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小题。归氏二贤传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①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讳钺,字汝...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小题。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讳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諓諓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孝子少饥饿,面黄而体瘠小,族人呼为“菜大人”。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绣字华伯,孝子之族子,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华伯妻朱氏,每制衣必三袭,令兄弟均平,曰:“二叔无室,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叔某亡,妻有遗子,抚受之如己出。然华伯,人见之以为市人也。
  赞曰: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华伯夫妇如鼓瑟,汝威卒变顽嚚,考其终,皆有以自达。由是言之,士之独行而忧寡和者,视此可愧也!
注释:①乘(shèn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②諓諓(jiàn):巧言善辩。③罹(lí):遭遇。屯(zhūn):艰难。④嚚(yín):愚蠢而顽固。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即諓諓罪过孝子             罪过:即过错
B.孝子由是失爱               失爱:失去父爱
C.一经吏卒过门辄耗           过门:经过门前
D.岂可使君独被完洁耶         完洁:同“完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  是思广其传焉            
B.辄索大杖之   嬴而不助五国也
C.已又市舍中卖麻  纬以事系            
D.孝子之子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两人共同特点的一组是(    )
①其行之卓而身微贱                 
②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
③以德报怨                         
④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
⑤面黄体小,终无愠容               
⑥贤妻相助,孝母爱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用两件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归氏二孝子的高尚情操,以小见大感人至深。
B.本文着重讲述了两位孝子的身世和他们对世人的极大影响。
C.篇末的“赞”是史传的传统写法,一般以作者议论为主,兼有抒情。
D.归有光的散文简洁畅达,感情真挚,《项脊轩志》如此,本文亦如此
5.给下面的文段加标点。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以难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3.A
4.B 
5.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6.①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 
  ②没有固定的财产来资助自己,却不被难倒,这已经很难了。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小题。归氏二贤传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①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讳钺,字汝】;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六国论(节选)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李  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国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    咎:过失
B.故莫如厚韩亲魏以秦    摈:摈弃
C.未可专以秦国也   罪:有罪的
D.兵连祸结,无虚岁  曾:竟然
2.下列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兵未出,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苟以天下之大,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彼秦者将何哉?/洎牧以谗诛,邯郸
C.未可专罪秦国也/不赂者赂者丧
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浅/子孙视不甚惜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曰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洋,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 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 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 史记·孔子世家 》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襄子曰:“可以矣。”     益:增加 
B.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也。” 数:技艺 
C.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焉      津:道路 
D.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洋,如王四国     望洋:仰视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子路告孔子                   夫夷近,则游者众
B.与其从辟人之士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师云文王操也                 技至此乎
D.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            盘盘焉,困困 
3.下列用“\”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B.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C.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D.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十天反复操练,直到“穆然深思”“怡然高望而远志”才罢休。孔子学弹琴是学而不厌,精益求精. 
B.孔子在回蔡国的路上,两个隐士对子路跟着孔子四处奔走的行为很不理解,并骂他们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不辞劳苦,虽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C.在文章结尾,太史公借用 《诗经》 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了对孔子的仰慕与追随。 
D.太史公运用对比的手法,从孔子至高的社会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的角度盛赞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光禄大夫。卒,赠齐州刺史。             (选自《北史》)
  【注】①鞍桥:马鞍。②汉祖扪足:汉高祖在楚汉战争中,曾有一次被射中了胸膛,为了不动摇军心,就装作被射中了脚趾头,摸着脚趾头而向士兵喊话,激励他们对敌作战。③马援、充国:马援,东汉名将,有“马革裹尸”的典故;赵充国,西汉名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解城围 规:规定 
B.洪仲之而不为报 让:责备
C.自将马步千人,南仙琕 逆:迎击
D.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 听:接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永发愤读书,涉猎经史/永分兵付长史贾思祖
B.有友人与书而不能答/三军莫不壮
C.有友人与之书不能答/请洪仲,洪仲让之不为报
D.晓而获尸/贼俯射永,洞左股
3.下列选项中属于表现傅永“善用谋略”和“勇猛坚毅”的一组是( )
A.①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②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
B.①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②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
C.①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②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
D.①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②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表现了傅永从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到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的转变。傅永年轻时没什么文化,连一封信也不会答复。后发奋读书,从而使自己变得“兼有才干”。
B.涡阳之围时,傅永提出抗敌措施,因不为其他人所认可而吃了败仗。虽处败势,傅永仍运用谋略进行反击,打击了敌人的锐气。由此,傅永后来虽被免官,但很快又被诏任官职。
C.义阳之战,再次显示了傅永胸怀韬略、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的性格。他以“汉祖扪足”的典故激励士兵,一句“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自尊心。
D.晚年的傅永对自己担任的恒农太守一职很不喜欢,常发牢***,在用人方面他不擅长,因此在任期间没有什么声誉。而他死后朝廷追封官爵,可见还是一个被肯定的人物。
5.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谷也,幽而势阻/宅:房屋
B.才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畯:通“俊”
C.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安逸
D.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完、尽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吾非恶此而逃/蚓无爪牙
B.在外,则树旗旄/闻道也固先乎吾
C.坐庙朝,进退百官/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泉甘土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3.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B.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C.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D.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4.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了哪三种人?对这三种人作者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对管仲这个人物有怎样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仁爱观?(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