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之。如此者三,其後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於是报於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於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於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选自《吕氏春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自至则壅/堵塞
B.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奴隶
C.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注意
D.所自视之势过也/错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B.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有且先夫死者死/彼且胡可以开说哉
D.为王视齐寇/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具体表现亡国之主不听劝阻和及其后果的一组是( )
A.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
B.宋王又怒诎***之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C.子无辞也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D.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缪公用计让戎主丧失警惕而找准时机偷袭少数民族戎。戎主不听身边人的劝告,中了圈套而被生擒。
B.宋王不分忠奸,听信佞臣的话,竟然次次处死报告实情的侦查人员。逼得一人报告假军情而获得奖赏。
C.齐王自高自大,认为自己的才华超过尧舜。
D.齐宣王喜爱射箭,但箭术无长进,原因是佞臣奉承他,讲假话,使其不知自己拉弓所用的真正力气大小。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相关句子断句。
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B
3.D
4.D
5.答案: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6.①(君王)不能够接受臣子的直谏就没有办法听到真实的情况,而贤人就不会来归顺(他)。
②别人的进谏一定不接受,象这样的君王还没有听说可以长久保存王位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文义,擒范兴***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选自《元史列传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厉:洪亮、激昂
B.诸曹白事,有难决者/曹:同辈
C.麾诸军毕济/麾:指挥
D.潜刻期而去/刻期:约定日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C.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作《诗说》以贻之
D.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乃入见。问:“何以战?”
3.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
①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②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③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④伯颜手***文义,擒范兴***之
⑤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
⑥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 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C.伯颜因为为人清廉,能严格约束部下,所以攻占复州后,当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他没有同意,并且明确规定,诸将不得入城。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曰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 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①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 ②舣船:使船靠岸。
1.下列句子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驻扎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C.吾闻汉购吾头千金 购:悬赏
D.项王身被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马童面之
C.内立法度,务耕织
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③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因:因为。
B.虽世殊事异。殊:不同。
C.临文嗟悼。临:面对。
D.录其所述。录:记下。
2.下列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放浪形骸之外
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夫人之相与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3.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引以为流觞曲水。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 (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5.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qī,倾斜的意思)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的人),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歇(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归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流庶(众多)峰,皆可以斯(这,指“石钟”)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李渤《辨石钟山记》)
(乙)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彭侍郎玉麟于钟山之顶建立昭忠祠。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事实也。选自曾国藩(《石钟山名考异》)
1.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幽栖者,寻纶东湖 幽栖者:隐居的人
B.次于南隅 次:临时住宿
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重浊而模糊
D.聊刊前谬 刊:刻印
2.甲文中的“幽栖者”“白鹿先生”与李渤三者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石钟山记》中与甲段文字意思相应的句子。
①与“枹止响腾余歇”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如善长之论”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下列问题要求用有关原文回答。
①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何态度,在甲文中他是怎样表明这种态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曾国藩关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观点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
答: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认识?请就此问题分小组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①。”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②,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荆,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③。有***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 ①桡:弱。②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③政廷:执法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诚:同“成”
B.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辞:拒绝
C.阿有罪,废国法 阿:阿附
D.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 私:私欲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
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今诚利,将军何死 夫子何哂由也
D.以父行法,不忍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3.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 )
A.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正法枉必死
B.①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②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C.①遂伏剑而死 ②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
D.①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 ②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很欣赏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把廪丘赠送给孔子,但是孔子认为景公不是很了解自己,就没有接受。
B.子囊认为擅自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就赐他一具桐木棺材,来表示歉疚之意。
C.石渚迫于忠孝不能两全而“伏斧锧”请死,按封建伦理来论,可以说是古代既忠且孝的楷模。
D.本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表现儒家“廉耻”、“忠孝”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与我们今天的法治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5.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复于王而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法枉必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用文字表述下列公式有歧义的是
- 2如图是某超市从一楼至二楼之间电梯的剖面图,已知天花板与地面平行,电梯BC与地面AB的夹角为25°,点E为电梯上方天花板的
- 3如图所示,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①,振幅为A1,波长为λ1;同时另一个波源在绳的右端发出半个波②,振幅为A2,波长
- 4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13x定义域相同的函数为( )A.y=1sinxB.y=lnxxC.y=xexD.y=sinxx
- 5由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负责实施的全国“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竞赛郑州赛区预赛已经正式开赛。本次大赛由中央文明
-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一)(6分)舟上徐照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小题1
- 7现有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L1“PZ 220V-40W”和L2“PZ 220V-60W”,把它们接入电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分
- 8已知为R上的奇函数,,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B.C.D.
- 9文学常识填空。(1)《在山的那边》文中的“海”指的是______,“山”指的是________,这首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
- 10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的正确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因此[ ]A.真理与谬误就
热门考点
- 1设n为自然数,则32n+8被8除的余数是______.
- 2—When did you staying up so late?—When I entered this s
- 3***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包容牲增长”概念。“包容性增长”不仅仅是解决贫富差距的
- 4已知定直线l与平面α成60°,点P是平面α内的一个动点,且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3,则动点P的轨迹是[ ]A.圆
- 5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6晨昏线上A.纬度相同B.经度相同C.太阳高度相同D.自转线速度相同
- 7从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四氯化碳,该步骤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 8Tom is my friend. I’m in Class Three with ______ .A.herB.she
- 9下列家庭小实验能成功的是( )A.用淬火处理后的缝衣钢针制钓鱼钩B.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C.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
- 10双曲线与直线()的公共点的个数为( ).A.0B.1 C.0或1D.0或1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