蛮畏悦,皆还就溪洞,而归故所掠地与人。公因筑三塞以备蛮,诏书嘉奖。公去久之,而后吏不能善蛮,蛮亦辄复入盗。天子问公前所以服蛮者何为,而今将治之者何出,公具对而刊其稿,世故莫知其何术也。公在荆湖岁余,擢为秘书少监,知广州,赐金紫服,至则罢计口鬻盐,人以休息。海外国来献,多人徒以食县官,而往往皆射利于中国也。天子以公善谋问公所以纲理之者公以谓以国之小大裁其使员授官之多少通其公献而征其私货可以息弊从之。居南海四年,未及召而得疾卒,享年六十有四。(选自《曾巩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谓州长张雍 间:私下
B.乃解静安之围 卒:最终
C.积十余岁莫能 却:退却
D.而后吏不能蛮 善:善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父见之大惊 约属分城守之
B.以笃志闻乡 然公之此时
C.此属留之溃人心 纵之使求外兵,两全
D.则若吏力皆可以有者 此材智烈丈夫之所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世卿“善谋”的一组是(  )
①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
②约其属分城守之
③纵之使求外兵,则两全
④公奋励距敌,射其裨将一人
⑤公至,诸蛮畏悦
⑥至则罢计口鬻盐,人以休息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公还是幼儿的时候,用树叶在地上写了一首诗,他的父亲看到这件事后非常吃惊,陈公也因此声名大噪。
B.静安被围,陈公应付事态变化,准备了一百多万件箭杆、兵器和守城的用具,并和属下约定分守几座城池。
C.盗贼围困静安多日,陈世卿奋勇拒敌,射死几百贼兵,使其不敢逼近攻城,后因援兵来救,静安之围得以解除。
D.陈公担任广州知州,皇帝御赐了金紫服,到任后就废除了按人口买盐的制度,人民因此能够休养生息。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天 子 以 公 善 谋 问 公 所 以 纲 理 之 者 公 以 谓 以 国 之 小 大 裁 其 使 员 授 官 之 多 少 通 其 公 献 而 征 其 私 货 可 以 息 弊 从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故莫知其何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安颉,辩慧多策略。太宗初,为内侍长,令察举百僚。纠刺奸慝,无所回避。太宗特亲宠之。
  宜城王奚斤,自长安追击赫连昌,至于安定,颉为监军侍御史。斤以马多疫死,士众乏粮,乃深垒自固。遣太仆丘堆等督租于民间,为昌所败。昌遂骄矜,日来侵掠,刍牧者不得出,士卒患之。
  颉进计曰:“本奉诏诛贼,今乃退守穷城,若不为贼***,当以法诛。进退安有生路?而王公诸将,晏然无谋,将何以报恩塞责?”斤曰:“今若出战,则马力不足,以步击骑,终无捷理。当须京师救骑至,然后步陈击于内,骑兵袭其外。所谓万全之计也。”颉曰:“今猛寇游逸于外,而吾等兵疲力屈,士有饥色,不一决战,则死在旦夕,何救兵之可待也!等死,当战死,宁可坐受困乎?”斤犹以马为辞。颉曰:“今兵虽无马,但将帅所乘,足得二百骑。颉请募壮勇出击之,就不能破,可以折其锐。且昌狷而无谋,每好挑战,众皆识之。若伏兵奄击,昌可擒也。”斤犹难之。
  颉乃阴与尉眷等谋,选骑待焉。昌来攻垒,颉出应之。昌于陈前自接战军士识昌争往赴之会天大风扬尘昼昏众乱昌退颉等追击昌马蹶而坠颉擒昌送于京师世祖大悦拜颉建节将军赐爵西平公代堆统摄诸军。斤耻功不在已,轻追昌弟于平凉,败绩。
  世祖西征昌弟赫连定,以颉为冠军将军,督诸军击彦之。彦之遣将姚纵夫渡河攻冶坂,颉督诸军击之,斩首三千余级,投水者甚众。遂济河,攻洛阳,拔之,擒义隆将二十余人,斩首五千级。进攻虎牢,虎牢溃,义隆司州刺史尹冲坠城死。又与琅邪王平滑台,俘获万余人。乃振旅还京师。
  颉为将,善绥士众。及卒,义隆士卒降者,无不叹息。(文段节选自《北史·卷二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刺奸慝/纠:检举
B.昌遂骄/矜:骄傲
C.且昌而无谋/狷:急躁
D.斤犹之/难:责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斤马多疫死,士众乏粮/若不为贼***,当法诛
B.轻追昌弟平凉/今猛寇游逸
C.本奉诏诛贼,今退守穷城/颉阴与尉眷等谋
D.今若出战,马力不足/不一决战,死在旦夕
3.下列各句,都能反映安颉果敢善断和善于作战的一项是 (  )
A.若伏兵奄击,昌可擒也/拔之,擒义隆将二十余人,斩首五千级
B.然后步陈击于内,骑兵袭其外/斩首三千余级,投水者甚众
C.颉为将,善绥士众/进攻虎牢,虎牢溃
D.颉请募壮勇出击之/昌来攻垒,颉出应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宜城王奚斤鉴于军马病死很多,士卒又缺乏粮食,就构筑堡垒工事来加强防守,并派太仆丘堆等人到民间督催租粮。结果,丘堆被赫连昌打败。赫连昌因此天天来侵袭抢掠,以致士卒也很惧怕他们。
B.奚斤认为,如果在军马缺乏的情况下用步卒攻击骑兵,是没法取胜的。应当等待京师派的骑兵到来之后,再以步卒在内攻击,骑兵则袭击敌军的外部。这样才是万全之策。
C.安颉认为,我军马匹虽少,但将帅所骑的马足有二百匹;而赫连昌狷而无谋,总是喜欢前来挑战,大家都认识他。请求挑选强壮勇敢的士卒打头阵,即使不能打败敌人,也能挫敌人锐气。
D.安颉督领诸军攻击彦之的军队,斩首三千余级;攻占洛阳时,生擒刘义隆部将二十余人,斩首五千级;进攻虎牢,虎牢敌军又溃败;与琅邪王平定滑台时,俘获敌军一万余人。最后,军队凯旋。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昌 于 陈 前 自 接 战 军 士 识 昌 争 往 赴 之 会 天 大 风 扬 尘 昼 昏 众 乱 昌 退 颉 等 追 击 昌 
马 蹶 而 坠 颉 擒 昌 送 于 京 师 世 祖 大 悦 拜 颉 建 节 将 军 赐 爵 西 平 公 代 堆 统 摄 诸 军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等死,当战死,宁可坐受困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卒,义隆士卒降者,无不叹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郑羲,字幼,荥阳开封人,魏将作大匠浑之八世孙也。弱冠举秀才,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高宗末,拜中书博士。天安初,刘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据汝南来降。显祖诏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赴之,并招慰淮汝,遣羲参石军事。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来迎。既相见,议欲顿军于汝北,未即入城。羲谓石曰:“机事尚速。今珍奇虽来,意未可量,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龠,据有府库。虽出其非意,要以全制为胜。”石从羲言,遂策马径入其城。城中尚有珍奇亲兵数百人,在珍奇宅内。石既克城,意益骄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羲谓石曰:“观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以待非常。”其夜,珍奇果使人烧府厢屋,欲因救火作难,以石有备,乃止。明旦,羲赍白虎幡慰郭邑,众心乃定。
  明年春,又引军东讨汝阴。刘彧汝阴太守张超城守不下,石率精锐攻之,不克,遂退至陈项,议欲还军长社,待秋击之。诸将心乐早还,咸称善计。羲曰今张超驱市人负担石蚁聚穷城命不延月宜安心守之超食已尽不降当走可翘足而待成擒物也而欲弃还长社道涂悬远超必修城深堑多积薪谷将来恐难图矣石不纳遂旋师长社。至冬,复往攻超,超果设备,无功而还。历年,超死,杨文长代戍,食尽城溃,乃克之。竟如羲策。
  延兴初,阳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妖惑动众,扰乱京索。以羲河南民望,为州郡所信,遣羲乘传慰谕。羲到,宣示祸福,重加募赏。旬日之间,众皆归散。智度奔颍川,寻见擒斩。
  李冲贵宠,与羲姻好。羲多所受纳,以李冲之亲,法官不之纠也。酸枣令郑伯孙、鄄城令董腾、别驾贾德、治中申灵度,并在任廉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称荐,时论多之。
  太和十六年卒,赠帛五百匹,诏谥文灵。(选自《魏书·列传四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书李孝伯以女之/做……妻子
B.羲白虎幡慰郭邑/把东西送给别人
C.智度奔颍川,寻擒斩/被
D.羲皆申表称荐,时论之/怨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魏将作大匠浑八世孙也/石率精锐攻
B.要以全制胜/州郡所信
C.可严兵设备,待非常/石有备,乃止
D.众心定/食尽城溃,克之
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郑羲明智的一组是 (  )
①遣羲参石军事
②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龠,据有府库
③观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
④以羲河南民望,为州郡所信,遣羲乘传慰谕
⑤羲皆申表称荐
⑥赠帛五百匹,诏谥文灵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迎降常珍奇的过程中,大家商议要把军队驻扎在汝水以北,不马上入城。郑羲告诉元石,军机之事,贵在神速。现在常珍奇虽然来了,但意图不明,我们不如直接进入他的城中,夺其锁匙,占有其府库,以便全面控制局势。元石接受了郑羲的意见。
B.在迎降常珍奇的过程中,郑羲还告诉元石,常珍奇虽然投降,但面有不平之色,应该严兵设防,以防意外。这天夜里,常珍奇果然派人焚烧府邸厢屋,想在救火时发难。幸亏元石有防备,常珍奇只好作罢。
C.刘彧的汝阴太守张超据守的城池攻克不下,元石于是退军至陈、项,本打算退军长社,到秋天再行攻打,众将都乐意于此。郑羲则认为张超坚持不了多久,应该安心地守在这里。元石不听,还师长社。到了冬天,再来攻打张超,结果无功而还。
D.十五岁的阳武人田智度妖言惑众,扰乱京索。朝廷因为郑羲深得河南老百姓的信任,被州郡长官信任,便派他前去安抚。郑羲到该地以后,宣示祸福缘由,重加悬赏。十天内,聚集的民众纷纷归去,智度当即被擒拿斩***。
5.(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羲曰今张超驱市人负担石蚁聚穷城命不延月宜安心守之超食已尽不降当走可翘足而待成擒物也而欲弃还长社道涂悬远超必修城深堑多积薪谷将来恐难图矣石不纳遂旋师长社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石既克城,意益骄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羲多所受纳,以李冲之亲,法官不之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