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5题。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吉林省月考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5题。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卒。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善。”
  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节选自《后汉书·郭陈列传》)
1.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世衣冠/衣冠:借指士大夫、官绅  
B. 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关:关押  
C. 伏惟天恩莫不荡宥/伏惟:伏在地上想    
D.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无虑:大约、大概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太守寇恂弘为决曹掾 ②皆美于徐公
B.①事皆施行,著令 ②以全人命,有益
C.①显宗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 ②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D.①诸弘所决者,退无怨情 ②且汉制棨戟即斧钺
3.下面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躬掌法宽平的一组是(     )
①于法,彭得斩之
②躬以明法律,召入议
③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
④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
⑤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⑥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
A.③⑤⑥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躬家族世代为官,父亲郭弘是当年著名的断案专家,郭躬年轻时继承父业,精通法律,后来做了郡吏,被公府征召。
B.郭躬认为,按照法律,秦彭应该斩首,但是现今秦彭另率一支军队驻扎于别处,情况不一样。
C.郭躬认为,犯罪有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种,对过失犯罪的应比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
D.郭躬认为皇恩浩荡宽宏,在押死刑犯在大赦时都获得了新生,但大赦令还没恩及那些已经逃亡的死刑犯。
5.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
①躬以明法律,召入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A
4.B
5.①郭躬因为通晓法律,也被召见参与审理。 
  ②于是写了条陈,把四十一条量刑过重可以从轻论处的条文上奏皇帝,这些都得到了施行,并写到了法律条文中。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5题。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盖文王拘而《周易》(推演)          
B. 故述往事,来者(思念)
C. 思空文以自见(流传)                
D. 则仆偿前辱之(同“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古者富贵名摩灭/背负青天莫之夭阏
B. 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是日,天朗气清
C. 退论书策舒其愤/垣墙周庭,当南日
D. 今欲自雕琢/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司马迁引用古代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表明自己也要和他们一样,著书立说,成为一个“倜傥非常之人”。
B. 第二段司马迁介绍了《史记》的体例和写作《史记》的目的,同时表明自己忍辱负重、著书洗辱的良苦用心。
C. 第三段司马迁写了自己的悲惨处境,向任安解释不能“推贤进士”的苦衷,同时也流露了受屈忍辱的痛苦之情和愤叹之意。
D. 这几段文字写得瑰伟奇丽,情辞优美:内容上充满强烈的怨愤和对自己即将完成《史记》的欣慰;形式上,大量运用排比句,一骈到底,显得酣畅淋漓。
4.将上面文言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剌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畏***,因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之/安:安于享受
C.而来此/穷:贫穷
D.重耳不敢当 / 谢:辞谢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
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
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出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乎?且言何以易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
  [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荔行 高:推崇
B.而博不及也 赡:丰富
C.故议者晋二陆 方:正直
D.与秦王俊交之 辟:征召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     )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那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乃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袛、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袛、萧建送丧至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袛、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地一项是 (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就:到任
B.诏书切让/让:责备
C.率子孙耕农为养/躬:亲自
D.所犯无状,暴贤者/干:干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咨乃病去
  ②因请为设食,曰 
B.①敦煌曹皓
  ②欲速朽 
C.①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宦者所诛
  ②今过界不见,必天下笑 
D.①使饰巾出入,请讲议
  ②子胤不忍父体土并合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袛、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侍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旁迎候而他却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事三年,以疾自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今家人之治产也,相忍也饥寒,相强以劳苦,虽犯军旅之难,饥馑之患,温衣美食者,必是家也;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学者之言,皆曰轻刑,此乱亡之术也。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夫欲利者必恶害,害者利之反也,反于所欲,焉得无恶。欲治者必恶乱,乱者治之反也。是故欲治甚者,其赏必厚矣,其恶乱甚者,其罚必重矣。今取于轻刑者,其恶乱不甚也,其欲治又不甚也,此非特无术也,又乃无行。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也。刑盗,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故曰: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刑!若夫厚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欲治者何疑于厚赏!今不知治者,皆曰:重刑伤民,轻刑可以止奸,何必于重哉?此不察于治者也。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设重刑者而奸尽止,奸尽止则此奚伤于民也?所谓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奸必止者也。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故先圣有谚曰:“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是故轻罪者,民之垤也。是以轻罪之为民道也,非乱国也则设民陷也,此则可谓伤民矣!(节选自《韩非子·六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军旅之难——犯:侵犯
B.明主之法,也——揆:准则
C.又一国——劝:劝勉
D.故人之也——易:轻视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忍饥寒——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B.是故欲治甚——吾妻之美我
C.欲治者疑于重刑——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此不察治者也——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3.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B.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C.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D.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